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今日开幕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1-05-13 11:3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昨天上午8点到9点,在深圳市委党校学苑大厦,政协委员们陆续报到并领取材料,进行核酸检测之后入住驻地。图为一位政协委员正在进行核酸检测。

转存图片
昨天上午,参加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的委员在市委党校学苑宾馆经核酸检测后进入报到程序。

  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预备会议昨天下午举行,审议并通过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议程和日程。根据日程安排,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今日召开,为期4天。

  主席团会议主持人林洁表示,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即将开幕,要深刻认识这次大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履职尽责。各位主席团成员要相互支持配合,和全体委员一道,共同完成好这次会议的各项议程,把会议开成一个民主、团结、务实、奋进的大会。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主席团会议主持人、大会秘书长名单,审议通过七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成员名单,通报了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工作机构及其职责。

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昨天举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

  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昨天举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主席团会议主持人林洁主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名单,审议通过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和秘书长分工,审议通过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副秘书长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深圳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会议主持人、秘书长名单
(2021年5月12日政协深圳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一、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10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一)中共党员(35名)

  王 岚(女) 王幼鹏 王传福 王宏彬 王晶洗 田 夫 朱华伟 刘昕 刘虹(女)刘平生 阮双琛 李 勇 李瑞琦 吴定海 吴思康 余立功 张 波 张莹莹(女) 范 坤 林 苗 林 洁(女) 林 祥 孟建民 柳光敏 姜建军

  祝九胜 姚任 贾兴东 郭仁忠 唐向群 黄三文 梁增昌 喻 晓 廖远飞 樊建平

  (二)非中共人士(65名)

  马少福 马迎辉 王大平 王志毅 王富海 方曼荻 尹申明 仙新民 司马冰(女) 朱小萍(女) 朱东波 乔恒利 庄桂雄 刘权辉 刘禹翔(女) 刘根森 关恩赐 孙 湧 李水生 杨 辉 杨小文(女) 杨浩勃(女) 吴 波(女) 吴以环(女) 何 杰 何沐阳 沈凌云(女) 张少冲 陆卫平 陈 宁 陈十一 陈志列 陈志洪 陈国雄 陈晓非 陈倩雯(女) 陈锦华 武良成 林 娜(女) 林 雄 林振伟 卓伟华 罗 峥(女) 罗 毅 周 南 房 涛(女) 俞大鹏 费晓愈(女) 夏 俊 徐扬生 高 瞻 黄 健 黄先青 黄红清(女) 黄险峰 黄鼎隆 盛司潼 常巨平 梁卓伟 巢乃鹏 彭 琛(女) 董 宁(女) 傅新江 曾灯发 谭会茹(女)

  二、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主席团会议主持人 林 洁(女)

  三、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秘书长 梁增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深圳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名单
(2021年5月12日政协深圳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

  林 洁(女) 田 夫 吴以环(女) 陈倩雯(女) 王大平 姜建军 王宏彬 乔恒利 王幼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深圳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议程
(2021年5月12日政协深圳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一、听取和审议六届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二、听取和审议六届市政协常委会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列席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相关报告;

  四、听取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五、人事选举;

  六、审议通过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有关决议;

  七、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促进深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协商民主建设,组织大会发言、港澳委员座谈会、界别协商、分组(联组)讨论等会议。

新闻链接.gif

市政协开展初任委员培训 从“新”出发 争当优秀政协委员

  11-12日,市政协开展七届市政协初任委员培训。市政协主席林洁、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原秘书长原冬平等为初任委员授课。

  林洁在授课中表示,政协委员是光荣的,是一种政治身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广大政协委员要明确身份、珍惜荣誉。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增强为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贡献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作贡献的使命感责任感、把握今年历史大事,增强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使命感责任感。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为国履职、为民尽责,从“新”出发,争当优秀政协委员。

  培训班上,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刘润华作开班动员。原冬平主讲《学习中共党史,读懂人民政协》,市政协提案委、办公厅、联络委、秘书处有关负责人还为委员们讲授了《充分运用提案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如何撰写社情民意信息》《政协委员履职工作制度简要解读》《委员履职服务移动平台操作方法》。

  据介绍,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有委员504名其中留任委员202名,初任委员302名。记者了解到,本届政协委员具有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突出的特点,有院士7名,包括有成会明、陈晓飞、俞大鹏、陈十一、徐扬生、孟建民、郭仁忠,还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专家5名,地方级以上领军人才14名。此外,越来越多年轻委员进入市政协大家庭,“90后”共有6位,其中最年轻的委员是今年27岁的少先队广东省第七届工作委员会委员、市志愿服务基金会秘书长徐晓萌。

