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2期(总第328期)

您现在的位置 政府公报 > 2003年政府公报 > 2003年第12期(总第328期)

索 引 号:043000-10-2003-002747

分 类: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深圳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圳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2003-02-25 00:00

名 称:深圳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公报

文 号:

主 题 词:

深圳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公报

信息来源:深圳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圳市统计局 信息提供日期:2003-02-25 【字体:

深圳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公报
 

 
深圳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圳市统计局 (2003年2月25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通知》精神和广东省的统一部署,深圳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工作于2001年11月起开始全面组织实施。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普查办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各级普查机构一年多的精心组织和广大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基本单位普查的清查登记、数据处理、查漏补缺及汇总上报等任务,并通过了国家和省的质量抽查验收。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基本单位的总体情况
   本次基本单位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1年12月31日。普查的对象和范围为深圳
   辖区内的全部法人单位及法人单位所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注1)。
   普查结果显示:2001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基本单位58676个(注2),与1996年的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以下简称“一普”)结果相比,净增11174个,增长23.52%。在全部单位中,各类法人单位有40265个,占68.62%。
   (一)法人单位结构
   各类法人单位数及其构成(见表1)。
   表1

深圳市法人单位按性质划分及变动情况  

项目        

2001年

1996年        

2001年比1996年        

单位数(个)        

比重(%)

单位数(个)        

比重(%)

增加单位数(个)

增长(%)

法人单位        

40265        

100        

27743        

100        

12522        

45.14        

企业法人        

36155        

89.79        

24755        

89.23        

11400        

46.05        

事业法人        

1446        

3.59        

1531        

5.52        

-85        

-5.56        

机关法人        

691        

1.72        

589        

2.12        

102        

17.32        

社团法人        

345        

0.86        

325        

1.17        

20        

6.15        

其他法人        

1628        

4.04        

543        

1.96        

1085        

199.82        


   在全部单位中,生产经营性与非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分别为52721个和5955个,比重分别为89.85%和10.15%。
   (二)基本单位地区分布
   普查结查显示:本市平均每平方公里有30.11个产业活动单位,各类单位主要集中在福田、罗湖和宝安区,这三个区的单位数占全市单位总数的71.16%。福田区拥有的单位数达20334个,比重占全市总数的34.65%,居全市各区之首,也是全市单位最为密集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60.56个产业活动单位(见表2)。
   表2

深圳市基本单位地区分布情况

项目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产业活动单位        

单位数(个)

比重(%)

密度(个/平方公里)

密度位次

总计        

1948.69        

58676        

100        

30.11        

       

罗湖区        

78.88        

10947        

18.66        

138.78        

2        

福田区        

78.04        

20334        

34.65        

260.56        

1        

南山区        

164.29        

6835        

11.65        

41.60        

3        

盐田区        

70.49        

1519        

2.59        

21.55        

4        

宝安区        

712.92        

10475        

17.85        

14.69        

5        

龙岗区        

844.07        

8566        

14.60        

10.15        

6        


   二、基本单位的产业结构及其行业分布
   (一)产业结构
   在全部基本单位中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所占比重达67.59%。与“一普”相比,全市从事第一产业的单位减少了115个,第二产业单位数增加了1318个,第三产业单位数增加显著,增长率为33.58%(见表3)。
   表3
 

深圳市基本单位三次产业构成及变动情况

项目        

2001年        

1996年        

2001年比1996年        

单位数(个)

比重(%)

单位数(个)        

比重(%)

增加单位数(个)        

增长(%)

总数        

58676        

100        

47502        

100        

11174        

23.52        

第一产业

158        

0.27        

273        

0.57        

-115        

-42.12        

第二产业

18857        

32.14        

17539        

36.92        

1318        

7.51        

第三产业

39661        

67.59        

29690        

62.50        

9971        

33.58        


   (二)行业分布
   从基本单位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我市的各类单位比较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及社会服务业,这三个行业集中了全市74.80%的产业活动单位。其中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这两个行业的单位数有35343个,占总数的60.23%。
   5年来,产业活动单位增长幅度最高的前5位依次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采掘业和农林牧渔业,分别下降了68.75%和42.40%(见表4)。
   表4
 

深圳市基本单位行业分布情况

项目        

2001年

1996年        

2001年比1996年        

增减(%)        

单位数        

(个)        

比重        

%)        

