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王伟中:努力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深圳贡献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0-11-17 11:1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11月16日,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北京出席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式并致辞。

  受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委托,王伟中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支持参与文博会的各级领导、各政府组团、全球客商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城市文明铸魂,以顺应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民生幸福夯基,以“文化+”新模式新业态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实现了几乎从零起步,到硕果累累的历史性跨越。

  王伟中表示,深圳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将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深入推进国有文化集团“瘦身强体”,进一步推动国有文艺院团聚焦主业,以改革再深化推动文化大繁荣;在推进文化交流、开放互鉴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涵养港澳同胞同宗同源文化底蕴,持续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努力成为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精彩样本;在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和创意文化产业,汇聚一批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团队,打造一批国际性的中国文化品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努力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本届文博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首次在线上举办“云上文博会”,参展单位较上届增长40.3%,全国31个省(区、市)政府组团、港澳台组团第十一次实现“满堂红”,105个国家和地区登记采购,30个国家和地区参展。

  开幕式前,王伟中还出席了第十二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发布会。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度成功入选。

  市领导高自民、王强参加活动。

新闻链接.gif

黄坤明: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1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京视频调研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时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新发展阶段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产业活力,把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统一起来,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黄坤明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考察调研有关部门、省市文化产业虚拟展厅和部分中央文化企业展区,参观云上文博会展馆,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

  黄坤明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期间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贯彻好全会精神、发展好文化产业,必须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要围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产业规划和政策,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黄坤明强调,企业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要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企业在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中不断做大做强。要聚焦出精品、出人才,坚持文化追求,发扬工匠精神,提供更多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用主流价值润物无声,用中国审美引领风尚。要精心办好文博会,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之路,提升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推动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增强。

  本届文博会首次以网上形式举行,由中央有关部门、中国贸促会和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家广电总局轮值主办。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3243家企业(机构)参展,较上届增长40.3%。法国、日本、巴西、土耳其等3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企业参展。

1号馆文化产业综合馆主题展区扫描:足不出户尽览天下文化美景

转存图片
这是北京云上展厅。

  16日,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文博会)开幕。本届文博会整体转移到了“云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曾经的线下展会移至线上。开幕式结束后,记者点击进入1号馆文化产业综合馆,便可足不出户,既方便快捷,又如亲临其境般地了解到全国各省区的文化体制改革最新进展、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以及优质文化项目和拳头产品。

  科技先行,云端看展

  今年,文化产业综合馆依然以全国各地政府组团为主,全国政府组团第十一次实现“满堂红”。“云上文博会”带来的平台创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线上展览模式进行全新的结构设计和流程再造。

  在“云端”的平台上,1号馆内数十家展团一目了然,让参观者足不出户,点点手指,即可迅速“抵达”感兴趣的展厅。在上海展区VR展馆,首先带给记者的是浓浓的海派文化气息。走进展馆,一幅幅生动多彩的照片、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视频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观展体验。

  在内蒙古展区,展厅共分为3级页面,打开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19家展馆的导览信息,可以快速了解线上文博会的相关信息情况,还可以点击每个展馆的触控点,进入下一级页面。观众只需拖划屏幕,即可改变视角,进行720°全景参观,并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与各展台互动,了解相关单位、产品的信息,VR立体环绕式体验。

  精心设计,独具特色

  展览形式今年从线下变为线上,记者在文化产业综合馆里看到,全国各地的政府组团的展厅在精心设计中依然不减精彩。

  从12个展馆的设置来看,其中就包括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馆、媒体融合·新闻出版馆。以山东展区为例,展厅共设置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板块、媒体融合发展板块、优秀文化企业和产品展览展示板块、优质文化产业项目推介板块四大板块,以“齐鲁青未了”为设计理念个性化定制了丰富的网页页面设计,共同描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齐鲁篇章。

  同时,不少展区还设置了互联网馆,以强化互联网思维和融合发展为理念,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重点引入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展示和发布互联网与文化、传媒、科技、数字创意、电子商务等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应用等内容。

  和以往的线下实体展馆相比,线上办展突破了物理空间限制,与老的展馆10.5万平方米相比,云上文博会平台容量几乎无限大,能够承载更为丰富的内容。

  记者进入到“云上彩云南”为主题的云南省参展团展厅,云南瑰丽的山川地形元素和文化符号布局到空间设计中,各项展品点缀其中,利用3D、VR等技术搭建出一个现代时尚充满科技感和云南特色的展示空间。观展者进入云南展厅,视听感官被充分调动,仿若身临其境。

