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庆祝建党百年大型声乐交响套曲《英雄颂》首演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1-07-01 11:2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转存图片
昨晚,《英雄颂》在深圳音乐厅成功首演。

  6月30日,大型声乐交响套曲《英雄颂》在深圳音乐厅首演,以音乐颂唱百年党史英雄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覃伟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市政协主席林洁出席。

  《英雄颂》分为序曲、四个乐章和尾声,选取不同时期共产党人的原词、原作,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共产党人伟大的英雄主义精神,以别开生面的艺术形式刻画百年党史。第一乐章中,由李大钊、瞿秋白、陈然、方志敏的词作谱写而成的《壮别天涯》《江南第一燕》《我的自白》《可爱的中国》,传递着英烈的精神火把,照亮前进之路。第二乐章,毛泽东诗作《七律·到韶山》吟唱成曲,选自《雷锋日记》的《我问你》在歌唱家的演绎中散发信仰的光芒,《石油工人一声吼》和《清朗的夜晚》分别诉说着王进喜、钱学森的心迹,成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坐标。第三乐章展现改革年代气势磅礴的时代画卷,《效率就是生命》《红柳与梦想》响起,袁庚、孔繁森、袁隆平等英雄人物在音乐呈现的时代背景中凸显。第四乐章充满走向复兴的豪迈,《最美黄文秀》《誓言无声》《国家需要我们》震撼人的心灵。尾声,专门为这部作品创作的标题音乐《英雄颂》回首百年征程,唱响时代心声,把英雄主义的精神植根人们心中。

  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同志,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市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干部群众代表参加活动。

新闻链接.gif

深圳推出大型声乐交响套曲《英雄颂》庆祝建党100周年


《英雄颂》6月30日在深圳音乐厅成功首演。

  嘹亮的号角,引出遥远、隐约的滚雷般的音响,在管弦乐营造出的宏大氛围中,中国大地正孕育期待着新的希望。随着交响乐音渐强,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英雄群像与精神强烈而明晰地呈现……6月30日晚,深圳原创大型声乐交响套曲《英雄颂》在深圳音乐厅成功首演,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筚路蓝缕、不畏牺牲、艰难探索,进而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光辉历程。

  颂扬英雄情怀,以歌以乐回溯党的百年征程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而讴歌英雄,是永恒的时代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壮阔百年史,正是一部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英雄史。

  在党的百年诞辰到来之际,深圳组织创作的大型献礼之作《英雄颂》恰逢其时。据了解,主办方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从2020年9月起便主动策划、组织创作这部以弘扬英雄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大型声乐交响套曲。《英雄颂》邀约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纲担纲创作,深圳交响乐团联袂石倚洁、张立萍、夏侯金旭等优秀艺术家共同演绎。作品中,党的百年征程中如灯塔般的14位英雄人物的诗词名篇或言论入词成曲,以歌以乐回溯了党的百年征程。

  在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时,叶小纲表示,深圳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征程中,不光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率先垂范,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英雄颂》的诞生也表明了深圳多年来在文化艺术发展方面长积跬步的积极姿态。

  “英雄先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英雄精神是激励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而英雄也将始终是深圳交响乐团歌颂的主题。”深圳交响乐团团长聂冰表示,深交将以《英雄颂》为抓手,进一步带动艺术水平发展,记录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英雄颂》是一部兼具艺术高度和精神高度的宏大作品,希望能以它优美而丰富的艺术形式,进一步加深人们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

  不曲高和寡,交响编曲让英雄形象动人可感

  《英雄颂》以辽远而震撼的序曲拉开英雄诗篇的帷幕,主体四个乐章的讲述逻辑依照党的发展历程线性展开,令毛泽东、李大钊、瞿秋白、陈然、方志敏、王进喜、雷锋、钱学森、袁庚、孔繁森、袁隆平、黄文秀、黄旭华、钟南山的英雄形象在音乐所呈现的时代背景中凸显出来。二百余人的演出阵容,令此次演出无论是从视觉抑或听觉上都令人心生澎湃之情。在结尾《英雄颂》的合唱中,全曲在对主题的回旋高歌中走向高潮。

  对此,执棒本场演出的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林大叶认为:“《英雄颂》贴近我们的听众,不曲高和寡;它可听性强,不是浮于表面的说教,而是把英雄的诗词和话语,用深情的音乐和动听的歌声进行艺术化表达,从而引发共鸣。”

  然而,此番《英雄颂》选取入乐的文本大多并不具有韵律性,这对于作曲成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曲家又如何进一步以抽象的交响乐诗意呈现早已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

  对此,叶小纲表示自己在创作之初早已有所想象,并力求为各个时代的英雄还原出更为立体可感的形象。在伟岸身份之外,他们的个性、文采、共产党员的胸怀与革命理想充满温度,并通过文本的交响化演绎而“插上音乐的翅膀”。

  例如,在第一乐章的《壮别天涯未许愁》中,男高音歌唱家夏侯金旭反复高唱“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的诗句,他告诉记者,在大乐队编制的和弦烘托之下,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者李大钊同志为革命理想奋斗到底的坚强意志,和对革命前途的胜利信心,在音乐中呈现出了蔚为壮观的画面感。

  据了解,《英雄颂》以史串歌,以乐叙史,充分调动交响乐、民族音乐、声乐、朗诵等艺术手段和合唱、独唱、对唱等音乐形式,辅以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段,通过一首首镌刻着时代标记的原创音乐,让党的历史、国家的历史,在这些音符的跳跃中生动了起来。作品还充分借鉴了《英雄赞歌》《红梅赞》等脍炙人口的红色艺术经典元素,并进行了创新性的改编和运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经典性和民族性的一脉相承,让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形容该作品是一部“与观众没有距离的作品”。她表示:“我希望通过演唱这部作品与更多中国人和年轻人分享心中的憧憬。演唱中,我的心里涌起阵阵对党的感激之情,和对中国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我始终坚信生活对艺术直接的、撞击内心的作用”

