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过程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五公开专栏 > 执行公开 > 执行过程公开

文锦渡口岸客运区域8月26日正式恢复运行

信息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信息提供日期:2013-08-27 00:0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8月26日早上7:00时整,文锦渡口岸客运区域正式恢复运行。上午9:30时,省口岸办主任吴军、副市长张文、以及市口岸办、深圳海关、深圳边检总站、深圳检验检疫局、市建筑工务署等各有关单位领导来到文锦渡口岸客运区域,现场检查首日通关运行情况。

  文锦渡口岸旅检场地改造工程是《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属深圳市政府的一个大型基建计划,目的是长远提升通关能力,降低对旅客的影响。经深港协商,文锦渡口岸客运区域定于今年8月26日正式恢复运行,这是特区33周年纪念的献礼,也是前不久许勤市长与香港特首梁振英会谈时达成的一致意见。文锦渡口岸客运区域恢复运行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影响。  

  8月19日,文锦渡口岸客运区域通过省口岸验收组的验收。8月26日,客运区域正式恢复运行。口岸开关闸时间:7:00 —22:00,通关方式为:旅客从文锦渡口岸出境厅经中国边检查验后,乘坐巴士前往香港边检接受查验。

  ——改造建设工程概况

  文锦渡口岸客运区域改造工程项目于2006年底立项,2009年底完成前期全部报建工作,2010年2月封关,2010年5月开始前期工程及临时通关设施建设,2011年5月开始桩基工程,2011年10月主体工程正式动工,2012年3月主体封顶,2013年5月8日完成竣工验收,6月25日完成消防验收,6月26日完成电梯验收。截至8月19日,文锦渡口岸客运区域改造所有项目已经完成,各查验单位的设施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机构和人员已到位;口岸功能配套服务以及后勤保障工作已准备就绪。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34205.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646.5平方米,工程总造价约2.89亿元。工程主要由新建联检综合楼,停车楼及附属建筑小客车查验通道、雨棚等单体组成。

  其中,联检综合楼建筑高度约30.4米,地上六层,局部地下一层,建筑面积20322平方米(含地下室),功能设置地下室为设备用房,一至二层(均设有夹层)为出入境查验大厅及查验用房,三层至六层为查验单位办公用房。联检综合楼单体建筑消防设计分类为高层民用建筑。

  停车楼建筑面积约22050平方米,建筑高度约23.7米,地上共七层,不设地下室,功能设置一到六层为停车库,七层为协查武警驻地营房、宿舍,其中一到六层停车库建筑面积约18900平方米,可为出入境旅客、出租车以及查验单位工作人员提供停车位540个。七层协查武警驻地营房、宿舍建筑面积约3150平方米,停车楼单体建筑消防设计为多层民用建筑。小客车查验通道上方雨棚约2334.2平方米。

  ——项目的特点和难点

  1.政治影响大。文锦渡口岸作为我国十大内陆口岸之一,是密切香港与内地经贸联系的“国门”,也是《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自开工之日起,本项目就受到中央及省市领导及社会的高度关注,这既给建设各方增添了动力,又无形中带来了巨大压力。

  2.协调工作量大。本工程建设涉及到国检、边检、海关等多个查验单位,使用单位的需求调整、现场的交叉作业等均需要一一进行协调,协调难度极大。

  3.工期压力大。本工程合同工期为673天,由于受前期工作推进缓慢影响,实际总工期只有553天,减少了120天。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要保质保量按期完工,工期压力极大。

  4.技术难度大。联检综合楼主体结构呈倒“八”字形,并含有大跨度预应力梁。从第三层到屋面,从下往上逐层增加悬挑,最大悬挑跨度7.7m,支架搭设最大高度30.23m,高支模搭设危险系数高。

  5.地下管线迁移难度大。该项目涉及到军事光纤、高压电缆等改迁,不仅协调难度大,而且改迁难度也大。

  ——口岸查验配套设施

  1.现场查验设施

  (1)旅客查验区:联检楼大厅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一、二层各3500平方米),一层为入境联检大厅,二层为出境联检大厅。查验通道由原来的18条(出境8条,入境10条),增加到44条(出入境各22条,其中:人工查验通道24条,自助式查验通道20条)。设计日过境旅客通过能力由3000人次增加到30000人次。