  而在上海展馆,设计运用回字形方正布局,以富有科技感的深色系为框架,搭配活泼明亮的展示内容。展区从观众需求出发,精心选择展出内容,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为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观展体验。

  内容丰富,成果斐然

  历届文博会,1号馆文化产业综合馆是展览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展馆,今年也不例外,全国各省区的文化体制改革最新进展、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以及优质文化项目和拳头产品,悉数在此展示。

  在北京云上展区的新消费展厅内,参观者可以虚拟游览三里屯,听最火的时尚音乐,看最美的特色文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这个展厅的一大亮点,观众通过H5链接,720°品味文物之美。展厅内不仅有首都博物馆、798、751等热门文化打卡地,也有环球影城等即将推出的文化新地标。

  本次参展云上文博会的辽宁文化企业(展商)共105家,展示展品约470件。展品中,不仅有鞍山岫玉、本溪辽砚、喀左紫砂、阜新玛瑙以及葫芦岛葫芦文化等地区特色产业,还有沈阳故宫、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热高乐园等文旅融合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在“云上文博会”期间,辽宁省还将以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举办第二届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设重点项目宣传推介、项目签约(现场与云签约相结合)等环节。

智慧广电馆:展示国内最新优秀文化产品

  记者获悉,今年文博会3号馆由原来的影视动漫·智慧广电馆正式更名为智慧广电馆,共有14家展商参与展示,突出展示数字文化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试听、动漫等领域的融合、创新与发展,聚焦推进实施智慧广电建设和广播影视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本届文博会3号馆主要分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云展区,智慧广电、媒体融合与文化产业发展展区,国内原创重点影视动漫企业展区,数字创意设计展区四大板块。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充分利用3D立体建模、VR全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手段搭建云展厅,实现720°全景沉浸式虚拟漫游逛展体验,同时汇集全国智慧广电、影视动漫及数字创意等文化产业资源,重点展示国内最新的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及产品。

  记者通过微信小程序进入3号馆内部页面发现,本届文博会3号馆展商在云端聚集,展示内容亮点繁多。其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云展区着力展示智慧广电精准扶贫、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重要成果,展示内容精彩纷呈;本届文博会3号馆云展团还邀请了华夏动漫、定军山科技、河北美道文化等多家国内知名原创影视动漫企业共同展示企业原创作品,为国内原创内容企业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另外,优必选、绽放文化、杰尔斯等专注于数字创意设计的深圳本土企业的参展,也凸显了深圳在数字创意产业方面的强大实力。

电影工业科技馆:电影科技“中国创造”

  记者昨天获悉,本次文博会电影工业科技馆(5号馆)重点展示我国电影产业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电影科技“中国创造”的风采,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影设备商和电影制作企业,集中展示电影生产制作最新技术和新时代我国电影精品佳作。

  5号馆分为中国电影成果展区、科幻电影博览展区、电影放映技术展区、电影拍摄技术展区。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影工业科技馆和互联网博物馆是今年的新亮点。其中,电影工业科技馆重点展示中国电影工业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电影科技“中国创造”的风采。据悉,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常颖集团、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将把他们的最新作品和技术成果带到博物馆。

艺术品馆:中外艺术精品荟萃

  “云”上艺术,不亦乐乎。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11月16日开启,在云上与市民见面。其中,9号馆艺术品馆精品不断,佳作让人目不暇接。记者在线上看到,9号馆艺术品馆重点突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品的展示,展示中外各大美术门类和派系的艺术精品,包括中国书画、中外油画、当代青年艺术、水彩、版画和雕塑等。

  9号馆所呈现的艺术展览以及重磅艺术作品,既注重对国内传统书画艺术的推广,又注重展览内容的国际性。展馆共分为非营利机构、画廊区、主题展区、综合艺术展区四大板块,为观众推荐艺术机构和中外艺术精品。在艺术推广方面,9号馆在非营利板块推出如陈履生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竹器博物馆、深圳市和畅园博物馆等机构,让观众进一步了解非营利艺术机构的特色和研究方向。

  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9号馆特别推出一系列主题展。涵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文脉传薪—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等,一方面为观众带来了如列宾、张大千、齐白石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也呈现了一批年轻艺术家的力作。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深圳国际文博会秋季拍卖预展也在9号馆推出。本次线上拍卖会通过PC端链接呈现,并同步至“云上文博会”主页面,共呈现三个专题,分别为当代风景油画、俄罗斯油画和中国画,共计100件拍品。为广大藏家提供具有高度学术价值、收藏价值的艺术佳作。

