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记者获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广西54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也意味着,深圳对口帮扶广西百色河池两市17县实现全部脱贫摘帽。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的《关于同意融水苗族自治县等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的批复》,8个县分别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那坡县、乐业县、隆林各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其中那坡、乐业、隆林、罗城、大化、都安为深圳对口帮扶的贫困县。
据了解,自2016年对口帮扶广西百色、河池以来,深圳累计投入46.65亿元,其中财政资金33.13亿元、社会帮扶资金13.52亿元;累计选派干部95名、专业人才2000多人次;累计实施百色深圳小镇、深巴大健康试验区、东兰龙华高科技产业园等帮扶项目超过1000个,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携手广西百色河池两市17县共奔小康。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深圳答卷
“打赢脱贫攻坚战,向乡村振兴出发!”11月20日,深圳宝安派驻广西都安扶贫干部陈海广在朋友圈写道。当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广西54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自2016年9月开始,粤桂扶贫协作由深圳市牵头负责。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广西脱贫任务艰巨,在深圳对口帮扶的百色河池两市17县中,那坡县、乐业县、隆林各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等6县均在最后脱贫的贫困县之列,是广西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深圳始终把对口帮扶广西百色、河池作为“分内事”和“家里事”,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主动担当作为,自觉对表对标党中央要求,弘扬特区精神,凝聚深圳力量,以先行示范标准狠抓落实,支持广西奋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牢记使命,展现感恩回报的深圳情怀
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四十不惑”的深圳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展示特区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自牵头负责粤桂扶贫协作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近三年来,先后召开50余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扶贫工作,市领导多次赴广西调研,一线对接工作、解决问题。
今年以来,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深圳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及《关于做好百色市、河池市扶贫协作挂牌督战有关工作的通知》,由市委书记、市长负总责,9位市领导挂点百色、河池17个县,督战任务压实到区、街道、社区和企业,实现780个贫困村结对全覆盖,进一步动员各方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据统计,自对口帮扶广西百色、河池以来,深圳累计投入46.65亿元,其中财政资金33.13亿元、社会帮扶资金13.52亿元;累计选派干部95名、专业人才2000多人次;累计实施百色深圳小镇、深巴大健康试验区、东兰龙华高科技产业园等帮扶项目超过1000个。
善作善成,交出决战贫困的深圳答卷
“我文化不高、年纪又大、也没技术,在这里一个月有2000多元,很满足,没有了后顾之忧。”在那坡县华伟服装有限公司的就业扶贫车间,57岁的易地搬迁贫困户莫秀丽提起现在的收入,十分满意。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为帮助百色、河池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圳积极引导193家企业到两市开展扶贫,受益贫困人口15.04万人,直接带动就业1.02万人;建设73个产业园区,引导入园企业96个,夯实了贫困县的产业发展基础;援建扶贫车间197个,安排家门口就业1.39万人。
在劳务协作上,深圳先后举办专场招聘会785场,提供岗位13.4万个,招聘贫困人口1.97万人;帮助4.42万名贫困人口在广东稳定就业、融入发展;全额资助1271名贫困学生到深圳职校就读。
民生连着民心。深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80%以上资金用于民生项目,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精准发力,切实提升对口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4年多来,深圳安排9.4亿元,修建道路563.48公里,支持危房改造2.97万户,建造石漠化地区饮水设施2417个,助力约100万贫困人口的解决出行、住房和安全饮水问题;安排7.1亿元,建设修缮镇、村学校及幼儿园142所,资助贫困学生超过9130人;安排基本医疗1.4亿元,建设乡镇(含村)卫生室、养老院184个。
先行示范,打造扶贫协作的深圳样板
“我们将依托‘圳品’的影响力,把田阳的优质农产品推向高端市场。”今年5月14日,百色芒果、田阳小番茄等7种广西特色扶贫产品获得“圳品”称号,田阳青创联盟负责人梁锋开心地说。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为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深圳找准与广西百色、河池的结合点,将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结合起来,将广西的优质农产品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广阔的市场对接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今年以来,在粤桂扶贫协作推动下,广西共有12家企业的28种产品获评“圳品”。同时,深圳以供深基地合作为切入点,引进企业建设扶贫农产品基地总投资额达185亿元,加快田阳芒果基地、茂雄巴马农产品示范基地等6家供深基地建设,未来3年还将与广西农业部门联合共建30个以上农产品供深基地。
