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开幕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1-04-25 12:05 【字体: 视力保护色:

  4月24日上午,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开幕。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宣布大会开幕并讲话。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广东省副省长王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瑞士科学院院士霍斯特·梵格,德国莱茵TüV集团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陶思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深圳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覃伟中,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陆明出席开幕式。

  王志刚指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各国面向未来必须紧紧抓住的重大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科技先行,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构建起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发展和工程建设的体系化布局。本届大会围绕“创新、发展、合作、共赢”这一主题,共话科技愿景,共商创新大计。我们愿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务实有效应对全球重大挑战,以国际化的视野培养吸引高水平科技人才,为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理想栖息地”,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强化共建国家交流合作的创新纽带,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主动参与全球创新治理,与国际上更多的新朋老友编织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朋友圈”,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挑战和增进人类文明福祉提供更多科技创新解决方案,共同携手为世界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王伟中说,深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系统重构人才政策体系,力度空前建设重大平台,聚焦人才所需优化服务,推动形成了新的人才聚集高峰期。当前,深圳迎来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和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坚定不移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坚持全球视野,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导向,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着力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的集聚地。诚挚欢迎海内外人才来到深圳、融入深圳、扎根深圳,共同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王曦表示,广东正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机遇,优化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等人才工程,大力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端创新团队,努力打造全球创新人才高地。本届大会将对广东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促进人才交流合作、推动创新创业等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诚挚欢迎海内外各类英才来到广东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建功立业,大放异彩。

  本届大会为期两天,采用线下线上并重的“双引擎”会展新模式,将举办各类论坛、活动近百场,预计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家专业机构和组织,10000余名海内外政府代表、专家学者、高端人才现场参会。

  开幕式前,王志刚、王伟中一行到场巡馆。市领导聂新平参加相关活动。

新闻链接.gif

最高百万年薪,中高端人才招聘会吸引过万人参会

转存图片
4月24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开幕。

  作为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重要板块之一,“精英天下”中高级人才招聘会于昨天在会展中心2号馆成功举办。来自60多个领域的455家企业提供上万个中高端岗位,企业纷纷拿出真金白银高薪引才,最高薪资可达100多万。据统计,本场参会人数过万,企业共收到8659份求职简历。

  超四成岗位年薪在30万-50万元

  本届“精英天下”招聘会盛况空前,吸引了455家实力雄厚的五百强企业、“独角兽”企业、优质成长型和国际化企业参会揽才。包括华润三九、中芯国际、比亚迪、科大讯飞、华大集团等知名企业,涵盖了互联网、计算机、生物医疗、科技金融等60多个领域。产品线总经理(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研发工程师、海外经理等大批“高、精、尖”岗位格外引人瞩目。

  为吸引创新型高端人才,众企业八仙过海、各出奇招,高薪厚职、生活补贴、科研经费以及各种福利都不在话下。此外,多家企事业单位还提出分配股权、高额科研经费、安居置业等一系列安民养才政策。一些研究所和高校不仅以年薪40万-150万引进高端人才,同时科研经费更高达200万-1500万不等,还提供配套科研团队、安家补贴、子女入学安置等全方位服务。

  据初步统计,招聘会岗位总体年薪30万-50万元的占41%,年薪50万-70万元的占26%,年薪70万-100万元的占8%,年薪100万元以上的占3%。

  事业单位国企组团招聘高学历创新性人才

  记者在现场发现,在这次海内外人才的盛会上,深圳事业单位、国企也主动出击,组团招揽高学历、创新性人才。

  在事业单位招聘专区,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等20多家深圳市事业单位提供1000多个岗位向海内外中高级人才抛出橄榄枝。

  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圳市燃气集团、天使母基金等30多家国有企业参会“招兵买马”。很多岗位面向具有海外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吸收高学历、创新性人才。多家招聘单位负责人表示,期望通过引进这些高层次人才,运用其国际视野、所学知识与国际工作经验,加速企业内部变革、融合创新,不断提高国企的国际影响力,与世界接轨。

  数字人才需求量急剧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动力,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增长,数字人才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数字化转型进程的重要因素。

  “后疫情时代,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必将全面加速,数字经济的浪潮势不可挡。体现在这次招聘会上,就是数字人才的需求激增,几乎每家企业都有数字人才的需求。”深圳人才集团总经理翟斌告诉记者。

  “国内数据库相关人才缺口达2万多人。”来自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的欧伟杰介绍,此次该研究院就带来了大量与数字科技相关的岗位,包括新型大数据平台研发工程师、新型大数据平台测试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引擎开发工程师、大数据运营工程师等。

