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市民朋友们,网友们,大家好。欢迎参加深圳市民政局“在线访谈”节目。本期在线访谈主要是围绕“第十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精彩再现”这一专题与各位市民朋友进行交流互动。今天来到直播间的嘉宾是市民政局副局长杨浩勃,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云霞,社会人士赵青女士和许宁先生,我是主持人蒋雷。
主持人 首先,我们请杨局跟在线的各位市民朋友打个招呼。
杨浩勃 主持人好,各位市民朋友,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参加今天的现场交流互动,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很高兴能通过民政在线这个平台,围绕“第十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精彩再现”这个专题和市民朋友交流互动。有什么问题和好的意见、建议,欢迎各位市民朋友、各位网友踊跃提出。谢谢大家!
主持人 第十届慈展会刚圆满落幕,请杨局给我们介绍下第十届慈展会的总体举办情况吧。
杨浩勃 本届展会围绕“共建现代化慈善,聚力高质量发展”主题,依托展示交流、研讨会议、资源对接和配套活动四大板块,全面呈现了慈善行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机遇,着力打造了以展会带动慈善项目展示、行业交流、趋势共享、资源链接的“一展多元”新格局,有力促进了慈善力量的交流、对接与合作,为共建现代化慈善、助力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向善合力。据初步统计,本届慈展会吸引了来自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及海外的2931个机构和项目、2882个产品,较上届展会参展规模增幅达30%,迎来了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00余名代表观展,线上线下参展参会公众超过28万人次。展会期间,共开展了210多场专题路演推介会、信息发布会、资源洽谈会、观摩体验会和公益展演等活动,意向对接重大捐赠项目、消费帮扶产品采购及产业投资等资金超过79亿元;举办了1场科技向善创新案例发布会和14场科技向善观摩体验会,开拓了高科技产品技术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引导前沿技术朝着惠民、利民、富民的方向发展。
主持人 感谢杨局介绍,请问郭秘,第十届慈展会的主题是“共建现代化慈善,聚力高质量发展”,展会是如何呈现这个主题的?
郭云霞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展示方面,我们在慈善高质量发展成果馆中特别设置了一个“科技向善”展区,集结了洲明科技、之江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蚂蚁集团、快手公益等28个机构项目,展现了前沿科技在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场景和示范项目,以及社会力量在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中涌现的创新成果,不断开拓科技创新应用的慈善场域。
二是在会议方面,重点围绕社会服务、科技向善等重点领域的前沿实践和创新探索,聚焦如何更加有效地引导社会慈善资源流向重大民生领域,举办了27场系列会议研讨活动,积极探讨了慈善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协同共进的路径模式和有效举措,为激发慈善行业创新变革、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
三是在活动方面,我们邀请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蚂蚁集团、深圳湾实验室、荣耀等科技向善领头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举办了15场科技向善创新案例发布会和科技向善应用场景观摩体验会等系列主题活动,集聚各类前沿科技要素向民生领域倾斜,进一步引导各类慈善资源流向重大民生服务产业。此外,我们在展会各个板块都有机融入了科技向善的元素,多元发力将慈展会打造成为集慈善项目、社会服务产品、科技创新应用场景于一体的综合型展会。
主持人 第十届慈展会于9月17日成功落幕。请问杨局,本届慈展会有哪些成果和特点呢?