创意设计馆:通过创意设计提升产品品质和内涵

  16日下午,第十六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0号馆创意设计馆在线上开馆,展出126家企业和机构的共计1732件套作品,内容涵盖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室内设计、软装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珠宝设计等各类创意精品。

  进入10号馆VR展厅,湾区新气象-城市建设设计先锋、设计之星-美好与创想、时尚生活-国潮与原创、IP衍生品授权-跨界与融合、国际空间设计大奖——IDEA-TOPS艾特奖等五个极具特色的展区映入眼帘,只需点击进入便可看到各个展商和产品的介绍。

  其中,IP衍生品授权展区的参展商格外引人注意,许多知名博物馆名列其中,如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北京奥运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IP的衍生品别致中带有历史的韵味,为很多日常用品、装饰品赋予文化内涵。如北京奥运博物馆的展品“北京2008年互动奖牌”,这块手工文创让儿童在愉快的手工制作中了解体育项目分类,拓展体育知识的同时也弘扬了北京奥运精神文化。

  湾区新气象展区中,中国第一座获鲁班奖的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中国功能性与投资性价比最高的大剧院甘肃大剧院,获深圳市装饰工程“金鹏奖”的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项目等建筑设计、经典装饰项目一一陈列,让人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各地优秀的城市设计案例;在设计之星展区,指纹记事本、木质数码相机、竹子文具盒……各类极具设计感和创意的物件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吸引;时尚生活展区聚焦国潮与原创,令人眼花缭乱的衣物、饰品展示着设计师层出不穷的创意。

  此外,创意设计馆还专为国际空间设计大奖——IDEA-TOPS艾特奖(当今中国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权威设计大奖)设立展区。第十届艾特奖最佳光环境、最佳陈设艺术、最佳公寓设计、最佳文化空间等获奖作品夺人眼球。

深圳出版集团第十六次参展文博会 展示主题出版物5000余种

  今年是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连续第十六次参展文博会。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背景,围绕“新时代出版与全民阅读引领”主题,深圳出版集团展示主题出版物5000余种。

  深圳出版集团展区分为两部分:一是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形象展区,主要展示介绍了集团公司和海天出版社基本情况,以及展示了引领全国书业历次转型升级的“深圳书城模式”;二是主题出版物展区,主要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主题出版物5000余种。展馆内以虚拟全景、三维、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元素作为展现形式,将“新时代出版与全民阅读引领”主题进行可视化传递。

  深圳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唐汉隆介绍,今年文博会改变了参展形式,出版集团整个展馆具有以下特色:一是突出展示特区出版成果,重点展示了三十多年来海天出版社出版的销量逾百万的经典畅销书及一批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图书精品;二是突出全民阅读引领,深圳读书月是我国全民阅读的标杆样式,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三是突出书城模式创新,展示了“书城+文创”“书城+影城”“书城+培训”等新业态、新模式;四是突出文化+科技,展区内的简阅智能书栈通过AI和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线上下单、线下体验和取货等功能的文化+科技产品;五是突出空间设计感,展厅融合了平面空间、立体空间和时间等多维元素,增强参观者的空间体验舒适度和自由度。

北京权威专家学者为深圳文博会点赞

转存图片
衣食住行云上展厅。

  11月16日,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以“云上文博会”的全新形式精彩亮相。作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举办的首届文博会,又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北京权威专家学者纷纷为深圳文博会点赞。他们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博会的成功举办为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文博会已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专家期待深圳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会,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为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全新方向

  “在文化领域,深圳创新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文博会的成功举办在于它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不同优势。”多次参加深圳文博会的光明日报原总编辑何东平说,它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深圳的文化具有先锋观念、包容精神、创新气质、文明活力、丰富内涵等特点。深圳文博会深刻把握住了这些特点,它为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贡献,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示范,为建设先行示范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文化氛围。

  曾参与首届深圳文博会的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魏鹏举,一直关注文博会创新发展。他举例说,深圳文博会市场化程度非常高,成为推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推手。如深圳大芬油画村借助文博会,实现国内人力资源优势与国际艺术资源、国际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和产业互动,为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探索了一个全新方向。同时文博会不断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工业制造业、金融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增效。