在围绕脱贫目标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深圳始终积极创新,将深圳机制、标准和理念融入扶贫工作,打造消费扶贫、产业合作、易地搬迁以及劳务协作等一批样板工程,贡献出深圳智慧和深圳方案。
在广西百色,为帮助贫困人口从生存环境恶劣的山里搬出来,深圳按照深圳标准规划建设大型易地搬迁社区“深圳小镇”,适度超前配套产业园区、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安置贫困人口3万人。
在广西巴马,围绕52.8平方公里优质山水自然资源,深圳瞄准健康食品、健康服务、健康科技三个核心业态,携手巴马打造“深巴大健康试验区”。通过发挥深圳市场优势,推进“湾企入深巴试验区”,目前产业合作试验区21家企业与25个贫困村结对,实现贫困户产业全带动、就业全保障、收益全联结,帮助2.1万贫困人口脱贫。
“深巴试验区为巴马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提供保障,也为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为推动巴马高质量脱贫、促进县域经济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巴马县委副书记、县长蓝海州说。
技能扶贫让他们搭上就业直通车
“当时差点错失这个机会,家里一直依靠妈妈打工赚钱养活我和两个弟弟,所以想去打工。”来自广西巴马所略乡的杨秋月说,得益于“深桂雨露直通车”技能扶贫项目,两年前她来到了深圳,在深圳市携创高级技工学校(下称深圳携创)就读。
一个偶然的选择改变了杨秋月的人生轨迹。在校期间,她先后获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等奖励,从一名后进生蜕变为优秀生。她说,两年的学习“让我对生活有了底气”,如今她已在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实习。
杨秋月只是深圳携创开展技能扶贫的一个典型。作为全国唯一一所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东西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建设基地”“全国贫困地区劳务技能培训基地”两项称号的民办技校,自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实施“深黔雨露直通车”“深桂雨露直通车” “深汕雨露直通车”等技能扶贫项目,累计培训贫困学生9800多人。
探索输入地技能培训保障就业脱贫
深圳市携创高级技工学校位于龙岗区,前身是深圳市工业行业培训中心。2005年开始,为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生继续学习、转移就业,同时缓解深圳工业企业技术工人紧缺局面,培训中心先后与贵州、甘肃、湖南等省市扶贫部门合作,重点招收贫困生来深开展技能培训。之后在2008年6月,深圳市包装行业协会牵头创办了这所全日制技工学校。
“最开始是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深圳市携创高级技工学校校长伊俊宏告诉记者,“工学结合”既给了学生继续教育的平台,也帮助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学生毕业后在深圳就业更是帮助家庭脱贫的最直接方法。
在此之前,各地开展技能扶贫以劳务输出地为主,但往往在当地培训后,劳动力无法输出、无法实现就业。基于深圳携创的探索与实践,当时扶贫工作开始由输出地培训转变为就业有保障的输入地培训,同时国务院扶贫办在2011年将深圳携创作为“深黔雨露直通车”技能扶贫试点学校。
“我们当时在毕节一年有500个贫困生招生指标。”伊俊宏说,学校对所有直通车项目贫困生实行“零收费”,同时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训,毕业实习即实现就业,“学校的专业是根据深圳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设置,包括有计算机、电子商务、幼教、养老护理等。”
2017年以来,随着深圳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由贵州毕节调整为广西百色河池两市,学校开始实施“深桂雨露直通车”项目,定向招收百色河池两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考取大、中专院校,又不愿再复读的学生)来深免费培训。今年,学校又延续模式,启动招收汕尾地区贫困生的“深汕雨露直通车”项目。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伊俊宏眼里,技能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开展技能扶贫,就是要让贫困生有一技之长,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来自毕节大方县兴隆乡的贫困生陈容,在2014年搭上“深黔雨露直通车”走出大山,如今她已在深圳一家信息科技公司任职。“一技在手,吃穿不愁。”她说,取得中级技工证和中技毕业证后,有了工作收入,正报读函授大专,继续提升自己。
与陈容不一样,来自广西巴马的黄秋梅选择的是电子商务专业。自入校以来,黄秋梅便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学习拍摄、直播、店铺运营,她说:“直播带货是互联网营销的一个趋势。我们家有一片小小的芒果园,卖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我们家一年收入。”
伊俊宏介绍说,学生毕业后有的留在深圳就业,有的回家乡创业,帮助家庭摆脱贫困,“技能扶贫给了孩子们一个人生的新起点,通过学习培训,他们的价值观、自信心都发生很大转变,更有社会责任感。”
来自毕节威宁县的虎西列就是一个典型。作为“深黔雨露直通车”2011级毕业生,虎西列从最初抱着“去大城市好好玩一玩”的心思,到如今创办人力资源公司为劳务协作搭建平台,他说:“很庆幸在我最迷茫的时候,遇到深黔雨露直通车这个项目,遇到了携创。我也希望帮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来到深圳,感受深圳的氛围,学到深圳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