-
无障碍浏览
选择项目
业务知识库 查看更多
关于甲流,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p style="text-align: left;">  一、“甲流”是什么?</p><p style="text-align: left;">  “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p><p style="text-align: left;">  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在人群中呈季节性流行的流感病毒是甲型(甲型H1N1亚型和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流感病毒。相较于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宿主众多,更易发生突变或重配,造成其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历史上多次大规模暴发的流感都与甲型流感病毒有关。近期我国多地出现的流感活动水平上升就是由甲型流感病毒中的甲型H1N1亚型所致。</p><p style="text-align: left;">  二、流感通过什么途径传播?</p><p style="text-align: left;">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p><p style="text-align: left;">  三、得了流感会有哪些症状?</p><p style="text-align: left;">  流感起病急,大多为自限性。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p><p style="text-align: left;">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p><p style="text-align: left;">  四、得了流感,应该怎么治疗?</p><p style="text-align: left;">  一般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建议居家休息,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避免传染。治疗重点是缓解发烧、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p><p style="text-align: left;">  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或肥胖者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尽快就医、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p><p style="text-align: left;">  五、家中出现流感患者怎么办?</p><p style="text-align: left;">  1.建议患者居家休息。尽量单间居住,保持房间通风,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p><p style="text-align: left;">  2.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p><p style="text-align: left;">  3.密切观察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p><p style="text-align: left;">  4.尽可能由相对固定的一名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接触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p><p style="text-align: left;">  六、流感来袭,如何科学预防?</p><p style="text-align: left;">  (一)做好个人防护</p><p style="text-align: left;">  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p><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如必须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p><p style="text-align: left;">  若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成员,如须接触时应佩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减少疾病传播。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p><p style="text-align: left;">  (二)保持环境卫生</p><p style="text-align: left;">  保持居所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p><p style="text-align: left;">  (三)加强集体单位健康监测</p><p style="text-align: left;">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校内晨午检和全日观察。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p><p style="text-align: left;">  如发生聚集性疫情,应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p><p style="text-align: left;">  (四)尽快接种流感疫苗</p><p style="text-align: left;">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流感季来临前是接种的最佳时期。对于尚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低龄儿童等高风险人群,在流感疫苗可及的情况下尽快进行接种,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保护作用。</p>
如何快捷预约免费婚前检查?
<p style="text-align: left;">  为了保障广大青年人的婚姻和家庭健康,坪山区推出了免费婚前检查,包括男女双方的身体健康检查、遗传病筛查、性传播疾病检查等多项内容。这些检查项目将有助于发现和预防一些常见的婚姻和家庭健康问题,如不孕不育、遗传病、性传播疾病等,为准新人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指导,保障夫妻双方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p><p style="text-align: left;">  免费婚前检查的具体流程有以下3种方式:</p><p style="text-align: left;">  1、坪山区婚姻登记处现场设有免费婚前孕前检查专职咨询服务窗口,准新人可向婚育咨询员了解免费的婚前及孕前检查信息,现场预约婚检孕检,并领取免费叶酸、避孕药具。</p><p style="text-align: left;">  2、准新人也可关注坪山区妇幼保健院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的医院导诊→免费婚孕检预约→填报预约信息→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安排参检时间。</p><p style="text-align: left;">  3、准新人还可通过就近的社康或社区咨询预约,在坪山辖区内任一家社区工作站或社康服务中心核对资料,建立婚前孕前档案,由社区或社康工作人员帮忙预约。</p><p style="text-align: left;">  整个过程完全免费,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联系电话:0755-89217762。</p><p style="text-align: left;">  婚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而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免费婚前检查计划是政府为了保障广大准新人的健康和幸福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准新人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对人民群众健康的一项重要保障。我们呼吁广大准新人积极参与婚前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和预防健康问题,为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保驾护航。我们希望这个计划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促进全民健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p><p><br/></p>
所有孩子都需要补钙吗?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class="nfw-cms-img" img-id="3912254" src="https://www.sz.gov.cn/img/3/3912/3912254/10724079.jpg" alt="10427914.jpg"/></p>
如何区别甲流和普通感冒?怎样预防?
