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以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市以晴热天气为主,气温不断攀升,高温黄色预警持续生效!记者昨日从深圳市气象台获悉,深圳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预计期间我市酷热天气多发,特别是7月下旬至8月初可能出现10天以上、近年少见的持续酷热天气。
据悉,今年4月以来,印度、巴基斯坦出现了创纪录的高温,欧美多国也经历了罕见的暑热天气,6月以来我国高温趋于严重,河北、四川、河南等省多地高温破纪录或持续时间历史罕见。近日,新疆盆地、四川盆地中东部、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等地出现了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5~38℃,10日浙江永嘉、四川筠连等地气温甚至突破40℃,达到41-42℃。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生效中。深圳市气象台7月10日08时30分发布全市陆地高温黄色预警,13日深圳136个自动气象站记录到35℃以上高温,深圳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录得34.7℃的最高气温。目前全市陆地(含深汕)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生效中。
为什么天气会这么热?市气象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大家熟悉的副热带高压所致。目前副热带高压正持续控制华南地区。由于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暖性高压系统,其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绝热增温强烈,加上气压梯度小,副热带高压控制的范围内风力微弱,大气状态比较稳定,所以在这种天气形势下,地面和近地面大气会获得更多的热量,天气持续高温炎热。
这样的高温天气还要持续多久呢?据气象专家透露,长达40天的“三伏”天(7月16日到8月24日)即将开始,深圳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预计期间我市酷热天气多发,特别是7月下旬至8月初可能出现10天以上、近年少见的持续酷热天气,8月中旬可能受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出现2-3天大范围高温,局地最高气温可达39℃以上,可能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酷热天气将持续到10月,预计7-10月有30-40天。需要说明的是,受海洋调节等因素影响,深圳严格意义上的高温天气不多,但高温高湿叠加导致体感温度大幅升高,33℃以上酷热天气影响甚至超过了北方的35℃以上高温。
气象专家分析,三伏基本是深圳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从深圳30年气候资料来看,7月16日到8月24日期间,最高气温平均达到35.7℃,最高则高达37.3℃,仅有4年没有出现35℃以上高温,高温日数最多达到8天(1998年),平均有2.5天(深圳年平均高温也才4.3天),33℃以上炎热日数平均有17天,最多达33天(1998年)。今年三伏最热的时段,深圳国家基本气象站最高气温在35-36℃,中北部和人口密集区最高气温可达37-38℃,局地可超过39℃。
深圳市气象台昨日发布,预计我市14日多云天气炎热,间中有短时(雷)阵雨,气温28-34℃,中北部及人口密集区最高气温可达35℃或以上;15-18日多(雷)阵雨天气,炎热略有缓解;展望19-20日多云到晴天,局地有短时(雷)阵雨,天气炎热。
气象专家提醒,近期天气炎热,请注意防暑降温,并关注局地短时雷雨的影响;盛夏季节午后局地热雷雨多发,雷暴云团发展迅速、局地性特征明显,且多伴短时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天气较剧烈,雷雨时注意到安全地区暂避;盛夏季节炎热至酷热天气集中,户外和高温作业需注意防暑降温,并提前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用水用电量调配等工作。
急救中心提醒市民出门做好防晒散热
最近几天,深圳迎来一轮高温炎热天气。记者昨日从市急救中心获悉,7月以来,深圳已有54人被“烤”倒,最近4天,每天有10个人因中暑需急救。
市急救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1日至7月8日,深圳120共接到7宗中暑报警。7月9日至7月13日,深圳120共接到47宗中暑报警。随着气温的升高,中暑报警数量明显增多。市急救中心专家介绍,中暑是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发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中暑有哪些症状?轻症中暑可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严重的话可以导致死亡。其中“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一种,对人的生命危害最大,死亡率超过50%,其典型症状是体温超过40℃。 急救中心专家提醒市民出门做好防晒散热,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天气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在饮食方面,市民应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
