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南头古城不仅保留了古城的历史气息,将老物件陈列在一个个特色博物馆里,而且吸引了许多特色商家入驻古城,使古城焕发年轻和艺术风采,更加适合市民赏玩。
城中村里一线天,活化开发有乾坤。南头古城、大万世居这两座古建筑群如今被活化为城市文化设施,在深圳东西交相辉映,成为留深过年者春节期间游玩观赏、寄托乡愁之地。
2月12日,大年初一,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南头古城游人如织。悬挂着“岭南重镇”牌匾的南城门楼、举办展览的东莞会馆等古建筑,成为留深过年者追怀“古味”的网红打卡地。
南头古城是“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两年前,这些古建筑曾“淹没”于连片的城中村。这座拥有近1700年历史的古城,自2019年3月起进入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阶段,2020年8月26日重新开放一段330多米长的南北街示范段。
古城内的部分城中村住宅楼,被改造为以广府建筑为主,客家、潮汕、南洋建筑风格为辅的岭南文化特色街面。老字号茶楼、老街坊糖水店,以及来自港澳的文创产品和艺术展览等,让这条老街充满了味觉和视觉的“美味”。
万科股份有限公司南头古城项目改造负责人黄楠说,此次改造保留了古城原有的格局和六纵一横的古代街区特色,通过拆除危房和活化潜力空地,尽可能提升空间利用率和承载力,打造出绿色低碳、舒适有趣的公共空间。
2月13日,大年初二,位于深圳坪山区的大万世居游客盈门。往年这一天,祖籍坪山大万村的曾姓客家人会从外地赶来,与当地曾姓居民一起祭祖。疫情之下,曾姓族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大万世居集体祭祖仪式取消。
春节期间,大万世居利用百间民居房,同时举办两场文化展览。众多游客既可以在“客而家焉——大万曾氏与客家文化历史陈列展”了解当地的客家历史风俗,也可以在“绘美生活:深圳(坪山)国际插画展”欣赏当代国际艺术作品。
取消集体祭祖、把大门向公众开放,是一种格局越来越大的“人情味”。大万世居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和“深圳乡情文化基地”。近年来,大万世居被坪山区活化为“文化名片”,常有文化类展览在此举办,“坪山城市书房”的进驻,则让这座祖居成为当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家园。
亲朋结伴本地游 景区牛年开门红
经过一年的治理和品质提升,龙岗甘坑客家小镇从生态景观到吃住游购全面升级,成为中外游客感受传统中国文化的好去处。
春节假期已过大半,深圳天气持续晴好,风和日丽,留深过年的市民出游兴致高涨,纷纷与亲朋好友前往各大景区欢度新春佳节,全家本地游成为这个春节出游的主力军。深圳各大景区在严格“入口关”等各项防疫措施前提下,迎来了牛年“开门红”。
节日期间,深圳部分景区每天开园时会用具有仪式感的方式迎客:上午10时,锦绣中华广场前,数十位身穿民族服装的工作人员在《母亲是中华》的歌声中,载歌载舞迎接游客到来;世界之窗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景区工作人员、市民游客肃然而立,注目国旗冉冉升起。
各大景区除了通过节日装扮营造浓浓的过年氛围,还竞相推出各具特色的新春主题演出、游乐项目等,有醒狮舞龙、灯展庙会、音乐烟花、篝火舞蹈……别样精彩闹新春,让留深市民度过一个年味十足、欢乐喜庆的春节。
世界之窗景区不仅邀请世界各国的优秀街头艺术演出团队奉献精彩演艺作品,更针对中国农历新年的传统安排多场传统演艺节目。节日期间,该园区内20多个景点每天累计上演70多场演出。锦绣中华民俗村特别策划“回民俗村过年”系列活动,将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过年习俗、文化、歌舞进行全新升级包装,邀请游客互动体验。不少游客大呼过瘾, 感慨“太有年味了,仿佛回到老家,乡音乡味,真的好”。
欢乐谷推出新春滑稽节,除了众多滑稽大师在园区各舞台进行爆笑逗趣表演外,每天数十台新春演艺轮番上演,有国风舞蹈、传统乐器演奏、贺岁舞台剧,游客们纷纷叫好。深圳野生动物园内,萌态十足的动物喜庆迎新春,其中“重量级”的犀牛、两只国宝大熊猫“园舟”和“秋浜”尤其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东部华侨城景区同样是市民春节出游热门之地。据不完全统计,春节假期前五天,逾7.5万人次游客选择东部华侨城畅游山海。春节期间,景区的大型魔幻实景剧《山海玄境》、全透明玻璃栈道“登峰造极”、山海观光线-森林小火车、木质过山车、山海嘉年华新春大巡游等成为亲子家庭游客热门“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