<p style="text-align: left;">  一、认识流感</p><p style="text-align: left;">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A(H1N1)pdm09和A(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B(Victoria)和B(Yamagata)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甲流、乙流。</p><p style="text-align: left;">  二、甲流和普通感冒的区别</p><p style="text-align: left;">  1、感染的病原体不同</p><p style="text-align: left;">  (1)甲流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p><p style="text-align: left;">  (2)普通感冒可能是鼻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p><p style="text-align: left;">  2、临床症状不同</p><p style="text-align: left;">  (1)甲流患者容易出现高热的症状,头痛、肌肉酸痛的表现比较突出,严重的可导致肺炎。</p><p style="text-align: left;">  (2)普通感冒一般来讲患者无发热或仅表现为低热,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相关的表现比甲流更为明显。</p><p style="text-align: left;">  3、传染性不同</p><p style="text-align: left;">  甲流、普通感冒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甲流相对于普通感冒传染性更强,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p><p style="text-align: left;">  三、预防甲流,关键做好两大点</p><p style="text-align: left;">  1、日常防护措施</p><p style="text-align: left;">  (1)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p><p style="text-align: left;">  (2)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p><p style="text-align: left;">  (3)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环境密闭、人群密集、通风不良场所、医疗机构等及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p><p style="text-align: left;">  (4)家中、托幼机构、学校班级等场所每天能尽可能保持开窗通风。</p><p style="text-align: left;">  (5)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避免带病上班、上学,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孕妇等人群出现症状需提高警惕,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p><p style="text-align: left;">  2、疫苗接种</p><p style="text-align: left;">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会根据全球流感监测情况每年更新疫苗成分,推荐每年接种,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照顾婴幼儿人员和医务人员。</p>
孩子经常尿床,要看医生吗?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会控制排尿,如果5岁以上的孩子,每周夜间尿床2次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3 个月,可能就是遗尿症。频繁尿床,不仅会严重影响儿童自尊心与自信心,还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自卑、孤僻等心理异常。</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泌尿系统感染、儿童肾病、神经系统疾病、儿童糖尿病等都有可能是导致孩子尿床的原因,所以,如果孩子过了5岁还经常尿床,要尽快看医生。</p>
诊所的基本设备有哪些?
<p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lang="zh-CN">  按照《深圳市诊所设置标准》,诊所的基本设备有诊桌、诊椅、方盘、纱布罐、诊察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紫外线消毒灯、污物桶、高压灭菌设备、处置台、密闭式无菌物品存放柜。</span></p>
关注癫痫 拥抱健康
<p style="text-align: left;">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抗癫痫联盟相关文件,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大脑神经细胞群反复超同步放电所引起的发作性、反复性、短暂性脑功能紊乱。癫痫伴有临床各型发作,脑电图呈痫性波和实验室检査异常。</p><p style="text-align: left;">  一、癫痫有什么症状?</p><p style="text-align: left;">  癫痫可以呈现多种症状,经临床观察可总结为以下几种:</p><p style="text-align: left;">  1. 部分性发作:病人发作时出现重复动作或感觉异常、情绪改变等,部分患者可伴有意识障碍,除了出现以上行为,还伴有感知、情感、记忆、错觉、幻觉,如愣神等。</p><p style="text-align: left;">  2. 继发性全身性发作:病人在出现部分性发作数秒后出现全身强直,然后是肢体痉挛、口吐白沫、两眼上翻。</p><p style="text-align: left;">  二、癫痫有什么危害?</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class="nfw-cms-img" img-id="3904210" src="https://www.sz.gov.cn/img/3/3904/3904210/10430348.jpg" alt="癫痫机体.jpg"/></p><p style="text-align: left;">  反复癫痫会造成大脑损害、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反复癫痫持续发作,则为危及发作。</p><p style="text-align: left;">  三、旁人癫痫发作时,该怎么做?</p><p style="text-align: left;">  1. 拨打120:癫痫发作持续5分钟不能缓解,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应及时拨打120,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处理。</p><p style="text-align: left;">  2. 保持呼吸道通畅:部分患者失去知觉、全身抽搐可导致呕吐物堵塞气管,因此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堵塞。</p><p style="text-align: left;">  3. 保证患者环境安全:患者抽搐中可将周围障碍物移开,以免患者因碰撞出现肢体损伤甚至骨折的情况。</p><p style="text-align: left;">  四、癫痫发作间期,患者该怎么办?</p><p style="text-align: left;">  1.&nbsp;及时至专科系统诊治:至当地综合医院神经专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如脑电图、颅脑影像检查;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p><p style="text-align: left;">  2.&nbsp;避免单独出行:日常应结伴出行,禁止进行驾驶等操作。</p><p style="text-align: left;">  3.&nbsp;合理作息: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可以减少癫痫发作频率,避免熬夜、接触强刺激性事物如香水、黑暗中使用电子屏幕、观看恐怖电影等。</p>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亮点有啥,一起来看