  (2)小(客)车查验区:查验通道由原来2条(出入境各1条),增加到10条(出入境各5条,其中:小车通道3条、客车2条)。设计日过境小(客)车通过能力由1100辆次增加到3000辆次。

  2.现场办公设施

  在联检楼一、二层的东、西两边及夹层分别设有海关、边检、检验检疫、口岸管理、公安等单位现场查验办公室。小(客)车查验区域建有海关、边检、检验检疫工作间。

  3.其他配套设施

  (1)联检大楼。地下室为材料库、强弱电机房、消防泵房等;从三层至五层分别为查验单位办公区域,其中边检(三层)、海关(四层)、检验检疫(五层),每层约2100平方米;六层为海关罚没仓库、口岸管理部门和与口岸运行相关单位办公用房等。

  (2)南北广场设有出入境旅客上下车停车场地及停车位约40个。

  (3)停车楼。共七层,一至六层为停车用,设计有停车位约500个,主要为出入境旅客和口岸查验单位及工作人员车辆停放服务。七层为海关协查武警营区及宿舍。

  4.配套查验系统

  深圳海关启用“旅客便捷通关系统”最新验放模式。“旅客便捷通关系统”将对每一位旅客的进出境、走私违法记录进行采集,作为后台风险分析数据。旅客通关时,系统将对综合该旅客相关信息进行逻辑分析、比对,进而确定“正常验放”或者“重点检查”。“正常验放”的旅客,卡口闸门将自动打开;“重点检查”的旅客,卡口闸门将不会打开同时报警,海关关员将引导该名旅客前往指定区域进行重点检查。

  海关在申报台的东、西两侧,设置两条通道,在西通道,启用“旅客便捷通关系统”验放模式,作为主通道供日常监管使用;在东通道,设置大通道挑查的现有监管模式,作为备用通道供应急情况使用。“旅客便捷通关系统”验放模式实施卡口验放,共计10条通道,8条供普通旅客通关,其中大件行李通道2条,一般通道6条;1条特别通道,主要供学童、残障(市口岸办提出设置的盲道建设在此通道)等特殊人士等通关;1条礼遇通道。

  ——口岸恢复运行各项准备工作情况

  1.加强口岸恢复运行工作的组织领导

  (1)制定了《文锦渡口岸客运区域恢复运行工作方案》并印发各查验单位执行,市口岸办成立了文锦渡口岸客运区域恢复运行工作指挥部,总指挥由党组书记、主任蔡明远担任,执行副总指挥由党组成员、副主任盘美昌担任;指挥部下设运行通关、建设协调、设施设备和物业接管、开通仪式四个工作小组,确保口岸恢复运行工作顺利推进。

  (2)口岸各查验单位对口岸恢复运行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各单位均成立了口岸建设和恢复运行通关工作小组,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并分工一名副职领导负责具体工作。各单位查验设施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已完成,为恢复口岸运行所配备人员和机构已到位,人员岗位培训已完成,为8月26日口岸恢复运行通关提供人员、队伍、技术和后勤保障。

  2.制定口岸恢复运行相关工作方案

  制定了包括口岸通关演练方案、旅客通关疏导方案、口岸消防演练方案等,并组织查验单位和管理服务单位完成口岸恢复运行联合演练。

  3.后勤保障工作

  口岸设施设备测检,及各相关设备联动运行情况良好;保安、保洁、管理服务,口岸功能配套服务等工作准备就绪,为恢复口岸运行提供保障。

  ——建设大事记

  2011年5月,文锦渡口岸旅检场地改造工程正式动工;

  2011年10月,文锦渡口岸旅检场地改造工程主体部分全面开工;

  2011年11月18日,基础工程施工完成;

  2012年1月10日,停车楼结构封顶;

  2012年3月29日,联检楼结构封顶;

  2012年7月30日,停车楼钢结构施工完成;

