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关于建立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要求,形成了《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总体情况
截至2020年末,福田区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总额221.05亿元、负债总额61.27亿元、国有资本总量180.12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27.72%。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截至2020年末,福田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571.62亿元、负债总额21.13亿元、净资产总额550.49亿元。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总体情况
截至2020年末,福田区土地资源总面积7,865.92公顷,无资源储量的矿产、能源资源。全区水资源量6,363.59万立方米,全区用水量2.24亿方。全区森林资源面积2,595.24公顷。全区仅有一个无居民海岛,为红树林岛。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工作情况
1.勇担国企社会责任,争当疫情防控“急先锋”
一是真抓实干落实减租政策。积极落实“福企十一条”和“福企新十条”,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减免租金。二是夜以继日坚守抗疫前线。疫情期间派出18000多名保安加强值守,日夜守护着全区人民健康防线。三是想方设法筹集防疫物资。发起募捐倡议,组织23家创投机构、近两百家被投企业累计募集捐款1.4亿元,助推辖区企业复产复工。
2.不断优化功能布局,构建经济发展“稳定器”
一是探索纾困救助新机制。探索通过联合出资的方式,对发生流动性风险的优质民营企业予以支持。二是建立融资担保新模式。开展融资担保风险代偿业务,助力小微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三是拓宽资本运作新路径。通过深化银企合作、创新融资模式等途径,有效解决公司发展资金问题。四是优化投资布局新发展。通过股权收购方式取得物业,增加企业创收渠道。通过资源整合减少分包、转包环节,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3.持续增强服务能力,勇做反哺社会“践行者”
一是加快推进棚改旧改项目。福投控大厦取得项目主体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项目土地证,完成地下连通通道立项工作。华富村东、西区项目地块主体设计方案基本完成。二是高效推动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成立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联席会,整合管理服务资源、保障退休人员权益。三是有序开展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将区属国企10%股权无偿划转至深圳市国有股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充实社保基金,推进国企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4.积极推动国企改革,耕耘改革发展“试验田”
一是启动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做好未来五年国资国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研究拟订国企改革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创新开展混合所有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市场化经营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拟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三是强化国企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把党小组延伸到企业的各部门、各分公司,巩固党组织在国企中的领导地位。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支部党员的第一议题,组织支部党员赴和平县寨下村、广西环江县龙水村等地开展扶贫慰问和主题党日活动。四是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建设。修订国资监管“主办法”,形成福田国资监管“1+5”制度体系。落实区属国企领导任期激励考核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强化区属企业“三重一大”事项监管,推动区属国企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1.精准防疫纾困解难,用好财政政策“指挥棒”
一是落实免租政策减轻疫情影响。率先推出全国首个县区级防疫惠企政策“福企十一条”和“福企新十条”,减免政府物业租金,有力减轻疫情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的影响。二是积极出台政策应对疫情冲击。率先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国有资产保障政策,主动应对疫情给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带来的冲击,彰显财政应急兜底作用。
2.聚焦基本公共服务,打赢民生保障“主战场”
一是全力推进基础教育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双十工程”,有力保障了辖区学位供给,率先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二是不断优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区属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通过三甲综合医院评审,完善并巩固福田区四级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三是着力提升公共文体服务效能。建设首家区属国有博物馆——华强北博物馆,打造特色国际商旅文化街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四是创建公共服务设施福田标准。率先开展“三级公共服务体系”,指导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布局规划建设。五是创新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推出产业人才住房1400套,新增公租房项目约1200套,助力福田区打造“住有宜居”民生幸福标杆。
3.提供资产硬核支撑,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大力保障产业用房。进一步拓展政府产业用房,规范政府产业用房运营管理,引领、集聚产业资源和扶持产业发展。二是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竞争优势。搭建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和南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免费知识产权服务。三是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能力。首创建立一站式专业化招商引资智能平台,推动信息即时共享,创新采用电子签批模式,实现网上集中签批,切实减轻企业信息填报负担。
4.稳步提升治理能力,施展改革创新“组合拳”
一是战略性开启政府物业资产证券化改革攻坚。率先启动政府物业资产证券化改革研究,形成详实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前瞻性、常态化做好证券化项目储备工作,为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集聚爆发力。二是历史性开展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试点。将福田区行政事业单位开办的28家企业纳入集中统一监管,率先清理行政事业单位早期开办的企业,对深圳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鲜活的基层样本。三是首创性构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立体化绩效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出台全国首个县区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监督评价体系,通过系统自动分析评分,以“一网通办”为原则,最大程度确保绩效监督评价的客观性,实现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四是创新性推动政府物业资产管理智慧化。建立智慧政府物业管理云平台,打造智慧化应用标杆,为政府物业资产管理工作赋能。五是持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改革。着手建立资产处置台账,编制标准化办事指南,夯实信息化基础,实行资产处置清单式管理,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完善信息化系统,开展系统数据更改权限及流程改革,最大限度堵塞管理风险漏洞。