<p style="text-align: left;">  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条例》吸取了近年来深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条文由原来的84条增加到151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1</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  尊重患者“生前预嘱”:</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  “要不要抢救,病人说了算”</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患者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者临终时,是否有必要采取插管等创伤性抢救措施和使用生命支持系统?在“临终决定权”上,深圳新修订的《医疗条例》做出了大胆突破。</p><p style="text-align: left;">  新条例第七十八条规定:收到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提供具备下列条件的患者生前预嘱的,医疗机构在患者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者临终时实施医疗措施,应当尊重患者生前预嘱的意思表示:</p><p style="text-align: left;">  (一)有采取或者不采取插管、心肺复苏等创伤性抢救措施,使用或者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进行或者不进行原发疾病的延续性治疗等的明确意思表示;</p><p style="text-align: left;">  (二)经公证或者有两名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且见证人不得为参与救治患者的医疗卫生人员;</p><p style="text-align: left;">  (三)采用书面或者录音录像的方式,除经公证的外,采用书面方式的,应当由立预嘱人和见证人签名并注明时间;采用录音录像方式的,应当记录立预嘱人和见证人的姓名或者肖像以及时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2</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  给医保患者开“自费药”要先征得同意</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治疗过程中,假如用药不公开透明,没有取得患者同意就使用目录外的药品或自费药品等,容易引起纠纷。</p><p style="text-align: left;">  修订后的《医疗条例》规定以下两种情况,应当取得患方明确同意:采用药品说明书未明确的用法使用药品的;开具本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外药品或者为医疗保险患者开具自费药品的,均应取得患者明确同意。</p><p style="text-align: left;">  新条例第七十七条规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一)实施手术、输血、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有创医疗美容项目、器官移植、辅助生殖的;(二)采用药品说明书未明确的用法使用药品的;(三)开展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的;(四)开具本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外药品或者为医疗保险患者开具自费药品的。</p><p style="text-align: left;">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医疗机构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3</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  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必须备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对于少数医疗机构屡遭投诉,服务项目五花八门、具体内容不明确、随意创设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为了防止一些医疗机构巧立名目搞噱头、“割韭菜”,修订后的《医疗条例》打上了“补丁”。</p><p style="text-align: left;">  新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本市医疗服务项目外设立医疗服务项目的,应当符合医疗服务技术规范,并报市卫生健康部门备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4</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  “换马甲开黑诊所”被堵死</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  被吊证5年内不得“复出”</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过去,社会上曾出现一些乱象,有不少“黑诊所”不停地“换马甲”继续非法行医,新修订的《医疗条例》彻底堵上了这个漏洞。</p><p style="text-align: left;">  新条例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执业登记,其负责人以及出资人、举办者五年内不得出资、举办医疗机构或者作为医疗机构的实际控制人,医疗业务负责人五年内不得担任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医疗业务负责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5</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  允许中西医“跨界注册”</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我国“中西医并重”的基本方针下,有不少医生开始跨界,走“中西医结合”路线,有“西医”考取了“中医”资格证,也有中医考取了临床医师资格证,但在进一步注册医师执业证书时,却只能“二选一”,西医或中医,只能有一个。</p><p style="text-align: left;">  修订后的《条例》在全国首开先河,允许中西医“跨界注册”。临床医师取得中医类医师资格证书,可以申请增加注册中医类别专业作为执业范围;中医医师取得临床类医师资格证书的,可以申请增加注册临床类别专业作为执业范围。</p><p style="text-align: left;">  新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已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并向卫生健康部门申请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医师,可以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在其主执业机构开展执业活动。</p><p style="text-align: left;">  执业医师参加专业培训,并经市级以上卫生健康部门考核合格的,可以申请增加注册同类别的相应专业作为执业范围。</p><p style="text-align: left;">  临床医师取得中医类医师资格证书,可以申请增加注册中医类别专业作为执业范围;中医医师取得临床类医师资格证书,可以申请增加注册临床类别专业作为执业范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6</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  “护士也能开处方”</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近年来,“专科护士”开始在中国兴起。