杨浩勃 本届展会的成果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立足大局,展现民生服务的“温度”。本届慈展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民生福祉,专设慈善高质量发展成果馆和美好生活体验馆两大主题展馆,推出了10大主题展区和10个社区分会场,开展了系列公益互动体验和公益展演等活动,全面呈现了各类慈善主体在服务困弱群体、提供社会服务和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特色项目和创新成果,突出展示了科技在助力解决民生问题中的服务方案和应用场景,引领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民生服务领域,让科技成果转化为切实落地的民生福祉,让科技创新更有温度。
二是凝聚共识,集聚行业发展的“厚度”。本届慈展会会议研讨板块聚焦“开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主题,举办了一场主题研讨会,围绕科技向善、慈善教育、慈善信托、数字公益等领域,开展了25场分议题研讨会和社群圆桌派,以及1场总结闭门会议,邀请了300余名国内外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分享前沿理念与创新实践成果,深入探讨了推动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和有效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公益慈善行业创新变革的内生动力,为凝聚公益慈善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智慧经验。
三是高效联动,提升资源链接的“精度”。本届慈展会强化资源对接工作的品牌化、专业化、平台化和常态化建设,通过展前实施“联益计划”,展中开展重大资源签约对接、专题路演活动、信息发布会以及系列专题对接洽谈会等活动,规模化、精准化地引导和撬动各类公益慈善资源向一线社会组织、民生服务领域汇聚。据统计,展前“联益计划”计划共吸引497家机构报名参与,线上培训完课率高达96%,课程总点赞量达14万次,线下实地参访了广州、成都和杭州等7大城市30个城乡社区治理先行示范点。
四是沉浸互动,拓展人人慈善的“广度”。本届慈展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元的公益活动,激发公众参与慈善热情,打造了一届全民参与的慈善盛会。在品牌项目方面,本届展会举办了中国公益映像节、TIFP公益新力量计划等系列品牌活动。中国公益映像节共征集全国各地600多部公益影像作品,评选出128部记录经济、科技、民生等领域的优秀作品。TIFP公益新力量计划第三季视频已在各大网络平台发布。截至目前,#看见公益新力量#微博话题阅读量3883.5万,累计全网曝光量超4000万次。在展场互动方面,本届展会在10大展区分别设置10大公益互动体验打卡点,联动行业各领域优质机构和项目,共同打造高质量、有内容、沉浸式的展会现场互动体验活动,不仅为创新公益项目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展示舞台,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零距离参与慈善的新体验。在分会场联动方面,在深圳同步设立10个社区分会场,共为2000多名各地观摩团人员提供社区慈善观摩体验活动,推动全国各地在民生服务领域的交流互动。
五是创新引领,迈向慈善展会新“高度”。本届慈展会围绕低碳化、国际化、数字化办展,积极开拓创新,全力打造慈善展会新标杆。在低碳化办展方面,推出《零碳展会建设方案》和《绿色展会指引》,全力打造近零碳展会,并充分展示头部企业、产业“链主”等在双碳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模式。在国际化办展方面,通过专设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公益展区、举办“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交流分享活动等方式,展现了国际公益发展的前沿趋势和最新成果,为推动慈善力量“走出去”集结了智慧经验。在数字化办展方面,线上,为各参展机构提供了线上展位和资源对接服务,为观众提供了观展智能导览指引。线下,创新运用3D裸眼大屏等前沿科技呈现特色慈善项目和民生科技产品,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我国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成果。
主持人 杨局,您刚刚提到今年我们创新设立分会场,分会场的举办情况如何,有什么亮点呢?
杨浩勃 本届慈展会首次在深圳市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华区设置了10个分会场,重点展示深圳在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和特色项目,积极推进深圳与各地在民生服务领域的交流互动。
福田区分会场,不仅展示了社区慈善助力圆梦惠民的生动案例,还体现了全国首创特色公益项目的鲜明成果。其中,香蜜湖街道打造的“块数据+精准服务”特殊困难群体帮扶体系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罗湖区分会场,用可视化方式,展现多元社会力量增进民生福祉。其中,翠竹街道社工站通过空间共享、机制共建、资源共联等方式,打造“一平台四中心”慈善资源服务库,助力辖区困境儿童、特殊长者、困难家庭实现“阳光小书房”改造等“微心愿”超一百个,为观摩团带来耳目一新的慈展体验。
龙华区分会场,充分展现党建引领下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和特色项目。其中,大和社工村探索建设了全国首个“社工村”、首条“社工街”以及全国第一家“社会工作行业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形成“党建+社工+治理”的城中村社会工作模式,成为对外交流展示的重要窗口。
南山区分会场,发挥社工专业优势,提供高品质民生服务。其中,南山国际化交流中心集中外文化融合交流馆、外国人线上线下服务综合平台、国际学校交流于一体,打造了一批国际化管理及服务创新项目。中心现有一支由14人组成的涉外社工队伍,均可使用流利英语或其他小语种开展专业涉外服务。
宝安区分会场,展示慈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融共促。其中,石岩街道、航城街道慈善地标分会场共同展示了宝安区慈善事业发展成果。宝安区高度重视慈善地标建设,按照“一街道一慈善地标”的模式,在全区10个街道建设慈善地标,把人人慈善的理念传播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慈善、追求慈善、参与慈善,助力我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 今年慈展会设置了10个公益互动体验打卡点,很多公众参与其中,现场特别热闹。可以请郭秘介绍下是怎么筹备的吗?
