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忽略药物的副作用
以依那普利为例,此类降压药能够舒张全身血管来降压,其中也包括肾脏。但对于出肾血管的扩张程度高于入肾血管,因此可能使肾脏血流量减少。
建议:降压药种类非常多,而且还在不断推出新药,大家在就医时一定要讲明是否存在并发症或其他慢性病,以免药物选择出现偏差。
二、忽略定期复查
高血压患者需谨遵医嘱定期复查,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频繁复查是因为,高血压的病情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气温、饮食、作息等,病情变化之后用药也需要随之改变,以免延误治疗。
建议:复查时一定要注意并发症的可能性,检查务求全面,动脉血管斑块、动脉硬化、心肌状态、肝肾功能等都不应该遗漏。
三、降压求快求多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不断老化,血压升高是必然的,老年人长期血压过低也不利于健康,因此无需降压过猛。
而且不同人群的降压目标值不一样,越是老年人、长期高血压患者,越要避免短期内迅速降压,当身体习惯高压时,突然发生低血压,可能会直接引起动脉出血或心力衰竭。
建议:以下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的推荐标准,具体情况还需以医生诊断为准。
四、总对“药方”动手脚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如果做到按时服药、规范用药,是有望终生不发病的。然而不少人总是对高血压的“药方”有所误会,比如血压稳定后自行停药、担心副作用而自行停药、效果不明显自行换药等,这都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各类降压药成分和治疗路径不同,会影响到神经传导、糖脂质代谢、内分泌等,很多人还是联合用药,同时防控多种疾病,因此降压快的药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换药、停药都必须遵照医嘱。
建议:自行记录每次用药后的血压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药效和不良反应,对于某种药物一时不适应或者见效慢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及时调整就好。
五、服药时机不对
很多患者吃了多年的降压药,但仍然说不清究竟什么时间服药效果最好。其实,这要分情况来区别对待。
早高峰型:清晨6点~10点血压最高,夜间血压平均值低于白天超过10%。数据显示,清晨血压激增幅度大于40mmHg,卒中发生率可高达20%左右,适合早晨起床后立即服药。
晚低压型:夜间血压显著降低,与白天平均压相差大于20%,发生夜间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大,适合白天服药,不适合睡前服药。
持续高压型:全天血压都较高,夜间白天相差不超过10%,建议在血压波动时间段到来前1~2小时服药。
夜晚高压型:少数人可能出现夜间高血压超过白天的情况,夜间高血压发作风险较大,需要在晚饭后或临睡前服用降压药。
转载来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