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登革热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而且伊蚊在我省广泛存在,因此,居民在国外或省外登革热流行区感染后返粤,如不注意防蚊,会在居住的社区内引起登革热传播。
一、感染了登革热症状如何?
登革热患者在发病时会有剧烈的肌肉关节疼痛,因此又被称为“断骨热”。症状如下:
1.热:登革热的首发症状多为突然高热,可伴畏寒,24h内体温可达40℃。通常持续3~7天可降至正常。
2.痛:感到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与骨关节痛,全身乏力。
3.红:可能出现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
4.疹: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为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5.其他: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或黏膜出血、注射部位淤点淤斑、牙龈出血、鼻衄等。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登革热治疗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早发现,早诊断,及早采取有效对症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会康复。
仅极少数患者会发展为重症,表现为严重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甚至会死亡。大多数人感染登革热后症状会很轻甚至无症状。
二、重点关注人群有哪些?
以下的人群如出现发热等不适,需注意及早就诊,避免发展为登革热重症病例:
1.老人、婴幼儿和孕妇;
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哮喘、慢性肾脏疾病及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者;
3.伴有免疫缺陷病者。
三、周围有人感染了,该怎么办?
1.做好自我和家人健康监护
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上述提到的登革热相关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具体的症状及住家周围有人感染登革热的情况,如果近期有国外和省外工作或旅游史,也主动告知医生,配合开展登革热相关检测。
2.主动配合社区做好各项工作
发生登革热病例时,社区工作人员会对传播风险高的区域的居民进行入户宣传及查看蚊媒孳生地。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时配合社区工作,应主动告知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发现有蚊虫幼虫的阳性积水时配合清理。
3.做好防蚊灭蚊
家里及时清理饮水机、花盆底托等积水,水生植物及其他储水容器一定要2~3天换一次水,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杀虫喷雾剂等进行驱蚊;早上及傍晚蚊虫活跃时间外出;穿浅色、宽松的长衣长裤或涂抹趋避剂以防被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