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活动暖意融融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1-09-22 12:3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中秋小长假,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推出“灯月行动”等迎中秋系列活动,吸引众多家长携带小孩前来游玩。

  丹桂飘香、玉盘生辉。中秋节是合家欢聚的温情时刻,是家国同庆的良宵佳节。近日,由深圳市文明办主办,福田区文明办、宝安区文明办协办,深圳出版集团弘文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活动分别在福田区和宝安区举行,弘扬了中秋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展现中华民族深厚人文精神。

  构筑美好家园 共建文明社区

  中华的月亮文化注满浓浓人伦情义,以月亮之圆兆人之团圆,饱含阖家团聚、喜乐安康的美满之意。9月17日,“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活动之社区文化活动在福田区莲花北村中心广场举行,旨在促进社区居民间的沟通交流,融洽邻里亲情,推动文明社区建设。

  活动在传统民谣《月光光》中拉开序幕。诗歌朗诵《我的思念是圆的》《妈妈,稻子熟了》、“一封家书”等节目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追忆,并把佳节思亲的缱绻心绪升华为爱国为民的炽烈情怀。“当听到深圳劳动者文化代表、中国读书人物刘永诵读‘在来深圳之前,深圳是传奇,到了深圳以后,故乡又成了传奇。家书、鸿雁早已承载不了思念时’,我的眼泪涌进了眼眶。”市民黄先生感慨地说道,“中秋月圆,家国情浓,我特别能感同身受。”

  当天活动还特别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现场表演,并推出中秋节日民俗、传统文化有奖问答互动环节,增强市民对中秋传统文化的了解。

  品读中秋诗情 共赏经典曲艺

  中秋的文化内涵有民间传说的口口相传,有卷帙浩繁的文字表达,也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再现,其中,曲艺是中国人熟悉的文化表达。9月19日,“我们的节日·中秋”名家讲座《古典文艺中的中秋佳节》在宝安图书馆举行。中山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副教授刘根勤作为嘉宾,与市民读者共赴一场中秋“寻古”之旅。

  中秋赏月是自古至今流行的节俗。“‘圆月如盘,残月如钩。’自古以来,诗与月便有着紧密联系,例如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之感。”讲座中,刘根勤向市民读者介绍了古典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同时,他还对中秋进行了文化探源。在刘根勤看来,赏月是人与自然对话、沟通的良机,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

  “中秋又被称为戏曲之节。”除赏月与吟诗,活动中,刘根勤还向读者介绍了与中秋相关的戏曲,并与现场市民读者共同欣赏了《贵妃醉酒》《嫦娥奔月》等“应节戏”,直观生动地讲述了中秋戏曲的独特魅力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秋假期以听文化讲座的方式度过很有意义。许多知识都是课堂上没听过的,老师讲得很生动,让我留下深刻印象。”小读者盈盈对记者说。

新闻链接.gif

中秋假期我市各景区严格实施限流预约错峰等疫情防控措施

  “趁着假期陪老人孩子出来走走,不仅能呼吸新鲜空气,还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一家人都很开心。”来自珠海的苏女士一早驱车来到南山青青世界,准备在这个天然森林氧吧中和家人们度过悠闲团圆的三天两晚假期。记者19日采访深圳多个景区了解到,假期首日汉服游园、国潮演艺、传统花灯会、趣味猜灯谜等精彩纷呈的中秋主题活动在各大景区上演。全家游、本地周边游依然是这个小长假的主流。

  中秋小长假第一天,深圳天气依旧炎热,但人们出游兴致不减。早上一开园,世界之窗就迎来大批全家出游的游客,当天景区迎来客流小高峰,接待游客近万人。“以往小长假,世界之窗省外游客居多,现在来景区的游客以深圳本地和珠三角游客为主,入园人数总体呈现逐步恢复的趋势。”景区工作人员透露,从统计数据来看,珠三角家庭游客超八成。

  中秋假期,世界之窗传统汉文化主题活动开启,不仅有汉服方阵大巡游,还有投壶、彩绘、射箭、香囊制作等国潮摊位亮相,吸引了很多游客体验参与;礼仪华夏专场向游客展示汉乐、汉舞、箭阵、汉服秀典等汉文化,并结合景区世界风情中秋汇演、大型国风类舞蹈史诗和夜场灯光秀表演等活动,让游客在品汉文化之余体会到了浓郁的传统佳节欢乐氛围。

  吃月饼、看月亮、逛灯会,锦绣中华特别打造的古风花灯街,上千盏花灯,式样繁多,新颖别致,满满的节日氛围,让游客们流连忘返。此外,景区“灯月行动”中秋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灯谜大会、手绘“兔儿爷”、民间杂耍演出,还有嫦娥奔月、太空人等快闪表演,吸引不少游客跃跃欲试,景区里满是欢声笑语。