他们有某一方面的独立专长,可以像医生一样,独立出门诊。但是,他们又没有“处方权”,出门诊时,还得找医生给病人开处方。新修订的《医疗条例》则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在全国率先赋予护士一定的处方权,可以开具检查、治疗、外用药的“处方”。</p><p style="text-align: left;">  新条例第六十五条规定,取得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可以在护理专科门诊或者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开展下列执业活动:(一)开具检查申请单、治疗申请单等;(二)开具外用类药品。专科护士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卫生健康部门会同市医疗保障部门另行制定。</p><p style="text-align: left;">  第六十四条 &nbsp;建立专科护士制度。鼓励护士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参加专科护士专业培训,取得专科护士证书。符合下列条件的,参加专科护士专业培训,并经市卫生健康部门考核合格,可以取得专科护士证书:(一)具有本科以上护理专业学历;(二)具有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以及两年以上相关专科岗位工作经历;(三)取得中级以上护理专业技术资格。专科护士专业培训规范和标准由市卫生健康部门制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7</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  病例“讨论过程”可不向患方公开</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对患者病情的讨论中,应该鼓励医疗卫生人员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再通过讨论、分析、研究,最终得出最适合患者的诊疗方案。假如将讨论过程向患方公开,可能会导致医疗卫生人员不敢发表意见,从而不利于对患者的治疗。</p><p style="text-align: left;">  修订后的《医疗条例》继续保障患方的知情权,包括查阅、复印、复制病历,但病历中有一类资料可不向患方公开——讨论性医学文书,该条在全国是首次明确。</p><p style="text-align: left;">  新条例第一百一十条规定,疑难病例讨论、手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结论性意见,应当在病程记录中予以记录。讨论记录等讨论性医学文书作为病历资料的附件保存,医疗机构可以不向患方公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8</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  港澳医生也可以在深圳多点执业</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新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经依法注册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向市卫生健康部门备案后,可以在其主执业机构以外的本市医疗机构开展相应的执业活动。属于短期执业的,还应当取得其主执业机构同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9</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  外国医生在深圳干满3年要有考核</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目前,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医生在深圳执业,都要接受定期考核,但外国医生尚未有此要求。</p><p style="text-align: left;">  新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境外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本市执业累计超过一年的,可以在其注册的主执业机构参加医疗卫生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评价。境外医师在本市执业累计超过三年的,应当在其注册的主执业机构参加医师定期考核。</p><p style="text-align: left;">  信息来源:腾讯新闻、深圳新闻网、健康福田</p>
慢性胃炎应该如何预防?
<p style="text-align: left;">  1、保持精神愉快</p><p style="text-align: left;">  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返流而发生慢性胃炎。</p><p style="text-align: left;">  2、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p><p style="text-align: left;">  对胃粘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返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戒烟忌酒。</p><p style="text-align: left;">  3、慎用</p><p style="text-align: left;">  忌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此类药物长期滥用会使胃粘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p><p style="text-align: left;">  4、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p><p style="text-align: left;">  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p><p style="text-align: left;">  5、过酸</p><p style="text-align: left;">  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p>
“阳康”了,还有必要戴口罩吗?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虽然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但是还会有一些散发病例,仍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尤其是在以下情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进入医院、商场超市、室内会场、机场车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等级口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3.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感染相关症状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4.近距离接触或护理新冠感染者或有相关症状者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5.医务工作者,交通运输、商场、超市、餐饮、旅游、保洁、快递等从事公众服务及密闭场所工作人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此外,在公共场所还需采取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通风、清洁和消毒等防护措施,阻断新冠病毒传播每人都有一份责任,重在细节,贵在坚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