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深圳市2020年度知识产权白皮书发布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1-04-25 12:05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4月23日,深圳举行知识产权工作会议暨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会上发布了2020年度知识产权十大事件、《深圳市2020年度知识产权白皮书》及《深圳市2020年度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会议透露,去年深圳国内专利授权222412件,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33.4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9.1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达83.7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209件,连续17年居全国首位。商标申请量和注册量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获中国专利金奖3项、外观设计金奖2项,获广东省专利金奖8项。

  深圳知识产权取得骄人成绩,离不开各方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行政保护方面,在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深圳市知识产权指标在全国41个城市排名第二;2019年深圳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获全国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第一名。市市场监管局查处侵权案件1483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53件。

新闻链接.gif

深圳市2020年知识产权白皮书

  2020年,深圳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和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建设,依法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9.1件

  (一)专利概况。2020年,深圳市国内专利授权222,412件,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33.4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1,138件,同比增长19.53%;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1,613件,同比增长39.09%;外观设计专利授权69,661件,同比增长31.13%。全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0,046件,约占全国总量7.0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9.1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达83.7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209件,同比增长15.75%,约占全国申请总量的30.19%。

  (二)商标概况。2020年,深圳市商标申请584,659件,同比增长16.72%;商标注册362,942件,同比减少8.17%;深圳市累计有效注册商标量达1,730,268件,同比增长23.88%。深圳市商标申请量和注册量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三)创新成果。在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评审中,深圳市获中国专利金奖3项,占全国总数10%;中国外观设计金奖2项,占全国总数20%;专利银奖、外观设计银奖、专利优秀奖、外观设计优秀奖分别为4项、2项、55项和4项;深圳市知识产权局获优秀组织奖。在第七届广东省专利奖评审中,深圳市获金奖8项、银奖7项、优秀奖10项,杰出发明人3人,获奖数量居全省前列。在2020年度深圳市专利奖评审中,评出深圳市专利奖25项。平安银行、中信期货公司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单位(软件正版化);金蝶软件园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全国居首

  (一)司法保护。市公安机关获得全省专项行动考评第一;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621件,立案597件,破案499件,刑事拘留1298人,侦破案值7000余万元的假冒“大胜”品牌口罩案等大要案。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29件、552人,受理审查起诉292件、517人,李某某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抗诉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两级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案件69661件,同比增长63.29%,审结69602件,在OPPO诉夏普株式会社案中首次下达关于对标准必要专利全球许可费率享有管辖权的裁定。

  (二)行政保护。在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深圳市知识产权指标在全国41个城市排名第二;2019年深圳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获全国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第一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剑网”“铁拳”“蓝天”等专项行动,集中排查整治重点领域侵权行为,查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956件、假冒专利违法案件31件、商标侵权假冒等违法案件464件、版权违法案件32件,罚没款574.85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嫌犯罪案件53件。市“扫黄打非”办检查文化经营场所25020家次,立案79件。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破获涉嫌非法出版物刑事犯罪案件5件。深圳海关开展“龙腾”“净网”“蓝网”等专项行动、粤港海关保护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查扣侵权货物2123.0万件、案值6133.3万元,均居全国第一。

  (三)机制建设。市中级法院构建“速裁+快审+精审”三梯次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出台知识产权法庭技术调查官工作规则,首创适用技术调查官全流程参与协助技术类案件审判工作;发出全国首例先行判决+诉讼禁令,提高知识产权技术类案件审判效率。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获批成立,监测应对14起涉美诉讼案件。协调应对11起337调查案件。全市新增6个知识产权领域人民调解委员会,办理知识产权公证业务2万余件。受理知识产权仲裁案件124件,争议金额高达1.6亿元。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深圳海关建立合作机制,建成“五位一体”快速协同保护机制。获批全国首批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工作试点。构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鸿蒙协同云平台”。南山区获批全国唯一区县级国家知识产权信用体系重点推进地区。

  率先就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作出规定

  (一)法律法规。修订《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首次在地方性立法中就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作出规定。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

  (二)政策文件。出台实施《深圳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协调推进工作方案》《关于知识产权民事侵权纠纷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指导意见》《关于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先行发布禁令工作指引(试行)》,部市联合印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制订《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送审稿)》《深圳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送审稿)》。

  初步搭建起“全门类”知识产权服务大厅

  (一)管理体系建设。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3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9家,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80家。深圳市通过贯标认证的企业数量累计逾3000家。知识产权联盟累计达24家,其中11家成功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数量居全省首位。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市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全面软件正版化。福田区建成全省唯一“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南山区获批广东省首个省市区三级共建商业秘密保护基地。

  (二)服务体系建设。2020年,深圳市初步搭建起“全门类”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大厅,业务笔数达210万笔。全年接收快速预审案件3692件,预审合格2181件。深圳市商标受理窗口全年共受理商标业务2.4万件,居全国前列。深圳大学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入选第四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深圳市专利代理机构达265家,执业专利代理师1478人。经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4130家,省版权局批准作品著作权登记代办机构3家。累计在无人机、机器人等产业领域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97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联盟建设,形成聚焦产业的社会治理知识产权保护网。

