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的牙齿
1. 牙齿组织结构
牙齿组织是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四部分组成的。
(1)牙釉质:俗称珐琅质,是包绕牙冠最外层的硬组织,它是身体中最硬的组织,其硬度相当于石英。由于它的硬度最大,所以能够耐受咀嚼的磨损。因为牙釉质内无细胞及血管,它的代谢过程缓慢,所以缺损以后几乎没有自行修复能力。
(2)牙本质:是构成牙齿的主体,位于牙釉质的内层,也构成牙髓腔及根管的内壁,颜色淡黄,硬度比牙釉质低。牙本质中有机物和水的含量为30%,无机物为70%,有无数的牙本质小管,小管内有神经纤维,所以牙本质暴露以后能感受到外界刺激。在牙本质深层的牙髓腔内有造牙本质细胞,它能根据牙齿外伤或患龋情况产生修复性的牙本质,以保护牙髓。
(3)牙骨质:包绕牙根的外层,极薄,它的硬度和骨组织相似。牙骨质含无机物约45%-50%,有机物和水约50%-55%,有一定的修复与补偿功能。
(4)牙髓:位于髓腔及根管内,主要由神经与血管构成。牙髓神经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能产生剧烈的疼痛。
2. 牙周组织结构
牙周组织是由牙周膜、牙糟骨和牙龈三部分组成,它们支持和固定着牙齿。
(1)牙周膜:是连接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纤维组织,所以牙齿实际上是悬吊在牙槽窝中,这种结构的形成有利于缓冲牙齿咀嚼力,使它不集中传导在牙槽骨的某一部分,而是均匀分布在牙槽骨的骨壁上。
(2)牙槽骨:是颌骨的突起部分,形成牙槽,容纳牙根,使牙齿保持直立状态,便于咀嚼。
(3)牙龈:覆盖在牙槽骨的表面,边缘呈圆弧形,包绕着牙颈部。在两牙之间的牙龈呈楔形,称为牙龈乳头。正常的牙龈为粉红色,质韧,能够耐受食物摩擦。
3. 口腔的功能
口腔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位于消化道的上端,主要由牙齿、上下颌骨、舌骨、唇颊部、牙龈、舌头、口底肌肉以及唾液腺等组织器官构成。口腔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通过牙齿捣碎和研磨食物,然后唾液与食物混合,使食物团块润滑,便于吞咽。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把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舌头、牙齿和口腔各部分的肌肉协调动作,可以使发音准确和清晰,还可以使面部的肌肉能够表现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当然,通过舌头上的味觉器官可以品尝各种味道。口腔正常的消化及语言等活动,可以促使口周围的软组织和骨组织生长发育更加完善。口腔在完成上述功能的同时,在必要时候还可以协助鼻腔呼吸。
4. 牙齿的功能
(1)咀嚼
食物进入口腔后,要经过牙齿的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等一系列机械加工过程,咀嚼力通过牙根传至颌骨,可刺激颌骨的正常发育,还可使牙周组织更加健康。
(2)发音和言语
齿、唇和舌参与发音和言语,三者关系密切。齿的位置限定了发音时舌的活动范围,所以舌与唇、齿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发音的准确性与言语的清晰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若前牙的位罝异常,则直接影响发音的准确程度;若前牙缺失,则对发齿间音、唇齿音和舌齿音影响很大。
(3)保持面部的正常形态
由于牙及牙槽骨对面部软组织的支持,并有正常的牙弓及咬合关系的配合,从而使唇颊部丰满,肌肉张力协调,面部表情自然,形态正常。如果缺牙较多,唇颊部就会因失去支持而塌陷,使面部显得衰老。若牙弓及咬合关系异常,面形也会受到影响。
5. 牙齿的萌出和换牙
乳牙的萌出类似婴儿出生,即在萌出前有一个“胚胎时期”,当牙齿发育基本完成后才出世。只不过这个“胚胎时期”是在颌骨里度过的。
正常情况下,乳牙从半岁开始萌出;6-8个月萌出中切牙;8-9个月萌出侧切牙;12-14个月萌出第一乳磨牙;16-18个月萌出乳尖牙;20-24个月萌出第二乳磨牙。而且每次萌出牙齿都是先萌下颌牙,后萌上颌牙,到两岁半全口20颗乳牙全部萌出。
恒牙的萌出遵循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先四后三的规律。5-8岁左右萌出第一对恒牙,即下中切牙的同时或稍前,第二乳磨牙后面长出一颗新的恒牙,这就是第一恒磨牙,也叫六龄牙。这颗牙在咀嚼功能和决定全口恒牙排列关系上有重要作用,它萌出较早,所以保护它的健康就显得特别重要。恒牙的萌出时间和顺序是:6-9岁萌出上中切牙和下侧切牙;7-11岁萌出上侧切牙;9-12岁萌出下第一双尖牙;9.5-14岁萌出上尖牙及第二尖牙;10.5-15岁萌出第二恒磨牙;16.5-26岁萌出第三恒磨牙(智慧牙)。记着牙齿萌出的时间和顺序,就可以自己进行观察,发现异常也能及时治疗。我们的恒牙一共有28-32颗,其中智慧牙的生长有零到四颗不等,有长齐四颗的、左右上下最里面各一颗、也有完全不长的或长四颗以下的,这与人类的进化有关,形成个体差异,所以我们的恒牙28~32颗牙都是正常的。
6. 牙齿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牙齿健康标准:1、牙齿清洁2、无龋洞3、无疼痛感4、牙龈颜色正常5、无出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