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障碍是普通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患。
1、惊恐发作:在一段特定时期内突然发生强烈的担忧、害怕及恐惧,并常伴随着即将死去的感受。发作时常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或不适、梗死感、窒息感、害怕即将发疯或失去控制等症状。
2、广泛性焦虑:指持续3个月以上日子里,伴有下列症状和体征:运动性紧张增加——疲乏,颤抖,坐立不安,肌肉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兴奋——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口干,手冷,头昏,但无惊恐发作;警觉增高。
3、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暴露于某些类型的社交场合或工作情景时会触发明显的焦虑,常导致畏惧并产生回避行为。
4、场所恐惧症: 对某些地方或情境产生焦虑或畏避,害怕在此地方或情境下一旦发生惊恐发作或类似症状,会难以逃脱(或令人困窘)或得不到救助。
5、特殊恐惧:对某种特殊物体或场景的恐惧,如昆虫、鼠、蛇、高空、黑夜、雷击等。
6、强迫症:以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或二者兼存为特征,造成明显苦恼或社会功能(学习、工作、人际交往能力)受损,但症状并非由药物或躯体疾病所致。强迫思维:反复呈现、持续发生的、自己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克服的想法,造成明显焦虑的观念或冲动——如过分害怕伤害某人,过分害怕沾上脏东西等;强迫行为:有意的重复行为或动作,明知没有必要但又不得不做——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门是否关上等,目的在于减少精神苦恼或预防想象中的可怕事件。
防治措施
尝试改变我们的思维:
1、不过分追求完美:完美主义往往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尽管我们总想把事情做得完美,但总有时候我们办不到,而过度追求完美就会让我们对细小的差错敏感,高度指责自己,自我贬低,而忽略了事情好的一面。
2、不过度追求赞许:过多的追求赞许,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潜在的观念——即认为我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所以一定要寻求别人的认可。这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焦虑,因为几乎总会有人非难我们;过度的追求赞许,还会让我们对别人传递的信息过于敏感,担心自己的言行,担心别人的看法。
3、不过多追求控制:尽你所能,但不要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接受现实,有些事情并不受你控制。
4、不把事情想象成一种灾难:在心中重新合理的看待自己遇到的问题,不灾难化。我们牢记两点:第一,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所害怕的事情中有90%最终并没有发生;第二,我们所害怕的事情即使变成了现实,后果也没那么严重。
五个“赶走”焦虑的诀窍:
1、睡眠充足: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一剂良方。
2、保持乐观:当你缺乏信心时,不妨想象过去的辉煌成就,或想象你成功的景象。你将很快地化解焦虑与不安,恢复自信。
3、幻想:这是纾解紧张与焦虑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试试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深呼吸:当你面临情绪紧张时,不妨作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压力消除焦虑与紧张。
5、转移注意力:假使眼前的工作让你心烦紧张,你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把视线转向窗外,使眼睛及身体其他部位适时地获得松弛,从而暂时缓解眼前的压力。你甚至可以起身走动,暂时避开低潮的工作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