  首创知识产权证券化新模式

  (一)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培育近30个高价值专利组合,布局8家商标品牌示范基地,建设4家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开展3项专利导航试点,培育4家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在9个重点行业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

  (二)证券化。国内首创以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债权及附属担保权益作为底层资产、由市属国有企业小贷公司作为原始权益人的知识产权证券化发行模式,2020年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5单,发行总金额达14.28亿元。

  (三)金融。全市专利质押金额达96.71亿元,质押项目337项,涉及专利1211件;商标质押金额5.86亿元,质押项目12项,涉及商标255件。成立全国首家知识产权金融全业态联盟,推出全国首单线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业务。坪山区推出 “知易贷”模式,落地首单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开展央媒采风等系列宣传活动

  (一)宣传。发布深圳市2019年度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统计分析报告、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深圳海关知识产权十大案例。在“4.26”期间举办项目成果发布会,开展央媒采风等系列宣传活动。打造全国首个情景式知识产权青少年网上课堂。出品国内首部战疫影视题材知识产权普法动画短片。举办“民法典时代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活动。前海、龙华区、罗湖区、盐田区、光明区举办线上线下知识产权联合宣贯活动。

  (二)知识产权培训。举办系列高端知识产权前沿问题研讨会,开设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公益培训班10期。面向不同层面的受众对象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宝安区举办“知识产权助力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直播活动。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

  举办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会议,推动福田区联合港知交所(深圳)有限公司举办知识产权首席运营官公益培训。深圳大学累计开展七期知识产权高级研修班,累计培养学员逾200人。将知识产权人才纳入创新人才奖励目录,全年共确认海外高层次人才1256名。

  此外,还推动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13家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搭建印度、埃及等6国“深商圈”,构建涉外商事法律服务专家库。参加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会议。与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主办《新加坡公约》与多元化纠纷解决主题研讨会。

  建立快速处理机制助力疫情防控

  (一)建立侵权物资快速处理机制。出台《关于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快速处理工作方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中止处理的指导意见》等防疫物资快速处理措施。查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案件7件,查获假劣防护用品161.3万件。查获进出口环节侵权防疫医疗物资13批次、27.1万件,案值234.5万元,查获疫情以来全国首宗出口耳温枪侵权案。

  (二)开通疫情服务绿色通道。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开辟防疫物资审批绿色通道,编写防疫物资产业专利分析预警报告,为430件防疫物资案件提供快速预审和优先审查推荐服务。创新推出远程调解仲裁云平台。

  (三)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出台《关于积极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困难落实帮扶措施的通知》《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的惠企措施十五条》《帮扶企业防控疫情复工复产二十条措施》等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措施。发行首单疫情防控专项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

  2021年,深圳市将抢抓“双区”建设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知识产权新发展格局,高标准做好新形势下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工作,全力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高地和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

深圳知识产权十大事件发布

  4月23日召开的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会议暨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发布了2020年度深圳知识产权十大事件。依次为:

  强化边境保护,对侵权商品零容忍。2020年,深圳海关查扣涉嫌侵权货物数量和案值位居全国海关第一。

  完善两法衔接,成功办理“大千视界”APP侵犯著作权案。大千视界公司通过APP发布大量侵权影片谋利。深圳市市场稽查局调查发现可能涉嫌刑事犯罪,会同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启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经审理,被告单位被处罚金、四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家级纠纷应对机构落户前海,探索海外维权“深圳模式”。2020年4月27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正式获批挂牌。

  ATM设备专利博弈,怡化终胜日企缠诉。国内ATM机领军企业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曾与日本OKI长期合作。日本OKI发起专利侵权和无效诉讼。历时4年,深圳怡化取得权属纠纷最终胜诉。

  依托“云端”执法 ,实践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深圳市市场稽查局紧扣“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主题,逐步构建起“鸿蒙协同云平台”。

  全国绩效考核第一,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得到嘉许。深圳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 2020年6月,深圳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排名全国156个副省级城市及地级市第一。

  率先出台惩罚性赔偿指导意见, 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标杆样本。2020年11月1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知识产权民事侵权纠纷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指导意见》,这是全国首个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指导文件。

  提升国际话语权,深圳中院明确掌握全球管辖。OPPO于2020年3月25日向深圳中院提起诉讼,请求就夏普相关标准必要专利全球许可费率作出裁判。2020年10月16日,深圳中院发出管辖权裁定,首次明确中国法院对标准必要专利全球费率享有管辖权。

  “知产”变“资产”,发行全国首单疫情防控专项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 “南山区-中山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1期资产支持计划(疫情防控)”于2020年3月25日正式发行,规模3.2亿元,实际融资成本仅为2.98%/年。

  行业自律、共建共享, 增强数字产权保护能力。2020年12月11日,深圳市互联网文化市场协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发布“数字文化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倡议和精准赋能计划”,深化构建“大保护+大服务”格局。

68吨侵权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

转存图片

  4月23日上午,在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部署下,全国侵权假冒伪劣商品集中统一销毁行动在16省(区、市)同步开展,其中广东分会场设在深圳,行动启动当天销毁物品共68吨。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