市政协委员陈志洪建议制订完整统一的城市标识翻译规范

  “调研发现,目前在深圳街头、景点及商务区还存在着大量令人困惑、错误百出的英文标识,严重影响了深圳的国际化形象,更拷问着城市管理者的责任。”市政协委员、市侨联副主席陈志洪向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制订完整、统一的城市标识翻译规范,不让“蹩脚”英文标识影响深圳国际化形象。

  此前,陈志洪对深圳市重要窗口单位的中英双语标识的规范性进行了广泛调研。调研区域包括福田火车站、深圳书城、深圳图书馆、深圳音乐厅中心区、深圳湾、海岸城、华侨城创意园、蛇口码头、南山博物馆等地段。调研的结果不容乐观——深圳公共场所还存在着大量令人困惑、错误百出的英文标识。

  陈志洪分析发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专业部门的指导,各单位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标识体系;二是一些工作人员英文素质不高,对英语文化了解不深入,过于依赖英文字典生硬翻译;三是管理部门责任缺失,也缺乏社会的反映渠道,导致错误无法及时纠正。

  “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借鉴浙江等省市的先进经验,形成完整、统一的城市标识翻译规范,供全市各单位参考。”陈志洪表示,早在2010年,深圳市外办就制定了《深圳市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翻译规则及实施指南》,为城市地名、商业活动提供了翻译规范。但时隔多年,该指南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缺乏商务区、交通枢纽、景点等区域的标准化翻译,该指南需要进一步扩充并细化。同时,应由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负责城市区域内的中英文标识规范性指导。各单位在公共区域设置英文标识前,需要征询执法局专业部门的意见。而该项服务可免费向全社会提供。

  为了更好地消除“蹩脚”英文标识,陈志洪认为,应开展全市专项整治:“通过设立向全社会公布的政府热线及专门信箱,为市民提供监督渠道。市民若发现标识性错误,可向城管部门反映,再由执法单位纠正整改。”

民进深圳市委会副主委、罗湖区审计局局长黄海燕:加快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

  作为新当选的政协委员,黄海燕精心准备了拟提交的大会发言材料。她表示,当选政协委员后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后在工作中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也要起到表率作用。“我来自基层,希望传达好一线员工的心声,发挥好传达民情民意的作用。”黄海燕说。

  据了解,深圳市在2020年出台了《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深圳体育发展目标——到2035年,成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典范,体育创新能力、体育综合竞争力世界领先,成为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到本世纪中叶,跻身世界体育产业高度发达城市行列,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积极申报举办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成为国际体育示范城市。

  聊起体育赛事,黄海燕如数家珍,“深圳的地缘气候优势可以举办很多国际赛事,例如马拉松、帆船、网球、高尔夫球、铁人三项赛等。”黄海燕认为,“深圳对于举办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赛事是具备实力的,我们也可以协同与港澳、广州或者东莞、惠州一起,以联合体的方式申请举办一些大型的运动会,高端的品牌体育赛事正是优质的城市品牌活动,对提高城市形象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黄海燕还提出,希望加快推进体教联合、青苗计划,例如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壆岗足球俱乐部都是深圳比较好的体教联合典范,这样做既是培养优秀体育运动员的必要途径,也可以擦亮学校品牌,让更多的体育人才落户深圳,使他们退役之后继续发挥作用。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她呼吁有关部门持续推动全民健身,借助“ i深圳”平台,整合全市体育场馆资源,通过发放全民健身卡等形式,充分调动市民的运动积极性,让更多人融入这座城市的热闹、欢快、阳光和时尚。

新一届政协委员有备而来 为城市发展建言献计

  怀为民之心、献惠民之策。12日,参加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的500多名新一届政协委员陆续报到。他们有备而来,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为民生福利鼓与呼。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加强高质量知识产权布局

  深圳高质量发展与新结构研究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李飞是一名新委员。“以前开市两会时,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现在作为一名参与者,要积极转换角色、投入角色,履好职、尽好责,为深圳新时代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李飞说。

  刚报到,李飞就被媒体团团围住。他表示,目前深圳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还存在两个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一是旧体制旧模式不适应新生态新要求,新时代下,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态越来越多元化、智能化、网络化,要适应科技创新生态圈的变化,就必须采用新技术、新模式、新形态,才能真正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实现精准对接;二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如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专利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形式,“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改变等。李飞建议,要从加强高质量知识产权布局入手,改变高校知识产权评价体系,将质量作为评价标准,把是否被认定为高质量专利、是否与产业化对接等纳入新的考核体系,构建一个高质量专利创造和转化的“加速器”。

