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访谈

您现在的位置 互动交流 > 区政府、部门访谈

联通深港 通达湾区:重塑罗湖交通新未来

图片资料
嘉宾: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局长车小平
嘉宾: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局长车小平
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主题 联通深港 通达湾区:重塑罗湖交通新未来
时间 2022年5月26日上午10时
嘉宾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局长车小平
主办单位 罗湖区
实录内容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局长车小平为大家带来“联通深港 通达湾区:重塑罗湖交通新未来”的主题发布。下面有请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的车小平上台分享。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局长车小平:大家好,我是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的车小平,今天非常荣幸为大家带来“联通深港 通达湾区:重塑罗湖交通新未来”的主题发布。在正式发布前,我想给大家分享两张老照片:左边这张图是连接广州、东莞、深圳和香港的广九铁路线路图,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干线铁路,被誉为粤港“亲情线”。用今天的话讲,可以说是大湾区的第一条铁路。右边这张图是1911年广九铁路举行通车仪式,蒸汽机车抵达粤港连接最重要的节点,也是华段和英段连接处--深圳站时的照片。今天,当我们穿越百年历史,百年老站迎来高铁时代。今天的汇报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汇报一下罗湖区交通发展的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罗湖的交通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功能比较完备,为罗湖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结合“十三五”期间几个典型的事件作汇报。第一个是百年老站首开高铁。自2022年1月10日零时起,建站110周年的“老字号”深圳火车站,通过广深城际引入赣深高铁,开通高铁列车16对(包括上海虹桥2对、武汉2对、南京1对、南昌7对),罗湖进入“高铁时代”。第二个事件是2020年8月26日莲塘口岸开通,全市7个陆路口岸罗湖占了3个,拥有全市最多的过境口岸。罗湖口岸在2019年日均往来客流达到21.4万人次,占全市出入境客流总量的36.4%,是全市最大的口岸。第三个是地铁8号线2020年10月28日开通。罗湖在“十三五”期间一共开通8条线,总里程约44.3公里。现在正在建设的有3条线,其中地铁14号线年内建成运营。同时在对外通道方面,东部过境高速(罗湖段)在2020年10月份开通,坂银大道在2020年4月8日通车,罗湖对外通道的骨架基本形成。第四个是我们持续关注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为各类交通出行者,不断优化完善公交、慢行、整体道路环境,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

  主持人:罗湖作为深圳最早开发建设的城区,我想请车局给我们说说罗湖交通面临的挑战。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局长车小平:第二部分,汇报一下罗湖交通面临的挑战。作为深圳最早开发建设的城区,随着机动化交通出行的快速增长,罗湖同样面临着国内外大型都市中心普遍面临的交通问题。一是跨二线通道供给存在不足,特别是东向的罗沙路交通比较拥堵。二是城区内部在高峰期主要道路节点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三是轨道交通饱和运行,关键走廊压力较大,特别是在罗湖的外围区域覆盖率不是很高。四是常规公交服务水平有限、慢行系统有欠完善、停车位供给不足,下一步必须下大力气予以解决。罗湖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强化建设交通、交流、消费三大枢纽,要服务“一主两区三带”城市发展新的格局,目标路径非常清晰。在“十四五”交通发展方面,我们提出了三个层级的目标。第一层级的目标是全力打造层次分明、功能有别、运转高效的交通枢纽体系。第二层级是基本形成高密度、高覆盖、高支撑、高服务的道路交通网络。第三层级是着力构建空间优美、安全有序、人民满意的交通新发展格局。最终形成“30、45、60”的交通圈,以罗湖为中心,30分钟到达城市外围,比如坪山、大亚湾,45分钟到达临深的城市中心,比如东莞、惠州,60分钟到达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比如广州、中山、珠海,基本实现罗湖对湾区城市中心的快速通达。下面重点汇报一下三大举措。在交通引领方面,抢抓战略交通资源,锚固大湾区枢纽地位。在交通枢纽方面,重点完善综合立体的交通网。交通服务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交通高质量发展。举措一,我们还是要充分重视战略交通资源设施对城市中心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我们要积极引入高铁、城际,着力提升枢纽定位和能级。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轨道资源。轨道资源我们提出“2+4+3”的概念。

