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下午,市长覃伟中主持召开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我市当前疫情形势再分析、再研判,对重点工作再部署、再落实。
会议指出,深圳正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各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当前疫情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紧迫性,坚决扛起疫情防控属地责任、主体责任,坚定必胜信念,保持昂扬斗志,发扬连续作战作风,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系统防控,继续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常仗。
会议要求,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坚持群防群控、联防联控,集中精力应对处置本土疫情,深入精准开展流调,科学动态调整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持续加强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织密织牢社区小区防线,严格做好人流密集场所等疫情防控,加大科技抗疫力度,提高防控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坚决阻断跨境货物运输、境外输入物品等疫情传播渠道,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会议强调,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扎实做好重点物资供应储备、重点保供企业服务、城市生命线单位重点部位保障,持续强化重点企业、重大工程建设工地疫情防控,千方百计、用心用情做好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和就医用药服务保障,确保城市平稳有序运行,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对市民群众生活影响。
会议指出,要站在服务“一国两制”大局、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高度,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做好对港物资供应保障,因时因势优化完善深港联防联控机制,强化信息共享、资源互助、措施联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中央、省赋予深圳的任务。
深圳抗疫:人民至上
信任,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当一个人信任另外一个人,信任是一种情感、一种纽带。
当所有人同时信任一座城,必是因为这座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000多万人的健康相托,2000多万人的深信不疑,成为深圳的巨大能量、强大磁场,形成一种共建、共治、共享、共情的城市能力。
当下的深圳正在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也在经受一场艰苦卓绝的治理大考。在这波来势汹汹多点散发的疫情中,全体市民的信任、配合与支持,成为深圳抗疫的最大底气与力量源泉。
当信任升华为信念和信仰,就能在这座城市的地平线上生长出一道抵抗疫情的“人心长城”,就能形成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洪荒伟力和一往无前的钢铁洪流。
信任,源自“深圳力量”
“全力配合是对防疫人员的最大支持,也是对自身的最好保护。”“能在这么有爱的城市生活,我倍感荣幸。”“深圳,从不让人失望!”“这是一座你永远可以相信的城市!”……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久经考验的“深圳速度”让人心里有底,“你永远可以相信深圳力量”成为刷屏金句。
因为“深圳力量”,所以深信不疑;因为信任支持,“深圳力量”更加强大。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画出最大抗疫“同心圆”,让“相信的力量”攻无不克。
这是强大坚韧、不断升级的“城市免疫力”。所谓“城市免疫力”,是一座城市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保障居民生活的精细管理能力、对生产损失的快速恢复能力。深圳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建立的完整产业体系、锻造的强大科技实力、形成的综合治理能力,是城市免疫力的坚实底座。同时,过去两年多,深圳与多轮疫情较量中形成的一套沉着应对的战术打法,为增强“城市免疫力”提供加持,为战胜疫情注入信心。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深圳抗疫战场上如旗飘扬。面对疫情侵袭,深圳第一时间启动快速响应高效运行的应急指挥体系、科学精准系统专业的医疗救治体系、严防死守密而不漏的一线防控体系、坚实稳固全面兜底的民生保障体系,精准果断划定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尽快切断传播链条,阻止疫情扩散蔓延。“以空间抢时间”的顶层防控策略,科学、精准、温暖、有力的扎实防控措施,催生出全体市民“硬刚”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动人风景。
这是全面动员、一呼百应的组织动员力。迎战疫情,流调溯源、走访排查、测温验码、消毒消杀、转运收治、代购代送……巨大的工作量,庞杂的工作项,要做细做实做好,尤需把各方力量组织动员起来。
与病毒赛跑的流调人员,扎根一线的医护人员,闻令而动的党员先锋队,主动投入志愿服务的快递小哥……他们以最无畏的担当、最热乎的双手、最勤快的双腿守护他人,用千辛万苦服务千家万户。社会力量的迅速集结,成为维护城市安全、市民安康的坚强堡垒。
这是上下同欲、万众一心的全民行动力。有人说,深圳始终在以灵活变通与高效行动,守护着每一位市民。实际上,每一位市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一起守护着这座城市。在抗疫战场上,市民最好的“助攻”就是理解支持,最有力的“武器”莫属配合防疫。
“你们全力以赴,我们全力配合。”广大市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坚守岗位、配合防疫,每个人都在进行属于自己、也属于所有人的战斗。深圳卫健委官方微信“电话发我”的霸气回复,出租车司机连说23个“不用”婉拒防疫人员车费,95后新娘身穿婚服测核酸,多次给防疫人员送早餐不留名的“中国人小哥哥”……这些看似小举动,实则大贡献,这是深圳防疫的力量所在、信心所在。
“疫”路同行,“深”有底气,“圳”因有你。千万人口级超大型城市抗疫,什么最可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理念,高效精细而又人性化的城市治理,社会力量的有效整合,全体市民的信任支持,共同构成深圳给出的“正确答案”。
信任,催生“双向奔赴”
核酸检测点,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市民与医护人员互道“感谢”,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互道“辛苦”;冷风冷雨中,有人把炉灶搬到防疫现场建起“移动厨房”,每天为在一线工作人员熬制热汤……抗疫路上,一场场双向奔赴,如同一场场爱的接力,传递出源源不断的“圳能量”。
