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让思政课堂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实现自我教育?11月3日,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华侨城小学校长白雪峰带领校园“生态小达人”前往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
学子犹如“行走的百科全书”
白雪峰介绍了此次“行走的思政课”的目标、流程和意义,并希望同学们结合生活常识和思想认识深度参与,讲述绿色故事,以聚小汇大的力量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做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和践行者。此次思政课主要以实地参观、圆桌论坛、探究学习等方式展开,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校长孟祥伟一行热情参与。
在圆桌论坛上,同学们就生态话题进行热烈讨论,向同伴介绍马缨丹、红嘴蓝鹊、弹涂鱼等生物。同学们对自然界生物的起源、来历、种类、生活环境等如数家珍。五年级黄同学犹如“行走的百科全书”,知识渊博,对答如流。随后,同学们就放生生物的种类、放生的环境与条件达成共识。少年儿童要守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会形成丰富、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
亲近自然 探索红树林
11月7日,华侨城小学自然设计社团和小记者社团的成员们来到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开展以“亲近自然,探索红树林”为主题的户外科普教育活动。
同学们分成3个小分队,结合探索闯关地图,解锁打卡鹭岛、红树林、芦苇、观鸟屋和岗亭、华侨城湿地生态展厅、零废弃生态园等打卡点。活动中,每位同学制作属于自己的华侨城湿地限定小手环,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同学们通过活动充分了解红树林的形成条件、功能及重要作用,结合海岸线的变迁历史,运用自然教育的方式,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生态达人”茁壮成长
在生态教育沃土的培植下,学校成长了一批批生态达人——观鸟达人、蝴蝶专家。六(2)班祝时添同学7岁时第一次参加湿地观鸟活动,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探索的大门。他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提升观鸟技能,在野外观察并辩识鸟种500种。他代表深圳参加东莞市中小学生观鸟比赛暨深莞惠观鸟交流赛获一等奖,开展南山区中小学生小课题研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鸟类混群行为研究》并顺利结题,逐步建立起对本土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思考。四(1)班万宗楷同学尤其喜爱蝴蝶,目前为止认识100多种蝴蝶。他从蝴蝶的翅膀、触角、腹部等特征能较轻易地认出蝴蝶种类,也见证过蝴蝶破茧而出的蜕变。他还积极参加金龟村社区等地的自然观察活动。
据悉,此次“行走的思政课——走进湿地篇”只是开端,五年级同学将在12月前往湿地观鸟,后续学校也将分批组织学生前往华侨城湿地,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珍爱、保护湿地的意识,为全力打造“绿美新城”付诸侨小行动,贡献侨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