单位数        

(个)        

比重(%)        

全市        

58676        

100        

47502        

100        

23.52        

农、林、牧、渔业

197        

0.34        

342        

0.72        

-42.40        

采掘业

30        

0.05        

96        

0.20        

-68.75        

制造业

17749        

30.25        

16444        

34.62        

7.94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09        

0.18        

103        

0.22        

5.83        

建筑业

969        

1.65        

896        

1.89        

8.15        

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业

46        

0.08        

38        

0.08        

21.05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1413        

2.41        

907        

1.91        

55.79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17594        

29.99        

15178        

31.95        

15.92        

金融、保险业

1251        

2.13        

1181        

2.49        

5.93        

房地产业        

2368        

4.04        

1127        

2.37        

110.12        

社会服务业

8544        

14.56        

5128        

10.80        

66.61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518        

0.88        

333        

0.70        

55.56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1759        

3.00        

1169        

2.46        

50.47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234        

2.10        

576        

1.21        

114.24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2825        

4.81        

2357        

4.96        

19.86        

其他行业

2070        

3.53        

1627        

3.42        

27.23        


   (三)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
   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共有从业人员360.08万人,比1996年增长了35.49%,其中生产经营性单位从业人员340.08万人。我市基本单位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这部分行业从业人员达308.19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85.59%(见表5)。从区域分布看,产业活动单位从业人员最多的是宝安和龙岗区,分别占了34.69%和21.31%。

表5

深圳市基本单位从业人员行业分布情况

行业门类        

从业人员数(万人)

2001年比1996年增减(%)        

2001年        

1996年        

总计        

360.08        

265.76        

35.49        

农、林、牧、渔业

0.82        

1.14        

-28.07        

采掘业

0.13        

0.29        

-55.17        

制造业

231.36        

171.14        

35.19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36        

1.21        

12.40        

建筑业

24.62        

18.55        

32.72        

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业

0.21        

0.14        

50.00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9.31        

6.24        

49.20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28.96        

24.68        

17.34        

金融、保险业

4.69        

4.20        

11.67        

房地产业

8.34        

4.25        

96.24        

社会服务业

23.25        

13.41        

73.38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2.77        

2.14        

29.44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6.72        

3.66        

83.61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2.48        

1.40        

77.14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7.17        

6.83        

4.98        

其他行业

7.89        

6.49        

21.57        

三、基本单位的经济成分及规模结构
   (一)经济类型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本市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从经济类型构成看,我市基本单位的主要经济类型是私营经济、国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和股份制经济,这部分单位数为44102个,占全部基本单位的比重为75.16%,其中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已由“一普”时的29.62%下降到14.86%(见表6)。

表6

深圳市基本单位的经济类型情况

项目        

2001年

1996年        

2001年比1996年增减(%)        

单位数(个)

比重(%)

单位数(个)

比重(%)

合计        

58676        

100        

47502        

100        

23.52        

国有经济

8720        

14.86        

14068        

29.62        

-38.02        

集体经济

3651        

6.22        

12771        

26.89        

-71.41        

私营经济

22023        

37.53        

6157        

12.96        

2.58倍        

联营经济

1450        

2.47        

3951        

8.32        

-63.30        

股份制经济

6503        

11.08        

1906        

4.01        

2.41倍        

外商投资经济

1909        

3.25        

3295        

6.94        

-42.06        

港澳台经济

6856        

11.69        

4874        

10.26        

40.66        

其他经济

7564        

12.89        

480        

1.01        

14.76倍        

(二)企业资本金构成
   普查资料显示:2001年末,全市企业法人单位实收资本达3814.02亿元,其中国家资本1082.60亿元,占28.38%;集体资本217.45亿元,占5.70%;法人资本1013.40亿元,占26.57%;个人资本409.94亿元,占10.75%;港、澳、台资本764.38亿元,占20.04%;外商资本326.25亿元,占8.55%。企业资本构成表明:我市企业法人单位资本中,国家资本、法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占主导地位。

(三)企业法人单位的营业规模
   普查资料显示:我市企业法人单位全年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数有14091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38.97%;全年营业收入在100—500万元的企业8694个,占24.05%;1000—5000万元的企业4418个,占12.22%;亿元以上的企业1141个,占3.16%。
   四、基本单位普查数据质量
   经深圳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次普查数据进行审核和抽查,单位漏报率为0.21%;指标差错率为0.24%,普查数据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注:1.法人单位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产业活动单位: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活动;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2.本公报的数据为上报省基本单位普查办公室数据。此后在查漏补缺中增加产业活动单位3356个。

