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访谈

您现在的位置 互动交流 > 区政府、部门访谈

光明加快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图片资料
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嘉宾:光明区教育局副调研员高伟波
嘉宾:光明区教育局副调研员高伟波
嘉宾: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校长罗灿
嘉宾: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校长罗灿
主题 光明加快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时间 2020-04-29 10:00
嘉宾 光明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志群 光明区教育局副调研员高伟波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校长罗灿
主办单位 光明区
实录内容  

  主持人:请教育局副局长张志群为我们介绍光明区学校建设总体情况和返校防疫注意事项。

  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志群:光明区始终重建设、增学位,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在全市领先。未来五年,光明区将新建、改建、扩建32所中小学,新增学位近6万个,其中2020年新建3所学校,改扩建4所学校,新增学位12480个。同时,2019年,光明区实现公办幼儿园零的突破,高标准建设公办园4所;2020年,到目前已建成(或回收转型)公办园30所,今年年底将建成49所,提供公办幼儿园学位近1.9万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50%,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80%以上。
此外,针对此次疫情,光明区加强统筹调度、严格健康申报程序、学校实行封闭管理、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安全监督巡查,全方位确保返校工作平稳有序。截至目前,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各项防控举措有效落实。接下来,光明区将继续充分做好第二批学生返校准备,扎实做好其它安全管理,做好教学工作,确保广大师生平安、健康开始久违了的新学期校园学习和生活。

  主持人:请光明区教育局高伟波为大家介绍光明区2020年义务教育招生情况和光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情况。

  区教育局副调研员高伟波:2020年秋季,光明区共有义务教育学校41所,涵盖了完全中学、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小学等各个类型,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和深圳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光明)正式入列并招生。41所学校中,开展小学一年级招生的学校共37所,提供小一学位11722个;开展初中一年级招生的学校有28所,提供初一学位7681个。根据幼儿园毕业生数、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数以及大数据的多次比对、预测,光明区2020年提供的小一、初一学位能够满足符合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
同时,在公办幼儿园招生方面,光明区将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统一的招生政策开展公办园招生工作。借鉴义务教育招生积分规则,通过招生系统进行报名录取。公办园招生分小区配套园和非小区配套园两大类型。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优先满足小区业主子女的入读需求。非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优先满足社区户籍实际社区居住居民子女的入读需求。收费方面,根据有关规定,无等级园的保教费标准840元/月/生、区一级园的保教费标准924元/月/生、市一级园的保教费标准966元/月/生、省一级园的保教费标准1008元/月/生(2020年春季学期转型园的收费执行原民办园的标准);伙食费等其他代收费和服务性收费以收费备案为准。

  主持人:接下来请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校长罗灿介绍学校建设、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相关情况。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校长罗灿: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坐落于光明科学城中心,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总投资近1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办学总规模达132个班,提供6180个优质学位。学校设施先进,建有全光网模块化信息机房、恒温游泳池、高尔夫球馆、击剑馆等高端设施,打造“互联互通、社区共享、绿色生态”的智慧校园,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师资队伍方面,学校创新内部治理体系,搭建“扁平、精简、互联”的组织架构,着力打造一支务实高效、理念先进的干部和教师队伍。学校拥有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名师以及名校毕业生,梯队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学校还致力于创新公共治理体系,提升学校管理效能,探索“政府+高校”多元主体合作办学创新模式。学校依托中山大学强大的学术背景和资源优势,创新未来人才培养方式,打造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样本,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学校公共治理水平。
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围绕核心素养,构建学校现代课程谱系,开足开齐国家基础课程,还开设高选择性的拓展课程和个性化研究课程,目前开发的拓展课程有30余门,研究课程40余门、实践课程30余门,涵盖科学、人文、艺术和体育等领域,实现“一人一张课表”。学校还以光明科学城为背景,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学生,提出“大科学”理念,打造科技特色学校,开设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系列科学拓展课程,培养科学精神,提升核心素养,实现办学的创新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主持人: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记者:今年义务教育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请问如何理解义务教育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另外民办学校如何招生?