这是党委政府与市民群众的“双向奔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集结调动各方力量,保障封控区、管控区生活医疗物资充足供给;暖心服务热线24小时在线,随时倾听群众所想、解决群众所需;社区工作者爬楼到户引导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做好心理安抚疏导……深圳抗疫,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快速解决市民群众在疫情防控中遇到的“急难愁盼”现实问题。
党和政府心中有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信任党和政府。深圳务实高效、人民至上的理念态度,精细化、人性化的防控措施,不仅安抚了市民情绪、维护了社会稳定,也有力地凝聚了民心、振奋了人心,激发出广大市民群众同心抗疫的高度自觉。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管控,广大市民群众表现出极大的理解,戴着口罩自觉排队做核酸检测,现场不闹不挤、秩序井然;没有疯抢物资、没有哄抬物价,该居家就居家、该隔离就隔离,积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这是公开与透明的“双向奔赴”。事实反复证明,大灾必有大谣。在重大疫情发生时,如果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充分,不能第一时间占领舆论高地,那么小道消息、网络谣言就会兴风作浪,引发舆情“次生灾害”,不仅会误导公众、引起恐慌,也会对防控工作形成巨大干扰。在一定意义上,谣言本身也是一种“病毒”,信息公开是最好的“疫苗”。政府通过信息公开保护公众对疫情的知情权,可以建立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缓解公众因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感,最大限度消除谣言传播空间和社会恐慌情绪。
“下沙建方舱”,科兴科学园数万人员“大撤离”,福田区要“封区”……五花八门的“网传信息”,最后都被证明是网络谣言。这得益于及时权威的信息公开。及时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深圳疫情防控的最新情况,回应社会密切关注问题;各官方平台在及时公布疫情动态外,也陆续发布各项防疫举措,帮助市民及时掌握防疫信息,减少对市民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各级媒体对全市抗疫“战报”进行集中报道,第一时间发布有关防疫新闻动态、科普知识……高效、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形成“正向反馈”,既拉直了市民心中的“问号”,也让市民对疫情走势建立起全面清晰的了解,从而为全市抗疫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共情”,这是全市上下增强信心、保持定力、步调一致的重要基础。
这是爱与温暖的“双向奔赴”。一线抗疫人员的辛苦付出,市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你守护我,我温暖你。”有社区居民自发给防疫人员送热茶、水果;有爱心市民向管控区捐赠900斤新鲜蔬菜;寒风冷雨来袭,“无名氏”悄悄给社区工作站网格员送宵夜;防疫物资紧缺,爱心企业纷纷捐赠口罩、手消、泡面、饮料……市民不仅以积极配合防疫工作的实际行动给予一线最坚定的支持,还纷纷伸出爱心之手,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温暖着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在这个“双向奔赴”的过程中,爱与爱传递,心与心相通,更赋予我们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与内生动力。
“当我们在一起,就拥有前进的力量。”迎难而上、彼此相依,正是这座城市与一个个普通市民相互信任、双向奔赴的生动诠释,正是党委政府与市民群众换位思考、守护者与被守护者彼此温暖的有力注脚,让抗疫过程中展现的深圳态度、深圳力度、深圳速度与深圳温度更加熠熠生辉。
信任,筑牢“人心长城”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
疫情防控工作没有“局外人”,疫情防控责任没有“隔离区”。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都是城市抗疫的第一道防线,每个人都是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的重要一环。
目前深圳疫情防控形势取得了积极的变化,近日新增病例绝大多数是在集中隔离观察的密接者或重点人群中发现,扩散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接下来,是深圳抗击疫情最为吃紧的时期。为避免疫情扩散,给全市社会经济运行带来更大影响,广大市民群众要继续支持配合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直至动态清零。
合力构筑“免疫长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人群普遍易感。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打赢深圳疫情连环战,尤其需要广大市民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尤其是不能麻痹大意。
按照辖区具体防控要求,按时足次做好核酸检测;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出现身体不适状况,及时就医;对跨境违法行为,及时报告。这些不仅是个人小节,也事关疫情防控大局。只有每个人都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规定落实到点上,我们才能真正扎紧疫情防控的篱笆,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齐心筑牢“人心长城”。面对突发疫情,面对严格管控,难免少数市民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比如对核酸检测等待时间的焦虑,对因管控而造成出行不便的焦虑等。此时此刻,特别是那些处于封控区、管控区的市民群众,可能进入了一个比较难熬的阶段。
越是战疫胶着对垒的关键时期,我们越要清醒地意识到,短暂的管控,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大家着想,为的是长久的安全和自由。广大市民群众要及时调整心态,理性看待防控措施,相互扶持、相互鼓劲,构筑起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强大合力,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了不起的人,撑起一座了不起的城。古语有言:“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此时此刻,我们要更加自信,更加团结,更加奋进。把防控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做到位,把全社会的力量都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众志成城打好这场疫情防控的硬仗。
乌云终散,阳光终来。自然界的春天是盼来的,抗疫的春天是拼来的。你永远可以相信深圳,相信每一个深圳人。
带着相信的力量,我们一起坚定无畏向未来!
