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工业尤其是实体经济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记者从7月30日举行的深圳市产业用地地价等情况媒体通气会上获悉,通过高质量规划发展蓝图,坚持“盘活空间、提质增效、集约发展”理念,加快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深圳力保实体经济发展,以先行示范标准勇当可持续发展先锋。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各区(新区)高质量编制了一批引领型规划,为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描绘了蓝图、找准了定位、增添了动力、激发了活力。据悉,深圳以规划作为国土空间提质增效的“指挥棒”,全国率先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效率推进规划传导实施,建立了规划“预调”机制,推动产业重大项目驶入“快车道”。
深圳加大产业用地供应力度,计划2020年度产业用地供应198公顷,且对优质产业项目供应量不设上限。今年以来,深圳已累计供应产业用地95公顷,完成全年任务近50%。目前,2019年全球招商大会签约企业腾讯、大疆灵眸、小米、字节跳动、融创、华润雪花啤酒(中国)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并确保今年内产业用地全部落定。
据了解,今年深圳产业用地主要供应三大方向:重大创新载体、新兴产业集群、产业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功能定位涵盖总部基地、先进制造业、科研教育、文化旅游、金融服务、人工智能、海洋产业等多个领域。大部分产业供地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有的甚至达到4平方公里,能够满足不同规模项目和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
深圳加快推进“强区放权”,持续优化“政策+案例+工具箱”工作模式,重点做好旧工业区、城中村、旧住宅区、已出让未建用地和地下空间“五块地”文章,并依托“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十大专项行动”等,大幅提升产业用地保障能力。深圳还提出全面盘活已批未建用地,564宗11.94平方公里总量的处置任务要确保年内全面完成;临时用地清理专项行动,也将在今年内全面处置完成,为城市产业发展释放更多空间。
目前,深圳新出台“两个百平方公里”实施方案,即保留提升100平方公里工业区,整备改造10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这是深圳向存量土地要空间、推进产业空间提质增效的主要抓手,将通过保留提升一批、集中收储一批、连片改造一批,筑牢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保障。
深圳产业用地特色突出亮点多
2020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V型反转的背后,深圳以土地政策创新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保产业用地供应和2019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项目顺利推进起到了有力支撑。7月30日,深圳市产业用地地价等情况媒体通气会举行。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与国内一二线城市比,深圳产业用地具有价格较低、品质较高、服务较好,配套较优等特色亮点。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策飞说,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方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2019年12月,深圳成功举行全球招商大会,集中推出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共洽谈签约128个重大项目。为做好全球招商大会后续用地保障服务工作,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针对需供地的重大项目,逐宗梳理,确保今年内全部供应到位。该局还主动推进成片区土地整备和规划编制(调整)工作,确保30平方公里用地今年底前全部达到供地条件,真正实现“项目等空间”向“空间等项目”的重大转变。
为更快更好保障优质企业落户深圳,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不断完善配套政策,2019年陆续出台《深圳市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办法》《深圳市宗地地价测算规则》等,以国内创新举措,让企业能够以最便捷的途径、最优惠的价格获得产业发展空间,主要包括:
土地供应更加精准。建立项目遴选制度,将好的项目选出来,采取“带项目”挂牌出让的方式,实现土地的精准供应。
供应方式更加多元。企业可以采取联合竞买和先租后让等多元方式,满足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
用地成本更加优惠。通过设定产业发展导向、产业项目类型等修正系数,给予产业地价优惠。其中,重点产业项目出让底价为市场价格的35%(联合竞买的为30%)。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后,深圳普通工业用地(M1)地价的平均水平约357元/平方米(楼面单价,下同),其中原特区内的地价平均水平约961元/平方米;原特区外的地价平均水平约322元/平方米;我市新型产业用地(M0)地价的平均水平约1470元/平方米,其中原特区内的地价平均水平约2574元/平方米;原特区外的地价平均水平约1405元/平方米。
“房地并举”更有保障。符合条件的企业可通过我市产业用房供需服务平台提出申请,以优惠价格获取只租不售的创新型产业用房。
王策飞表示,深圳以制度创新、空间保障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未来,只要是符合深圳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好项目”,都能在深圳有地可落,并且落得了、落得好。
发力总部经济 企业“轻装上阵”
总部经济代表着一座城市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力,深圳在最新发布的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就有7家总部位于深圳的本土企业,还有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也选择了深圳设立海外总部。记者昨日获悉,深圳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创投企业总部、近400家上市公司总部,数量仅次于纽约和东京。
深圳发展总部经济已有多年的沉淀。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深圳早在2008年出台《深圳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和《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吹响发展总部经济的号角;2012年出台《深圳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暂行办法》;2017年,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发布《深圳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从落户、贡献、租购房补助等多方面,对总部企业发展予以支持;2018年,出台《深圳市总部项目遴选及用地供应管理办法》。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对总部企业的激励政策涵盖财税激励、人才服务、用房保障、政务配套、统计测评、信息共享等方面,与总部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办公场所、政府服务等密切相关。其中,财税激励、人才服务、用房保障和政务配套是主要着力点。
“对企业来说,好的政策意味着‘轻装上阵’,可以一心一意地谋求更大发展空间。”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深圳能够吸引全国甚至全球企业落户,一方面是公认的全球最成功的经济特区之一,另外一方面深圳也是全球最适宜投资的国际化大都市。同时,也与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宋清辉表示,未来,深圳总部经济应朝着“数字化、场景化、项目化”方向精准发力,吸引国内外资本“抢滩登陆”,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保障项目用地 增强招商合力
在昨日举行的深圳市产业用地地价等情况媒体通气会上,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就今年上半年我市招商引资概况、招商工作举措及下一步招商工作安排等情况作了介绍。
数据显示,今年1-6月,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中的企业数超15万户,同比增长14.9%,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在克服疫情和国际形势等外部因素导致的困难下,深圳优良营商环境吸引全球投资者青睐,全市1-6月实际使用外资42.83亿美元,同比增长5.04%,占全国比重达6.3%。全市商务系统推动落户重大招商引资项目83个,新增注册资本441亿元,引进了日本丰田、英国保诚、融创中国等重要项目。
为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企业,提升投资信心,市商务局在出台《2020年稳外资促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同时,大力推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土地供应协同联动。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将继续打造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切实发挥现有的招商统筹机制,会同各有关单位继续统筹好全市招商引资工作。
加大以地招商和以房招商,市商务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区(新区),利用目前深圳相对地价优势加大以地招商,确保“只要是好项目,到深圳都有地可供”;创新招商工作方式方法,市商务局将积极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整合各类招商资源,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信息化方式推进网上招商;加强目标研判和政策储备,市商务局将统筹各产业主管部门、各区(新区)加强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影响,精准梳理目标引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