郭云霞 今年慈展会响应第十届的元素,联动行业各领域内优质机构和项目,围绕社会服务、生态公益、科技向善、乡村振兴等多个慈善领域设置了十大公益互动体验打卡点。
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参与,我们还向社会征集了多种多样的公益周边、衍生品并制作成慈善盲盒,也就是第十届慈展会的“创益盒子”,作为公众完成互动体验打卡的礼物。每个“创意盒子”里面都随机包含一份爱心机构和企业捐赠的公益礼物,展会期间一共有4千多名观众领取了这份礼物。寓教于乐的打卡活动和特别的公益礼物让公众能够更轻松、更有趣、更沉浸地理解公益、参与公益。
主持人 除了公益互动体验打卡点之外,今年慈展会在吸引观众参展、观展方面还有没有什么特殊设置?
郭云霞 还有两个特别的设置:
一是面向参展方,我们今年特设公益展演区,展现公益与各类歌舞、戏剧、服装秀等形式相结合的特色项目及非遗文化产品,通过拓展公益文化的展现形式,营造亮点纷呈、处处精彩的“慈善+文化”的氛围,吸引和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二是面向青少年群体,我们特别推出青少年公益研学、亲子家庭公益体验、“慈善通识有奖问答”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活动,为青少年公益教育提供生动的实践课堂,打造更具实效和创新的青少年公益活动平台和载体。
主持人 在第十届慈展会期间,我们正式发布了“2022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榜”,可以请杨局给我们介绍一下的“2022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榜”编制工作情况吗?
杨浩勃 “深圳慈善捐赠榜”于2016年启动编制,每年统计一次,见证和记录了历年来深圳慈善捐赠业态,深刻诠释了深圳这座“慈善之城”的大爱精神。
“2022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榜”编制工作于2023年7月启动,经过社会申报、编委会审核、社会公示等环节,在第十届中国慈展会上面向社会正式发布。榜单分为企业捐赠榜单、个人捐赠榜单和社会组织捐赠收入榜单,较系统地收录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深圳发生过的捐赠行为。
在榜单编制的过程中,我们也是遵守社会参与、公开透明的编制原则,在鼓励爱心企业和爱心个人自愿申报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做好数据挖掘工作,保证榜单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并组建专业编制委员会,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保证榜单的权威性。
2022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榜上榜情况如下:企业捐赠榜共有705家企业上榜,捐赠金额共75.71亿元,有4家爱心企业捐赠额超过1亿元,分别是:腾讯集团、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个人捐赠榜共有589名爱心人士上榜,捐赠金额共2.5亿元,其中,捐赠额超过100万元的共19人,李贤义、朱保国和1名爱心人士捐赠额超过1000万元。社会组织捐赠收入榜中,共有648家社会组织上榜,捐赠收入金额共102.9亿元。其中,2022年捐赠收入达100万元以上的社会组织共266家,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深圳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深圳市慈善会等10家社会组织捐赠收入超过1亿元。
主持人 好的,我们已经了解了“2022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榜”的编制工作,那站在往届捐赠榜编制的经验上,请问杨局,您觉得今年的捐赠榜有哪些亮点吗?
杨浩勃 今年在榜单的编制上,我们有以下创新:一是首次设置深圳慈善捐赠榜上榜纪念证书,以更好地褒扬慈善行为,引领人人慈善氛围。二是进一步挖掘捐赠数据,丰富“2022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榜编制报告”,深度剖析年度慈善捐赠趋势,进一步引导捐赠人聚焦民生关切、指导慈善组织用好慈善资金,提高慈善惠民实效。三是社会组织捐赠收入榜首次突破百亿元,这也证明深圳公益慈善组织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专业化程度高、公信力强,能够吸引市内外企业及社会组织捐赠慈善资金。
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以“深圳慈善捐赠榜”上榜个人和单位为榜样,继续为我市公益慈善事业的创新发展、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主持人 好的,感谢杨局和郭秘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回顾,接下来请我们的两位嘉宾看看是否有问题呢?
赵青女士 我想请问第十届中国慈展会为何将“慈善信托”作为重要行业议题之一,并举办“慈善信托: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策略与实践创新”主题论坛呢?