  叶小纲介绍,《英雄颂》以交响乐为艺术载体,紧紧把握民族音乐根脉,在多处引入了湖南民歌、西藏民间音乐、劳动号子、广东音乐和地方戏曲音乐元素。艺术的表现手段更加灵动亲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对此,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就其唱段进行了进一步阐释:“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所以《江南第一燕》会融入一些江南小调,而歌词选自《雷锋日记》的《我问你》,就有湖南的曲调影子,现代的作曲技法赋予了它们更丰富的色彩。但曲中有许多转调,为演唱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始终坚信生活对艺术直接的、撞击内心的作用。”叶小纲告诉记者,为呈现好这部大型献礼之作,他曾来到韶山、井冈山、延安、西柏坡、涉县、遵义、吕梁、南昌等地考察采风,学习中国艰苦卓绝的红色革命历史,体认了中国先烈英模、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崇高人格与坚定信仰,从而对英雄主义精神内涵有了深刻理解和充分把握。

  从石破天惊、救亡图存的英雄先烈手中接过精神火把,到如今新的时代,新的征程,奋斗者不舍昼夜,实干者的铿锵步伐,《英雄颂》以六部乐章从对历史的音乐回溯中探寻初心密码,把英雄主义的精神镌刻在音乐殿堂。

  “把你的故事写在历史的天空,万古千秋听得见你的声音……”叶小纲在专门为这部作品创作的标题音乐《英雄颂》中回首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用带有鲜明人文特点的旋律,把英雄主义的精神植根于人们心中,筑梦于时代征途。在谈及这部献礼巨作的心路历程时,叶小纲表示:“音乐如泉水一般从我的心中流出,发自内心的表达令音乐变得通透,我为能够为这个时代留下音乐印记而感到兴奋!”

《英雄颂》线上线下奏响引发强烈共鸣

  党的生日,也是人民的节日。昨晚,大型声乐交响套曲《英雄颂》音乐会在深圳音乐厅首演,以此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除了现场的300名观众之外,音乐会在多个新闻平台直播,全国网友均可在“云上”欣赏这台高水平音乐作品,充分展现了“党的生日·人民的节日”这一节日内涵。

  线上线下同享文化盛宴

  “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江山如画,英雄的诗篇正在传颂。”音乐会上,14位英雄人物作为核心音乐形象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依次“出场”,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充盈于舞台上下,打动了线上线下的观众们。

  当晚在现场观看演出的除了深圳各系统各单位的代表外,还有在深院士、“两优一先”代表、文明市民、优秀教育工作者、环卫工人、优秀医疗工作者、优秀来深建设者、杰出青年和优秀志愿者、“三八”红旗手、劳模等各界代表。现场,观众们被宏伟的乐章所深深打动。演出最后,全场起立,合唱演员们挥舞红旗,与观众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气氛达到最高潮。

  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表示,用音乐的方式重温了革命先辈以及时代英模的丰功伟绩,令人印象深刻,更激励每个人要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向着美好的梦想和生活不断努力。文明市民代表汪克莉在观看演出后激动道:“跟随着音乐,我们自己也代入了那些年代,重温了英雄们的事迹,非常感动,也非常振奋。英雄来自人民,作为一个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也作为一个老义工,英雄们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向英雄学习,要做一个被人需要的人。”

  《英雄颂》的雄壮乐章不仅奏响于音乐殿堂,也流淌在千家万户中。当晚,读特、壹深圳、读创、深圳+客户端、晶报APP、深爱听、深圳新闻网、南方+客户端、羊城派、南都APP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对这一音乐会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作为深圳原创的高水平文艺作品,在首演中以“线上线下”方式亮相,让更多人得以享受这场精神盛宴,既是深圳文化惠民之举,也凸显出“党的生日·人民的节日”的深刻主题。

  “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生于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党一百周年生日快乐!”在直播平台,网友们在互动中纷纷为作品点赞,更不忘在这特殊的时刻向党深情表白。

  “贴近人民的作品才会有共鸣”

  108人的合唱阵容,近百人的交响乐团编制,9位歌唱家和朗诵家的倾情演绎——大型声乐交响套曲《英雄颂》凝结了台前幕后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血与情怀,而参与演绎这一作品,也让艺术家们深受鼓舞。

  演出前,深圳交响乐团团长聂冰告诉记者:“英雄的力量,就是信仰的力量。通过排演《英雄颂》,深交的艺术工作者们对党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化作深情的演奏,与整部作品交相辉映。”艺术源于人民,更要归于人民。聂冰表示,深圳交响乐团也将以此为契机,永远跟党走,以信仰为灯塔,为人民创作出更多具有艺术广度和精神高度的艺术作品。

  此次参演《英雄颂》的女高音歌唱家宋倩同样有此感受:“这部作品旋律性强,曲中多处转调对歌唱演员的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如果能够将立意高远的作品以朴实易懂的音乐形式表现,将难度不低的作品唱出实质精髓,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这样的创作与演绎才是有意义的。”她认为,离人民不遥远的作品,才会有共鸣。

  人民孕育英雄,英雄来自人民。在《英雄颂》的尾声,传达出这样一种广袤的情怀。在对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营造中,一部书写民族精神和共产主义信仰的新史诗由此而生。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