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知识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主题服务 > 医疗卫生 > 我要问 > 业务知识库

肠套叠“最爱”3岁以下宝宝,拖太久可能出人命

信息来源:坪山区卫生健康局 信息提供日期:2019-11-26 16:09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肠套叠是啥病?

  简单地说,发生肠套叠的肠管,类似于钢笔插进了钢笔套内的状态。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急腹症。

  关于肠套叠,你应该知道这些——

  ①易发年龄:6个月-3岁

  急性肠套叠的高发年龄在6个月至3岁之间。发病率约为1.5‰-4‰。也就是说,每1000个宝宝里,可能就有1~4个可能“中招”。

  有数据统计,约80%-90%的患儿,发病年龄在2岁以内。随着宝宝长大,得肠套叠的几率会逐渐减少。到了5岁以后,得这个病的孩子,就比较少见了。

  ②常见人群:男宝宝

  肠套叠还特别“重男轻女”: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两三倍。

  也有临床医生留意到,相比较而言,胖嘟嘟的宝宝更受肠套叠“青睐”。

  ③病因:不明确

  小儿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近75%的小儿肠套叠病例,都没找到明确病因,被称为原发性肠套叠。

  有研究认为,这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约30%的患儿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或流感样症状。

  而继发性肠套叠,多为肠道上存在病变,从而诱发肠套叠。这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或3个月以内婴儿。如果宝宝短时间内肠套叠反复发作,一定要高度怀疑是否有其它的病变。

  ④治疗“黄金时间”:48小时

  肠套叠及时就诊,危险性不大。但如果发现得越晚,就越危险。超过48小时没有就诊,可能会出现肠坏死、肠穿孔,甚至会导致感染性休克、死亡。

  ⑤就诊科室:外科急诊

  如果怀疑是肠套叠,就诊时直接去挂外科急诊,而不要去挂消化科或普通外科。

  肠套叠是急症,挂急诊能够争取时间。越早治疗,宝宝痛苦越小,也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肠套叠发生的病程较短或症状不典型,在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

  那么,孩子有哪些症状时,要怀疑是肠套叠呢?医生给你划重点——

  出现肠套叠时,孩子一般会表现出几个症状——

  ①哭

  肚子疼是肠套叠最早表现出来的症状,但因为很多宝宝年纪小,还说不清楚,所以会哭闹。

  这种哭闹,是一阵阵的,一般每隔20分钟一次,一次持续时间1~3分钟。

  疼痛剧烈时,宝宝脸色苍白,额头出汗,还会缩住双腿,或手抓腹部位置。但也有特殊情况,有的小孩不哭或者只哭几声,有的则只是扭动一下身体。

  ②吐

  在哭过之后,紧接着便是吐。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宝宝喝完奶或者喝水后。

  ③便血

  如果前面两项还没有引起家长的关注,这项一定得注意了。在肠套叠8~12小时后,宝宝的大便如果呈暗红色,像果酱一样,这说明肠管黏膜已经处于坏死的边缘了,必须马上送医院。

  ④包块

  在宝宝右边的腹部,可能会摸到包块。但得了这病的宝宝,腹部不一定一开始就会有腹部包块。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之一,或是多个症状,宝爸宝妈们应想到是不是肠套叠,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抓住黄金治疗时间。

  一般来说,如果怀疑是肠套叠,医生会开出B超检查,这是最佳的、也是首选的检查手段。

  如果发现得早,治疗方式比较简单。

  就像前面的小轩一样,医生会用水压灌肠疗法,几分钟就能让肠管复位,成功率可达95%以上。

  如果套叠时间太久,那就得做手术。

  宝宝排出血便,或是出现了肠穿孔、肠坏死,那就需要手术治疗,切除坏死的肠子,甚至进行抗感染治疗。那样,孩子可就遭大罪了。

  很多家长可能会问,肠套叠可以预防吗?这是个好问题——

  虽然肠套叠的病因,至今尚不明了。

  但是,目前公认的看法是——

  任何促进肠道异常蠕动的因素

  都可能诱发肠套叠

  婴幼儿的消化道发育尚不成熟,消化功能较差,如果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会使肠道负荷更重,诱发肠蠕动紊乱,从而导致肠套叠。

  那么,如何预防小儿肠套叠?家长要做好这3点——

  ①不多不少

  平常喂养孩子时,不要过少,也不能过多,最好能按时按量进食,防止小儿胃肠负担过重或饥饿不适。

  ②不能突然改食谱

  循序渐进添加辅食,尤其进食之前没有吃过的东西,一定要少量开始,逐渐增加。防止宝宝尚未发育健全的胃肠道,不能适应突然改变的食物。

  ③不冷不热

  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小儿受到寒冷、炎热等环境变化的刺激,引起胃肠蠕动紊乱。

  转载来源:深圳市儿童医院微信公众号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