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看

您现在的位置 主题服务 > 教育领域 > 我要看

探索三维融合数智化新型教与学模式
南海小学开展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成果展示

信息来源:南山区教育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3-06-20 15:41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南海小学于202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为进一步凝练实验成果,推广实验成效,在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统筹下,6月15日,南海小学承办了南山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成果展示活动。

  此次活动分设课例展示、经验分享、专家点评三个环节。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副院长曹晓明、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石义琦, 以及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骨干教师和来自广西龙胜、田阳,新疆喀什等地教师同步在线参与了展示活动。

  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和教研

  在课例展示环节,方子玉老师带来五年级语文课《威尼斯的小艇》。她以“深圳名片”微视频征集活动为情境入课,学生展示课前自学成果,把准学习起点;课中,在朗读中体会“动静描写”之妙;再扣情境,让学生为心中深圳之景创编文案,并将作品上传平台,进行同伴互评;最后,用ChatGPT现场修改优化学生作品。该课将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开展精准教学、智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袁夏盈老师四年级数学课《看一看》,通过课前观看 “彩绘楼梯”视频,引出“小小设计师”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她带领学生经历看、说、画、摆等学习过程,有层次有梯度地完成学习活动。小组合作中,小组先找出符合要求的搭法,然后合作在平板上整理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使用平板终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南海小学校长高鹏以《“自学—探究—评价”三维融合数智化新型教与学模式探索》为题,介绍了学校的探索与成效。

  “自学—探究—评价”代表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借助数字平台,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探究情境、评价任务,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南海小学在实践中建构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借助专业智慧教学平台,分别进行课前任务分发、课中互动、课后作业,以及三个环节教学数据的采集。同时,探索以问题导向的情境式、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学科变式,并把这些学科变式融入三维融合教学过程中。

  16堂精品课覆盖7个学科5个年级

  高鹏还分享了在“情境生动、问题驱动、表达互动、思维灵动”的课堂中师生、课堂的变化。未来,南海小学将会把该模式进一步优化,探索人工智能在教学中更多的应用场景,构建一个更智慧、开放、共享、生态的教育新生态。

  曹晓明认为南海小学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中,呈现三个特点——将人工智能评价系统融入教研、课堂跟踪、课堂评价;教育信息化更紧密地结合课堂;正在凝练明确的方向,把教育技术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并期待学校未来尝试跨学科整合;融入更多信息化手段;评价再往纵深挖掘。

  石义琦认为,两堂课师生综合素养强,教学设计契合面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学习闭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逐步向高效课堂“创造”发展。学校教研体系成果丰富、效果明显。建议进一步提炼细化教与学模式细节,将现有成果进行提炼推广。

  此次活动是南海小学立足教育信息化趋势开展的数智化智慧教与学的模式研究。本学期学校面向全体教师推出覆盖7个学科、5个年级的16节精品课,展示了学校作为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学校的最新实践成果。

微信图片_20230620120647.jpg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