  主持人:请问车局“2+4+3”概念具体是指什么?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局长车小平:这个2就是指南北双枢纽,一南一北两个高铁枢纽。在南边就是罗湖口岸深圳站枢纽,我们要加快推进,全面统筹国铁、城际和轨道,打造成高铁、城际、城市轨道和口岸一体的国际化交通枢纽,进一步融入国家高铁网络。我们正在开展罗湖跟香港东铁线对接通道可行性专项研究,同时我们也在推动高铁笋岗动走线加快实施建设。研究推进厦深高铁引入到深圳火车站,11号线延伸到罗湖口岸的工作我们也在全面推进。第二个是罗湖北站枢纽。作为罗湖高速发展的又一增长极,进一步强化罗湖对外的辐射,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动罗湖北站枢纽建设,高标准打造集国铁、城际、城市轨道于一体的站城一体化融合的枢纽。在这里面我们要重点推进深汕高铁、轨道14号线建设,要推动落实深汕城际规划线位,我们还要争取17号线和25号线纳入到轨道五期尽快加快实施。这样清水河罗湖北站的枢纽地位可以得到大大提升。“4”是指四大组合枢纽。我们重点强化轨道站点,包括地下空间的复合开发和联通的研究,建设大剧院-红岭难组合枢纽、东门-国贸组合枢纽、湖贝-黄贝岭-文锦渡组合枢纽以及银湖枢纽,结合罗湖重点产业发展,推动站城融合发展,建设“轨道上的罗湖”。“3”是指我们在轨网加密和延伸方面,加快11号线红岭南站、5号线西延建设,在建项目在2025年可以建成运营;争取11号线东延至罗湖口岸,提高罗湖口岸与城市核心组团连通效益,锚固罗湖口岸地位;推动9号线东延到罗芳片区,24号线延至布心棚改片区,支撑片区高强度城市开发、解决布心棚改片区交通出行难题。在口岸资源方面,我们要加快推动三大口岸枢纽升级改造。主动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强化双城轨道、道路无缝对接,实现口岸与城市、产业、空间一体化融合,加快推进三大口岸枢纽升级改造,支撑口岸经济带发展。罗湖所在的深港紧密互动圈是港深口岸最密集的地区。香港提出的打造文锦渡发展走廊与我区一直在谋划的“深港口岸经济带”不谋而合。加快推进罗湖口岸地区整体升级改造,持续深化“港车北上”等相关口岸的通关及交通政策研究,推进莲塘口岸24小时通关及新增鲜活货检功能,推进文锦渡口岸取消鲜活货检功能,深化口岸与站、城一体化统筹规划建设。2035年预期轨网布局包含3条大铁:深汕高铁、广深铁路、高铁笋岗动走线;2条城际:深汕城际、深惠城际支线;13条城市轨道线。举措二,坚持从整体道路网络空间布局的角度,优化重大通道项目布局,强化“1环6射”对外通道通行效率。二是从支撑重点产业发展入手,完善组团交通结构。三是关注城市更新路网重构契机,完善微循环路网。“一环”是指南环: 滨河大道(春风路隧道)-沿河路,东环:爱国路高架,北环:布心路(布心路下沉)、深汕第二高速;“六射”是指罗沙路(复合通道)、东部过境通道、玉平大道、龙岗大道、丹平快速、坂银通道。优化重点片区主要干道,促进“一主两区三带”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我们对罗湖“一主两区三带”新格局在交通上进行了全覆盖的系统梳理,目前的规划已经全部拿出,包括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线,用于支撑重点产业片区的高水平发展。