  当今,人类正加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年青一代既需要和机器竞争,也需要跟机器合作。我们可以提前做些什么,让深圳培养的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具备更好的竞争力?对此,市政协委员、深圳码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鼎隆提出,要以人工智能新基建支撑未来基础教育全面素质测评,为深圳教育创造更有助于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环境。

  “首先应该从政府层面出台政策文件,对素质教育考核进行规范和规划。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考核方式和实施方式进行优化,逐步实现标准化、客观化、自动化,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和老师的考务负担。” 黄鼎隆建议,要鼓励企业研发与素质教育相关的智能化创新产品,鼓励学校和老师积极尝试新的教学设备和方案,对于优秀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加强对老师的AI技能培训,并为其提供AI装备,让深圳的老师成为善于使用AI工具的老师,从而全面提升师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在当前的期末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升学考试等结果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尝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整治“僵尸车” 善用立法长远解决执法盲区

  民生问题也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我今年关注的是东部的交通问题。”民建市委会副主委、坪山区副区长费晓愈说,原特区“内”“外”在交通规划、投入和管理上都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原特区内在交通智能化管理上做得比较到位,而在原特区外的坪山,信号灯70%都过了使用年限,只有20%左右的路口有电子警察。她呼吁要从软硬件上对坪山等原特区外地区的交通进行全方位“升级”。

  “僵尸车”被称为“不动的垃圾”。致公党市委会副主委、福田区政协副主席杨浩勃关注城中村“僵尸车”的清理整治问题。他说,据深圳交警部门不完全统计,2019年1至8月,市车辆管理所登记达到报废标准未办理注销手续的仅粤B牌照车辆已达1531台,除粤B牌照外,更有大量未登记及异地牌照车辆随意停放在城中村中;而且城中村“僵尸车”有屡禁不绝甚至越治越多的势头。

  对此,他建议政府出台“僵尸车”清理整治工作规范,明确街道综合执法队为城中村“僵尸车”清理整治责任主体,承担车辆调查取证、车主查询、信息采集、统一停放、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申请报废等管理职责;交警部门制定“僵尸车”报废认定标准,优化车辆报废流程,指导街道综合执法队做好报废“僵尸车”认定工作。同时,充分用好特区立法权,适时推动道路交通管理、物业管理、车辆报废管理等法规的更新完善,明确城中村“僵尸车”的认定标准、责任主体、处置程序等,通过立法长远解决执法盲区。

  近几年,我市打通非师范类综合院校毕业生进入中小学当教师的渠道,新教师招聘中非师范类毕业生呈现逐渐增加趋势,那么,如何用好这些综合素养高的非师范类院校新教师,帮助他们解决职业发展上面临的困惑与困难,使其成为支撑和实现我市“学有优教”目标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当下及未来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市政协委员、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贾建国建议,选派“生涯规划导师”,指导和帮助非师范类教师对标“四有”好老师目标要求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同时,开发针对非师范类教师实际需求的专题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依托市区各类工作室培育一批非师范类骨干教师。 此外,建立非师范类教师职业发展研究与跟踪分析机制,探索形成“引得进人、留得住心、用得好才”的长效机制。

  破解“碎片化” 加快构建幼有善育儿童福利制度

  深圳市救助站设有“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不少困境儿童提供救助和保护。作为深圳市救助站站长,市政协委员潘争艳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深有感触:“目前深圳的儿童福利普惠性制度依然没有形成体系,而是碎片化、镶嵌式的,各种政策分散在不同的部门,造成资源使用的重复和浪费现象,降低了政策实施效果。”

  潘争艳建议,应该加快构建我市幼有善育儿童福利制度,研究和梳理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儿童福利政策,加强儿童福利政策的部门协调和福利资源整合,引导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探索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法。同时,儿童福利政策导向应逐步定位在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层面上,在完善孤儿保障制度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加财政对儿童福利的投入,逐步实现儿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将深圳建设成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和关爱儿童先行示范区。

  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重要形式,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推动深圳的志愿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市政协委员、电子政务云计算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连樟文提出,志愿服务需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志愿服务平台,并将其制度化。

  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信息化发展,区域型、行业型志愿服务系统(公众号、小程序、APP等)的建设为深圳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支撑,因各区域、各行业建设目标、建设标准不同,导致志愿服务系统的生命力、数据质量各不相同,成为影响志愿服务质量整体提升的瓶颈。

  连樟文表示,2018年底民政部依据《志愿服务条例》制订了志愿服务各项具体标准,开始建设“中国志愿服务网”服务于全国志愿服务事业,今年3月广东省作为第一批试点省份正式上线,积极推进各地市、区(县)的落地应用工作。深圳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更应该积极参与,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参照全国标准,融入全国志愿服务一盘棋的顶层规划,推进“时间银行”建设,把深圳打造成领先全国的“志愿者之城”。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