  红鹤列队迎客、熊猫萌态可掬、犀牛霸气十足……深圳野生动物园是假期亲子游的热门之地。园区里各种动物萌态十足,吸引大小游客眼球,特别是熊猫庄园里的两只国宝大熊猫“园舟”和“秋浜”,让小朋友们久久驻足观看,并不时发出“十万个为什么”。

  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大景区在做好假期游客接待及服务的同时,实行限量、预约、错峰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严格相关防疫工作不放松,景区入口开展体温检测、查询健康码和近期行程,游客入园需戴口罩,排队区域均划定排队间隔提示,让市民和游客能够度过一个开心安心的中秋假期。

中秋假期不远游 百万市民逛公园

  三天的中秋假期,深圳公园迎来客流高峰。记者从市城管局获悉,截至2021年9月21日17时,深圳市公园中秋假期总客流量达111万人次,其中,盐田中央公园12.6万人次,深圳湾公园10.5万人次,宝安滨海文化公园7.6万人次,莲花山公园5.18万人次,观澜五指耙森林公园4.9万人次,客流量依次排名前五。

  公园里绿树成荫,景色优美,市民在中秋假期纷纷走进深圳公园,赏景、野餐、亲子游乐。为确保游园活动顺畅有序,深圳各大公园全力以赴做好园容保洁、安全防护、服务保障和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给市民游客打造了安全、优美、舒适的游园环境。已成为“网红”的洪湖公园“荷·美空间”和深圳湾公园白鹭坡书吧在假日有序开放,为大家带来了“阅读+赏景”的公园游玩新时尚。新近建成的笔架山公园趣味植物迷你花园和儿童无动力乐园也成了市民游玩的热门选择。

  为更好地满足市民游园需求,莲花山公园、深圳湾公园及荔枝公园等公园的轻餐饮服务延长了营业时间,全力服务假期游客。各公园还增设自动售卖设备,分布在全市各公园的果汁机、售卖机等自动售卖设备共计670余台,给市民游客带来了更便利、更舒适的游玩体验。

  此外,为保障游园安全,中秋期间,深圳各公园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设置防疫卡点、加强客流管控、强化消毒保洁,共计投入绿化保洁人员1.21万人次,确保了园区干净整洁,垃圾日产日清;加大投入安保力量,加强安保人员的巡逻频次,共计投入安保人员1.24万人次。另外,节日期间还有400余人次的志愿者忙碌在深圳各大公园,开展文明引导、疫情防控提醒等工作,成为一道红色的亮丽风景。

我市中秋假期警情同比下降18.57%

  中秋假期,市公安局提前组织,专题研判社会面平安、公共安全、疫情防控等方面风险隐患,周密部署中秋假期安保工作。假日期间,每日2万余名警力在岗在位,全市各主要景点秩序良好,道路交通顺畅,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和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全市接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18.57%,社会面平稳有序。

  9月17日以来,深圳警方启动高等级勤务,实行领导“双值班”制度,每日安排不少于全警二分之一警力坚守岗位,1.7万余名警力上路执勤,3000名机训力量在174个“1、3、5”分钟响应区动中备勤,全面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高效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同时,加强深圳湾公园、莲花山公园、仙湖植物园等22家市属公园、21个景区以及深圳湾体育中心中秋晚会的安保工作,提前排查安全隐患,强化巡逻值守。

  今年假期我市交通面临出行车辆、入深车辆大幅增长和群众出游、节假日活动多的巨大压力。市公安局提前研判假期形势,落实“一路段一预案、一景区一方案、一区域一对策”,紧盯重点违法,强化隐患排查,全力保障道路安全畅顺,实现亡人交通事故“零发生”,交通事故和拥堵警情“双下降”(事故警情同比下降0.4%;拥堵警情同比下降19.2%),出入深高速公路及主干道未出现长时间、大面积拥堵。

  此外,8月以来,市公安局全力打击针对中秋的制售假劣应节食品违法犯罪活动,共破获 “假月饼”“假酒”等刑事案件42起,刑拘56人,其中成功侦破一起特大生产、销售假冒品牌月饼案,共刑拘10人,铲除犯罪窝点3个,缴获月饼成品2040余盒及作案工具一批,价值60余万元。

假日出行,文明意识不应“放假”

  9月21日正是中秋佳节,记者走访深圳中心公园发现,多数市民游客在出游时保持文明,但不文明现象仍时有所现。

  21日上午,记者沿笋岗西路进入深圳中心公园,刚走进便发现有两名男童正在攀爬雕像,一旁的家长并不劝阻,反而持手机给孩子拍照。在河岸边一处草地,游人较多,有男子骑行共享单车径直进入其中,被公园保安劝止。岸边有清洁人员正在清扫落叶和垃圾,但记者仍在草地上看到有游客走后遗留的食物包装、果皮等垃圾。一男孩在岸边吃面包,脚下还可见一片被扔掉的面包。