  2012年8月30日,联检楼钢结构施工完成;

  2012年10月15日,幕墙工程施工完成,外架全部拆除;

  2012年11月5日,室外工程全面启动;

  2013年1月20日,室内装修工程基本完成;

  2013年5月8日,竣工验收完成;

  2013年6月21日,消防验收完成;

  2013年8月19日,客运区域通过省口岸办验收组的验收;

  2013年8月26日,客运区域恢复运行。

  ——史述文锦渡口岸

  文锦渡口岸位于深圳市区东南角,西距罗湖口岸3公里,东距沙头角口岸12公里,南临深圳河,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北临深圳沿河南岸及沿河路高架桥,以一座跨境公路桥与香港相连,文锦渡口岸是改革开放前深圳仅有的两个陆路口岸之一。

  改革开放前,文锦渡只是供港鲜活商品的贸易口岸。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70年代中,基本上未通汽车,出口鲜活商品依靠人力运输过境。1976年5月建成第一座公路桥,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客、货运综合性公路口岸。

  1985年2月新建第二座公路桥,实行入出境车辆分桥行驶。配合治理深圳河工程,原出入境桥被拆除,新建一座出入境双向桥于2005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

  由于建设时间早,文锦渡口岸在设计上存在许多问题及漏洞,陈旧落后的口岸形象与深圳高速发展的城市形象极不协调,此外,口岸通关压力巨大,设计通关能力小,查验设施长期超负荷运转。口岸改造需求十分迫切。  

  2010年2月22日零时,文锦渡口岸旅检区域正式封闭,口岸改造工程随即启动。此次文锦渡口岸改造的对象为旅客检查场地及小(客)车检查场地,货车检查场地不予改造。文锦渡口岸改造期间停止旅检,包括过境巴士、私家车、公务车和商务车等在内的客车暂停通行,改从其他口岸出入境,货车通行则不受影响。

  文锦渡口岸客运区域实施“边通关边改造”。一是为方便跨境学童从文锦渡口岸出入境,文锦渡边检站在口岸旅检区域封闭改造的情况下,继续保留跨境学童验放业务,开通临时通道办理跨境学童验放手续,每天大约400名跨境学童和200名就近居民从临时通道通关。二是为把客运区域封闭后的对深港居民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深港双方经过多次磋商,商定2010年3月27日起重新开通有限过境大巴服务,在货检区域开辟大巴临时通道,限时、限量为深港旅客提供便利。

  文锦渡口岸旅检场地改造工程施工工艺极为复杂,由于改造工程受到前期拆迁和“边通关边改造”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开工时间延迟,而口岸开通时间已经国务院批准,务必如期完成,建设工期十分紧张。因此,市建筑工务署吸取了福田口岸、皇岗口岸等口岸项目的建设经验,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交通疏解方案。建设工程中,项目质量、安全、投资和进度等方面一直处于可控状态。2012年,该项目荣获深圳市“安全文明双优工地”称号。

  从设计来看,改造后的口岸功能更完善。小(客)车查验区出入境各五条查验通道中,其中两条为大客车查验通道,三条为小车查验通道。此外还分别设有一条紧急通道。停车楼的交通组织以不影响出入境小客车通行为原则,分设道路通行,其中3层与联检楼2层大厅相连,5层与联检楼3层办公楼层相连,做到严格的人车分流。旅客与工作人员都可方便地停车后进入联检大楼进行查验或办公。为方便出境旅客以及无障碍设计,联检楼室外还分别设有两部自动扶梯和两部客梯。 

  文锦渡口岸旅检场地改造过程中,在市口岸办的协调下,市建筑工务署、深圳海关、深圳边检、深圳检验检疫局、市口岸管理服务中心等口岸建设单位、查验单位、服务单位和相关单位加强协作,通力配合,从尽量满足市民需要的角度出发,加强现场监督管理,不断推出各项便民措施,努力提供口岸通关优质服务。