国内外专家学者热议“科学·护航生命科技”等议题

  昨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邀请科技部、深圳市各级政府官员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科学·护航生命科技”等议题,从疫苗创新、产学并举驱动创新发展、中德合作开启智能制造升级等角度,探寻科技创新与人才交流的发展路径,共享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中国机遇”。

  国药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董事长、国家联合疫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晓明多年从事生物制品的研发和生产,他以“疫苗创新 企业担重任”为题作精彩演讲。深圳市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蔡颖以《打造一流科学城 产学并举促创新》为主题进行演讲,全面介绍了光明科学城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蓝图。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德国工程院院士、青岛国际院士港产业发展顾问葛兴福以“中国与德国——科技合作的梦幻组合”为题做分享,他认为中德两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双方应该在优势领域开展合作,未来可以成为“黄金搭档”。

百名海外博士深圳行促优质项目落地大湾区

  昨日,百名海外博士行系列活动在深圳举行。活动邀请100余名海外博士专家携优秀项目路演,开展福田行及多场专场推介会等,推动高层次人才及项目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人才智力的交流与合作。

  该系列活动由深圳市海归协会承办,以高端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科研及产业热点,面向全球定向邀请数百名海外大学的博士以及优秀硕士参加,已成功举办7届,累计邀请海外博士2000余人,意向落地对接成果累计300项。

  新型母婴家用医疗设备、环保可降解材料项目、5G便携式上网终端产品……为丰富博士活动并加强博士项目与国内资金的对接精准度,主办方在海归人才专馆特别设置路演区,举办“2021百名海外博士行·博士项目路演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疗、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节能环保、文化教育、新材料新能源、5G等。

  百名海外博士行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今年参会的海外学者平均年龄在41岁左右,博士及博士后学位人才占总数79.1%,包含2名院士硕士学历人才占总数19.2%,包含双硕士学历。

  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深圳海归人才持续增长,且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海归将深圳作为回国就业的首选城市。截至2021年3月底,深圳已累计认定海外高层次人才7000余人,引进留学回国人员超16万人。

各路英才青睐深圳创业环境 13个国际人才街区尽显魅力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全新推出的国际人才街区建设成果展示区,昨天成为大会的焦点。深圳13个国际人才街区“雁阵”亮相各有“绝活”,尽显人才高地魅力,吸引观者如云,映射深圳人才“磁力”。截至目前,深圳已有人才总量逾60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近1.8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6万人,全职院士数量六年间增长约4.5倍。

  在现场,深圳市人才研修院和各区的国际人才街区创建点精彩亮相,尽现深圳吸引全球人才的“软硬功夫”。市人才研修院现场展示的园林式研修环境吸引大批参观者驻足。该机构位于西丽湖畔,目前建成区占地面积430亩,为高层次人才交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成立以来举办院士讲座、人才论坛等活动近400场,吸引参与活动的高层次人才近12000人次,接待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近180名。

  蛇口街道现场透露,辖区登记居住的外籍人才数量持续增加,呈现出国际人才数量多、范围广、层次丰富等特点。

  深圳的创新创业环境,成为各方人才的询问焦点。坂田街道拥有各级科创平台18个、46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了信息通信、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人才的浓厚兴趣。香蜜湖、新安、民治、观澜、桂园等街道富有个性化的创新创业环境也“引蝶”无数,宣传资料很快被索要一空。

  现场多位人才专家谈到,深圳是人口平均年龄仅为33岁的年轻城市,过去40年的发展也是一部人才奋斗成长史。深圳多年来致力于打通人才引进、培养、激励、输出的全链条循环,国际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把人才引领发展作为城市核心战略,构建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人才先行示范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也让深圳成为国际化的人才高地。

  恒大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推出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显示,近年来深圳人才净流入占比逐渐上升,主要原因是深圳城市创新活力强、人才政策吸引力大等。

乡村规划和智慧农业合作交流对接会举行

  昨日,以“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为主题的乡村规划和智慧农业合作交流对接会在深举行。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蒋丹平、外国专家服务司副司长李昕、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邓小明、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兵及江西省、江苏省、深圳市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会议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围绕“乡村规划”和“智慧农业”两大专题展开讨论。来自日韩俄等国家和地区的组织、专家介绍各自资源和优势,推广合作项目,并与中方参会单位进行对接。

深圳宣传片《深圳脚步》六国语言版发布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里没有天花板也没有终点线”,深圳全球揽才宣传片《深圳脚步》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日语六国语言版在昨日召开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正式发布,向全球发声。

  深圳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世界各国人才的共同参与。深圳全球揽才宣传片《深圳脚步》向全球人才发出召唤,只要你心怀梦想、不甘平庸,宜居宜业宜创的深圳都将是你领跑、逐梦、开启人生“加速度”的首选地。