杨浩勃 慈善信托作为应用信托机制开展慈善活动的创新实践模式,充分融合了实现慈善事业使命价值与慈善财产保值增值的功能。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大力发展慈善信托,对更好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助力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慈善信托的发展仍存在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缺乏、信托财产类型单一、税收优惠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制约了慈善信托的发展。在本届慈展会以“开创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会议研讨主题的背景下,我们将“慈善信托”作为重要行业议题,并举办慈善信托主题论坛,邀请来自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等地的慈善信托领域资深专家、在慈善信托实践中走在前列的信托公司及慈善组织代表,围绕慈善信托发展中所涉及的关键议题,共同进行深入探讨,以加强各地慈善信托实践经验交流,进一步推动慈善信托高质量发展。
赵青女士 在这次论坛活动中,各界人士比较关注的慈善信托发展关键议题有哪些呢?
杨浩勃 这次论坛活动邀请了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荣誉顾问高传捷老师作主旨演讲,也邀请了来自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平安信托等专家学者及资深实务人士,分别从学术研究、慈善组织、信托公司等不同角度,围绕慈善信托规范内涵与制度功能、慈善信托创新实践与思考等主题进行分享。活动最后,与会嘉宾共同围绕“慈善信托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开展对话。
与会的各界人士比较关注慈善信托具体实操层面的问题,包括慈善信托的税收优惠在现实的实践情景之中如何落地;在慈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尚未建立的背景下,如何促进慈善信托的多元化发展,如何促进不动产、股权等更多非货币类型资产进入慈善信托领域;如何充分激活社区慈善资源,推动社区慈善信托发展;如何进一步规范及提升慈善信托受托人专业能力;慈善组织、信托公司如何优势互补,支持慈善项目开展、更好实现委托人的意愿等。同时,会议也探讨了如慈善剩余信托、通过遗嘱设立慈善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多元信托实践与发展的可行路径。
赵青女士 请问杨局,目前,深圳慈善信托发展的整体状况如何?深圳慈善信托有哪些发展机遇?
杨浩勃 截至2023年8月24日,在深圳市民政局备案的慈善信托共计32单,财产总规模共2.26亿元。深圳市慈善信托的委托人涵盖了企业、个人、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受托人以4家信托公司为主体,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12单,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16单。另有由基金会担任受托人的2单;由慈善会和信托公司担任共同受托人的2单。资金规模最大的一单慈善信托是“平安翰德慈善信托”,达到5000万元,信托目的为“致力于帮扶因病返贫人群、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以及其他符合慈善法规定的公益活动”,最小的一单资金规模为10万元。
目前,《慈善法》正在修订过程中,并高度关注慈善信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2023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确定了公益慈善信托作为信托三大主业的地位。《关于加快建设深圳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支持信托业务创新发展,充分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等探索推进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建设,推动信托财产非交易过户试点;鼓励慈善信托参与公益创投,支持慈善信托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影响力投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法律法规的完善及政策制度的支持将为深圳市慈善信托发展带来新机遇。
赵青女士 为进一步促进深圳慈善信托创新发展,您觉得可以采取哪些举措呢?
杨浩勃 推动深圳慈善信托创新发展,要聚焦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继续深化慈善信托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释放发展动能,建立健全慈善信托法规制度体系,为本土慈善信托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机制保障。
在多部门协调联动制度方面,我们希望在市级层面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慈善工作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兄弟城市推动慈善信托发展的有益经验,推动成立由财政、民政、税务、金融监督管理等部门参与的慈善信托专项小组。通过跨部门的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共同研究破解慈善信托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障碍和实际问题。
在慈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方面,我们希望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探索建立慈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鼓励以股权、不动产等非货币财产设立慈善信托,促进信托财产来源多元化。同时,建立健全慈善信托资产社会公示制度,一旦登记为慈善信托财产,必须向社会公示,针对慈善信托资产的处置、转移、运营接受社会与司法监督。
随着社会财富的进一步积累,家族信托将步入蓬勃发展期。未来嵌入慈善意愿并与慈善紧密结合的家族信托将成为信托公司在家族信托业务中的主流模式和主要特色。我们也将积极探索“家族信托+慈善信托”模式,满足高净值人群对家族财富和精神传承的双重需求,进一步吸引更多慈善资金用于慈善事业。