  区教育局副调研员高伟波:义务教育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是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对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要求。根据《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深教[2020]51号)精神,我区全面推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即同一标准、同一平台、同一时间。 同一标准指所有公办民办学校都要严格遵守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所有公办民办学校要严格按照《深圳市非深户籍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规定的入学条件招生。同一平台指所有申请义务教育学校学位的适龄儿童、少年,无论是申请公办学校学位还是民办学校学位,都必须在各区的义务教育招生平台报名申请,未经义务教育招生平台报名录取的学生不予建立学籍。同一时间指各区义务教育公办民办学校同一时间启动招生,同一时间录取。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严格执行与公办学校同标准,同步招生,不得招收不符合我市就读条件的学生入学;办学层次同时包括小学和初中的民办学校,可以首先通过直升方式招收本校自愿报读初中的小学毕业生;面向全区招生且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摇号录取。

  记者: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的课程谱系有何特点?如何建设实施?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校长罗灿: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的课程谱系包括三个层面: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具体来说:基础课程,即国家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跨学科课程;拓展课程包括科学课程、人文课程和艺体课程;研究课程包括学术课程和实践课程。 课程建设包括:国家课程素养化建构,拓展课程校本化组合,研究课程个性化定制。 具体来说:1.国家课程的实施紧紧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拓展课程的校本化组合。我们与中山大学的医学院、药学院、材料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等十多个院系进行对接,开设航模课、药理小课堂、牛顿科普俱乐部、高斯课堂等选修拓展课。3.研究课程的个性化定制。我们邀请专家教授开展博士课堂、院士课堂学术课程;还将到中大的农学院开展水稻研究、到智能工程学院开展智能机器人研究等实践课程,培养未来工程师和科学家。
课程实施主要通过“一学生三导师”的方式来落实。我校的每个学生都将配备3个导师:学校导师、学长导师和专家导师。学校导师由校内老师团队构成,全面负责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学长导师由中大实习生团队构成,我校是中山大学实习生基地,第一批将有48位研究生进入到每个班级,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学长导师以朋辈的视角帮助孩子们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疏导等。 专家导师是中大的专家教授和中山附属七医院的医生团队构成,医生导师们为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护航,大学导师对孩子们的学业学术起引领导航作用。 总之,中大附的课程谱系是立体多元的、是富有弹性和张力的,我们全面实施走班制、选修制、分层分类特需制,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状况、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让课程适应学生发展而变化,让课程适应社会变化而发展。

  记者:光明区学位申请可选择多少个志愿?如何填报?

  区教育局副调研员高伟波:适龄儿童申请光明区义务教育新生学位,必填三个志愿,请家长根据居住地址和自身情况(如户籍、房产、社保缴纳年限等)来进行选择。第一志愿为学区内公办学校或我区范围内民办学校,第二、三志愿为民办学校,全光明区的民办学校均可选填,家长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学校办学特色、收费高低、上下学远近等因素选填。
第一志愿填报公办学校的,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仍有公办学校有空余学位的,将面向全区未被录取的适龄儿童、少年征集志愿,进行第二次录取;仍未被录取的,区教育局按家长所报民办学校志愿(第二、三志愿)按照积分录取规则进行录取。被民办学校录取,按时报到注册的,可以到就读的民办学校申请学位补贴。第一志愿填报民办学校的,首先录取本校直升的学生(本校六年级毕业且第一志愿填报本校),申请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时全部录取,申请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时通过摇号的方式确定录取名单;本校直升学生录取完成后,仍有学位的,再录取其他学校毕业第一志愿填报本校的学生,申请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时全部录取,申请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时通过摇号的方式确定录取名单。
网上预报名期间,区教育局将每天(下午5:00,最后一天为上午11:30)公布各学校报名人数、学位类型明细、初步录取积分等信息。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即时调整合适的第一志愿学校,避免出现第一志愿的学校未被录取,周边的公办校已录取满了,只能选择民办学校的情况。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