  主持人:车局,能否请您举例说明如何优化重点片区主要干道。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局长车小平:我举两个片区的例子。一个是清水河、玉龙-布心片区。我们要加快推进布吉南环路(西环路至禾坑路)建设,开工建设红岗路拓宽工程、宝安北路北延,完成环仓北路东延、环仓南路东延项目立项,解决这几个组团之间包括对内和对外的交通畅通。第二个片区是新秀-莲塘片区。开工建设深南路东延工程,结合罗沙路复合通道改造,推进延芳路改造工程。三是结合重点片区城市更新,推动片区内部路网微循环完善。至2035年期末,我们梳理、规划新增改造支路286条,总长约127.5公里。另外,“十四五”期间我们也形成的具体的项目库,形成了44个项目。市、区两级都非常重视重大项目的实施,道路先行、全面提速。区里提出开局起跑、攻坚克难。我们按照“完工一批、开工一批、前期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正在抓紧调度,现在形成了5年规划、3年滚动计划、1年实施项目,推动采取一周一例会、一月一调度来全面加速。下面介绍几个重点项目。第一个是春风隧道。建成后春风高架路交通通行能力将提升一倍左右,将大大缓解该春风高架拥堵的交通状况。隧道已经穿越深圳边检总站大楼,预计2023年年底完工。第二个项目是东部过境市政连接线工程。工程西起布心路,在深圳水库下游以隧道形式穿越东湖公园,采用地下全互通立交形式与东部过境高速公路主线隧道相接,隧道全长8.12Km。目前已经完成整体进度的85%,隧道预计国庆节前双向贯通,整个项目计划于2022年12月建成通车。项目三是罗沙路复合通道改造工程。改造为主干路+快速路的复合通道,分离快速过境和沿线集散交通,道路通行能力提升65%,常态性拥堵得到明显改善;地面10车道主干路,解决道路两侧居民出行;地下6车道快速路与惠深沿海高速衔接,解决过境交通,缓解交通拥堵;方案现已基本稳定,预计今年可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及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争取明年上半年开工。第四个重点项目是深南路东延。道路西起经二路,沿现状新秀路线位,横穿猫窝岭,东接延芳路,项目路线全长约 552.6 米,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 30 公里/小时。其中,道路拓宽改造段长 237.6 米,隧道段长 315 米;现场已开展洞口开挖工作,预计2024年底建成。这将是莲塘口岸重要的对外疏解通道,也是新秀、罗芳片区内一条重要的对外出行通道。第五个项目是布心路改造。布心路改造通过局部下沉,把整个布心、水贝串联起来,消除了干线对这两个片区的分割。同时结合翠竹路北延一直延伸到布吉,使得整个北向交通增加一条新的通道。目前市交通局正在全力推动前期加快实施。举措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交通高质量建设。贯彻交通强国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目标和问题为双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罗湖“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形态特征,自下而上以企业及市民交通诉求为出发点,针对罗湖区居民出行的难点、痛点、堵点,以短平快和微改善的专项行动措施,快速提升罗湖交通出行环境和水平。

  主持人:针对罗湖区居民出行的难点、痛点、堵点,我们罗湖区是做了哪些行动措施提升罗湖交通出行环境和水平呢?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局长车小平:我们重点开展六大行动。第一大行动是轨道接驳上下游换乘的全出行链过程,加大“三网融合”力度,实现各方式换乘的无缝衔接。比如,我们对东门路公交列车化比较严重的路段,开展公交线网优化,我们前年在金光华做了之后效果非常明显。推广小黄鱼接驳巴士,去年我们在莲塘片区已经开通了,今年计划在大望、笋岗、东晓片区逐步推进实施。重点推进“三网融合”,实现绿色交通高质量发展。第二大行动是路权优化。我们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增加隔离设施、完善标志标线、精细化设计非机动车过街、优化片区交通组织等措施多渠道、多路径地组织自行车道建设。我们计划花两年时间把罗湖区的自行车道成网成系统。目前已完成152处路段道路资源空间优化,相当于路权的重新分配,方便市民出行,实现机非分离,改善交通安全水平。第三是停车治理。在结合城市更新持续增加配建停车供给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罗湖区桥下、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试点,推进综合利用绿地、学校操场、桥梁等土地地上地下空间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通过“车位共享、精细管理”等举措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打造老旧小区“共享共治”的典范;在罗湖区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推介会的基础上,加大实施力度,已梳理具有意向项目约的40余处,目前已进入实施层面的24个,今年预计完工3处。第四是道路纳管。对全区182条已经承担通行功能但未纳管的道路,我们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打一场歼灭战,全面实施微整治,着力提升市民“家门口”道路标准,实现还路于民。第五是智慧赋能。我们通过利用智慧交通大数据和智慧设施的建设,提升管养效率,提高应急处置,提升管理决策水准。比如推动大望-梧桐片区等旅游景区节假日预约停车,对大望、梧桐等片区出入实行预约通行。第六是交通“四安”专项行动。我们通过微改造、微治理,动态实时实施“四安”行动,即“出行安全、环境安谐、企业安心、市民安逸”。我们全面梳理全区群众反映较多的路段、节点,对109处亟需缓解交通拥堵、交通安全隐患问题进行综合整治。我们对全区55处容易发生事故、人流比较密集的宽度不足1.5米的宽过街岛进行整治。我们也会通过阶梯式停止线,在斑马线这个位置相当于后退2米,这样大货车有更多安全视觉距离可以观察行人。同时在右转的警示带,针对我们跟交警审批泥头车行驶路线的基础上,对所有涉及到的交叉路口右转的警示带进行全面提升。交叉路口右转警示带目前已经做了14个,近期还计划做19个。我们针对学校、医院等,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包括周边交通设施的完善,包括安全隐患点的治理,我们会陆陆续续动态进行调整。“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紧抓“双区驱动” 重大机遇,瞄准“湾区枢纽、万象罗湖”美好愿景,以交通强国建设总体要求为导向,统筹城市更新、产业布局与交通建设,实现三者协调发展,打造城市交通空间重塑先锋示范区,巩固和提高罗湖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地位,构建功能集聚、运行高效、绿色低碳、品质卓然的湾区一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主持人:非常感谢你们的精彩分享,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

