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学名叫蠕形住肠线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主要通过肛门→手→口直接传播。
发育成熟的蛲虫,呈乳白色线头状。一般多见的雌虫,大小约8-13mm*0.3-0.5mm,而雄虫比雌虫小,同时因为雄虫在交配后会立即死亡,因而不易被见到。
小儿蛲虫感染在夏季高发。很多小朋友日常都有“抠屁屁”的习惯,有些父母不在意。殊不知,这可能就是寄生虫感染。
雌虫会在晚上悄悄爬出“菊花”,在周围皮肤上产卵,引起奇痒。
如果孩子用手去挠痒,就会沾染虫卵。假如Ta饭前不洗手,又或者爱吃手指,那就会把虫卵吃进肚子,造成自身反复感染(无限循环就是这样开始的......)。
此外,儿童通过直接接触附在玩具、污染物及衣被上的蛲虫卵,将虫卵带入口中,造成交叉感染和患者反复感染。这是幼儿园传播蛲虫的重要方式。
得了蛲虫病有啥症状?
得了蛲虫病,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感染蛲虫病的孩子,最常见的是肛门周围或会阴部瘙痒。这是由于蛲虫雌虫晚上出来“溜达”,顺便产卵时产生的毒性物质和机械刺激造成的。
蛲虫病若反复感染迁延不愈,容易使孩子产生夜惊、夜间磨牙遗尿等症状。患病的女宝宝,还有可能因为雌虫游走侵入外阴、尿道而发生外阴炎、尿道炎等。
此外,蛲虫要是钻入肠黏膜,以及在胃肠道内机械或化学性刺激,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甚至可侵入阑尾诱发阑尾炎。
长期反复感染,甚至会引起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所以,粑粑麻麻们不能掉以轻心——
孩子如果晚上烦躁不安,肛门周围、阴部经常奇痒,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感染了蛲虫病。
如果孩子有上述症状,家长可在Ta肛门瘙痒时,或夜间入睡后1-3小时,观察孩子肛门是否有蛲虫活动。
不过,蛲虫不一定每天晚上都爬出肛门产卵,可能要连续观察3-5天哦。
怎么才能预防蛲虫病?
平时,家长就要教育孩子做好这4个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
不吸吮手指;
勤剪指甲;
做好消杀。
(转载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