  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惠鸣也表示,16年间,深圳以其强大的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卓越的创新能力为文博会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文博会也促进了深圳文化产业综合创新能力的不断升级。他认为,从长期看,文博会推动深圳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使深圳文化产业与现代制造业、现代设计业、文化金融、以及以5G、VR、AR、AI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等部门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在全国具有引领性地位的高端文化产业集群,也使深圳在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经过16年的发展,深圳文博会成为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魏鹏举表示,文博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带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升级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并在维护国家文化主权、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他说,随着文博会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不断加强。未来应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承担更重要的使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借助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深圳文博会应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增强畅通文化产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进一步促进中华文化产品与服务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何东平也表示,文博会为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提供了强劲动力,成为深圳文化产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时代背景下,文博会积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和平台,把文化贸易和其他产品贸易结合在一起,用文化贸易代替产品贸易。未来5G快速发展,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建设,将会激发新的更广泛的文化内容需求。

  “作为国内文化产业生产力量和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际需求对接的桥梁,深圳文博会对我国文化产业从生产导向转向需求导向,有效占领国内外两个市场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惠鸣说,面向未来,希望深圳文博会继续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向高端升级,占领全球文化产业竞争的技术制高点和文化制高点。

  打造“永不落幕”的深圳文博会

  “今年初至今,全世界都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下。这是一次罕见的全球性危机,文化产业也受到了重创。”对此,何东平表示,中国是在危机中复苏最快的国家。“云上文博会”抓住了时机,开启了文博会数字化的元年。线上文博会结合5G、VR、超高清视频等产业优势,让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让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魏鹏举也认为,文化博览会线上化正是顺应了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产业市场交易逐渐线上化的新发展趋势。文博会抓住这一机遇,创新办会模式,举办“云上文博会”,将更利于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

  惠鸣也表示,5G时代的到来使万物互联成为可见的现实,也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划时代的机遇。相信文博会将突破时间和地理空间的限制,在数字空间中成长为全球性博览会,成为“永不落幕”的百年品牌,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华侨城“3D展厅”亮相云上文博会

  11月16日,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云上文博会”的形式举行。作为发轫于深圳、连续多年荣膺“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央企,华侨城集团今年以“1+N”的模式组团参展,其线上打造的“3D展厅”吸引众多目光。记者同时获悉,华侨城集团在文博会首日再获第十二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殊荣。

  浏览云上文博会,在1号馆“全国文化企业30强”展区、2号馆华侨城展厅及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展区,华侨城集团集中展示近年来在“文旅融合”“文化强国”和“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指引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及成果。

  而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馆(2号馆)、粤港澳大湾区馆(6号馆)等场馆,华侨城集团旗下欢乐谷集团、文化集团、西部集团、中部集团、文旅科技集团等二级集团所属16家下属企业和项目,以“文化+”为主基调,展示华侨城多年来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不断创新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的一系列成果。

  记者了解到,作为文博会发展壮大的亲历者,华侨城历来是文博会分会场最多的参展单位,也是最早进行参展模式创新的参展企业之一。早在2017年,华侨城就以“线上+线下”的立体化参展模式参与文博会,在线上打造“我们的华侨城”3D互动展厅,为观众提供新潮前沿的互动科技体验。

  本届文博会,华侨城集团通过3D展厅立体展示了文化节庆、文化扶贫、文化特色小镇、文化主题景区等多元文化业态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华侨城集团旗下文化集团孵化的中国非物质文化超级IP“小凉帽”衍生电影动画及文创产品、文旅科技集团以虚拟IP智慧零售新模式打造的卡乐小店、欢乐谷集团结合5G、VR、AR等创新技术带来的未来智慧化连锁主题乐园、海南华侨城文化演艺有限公司以最新视觉科技呈现的《海绣》《黎绣》等“文化+科技”创新产品、业态亮相文博会线上展厅。

  “线上展厅沉浸式的全景漫游画面体验感很棒,就像真的到了华侨城线下展厅一样。”文博会的“常客”张先生收获了不少惊喜:“海南三亚中廖村的街头打击乐表演《敲击棒》、云南大理杨丽萍大剧院的民族音乐剧《阿鹏找金花》,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多彩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

  线上活动精彩不断,华侨城还联合深圳卫视在“小凉帽”IP的故乡——深圳甘坑客家小镇同步举办直播活动,通过直播带大家走进中国首家本土原创卡通形象亲子度假酒店小凉帽之家酒店;走进小凉帽农场感受田园采摘的乐趣,邂逅“小凉帽”动画同款稻草龙……直播用展馆内外联动的方式展现华侨城积极寻找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各环节的融合点,以“文化+”赋能新型城镇化建设。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