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市人大常委会密集开展调研视察活动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2-06-23 12:2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深入企业走访问计问需,就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调研,视察我市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监督有关部门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近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密集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发挥人大职能作为,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企业摸实情找痛点

  企业兴则经济兴,想要“稳增长”,先要“稳企业”。为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根据市委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率领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挂点企业走访调研,并召开调研座谈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倾听企业的诉求和建议,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深圳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9%,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受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相比较弱。在调研和座谈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听取市政府关于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作为今年监督重点工作之一,全力为中小企业纾困。

  “服务企业是我们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每场座谈会前,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都开门见山,请企业直接提困难和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协调解决。他要求有关部门建立收集企业意见建议的常态化机制,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优服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座谈会上,我们提出的问题很快就得到回应,发展的信心更足了。”一位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让新兴产业“兴”起来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代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也是稳经济的重要抓手。结合我市“20+8”产业集群政策,助力新兴产业“兴”起来,市人大常委会打出系列“组合拳”。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代表赴南山、宝安等区就《决定》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并与20多家企业座谈,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和影响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督促有关部门把《决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就必须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市人大常委会将推动深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学科建设作为今年工作重点,多次赴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企业展开调研,并形成调研意见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推动深圳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市人大常委会还在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细胞基因等新兴行业和领域的特区立法工作,在为深圳产业“新蓝海”提供法治保障的同时,也为全国相关领域立法探索经验、先行示范。

  确保政府债券“好钢用在刀刃上”

  深圳财政健康发展,地方债改革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府隐性债务清零,去年更开先河赴境外发债。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将地方债与政府预算一起列入审查监督范围,规范债务管理,既充分发挥政府债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又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地方债不仅要“借得到,还得起”,更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前不久,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赴新洲河流域水环境提升工程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方园区等专项债项目实地调研,并听取市财政、发改等部门的汇报,为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做好准备。

  在调研中,代表们认为,专项债券在“靠前发力”的基础上,应以更大力度推进发行使用,扩大有效投资,进而带动消费扩大内需、促就业、稳增长。就此,他们提出加强我市地方债管理、加快项目库建设、争取更多发行额度、拓宽债权发行渠道等意见建议,助力深圳用好政府债券,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提振经济增长信心。

  为稳经济献上“金点子”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发挥人大代表智力密集优势,把脉我市经济运行情况,为深圳稳经济促发展献上“金点子”。

  ——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稳定重点制造业企业在深规模,统筹安排重大专项、重点技术攻关。加强空间保障,可根据不同行业的技术特点,建立不同类型的标准化厂房,鼓励“企业上楼”,更好满足企业发展的空间需求。

  ——加大纾困帮扶力度,提振对深圳经济稳增长的预期和信心。特别是注重将短期纾困政策与产业创新政策相结合,“输血型”政策和“造血型”政策相结合,同等条件下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力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拓展市场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动力,支持更多企业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

  ——加快培育地方税源,推动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并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撬动作用,适度超前开展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