慈善信托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监管体系。在建立慈善信托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以慈善信托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多部门联动监管制度,推动慈善信托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提升慈善信托监管效能。同时,引导慈善信托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架构,加大慈善信托内部监察力度,根据慈善信托的类型、规模、存续时限等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
许宁先生 我知道,在第十届慈展会上也举办社区慈善研讨会,请问杨局,您觉得慈善对于社区治理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杨浩勃 慈善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慈善可以改善社区居民的福祉水平,通过聚集慈善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支持和服务,帮助有需要的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慈善也能提升社区的凝聚力,通过倡导和实践慈善,强化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互助精神,增进社区的和谐与团结。此外,慈善还能促进社区发展,促进居民自治水平,有利于社区法治文明、道德风尚的提高,社区通过引入慈善资源支持特定的项目和活动,推动社区的整体进步和发展。总的来说,慈善对于社区治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帮助解决社区内的各种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增进社区的凝聚力,推动社区的和谐发展。
许宁先生 那接下来,您觉得社区慈善发展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
杨浩勃 深圳作为志愿者之城、慈善之城,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慈善资源,同时在社区层面也有大量慈善需求。一方面,慈善需求和慈善资源之间如何匹配,是在未来的深圳社区慈善发展中遇到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中介型组织的缺乏可能是引发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何更好地发挥中介型组织的作用,使资源对接得更为精准,是当前的挑战之一。另一方面,目前我们的社区慈善,凝聚力是少的,以项目完成为主,调动居民的主动参与是少的,如何提升社区参与者的意识,来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的团结程度,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许宁先生 那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上述挑战呢?
杨浩勃 我们要推动建立起社区主导、专业支持、居民参与的社区慈善模式。一是加强社区内外资源联动,精准聚焦社区居民需求,充分挖掘社区资源,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慈善资源投入和服务社区,解决社区多样化的民生服务需求。二是要充分激活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力,市民政局发布了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希望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重点培育发展我市社区社会组织,提升基层社区的专业服务水平。三是着力提升社区主体的信任度,提供更多的交流、服务、赋能,针对社区的各个参与者,包括社区的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社区企业、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社会组织,我们可以向他们传递信息:社区慈善可以为社区提供什么助力,各方应该可以怎么样参与。通过持续的互动来培养社区善意,让每个深圳居民都释放善意,并且能够获得善意。
主持人 好的,感谢两位嘉宾,接下来我们选取几个网友提问的问题。
主持人 网友“果果”提问,慈展会作为慈善行业盛会,请问如何申请参展呢?
郭云霞 依照惯例,每一届慈展会都会在当年5月份启动正式报名,各位市民朋友可登录浏览中国慈展会官方网站申报参展。请大家关注“深圳民政”和“中国慈展会”微信公众号,随时接收我们的推送信息。
主持人 网友“leo”提问,慈展会是免费的吗?如果不是的话,门票收费多少?
郭云霞 中国慈展会是我国公益慈善行业的盛会,是公益性质展会,参观展会我们不收取任何费用,免费向公众开放。
主持人 网友“歪我麋鹿啦”提问,往年慈展会都有纸质版的会刊,今年为什么没有呢?
郭云霞 第十届慈展会倡导低碳化办展理念,在整个办展过程中尽量实现无纸化,所以本届慈展会我们会推出电子版会刊给各位市民朋友,同时也倡导大家参与践行低碳化生活,低碳化工作。
主持人 网友“青城”提问,我在第十届慈展会期间参加了很多会议活动,听到了很多公益界专家学者发言,收获颇丰,请问有文字版的材料可供进一步研读吗?
郭云霞 感谢这位市民朋友的积极参与。我们已经在“中国慈展会”公众号推出了“公益大咖说”专栏,会陆续推出本届慈展会各个主题论坛专家学者发言实录,请您密切关注。
主持人 网友“汤汤”提问:我想让我家孩子多了解一些公益慈善知识,多体验公益慈善文化,慈展会有什么相关活动可以参与吗?
杨浩勃 将慈善理念与知识寓教于乐,让孩子们通过参与慈展会,认识慈善、了解慈善并参与慈善,也是我们创办中国慈展会的重要原因之一。展会期间,孩子们都可以来现场体验多种多样的公益互动体验活动,日常我们还会举办青少年公益研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访、趣味课堂等方式吸引青少年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公益慈善,引领青少年成为公益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主持人 感谢杨局和郭秘,感谢市民代表和热心网友的参与。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图文实录将在深圳民政在线上发布,大家可以登录深圳市民政局官网浏览,同时也欢迎大家通过来信或留言等方式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