  提问:你好,我想请问一下罗湖如何锚固大湾区枢纽核心地位?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局长车小平:罗湖提出打造“2+4”轨道枢纽。其中,2就是指南北双枢纽。在今年一月,深圳火车站接入赣深高铁,正式进入高铁时代,临近的罗湖口岸成为继福田高铁站后第二个连接高铁的深港口岸。根据规划,改造后的罗湖口岸,将引入赣深高铁,同时推动11号线延伸至深圳站-罗湖口岸,开展罗湖与香港东铁线对接通道可行性专项研究,推动高铁笋岗动走线加快实施建设,研究推进厦深高铁引入到深圳火车站,将罗湖口岸深圳站建成集高铁、城际、城市轨道及口岸于一体的湾区铁路核心枢纽。此外,加快推进罗湖北站枢纽建设,推进深汕高铁、轨道14号线建设,推动落实深汕城际规划线位,争取17号线和25号线纳入轨道五期,形成南有深圳站、北有罗湖北站的高铁“双枢纽”格局。罗湖北站将极大弥补罗湖北部地区枢纽战略不足,进一步强化罗湖区对外交通辐射能力。加快推进罗湖北站及周边交通接驳体系建设,开展站城一体化融合,加强罗湖北站枢纽与罗湖中心的交通联系。“4”是指四大组合枢纽。罗湖将重点强化轨道站点,包括地下空间的复合开发和联通的研究,建设大剧院-红岭南组合枢纽、东门-国贸组合枢纽、湖贝-黄贝岭-文锦渡组合枢纽以及银湖枢纽,结合罗湖重点产业发展,推动站城融合发展,建设“轨道上的罗湖”。在轨网加密和延伸方面,加快11号线红岭南站、5号线西延建设,在建项目在2025年可以建成运营;争取11号线东延至罗湖口岸,提高罗湖口岸与城市核心组团连通效益,锚固罗湖口岸地位;推动9号线东延到罗芳片区,24号线延至布心棚改片区,支撑片区高强度城市开发、解决布心棚改片区交通出行难题。未来,罗湖将打造湾区一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罗湖为中心,基本实现罗湖对湾区城市中心的高速通达:30分钟到城市外围组团(坪山、大亚湾)、机场;45分钟到临深城市中心(东莞、惠州);60分钟到大湾区各城市中心(广州、河源、中山、珠海等),成为联通深港和大湾区的枢纽。

  提问:你好,罗湖怎样才能把客人“引进来”,让企业“走出去”呢?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局长车小平:你好,罗湖完善“一环六射”对外通道,优化重点片区主次干道,构建对外便捷、内部畅通的立体交通路网体系,提升招商引资硬环境是关键。一方面,完善罗湖对外“一环六射”骨架廊道,推进重点片区对外通道建设,满足企业对外交通需求。积极推动罗沙路复合通道、布心路改造等工程的建设;推进东部过境通道市政连接线工程、深南东路东延,加强大望梧桐片区、清水河片区、口岸经济带对外交通联系,为企业提供便利的对外交通出行条件。另一方面,从支撑重点产业发展入手,优化重点片区主要干道,促进“一主两区三带”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积极推动翠竹路北延、环仓北路东延、环仓南路东延、宝安路北延等25条次干道建设,解决片区交通痛点问题。落实清水河、笋岗等重点产业片区内部规划路网系统建设,推进清水河四路等断头路打通工作,进一步改善重点产业片区微循环系统,为企业出行提供便利。同时,结合重点片区城市更新,推动片区内部路网微循环完善。到2035年期末,规划新增改造支路286条,总长约127.5公里。今年,罗湖将推进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红岭金融产业带、口岸经济带等重要产业片区交通系统完善,深化重点片区交通规划研究,优化道路营商环境,为产业片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支撑,解决企业出行难的诉求,让入住企业安心。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