5.持续加强监督检查,拧紧资产质效“安全阀”
一是全面开展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检查。选取13家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专项检查,覆盖全区81.87%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以点带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二是启动政府物业资产清理及产权登记工作,形成工作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和路线图,着力加强政府物业资产管理。三是审计亮剑护航国有资产安全。通过审计监督与资产监管相融合,报表分析与实地监督相结合,及早发现问题,夯实数据基础,提高管理效率。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1.强化调查基础工作,夯实资产管理“基本盘”
一是按时完成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统一时点更新工作。在十大专项行动中,保质保量完成20平方公里全区地籍调查任务,进一步明晰辖区自然资源本底台账。二是做好地籍调查基础工作。大力推进地籍调查工作及成果归档,积极承担地籍业务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动态更新维护,为全面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夯实工作基础。三是深入开展水污染治理。推进水污染治理“十个全覆盖”,进一步提高治污精细化水平,巩固治水成果。四是推动河湖治理向纵深发展。全面构建区、街道和社区三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河湖长职责、各责任单位分工,实现河湖管养全覆盖,有效解决河湖治理保护问题。
2.推进制度试点改革,创建资源利用“新标杆”
一是探索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探索湿地(红树林)等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标准、方法和路径。承接渔业、林业审批职能,高效完成渔业、林业审批工作。二是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地工作。配合开展自然保护地摸底、整合优化和落界工作,扎实推进自然保护体系建设。三是推动海岸带综合保护利用。配合开展海岸线修补测、海洋经济统计核算等相关工作,助力打造高质量发展蓝色战略要地。四是加强陆海统筹保护利用。配合开展海岸线修测、海洋经济统计核算、海博会、用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养殖用海排查等相关工作。
3.加强灾害治理工作,筑牢生态安全“防火墙”
一是推进林业管理工作。启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0年)编制,完成2020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数据更新工作,全年森林防火宣传、检查、督导百余次。二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开展地毯式地质灾害排查、汛期应急调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地质灾害治理,进一步加强辖区地质灾害防御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工作安排
1.加快出台国资国企改革规划和实施方案。抢抓“双区”建设和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区国资国企改革“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出台区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更好发挥国有经济在打造“三大新引擎”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区属国企高质量发展。
2.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和企业激励制度改革。探索核心骨干员工持股混改新模式,鼓励公司领导班子、各分公司领导等核心骨干员工试点持股,进一步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多元化合作,引进战略伙伴,实现优势互补、长期共赢。
3.全力构建高效能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审批备案事项和权限,制定国资监管机构权责清单。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主体的权责边界,“一企一策”制定各主体权责清单。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机制,优化董事会成员组成结构,拓宽外部董事、外部监事来源渠道。优化国资系统党组织设置,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丰富党建活动形式,加强不同党组织间交流学习,以党建增强党员干部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安排
1.大力夯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基础。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8号)贯彻落实,强化各单位履行国有资产管理及问题整改的主体责任,加强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做优做强资产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大对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跟踪问效,分类施策推动各单位高效履职,扎实推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工作机制。全力构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着力完善各类政府物业资产管理体制。抓重点、抓关键,建立健全相应类别物业管理及考评制度。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底层数据对接,做到管理有依据、监督有手段,切实提高全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整体管理水平。
3.加快推动政府物业产权确权。推动政府物业资产清理及产权登记工作,明确责任分工、推进计划,梳理政府物业,对具备办理不动产登记的物业完善产权登记,不具备办理产权登记的做好资料备案。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安排
1.加强重点自然资源保障力度。落实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深入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新模式。继续梳理辖区自然资源本底,配合上级部门加快发布并有效利用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加快实施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缓解辖区用水紧张局面,广泛开展节水宣传引导,全面提升节水水平。
2.提高自然资源资产发展质量。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继续做好森林等自然资源管护工作,确保辖区自然资源安全。确保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继续做好建设项目使用耕地、林地审核审批和监督工作。构建新的生态保护格局,把握“一轴两翼三廊”的空间生态格局,牢牢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促进城市与生态协调均衡发展。
3.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联动机制。在强区放权双重管理的背景下,加强协调联动,筑牢生态安全,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事业向前迈进,切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典范城区贡献力量。
福田区财政局
2022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