  1.加强口岸区域现场管控

  由于每日有大量建筑车辆及工人进入现场施工,为确保施工期间口岸安全稳定,文锦渡边检站进一步加强口岸限定区域管控,增加口岸巡查哨位,加强重点区域反偷渡监管工作力度,要求施工单位配合完善口岸管控网,围绕施工场地建筑起高约2.5米的围墙,在围墙上安装防爬铁丝及监控镜头,将施工场地与口岸出入境通道完全分隔,并实现了口岸动态全监控,防范不法分子司机混入混出口岸。

  2.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

  为提升口岸核心能力建設,营造卫生安全的口岸环境,在“文锦渡口岸环境綜合整治工程”规划之初,文锦渡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就根据近年来文锦渡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和口岸卫生环境现况调查等结果,科学分析研判风险,提出了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整体需求,包括对口岸范围內的排水管网系統加装防鼠闸、防蚊闸设施等。此外,为了加强口岸卫生防控体系,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施工建设单位签订卫生防疫安全备忘录,对工地虫媒、疾病、食品安全等加强指导和监督,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3.提供跨境学童通关服务

  文锦渡边检站在口岸旅检区域封闭改造的情况下,继续保留跨境学童验放业务,开通临时通道办理跨境学童验放手续,每天大约400名跨境学童和200名就近居民从临时通道通关。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前部署好新学年学童验放工作:事先向学童保姆公司了解新学期跨境学童具体人数,密切关注跨境学童开学日期,及时掌握校车公司的具体出行时间,科学安排勤务,开通跨境学童专用通道,并专门针对跨境学童实施车辆信息提前预报、学童查验免下车服务等举措,同时,针对跨境学童人数激增、且不少新入学儿童年龄小、安全意识低等特点,文锦渡边检站特别加强引导监护警力,安排专人负责对跨境学童及车辆进行指引、监护和提供必要帮助,并重点对过关学童人数进行核对,确保学童一个不落地全部安全过关。为便利学童通关,边检部门积极与运输公司协调,将学童上下车停车点迁移至口岸对岸文锦渡汽车站指定位置,既方便了口岸改造工作顺利开展,也保障了学童的安全。

  此外,平日经文锦渡口岸赴港耕作的过境耕种边民在口岸改造期间也可从临时查验通道办理通关手续。

  4.重新开通过境巴士服务

  为把客运区域封闭后的对深港居民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深港双方经过多次磋商,商定2010年3月27日起重新开通有限过境大巴服务,在货检区域开辟大巴临时通道,限时、限量为深港旅客提供便利。过境大巴班次安排:早、晚深港各对开3班次大巴,全天出入境共12班次;过境大巴运行时间为,早7:00~8:00,晚19:00~20:00(本班次发车间隔为30分钟)。深圳边检安排专人引导巴士开往国检及海关查验场地办理其他手续。

  2012年,文锦渡口岸出入境旅客21.7万人次,日均595人次,同比增长27.0%,出入境车辆152.2万辆次,日均4170辆次,同比减少1.4%。

  5.查验通道加装车道指示器

  为优化口岸硬件设施、保障车辆行驶安全、提升口岸通关效率,2012年3月7日起,文锦渡边检站在每条“快捷通”查验通道上新加装了车道指示器。该指示器用于指示每一车道的开放或关闭状态及适用类型,包括“学童客车通道”(由于旅检区域改造,跨境学童巴士暂时经“快捷通”通道通关)、出境“货车通道”、入境“空车道”、入境“重车道”等4种,各类车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通道通行。文锦渡边检站可根据需求调节通道验放类型,在顺利验放完学童客车后,将“学童客车通道”瞬间转变为“出境货车通道”,以动态调节和控制的方式,提高通道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对车流的引导。

  此外,车道指示器还有信息发布的功效,可根据实际状态显示施工、故障、前方拥堵等信息,以便司机看到字幕后即可掌握口岸内情况,并能在行驶中作出有效选择,避免行车道的阻塞,保障口岸通关顺畅。