  公园面积较大,记者继续沿主干道行走,竟发现有一对男女在道路中间打羽毛球。男子打完休息片刻后,一名小孩轮换上来,和女子在公路上继续打羽毛球,旁若无人。而路上不时有单车驶过,还有游客、健身者经过。“怎么在这里打羽毛球?”期间有路人劝止,但打羽毛球者却当之为耳边风。

  在公园河流湍急处,记者看到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在水边玩耍,甚至有孩童走入河道内戏水。然而,公园多处标示表明河道中的水为再生水,提醒禁止下水,但他们却对此视若无睹。此外,岸边台阶上还有一名小贩在摆卖捕鱼网、玩具水枪。

全市旅客日均到发量74万多人次 铁路出行占比创历史新高

  记者昨日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据统计,今年中秋节期间(9月19日至9月21日),我市陆海空铁四种交通工具共到发旅客222.12万人次。其中,公路到发6.07万人次,水路到发4.56万人次,民航到发32.82万人次,铁路到发178.67万人次。

  中秋节期间,我市天气总体良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公众探亲、旅游出行意愿较强,全市旅客日均到发量74.04万人次,较此前受本地疫情影响的端午假期增长190.24%。据了解,铁路仍是市民节日出行首选,其所占比重(80.44%)创历史新高,分别较今年“五一”、“端午”提高6.47、17.91个百分点。

全市市场监管人员节日“不打烊”守护重点场所

  9月19日,中秋假期第一天,一群英姿飒爽的市场监管人的身影不停地穿梭在农贸市场、商超、药店、地铁站点等重点场所,汗水湿透衣背,微笑挂在脸庞,他们舍弃与小家的团圆,守护千家万户的食品安全。

  早上8时许,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光明监管局马田所,带班的值班领导向局工作群推送完“值班人员已到岗”的信息,就立即率领执法人员奔赴辖区各经营场所,开启基层监管一线值班。

  他们约上街道食品快检室内工作人员,第一站直奔新城农贸市场,先是查看入口测温、扫码等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随后检查农副产品进货票据、抽样快检农产品,全力守护老百姓“菜篮子”安全。执法人员发现进场的个别顾客和摊档业主未佩戴口罩或口罩佩戴不规范,立即现场纠正,并责成市场管理方加强巡查,督促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抓实,不留死角。接着,执法人员马不停蹄前往万盛百货超市开展全面检查,并查看了多家药店、餐饮店,督促商家节日期间务必做到食品安全与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不松懈。

  最后一站,执法人员来到人流较大的地铁6号线公明广场站点,详细查看扶梯、直行梯的运行及维保情况等,要求管理方加强巡逻,及时向老人、小孩提供帮助,积极引导旅客文明乘梯,保障广大旅客安全出行。

  执法人员联合街道快检室共抽检商超、农贸市场食品原材料20批次(5批次蔬菜、4批次畜类、5批次食品类、6批次水产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欢声笑语迎佳节,安全守护不停歇。节日期间,记者了解到,全市各辖区74个市场监管所人员都像马田所值班人员一样坚守在岗位上,为了人们期盼的那一轮“圆月”,全力做好佳节期间食品安全等各项保障工作。

中英街社区系列活动迎中秋

  浓浓邻里情,欢度中秋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辖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深港两地居民的互动交流,20日,中英街社区党委开展“党建引领,和谐邻里”中秋节系列庆祝活动,吸引了200多名群众参加。

  据悉,120多年前,一纸条约将一街分为两地,2020年,新冠疫情也将“一街分为两地”。受疫情封关影响,中英街镇内滞留了不少港籍老人和青少年。在传统中秋佳节到来之际,中英街社区党委积极组织开展手工蛋黄酥亲子活动和游园活动,架起深港两地居民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英街社区党委书记陈丽珊表示,本次活动以纪念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辖区现状,充分考虑居民实际的需求,满足群众的美好期待,组织党员和工作人员加班开展活动,是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生动体现,希望通过营造社区浓厚的节日氛围,进一步促进深港居民融合,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以及社区的温暖。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中英街社区为做好“深港融合共治”做了大量工作,中英街已经成为“深港融合”发展的样板和窗口。

蛇口边检站日均迎客近4000人次

  为满足民众节日期间出行需求,9月19日-9月21日,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增开17班蛇口往返澳门加班船,日均出入境人员近4000人次。其中,9月19日长假首日是出境高峰,近3000人从蛇口口岸前往澳门和香港机场;9月21日中秋节当天近2000人员从蛇口口岸入境返乡,迎来入境客流小高峰。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