深圳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提出:继续高效开展重点区域核酸检测工作 全力服务保障封控管控区居民生活
昨日,深圳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3月1日0-24时,深圳新增25例本土病例,均在已集中隔离观察的密接者、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新闻发言人林汉城, 福田区委常委、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李志东,龙华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志斌, 南山区副区长蔡淡宏发布疫情防控处置最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楚宏主持发布会。
高效开展重点区域核酸检测工作
发布会上,林汉城介绍,3月1日0-24时,深圳新增2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9例在隔离观察的密接人员核酸排查中发现,5例在重点区域核酸筛查中发现,1例在重点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上述新增病例均已转送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随着我市采取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形势取得了积极的变化,绝大多数病例是在集中隔离观察的密接者或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中发现,但是我们决不能有丝毫松懈。”林汉城说,下一步,深圳将继续高效开展重点区域核酸检测工作。卫生监督部门将持续派出监督员赴各核酸采样点,深入现场开展督导检查,进行全流程帮助指导。
上沙等个别封控管控区居民生活服务保障全力改进
目前,福田区、南山区和龙华区正全力服务保障封控管控区居民生活。
李志东介绍,福田区动员辖区餐饮企业,为封控区、管控区的市民朋友们,提供款式丰富的餐品。3月1日,累计提供了23.8万份餐品,辖区某企业组织200多家门店开足马力,在5个小时以内出餐7万份。
“还有上沙等个别片区存在配送不够及时、服务不够到位的情况,对此我们全力改进,今天凌晨起调集500人运输队伍分班将生活物资运送到每栋楼楼下,再具体组织发放至每层每户,努力让大家吃饱吃好。”李志东说。
福田连夜建立13个医疗服务保障点,为“三区”提供24小时热线电话、驻点保障、上门服务、闭环转诊的全链条医疗救治。同时,把救治封控区、管控区病人的隔离病房增至110间,对老人、儿童、孕妇等群体,实施“一人一策一方案”的精准服务。
蔡淡宏表示,南山区抽调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1000余人下沉到街道社区一线;区内医疗机构平均每日派出2700余名采样人员,高效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安排社区三人小组实时介入,点对点服务就医困难居民,安排专业医生对普通病患者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
“龙华区第一时间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民治街道81754410,大浪街道28104305,观澜街道21039400,龙华街道27185929),建立了居民沟通服务微信群,及时收集群众诉求,主动摸排掌握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情况,做好各项生活保障。”徐志斌表示,为更好助力防疫工作,龙华区在围合小区等场所部署了电子哨兵和场所码。在深圳北站布设了70余台“健康防疫核验一体机”,大幅缩短了信息核验时间。
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水路运输替代陆路运输
目前,疫情给跨境物流带来较大压力。蔡淡宏表示,为克服疫情对跨境物流的影响,主要是尽快开辟水路和铁路运输通道,减少大量跨境货车运输带来的疫情风险。
南山区通过多种方式向企业宣传我市相关政策导向,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水路运输替代陆路运输,深入全区各行业百强企业,详细了解企业进、出口物流渠道及需求,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基础上,摸排企业转水路运输的意向及存在的障碍,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给予政策支持,帮助企业采用水路进行深港跨境运输。目前,市区两级正在研究转水路物流补贴政策,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打通更多水路运输渠道。
2月21日,招商港口深圳西部母港供港水路专线首航成功,其后日均通航5-6船次。截至2月28日,累计开航23班次,累计运输货物近2万吨,相当于3000辆陆路运输卡车的运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