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访谈

您现在的位置 互动交流 > 区政府、部门访谈

大梅沙近零碳排放试点社区创建

图片资料
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嘉宾:盐田区梅沙街道党工委委员、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于凯
嘉宾:盐田区梅沙街道党工委委员、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于凯
主题 大梅沙近零碳排放试点社区创建
时间 2022年12月9日14:00
嘉宾 盐田区梅沙街道党工委委员、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于凯
主办单位 盐田区
实录内容  

  主持人:欢迎收看本期“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邀请了盐田区梅沙街道党工委委员、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于凯,就大梅沙近零碳排放试点社区创建工作谈谈他的看法。于凯,欢迎您来到我们“在线访谈”栏目做客。

  于凯:大家好,今天十分高兴能和各位网友就大梅沙近零碳排放试点社区创建工作进行交流,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为盐田的发展出谋献策。

  主持人,能先给我们介绍下近零碳排放试点大概是怎样一个概念吗?

  于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在这个大背景下,2021年底,深圳发布《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旨在通过综合利用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先进的碳减排技术,将不同类型的试点项目,打造成全国领先的近零碳排放综合性示范工程。

  主持人:全市的社区那么多,为什么会选择在梅沙试点?

  于凯:深圳第一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共28个,其中园区类4个,社区类3个,校园类7个,建筑类8个,企业类6个。大梅沙近零碳排放试点社区就是全市仅有的3个社区类试点之一。为什么是梅沙?我想,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还是因为梅沙生态青山碧海,森林覆盖率高达69.98%,坐拥19.5公里黄金海岸线,文旅等绿色产业发展突出,具有近零碳排放先行先试的基础条件。

  主持人:目前我们大梅沙近零碳排放试点社区创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于凯:推进梅沙大梅沙近零碳排放试点社区创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及时成立了近零碳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细化近零碳社区创建工作方案,统筹各方力量全力推进。总的思路是:以垃圾智能分类、厨余垃圾处理、绿色建筑和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多领域创新为重点,全力打造集有机循环、低碳发展、社区营造、生物多样性、自然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可持续社区样本,积极建设示范引领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近零碳排放典范工程,努力为深圳乃至广东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梅沙力量。

  主持人:能具体介绍下上面说到的一些重点创新吗?

  于凯:这里简要介绍4点:

  一是创新“黑水虻”破解厨余垃圾难题。“黑水虻”短短8天内便可吃胖4000倍,吃掉比自己重20万倍的厨余垃圾。比如,在大梅沙万科中心园区的黑水虻站日均就可处理约200公斤厨余垃圾。通过“黑水虻+堆肥”生态化处理餐厨垃圾技术,可以实现厨余垃圾在社区范围内就地处理和有机转化,有效降低废弃物处理碳排放,大大降低运输和终端处理的成本和压力。

  二是发展绿色建筑、低碳建筑模式。结合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持续加大光伏储能、智慧用能平台等技术推广和利用。特别是万科中心大楼利用自然技术、本地绿色建筑材料等低成本、低投入方式平衡和保护周边生态系统、节约能源,荣获“绿色建筑LEED铂金认证”,成为全国唯一获此认证的城市综合体项目。

  三是深化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推动智能设备全覆盖,依靠“技防+人防”,促进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实现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的常态化管理。心海伽蓝小区被确定为生活垃圾集约化处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点。

  四是创新推进“社区共建花园”。以社区公共空间为载体,充分利用闲置的公共空间与场地打造共建花园,推动专业力量、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参与园艺活动和社区环境提升,初步形成碳普惠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机制。现在,小梅沙已经建成一个,居民反响良好!

  主持人:在创新理念的同时,我想在场景试点应用方面应该也进行了探索吧?

  于凯:是的,我们结合梅沙旅游特色鲜明、生态优势突出等特点,选取代表性场所开展“零废弃”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域绿色低碳发展。重点是三个场景试点应用:

  一是景点。引导大梅沙海滨公园、大梅沙滨海文旅艺术基地打造成零废弃旅游景点,力争让市民游客来到梅沙“耳目一新”,进一步传递绿色低碳理念。比如,增设零废弃特色艺术景观及打卡点,设计零废弃参观导览线路,在餐厅开展源头减量减少食物浪费行动,鼓励游客使用自行车、旅游公交等低碳旅游出行方式等。

  二是办公场所。以梅沙街道办和社区为试点,通过单位食堂减少食物浪费、办公空间垃圾分类等措施,提炼近零碳排放区中办公零废弃操作指南并推广应用。以雅兰酒店升级改造为契机,试行万科公益基金会《酒店零废弃指南》,探索酒店零废弃路径。

  三是校园。在辖区学校深入开展碳中和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双碳”主题的学生活动,将“双碳”知识融入教学,进一步普及绿色低碳理念。

  主持人:懂了,“近零碳”工作还需要全民参与,那么我们还引入了哪些社会力量?

  于凯:我们总的方案是突出党建引领,统筹聚合街道社区、辖区单位和行业领域力量,推动“近零碳”互联互动、共建共享。专业性机构方面,在区里推动下已与深石管理咨询(深圳)有限公司签署《共建大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来推进。辖区内,我们调动万科基金会、楼栋长协会、“珊瑚虫”公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发动股份公司党支部和辖区“两新”党支部开展低碳主题党日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共建共享氛围。

  网友提问:试点开展以来,举办了哪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动作呢?

  于凯:我们搭建了一系列对话交流平台机制,为学术研讨、思维碰撞、技术创新和应用、资金落地提供最佳土壤。比如,202110月,高规格举办大梅沙碳中和国际论坛及生态环境部“一带一路”零碳示范区建设主题论坛,成立资金达60亿的“双碳创新绿色基金”,打造大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区“生物圈三号”试点,发布《2021中国城市社区碳中和大梅沙行动宣言》,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联合国前副秘书长Jan Mattsson等参加。

  20226月,举办“文化生态视角下的碳中和社区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17家单位26位嘉宾深入研讨。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万科公益基金会王石主席计划参与第27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将在会上介绍大梅沙近零碳排放社区阶段性成果,向世界展现中国近零碳排放社区模式。

  网友提问:面对居民群众,组织了什么比较有趣的活动呢?

  于凯:活动不少,包括互动讲解、环保竞猜、创意绘画、微藻体体验等,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零碳宣传活动,正在走进社区和千家万户。比如,2021年联合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万科基金会启动首届“梅沙碳中和社区:自然观察年”活动6场,以自然探索活动、梅沙自然沙龙等形式,吸引居民群众关注和参与梅沙生物多样性观察,累计提交记录5686条、得到鉴定4994条、记录物种超1200多个。

  网友提问:具体在“碳币”方面,是怎么安排的?

  于凯:我们积极对接市生态环境局盐田管理局,依托盐田区在全国率先构建以“碳币”为核心的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对参与垃圾分类及督导、公共自行车骑行、每日步行、公交出行、节水、节电、节气等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给予相应“碳币”参与兑换礼品、公益众筹等奖励。市民朋友们,可以在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注册,有意识地减少开车频率,以步行或骑单车来代替,就可以获得“碳币”来兑换一些生活用品。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