如果市民出现中暑症状,立即找一个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小口慢饮。同时,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周围通风,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休息后,若无好转,一定要及时拨打120电话。
暖蜂驿站:为市民打造消暑好去处
7月13日,记者走访时发现,深圳各街道社区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有不少。为躲避酷暑,许多外卖小哥、邻近居民到“暖蜂驿站”“党建书吧”等社区公共空间休憩纳凉、学习充电,“温馨”“便利”“凉快”成为大家点赞的高频词。
在龙岗区吉华街道一处专为快递外卖员提供关爱服务的“暖蜂驿站”,记者看到不时有外卖小哥到此休息。驿站内还设有自动便民机,外卖员扫码即可免费领取由爱心商家捐赠的面包、矿泉水等物品。吉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暖蜂驿站,快递外卖小哥可获得包括饮水热饭、充电阅读等30项基础服务,“确保外卖小哥,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伤了能急救”。据了解,不少平台与街道、社区合作设立了多个这样的暖蜂驿站,并放置有防暑降温物资供骑手取用。
此外,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有的社区因地制宜,就近与大型商场合作建立“党建书吧”,成为不少居民避暑、学习的好去处。
环卫部门:科技改变环卫作业环境
风油精、冰袖、凉茶、藿香正气水……近日,酷暑之下,全市多区环卫工人们收到了夏日清凉解暑慰问品。昨日,记者从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获悉,除了关怀慰问,近年来,各级环卫部门从提高机械化作业率、合理安排环卫作业时间、落实环卫劳动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加强环卫工人劳动保护,确保环卫工人合法权益落到实处。
推广使用小型清扫车是深圳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减少环卫工人高温天气户外露天作业风险的一个表现。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推动环卫作业模式转型,实行“机械作业+人工捡拾”相结合的“深度保洁”环卫清扫保洁作业模式,以机械化保洁作业为主,根据不同作业场景和需求,配置自动跟随吸拾机、小型智能清扫机、小型高压冲洗车、吹风机等小型环卫作业设备,降低人工作业时间和强度,最大限度地避免中暑等情况发生。
外卖平台:多重“清凉关怀”给骑手获得感
“社区的骑手驿站和站点,都准备了西瓜、凉茶和各式冷饮,防暑解热药品也很齐全,还有额外的高温补贴和跑单补贴,即使顶着烈日跑单我也觉得值得!”昨日,龙华区一位外卖骑手王勇告诉记者,连日来的高温酷暑,街道、社区和平台都非常关心备受“烤”验的外卖骑手,不仅提供贴心的夏日保障,还加大补贴力度,他一个月就增收2000元左右,种种“清凉关怀”让骑手们的获得感更加充实。
据了解,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平台与深圳各街道、社区合作设立了多个骑手驿站,驿站中放置了各类防暑物资以及零食饮料。饿了么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联合数十家品牌,为骑手提供冰饮、雪糕等降暑食品。
此外,美团外卖深圳负责人关敏薏表示,美团外卖因地制宜地上线夏季跑单补贴,包括“夏季系列奖励赛”等多项激励。饿了么相关负责人表示,夏季期间,饿了么为骑手提供补贴保障。除跑单奖励,在酷暑、下雨、大风等恶劣天气,骑手还可获得天气补贴。
“宝安新三馆”:工人施工避开中午最热时段
“最近高温天,我们工人排班都避开了中午最热时段,项目方也采取了相应的防暑降温措施,工地上有凉茶喝,也发了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宿舍条件也好,有空调,也有热水器。”7月13日下午4时许,记者走访中建科工宝安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简称“宝安新三馆”)项目施工地现场时,工人汪官建说。
进施工现场察看,大部分工人在地下进行打底板作业,少部分工人在地面铺路,搭建配套设施,或清扫作业。“这么热的天,你们工作量大吗?扛得住吗?”记者走了一圈,才十几分钟就已大汗淋漓。“目前在地下施工还好,而且我们可以灵活调配,工作量也还好。”汪官建是位年满40岁、打工多年的老焊工。他说每天他们工作8小时,早上7点进场到中午11点,下午3点到晚7点。项目组工作人员补充说,项目方会视工作量来调配工人人数,“如果工作量过大,就会增派人手。”
工程建设企业:多措并举为工友“夏日送清凉”
连日持续高温下,深圳各重点建设工地的一线建设者们仍然不畏烈日骄阳,坚守岗位,抢抓施工黄金季,挥汗如雨,确保各项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建造。有关部门和单位多措并举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将关爱及时送到一线建设者的手中。
记者在深圳湾文化广场项目看到,项目部邀请专业医疗团队为500余名一线建设者进行免费体检,并进行夏日注意事项讲解和中暑急救演习。同时项目“先行”党支部建立了工友之家关爱平台,全力为工友解决困难。
华富村棚改项目已经全面封顶,工友们头顶烈日,冒着酷暑开展后续施工。施工单位从多方面着手,为一线工人送凉茶、防暑药物等,提供防暑物资保障。此外,项目部还联动属地华富街道党工委,为产业工友寄送书包、文具、围脖、饮水杯等家庭生活用品。
此外,华润置地总部大厦项目联动属地街道、社区开展送清凉慰问。中建五局在深多个建设项目均专门设立茶歇亭,储备防暑降火凉茶和药品,并组织专项安全培训,为项目安全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