 

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深圳市基本单位状况概述

  深圳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普查时点为2001年12月31日。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深圳市基本单位在数量、企业规模、产业结构、经济类型、区域分布等方面均比1996年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以下简称“一普”)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反映了五年来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若干特点。
   一、基本单位总量增加,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2001年,我市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达1954.65亿元,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达到3090.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价)609.26亿元,比1996年分别增长了95.91%、1.55倍和70.24%;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40%、20.63%和
   11.23%。本次基本单位普查结果也印证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变化:
   一是基本单位数量的增加。与1996年的“一普”相比,我市基本单位总数增加了11174个,增长23.52%。二是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至2001年底,企业法人单位的全年营业收入达7868.74亿元,比“一普”增长116.82%。其中超亿元的单位数有1141个,比“一普”增加2.41倍。超亿元的工业企业有522家。全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有: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长城国际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这些企业为我市的经济增长发挥着巨大作用,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企业;企业法人单位实收资本总额3814.02亿元,比“一普”增长60.84%,其中1000万元及以上的单位有5744个,比“一普”增长34.68%;企业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原值比“一普”增长34.65%;年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零售和批发企业分别有65家和188家,其中:中国爱地集团公司、深圳市天音通信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华安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深圳市公司、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等已经成为此行业的龙头企业。这表明我市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是五年来我市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第三产业基本单位数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在全部基本单位中:第一产业单位数所占比重为0.27%,较“一普”时的0.57%略有下降;第二产业单位数所占比重为32.14%,比“一普”下降了4.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单位数量为39661个,占全部基本单位数的67.59%,比“一普”提高了5.09个百分点。
   在第三产业中,科研技术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单位数增长最快,均超过了一倍以上;社会服务业增长较快,增幅为66.61%;交通运输和仓储邮电通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单位数增长幅度也都在50%以上;而采掘业和农林牧渔业的单位数则大幅度减少,分别下降了68.75%和42.40%。
   三、国有、集体企业单位数量逐步缩减,私营经济迅猛增长,港澳台资企业亦有大幅增加
   从全部企业法人的注册类型分析:与“一普”相比,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有2570个,减少54.90%;集体企业法人单位有1277个,减少39.85%;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单位有1327个,减少了53.11%;私营企业法人单位有19200个,增加了2.73倍,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53.10%,比重最大;港、澳、台投资企业法人单位有5876个,增加了42.62%。
   普查资料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市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同时也反映了我市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私营企业投资成效显著。2001年我市私营企业法人单位实现全年营业收入652.85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8.30%,比“一普”增长8.50倍,其中前十位占全市私营企业法人营业收入的10.18%;我市毗邻港、澳、台的地缘优势,投资软、硬环境特别是口岸建设条件的改善,对港、澳、台商更具吸引力,我市港、澳、台企业法人单位数5年来增加了1756个,增长了42.62%,但随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投资环境的极大改善和深圳特区各项优惠政策的减少,对我市一些类型的企业,如外商投资企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市中心基本单位所占的比重较大,特区内基本单位密度明显高于特区外
   我市的基本单位主要集中在福田和罗湖2个区,占全市总量的53.31%。其中福田区的基本单位数量最多,达20334个,比重为34.65%,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57.39个单位;罗湖区的基本单位数量为10947个,比重为18.66%,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47.93个单位。特区外的龙岗和宝安两个区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单位数量最少,分别为10.15个和14.29个。区域间单位数量的变化和单位密度,反映了我市的经济活跃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走向。
   五、从业人员数量第二产业最多,特区外最多,增长速度较快
   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各类单位从业人员为360.08万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0.21%、71.50%和28.29%。从区域分布看,产业活动单位从业人员最多的是宝安和龙岗区,分别占了34.69%和21.32%。
   在全市各类单位中,法人单位共有从业人员350.93万人,其中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为331.0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91.94%。与“一普”相比,从业人员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宝安区,增长了60.01%,其次是南山区和福田区,分别增长了45.72%和
   44.78%,罗湖区由于盐田区的设立,从业人数下降了29.09%。

 

触碰右侧展开
i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