深圳两案例入选全国人才大数据创新应用案例

  昨日,《全国人才大数据创新应用案例汇编》在人才交流大会上公开发布。这是人才大数据领域首个案例汇编,由广东省人才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导,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专家参与编撰。

  《案例汇编》汇集整理了全国多个地区在人才大数据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可供各地主管部门参考借鉴,推动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深圳有两个案例入选,分别是《深圳宝安“港区人才港”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和《龙岗退役军人立体化服务体系建设》。

中英工程技术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实现脱碳减排推动绿色发展

  昨日,由科技部、中国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共同主办的“中英工程技术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期间线上线下同步举行。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吉姆·麦克唐纳爵士以视频方式致辞。

  王志刚指出,实现脱碳减排、推动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中英两国在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存在广泛共识,双方在此领域开展合作大有可为。希望中英双方以本次论坛为起点,共同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合作平台,加快推动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开展一批联合研究项目,以双方的实际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吉姆·麦克唐纳爵士认为,中英两国在能源、脱碳研究与创新方面的合作历史悠久且富有成效,希望能够建立一种与当今中英两国政府碳中和、净零排放长远目标相匹配的工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

  李晓红表示,工程科技在脱碳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工程院将与英方在脱碳领域积极交流,通过举办研讨会、开展联合研究等形式,与英方在脱碳的战略路径和政策建议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项目管理国际论坛:聚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昨日,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主办、项目管理协会(PMI)协办的“项目管理国际论坛”在深举行。论坛聚焦项目管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新格局和新思路,从实践中萃取经验,并从理论、应用、趋势等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副主任万金发表示,该会近年来引进并推广PMI国际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及资格认证,规模化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具国际竞争力专业人才的培养,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持和保障。

  PMI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unil Prashar分析了项目管理在全球疫情影响下的发展趋势及其为组织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中国未来可为全球技术人才培养作出重大贡献。

人才大数据高峰论坛:人才工作数字化要“大数据小应用”

  昨日举行的人才大数据高峰论坛成为人才交流大会的一大亮点,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位人才领域专家汇聚一堂,就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及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人社部原副部长杨士秋在开幕辞中表示,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已成人才工作开展的必然需要,应秉承“大数据,小应用”理念。大数据,是从人才工作整体出发进行数据平台的规划设计,全面考虑数据的统一规范、汇集整合、加工处理;小应用是坚持需求导向,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人才工作具体应用场景。

  华为数字政府生态合作部部长牛静表示,华为通过平台+生态的形式,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方面,与人才大数据头部企业一起,通过城市试点等方式,形成立体式的人才服务体系,让产业与人才紧密融合。

  论坛由深圳市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人才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会上,湾区数字经济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与一览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中国IT产业校企合作大会:名校名企“鹊桥会”碰出新火花

  记者昨天在2021年中国IT产业校企合作大会上看到,现场正在进行的“名校名企对对碰”活动很像一场大型的“鹊桥会”,20家企业及研究机构轮番上台展示推介,发出人才需求、合作方向等邀约。台下高校代表们根据需求踊跃举牌,争取发言机会,向意向企业抛出“橄榄枝”。

  此次大会是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重要组成板块之一,由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联合主办,持续两日。大会以“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及“路演+会展”双向赋能的新模式,吸引了100余家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的优秀企业,以及武汉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近80家高校设展参会。

福田区用心引才真心留才 年度人才政策预算超8亿元

  幸福福田,人才福地。4月24日至25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630平方米的福田展厅惊艳亮相1号主展馆,全方位展示福田区的营商环境、人才政策和科技成果,吸纳更多国际人才来此创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量子科学院院长俞大鹏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深圳量子科学院选择福田,第一是因为福田是国际科学创新中心;第二这里毗邻香港有利于凝聚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力量,从事国家的战略任务研究;第三福田宜居宜业,是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福地。”

  福田区用心引才、真心留才。今年福田区升级了“福田英才荟”,加大对国际型人才、高层次人才、重点人才团队支持力度。全区现有高层次人才3432名,其中院士4名,院士工作站8家,博士后工作站22家。年度人才政策预算超过8亿元。

大鹏新区持续优化人才政策:“鹏程计划”形成“大人才”格局

  昨日,大鹏新区10家科研机构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组团亮相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为新区科技发展、企业实力做代言,也为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实现人才层次跃升提供强有力的智库支撑。

  据了解,近年来,新区在人才政策方面持续优化。重构优化形成了“3+7+N”人才政策体系,推出“鹏程计划”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共36条,涵盖了新区重点发展产业和各层次人才梯队,形成了“大人才”格局。人才总量累计达2.2万人,相较2015年增长37.5%。同时,人才层次实现跃升,先后引进诺贝尔奖得主2人,海内外院士7人。高层次人才数量从2015年的60人增至185人,增长2倍余。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