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当今城市河流生态治河堤岸的模式是什么?
信息来源:深圳市水务局 信息提供日期:2015-06-23 00:00 【字体:大中小 】 视力保护色:
回答 :(一)刚性堤岸
主要由刚性材料如块石、混凝土块、砖、石笼、堆石等构成,但建造时不用砂浆,而是采用干砌的方式,留出空隙,以利于河岸与河道的交流,利于滨河植物的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堤岸会逐渐呈现出自然的外貌。
另一种处理方式是,将堤岸沿经过改造的台阶式地形分级设置,台阶面可种植植物,也可作为休息或散步的场所。与上一种方式相比,这种结合地形的方法需要有足够的用地。
刚性堤岸可以抵抗较强的流水冲刷,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且相对占地面积小,适合于用地紧张的城市河流。其不足之处在于可能会破坏河岸的自然植被,导致现有植被覆盖和自然控制侵蚀能力的丧失,同时人工的痕迹也比较明显。
(二)柔性堤岸
可分为两类:自然原型堤岸和自然改造型堤岸。自然原型堤岸是直接将适于滨河地带生长的植被种植在堤岸上,利用植物的根、茎、叶来固堤;自然改造型堤岸主要用植物切枝或植株将其与枯枝及其他材料相结合,来防止侵蚀,控制沉积,同时为生物提供栖息地,柔性堤岸的建设常与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侵蚀控制,生物稳固或土壤生物工程等专业术语联系在一起。这些方法技术是目前河流景观建设。
(三)刚柔相结合型堤岸
刚柔结合型堤岸综合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具有人工结构的稳定性和自然的外貌,见效快,生态效益好。刚性和柔性的材料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结合的方式很多。以下为常见的两种类型:
(1)种植植物的堆石将由大小不同的石块组成的堆石置于与水接触的土壤表面,再把活体切枝插入石堆中使斜坡更加稳定,根系可提高强度。植被可遮盖石块,使堤岸外貌更加自然。
(2)与植物结合使用的插孔式混凝土块将预制的混凝土块以连锁的形式置于岸底的浅渠中,再将植物切枝或植株扦插于混凝土块之间和堤岸上部。其上覆土压实,再播种草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