  6.领导深入一线加强指导

  在文锦渡口岸旅检场地改造过程中,张文副市长等市领导,以及市口岸办、市建筑工务署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口岸一线,检查指导工程建设工作。特别是在工程进入全面装修的关键时刻,2012年7月27日,市口岸办蔡明远主任与市建筑工务署杨胜军署长等领导到文锦渡口岸旅检场地改造工地进行调研。与深圳中铁二局工程公司及设计、监理等有关单位领导一同详细察看查验大厅样板房的装修情况,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快推进文锦渡旅检场地改造进度提出了要“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保服务”四点要求。

  2012年9月18日,张文副市长、黄国强副秘书长率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市口岸办开展调研,深入文锦渡口岸旅检场地改造现场视察。

  7.认真做好大运安保服务

  为确保大运期间口岸保持安全、畅通的通关环境,为广大出入境旅客、大运会运动员、官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平安大运的目标,文锦渡边检站邀请永东、粤港及环球3家客运公司座谈,重点围绕大运安保期间车体查验、信息沟通及跨境学童服务等问题进行协商,加强合作互动,提升无缝服务。2011年 7月13日,文锦渡边检站与3家口岸客运运营公司共同签订《大运安保联防协作协议书》,倡议各协作单位本着大运安全至上的宗旨,按照各自职能认真开展查验及营运工作。积极做好本运营车次的自查自检工作,及时发现藏匿车厢的不法出入境人员及违禁物品和形迹可疑人员,及时向边检站通报,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8.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演练

  为做好口岸改造非常时期的消防安全工作,预防各类火灾隐患,确保出入境车辆及人员安全,市口岸办、各查验单位和市口岸管理服务中心先后多次对口岸执勤现场及办公场所进行了全方位彻底排查,对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整改。经常组织开展消防实战演习活动,讲解日常防火知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火场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方法等。

  文锦渡边检站结合改造实际设置了模拟火灾突发场景进行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应对火灾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口岸发生火情时能够及时实施扑救,有效组织出入境人员安全疏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013年7月30日,市口岸办牵头组织开展了文锦渡口岸联检大楼消防综合演练,办副主任盘美昌担任演练总指挥。本次演练对联检大楼地下室、出入境大厅、查验单位办公区及仓库等区域的设施设备,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给排水系统、电梯系统、门禁系统、消防电气系统等进行全面测试,同时检测各系统设施设备之间的联动情况。在一个多小时紧张有序的演练中,现场管理人员操作使用消防相关的设施设备动作熟练,熟悉并掌握各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消防应急时的联动情况,取得良好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9.组织开展模拟通关联合演练

  8月21日上午,市口岸办主办、文锦渡海关、文锦渡边检站、文锦渡检验检疫局、市口岸管理服务中心、文锦渡口岸管理处等单位参加,以旅客和小(客)车通关出、入境为演练内容,举行了文锦渡口岸客运区域恢复运行模拟通关联合演练,市口岸办副主任盘美昌任演练总指挥。

  上午10:00演练开始。第一阶段内容包括:模拟旅客从二楼出境旅检大厅出境,经检验检疫、边检、海关查验区域通关;模拟出境小车通过小(客)车通道查验通关;模拟跨境巴士通过小(客)车通道查验通关,再到南广场接载旅客出境。第二阶段内容包括:模拟小车入境通过检验检疫、边检、海关通道查验通关;模拟巴士入境驶入南广场旅客下车,通过边检、海关查验通道通关后,在北广场接载旅客上车驶出口岸区;模拟入境旅客从一楼旅检大厅入境,经边检、海关、检验检疫查验区域通关。整个模拟查验操作,各查验单位均按正常通关要求和流程实施检查。

  在一个多小时的联合演练中,各单位查验设施设备运行良好,查验流程运作有序,通关联动和单位之间配合密切,能够做到快速验放、有效疏导。各有关单位对旅检区域恢复运行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对客运区域8月26日正式恢复运行、确保口岸安全、高效、和谐、畅通充满信心。(秘书处 李凯旋)

图为:新落成的文锦渡口岸联检大楼

图为:省口岸办主任吴军、副市长张文在文锦渡口岸检查客运区域恢复运行首日通关情况

图为:新落成的文锦渡口岸首批通关客车

图为:新落成的文锦渡口岸首批通关旅客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