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深圳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方案获国家批复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08-10-22 00:0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从市发改局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1年)调整方案已先后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家审查,调整后的轨道交通规划方案增加了2号线东延段和3号线西延段,新增线路长27.83公里,预计将增加投资155.1亿元。

  轨道交通扩建刻不容缓

  根据深圳轨道交通远景网络规划和城市交通发展等实际情况,原定轨道交通二期工程为1号线西延段、4号线北延段、2号线初期工程(蛇口客运港至世界之窗段)、3号线初期工程(红岭中路至龙岗中心城段)和5号线。目前,1号线西延段、2号线初期工程、3号线初期工程和5号线的工可研报告已获国家批复,工程建设已全面开展,4号线北延段工可研报告正在国家审批过程中。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开通以来,客流量节节攀升,目前日均客流近36.5万人次,高峰客流为64.3万人次/日,接近设计水平。专家预计,1号线西延线、2号线初期工程、3号线初期工程、4号线北延线和5号线建成后,地铁一期工程1号线将不堪重负。再加上深圳将承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对我市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有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模需做出适当调整,有必要加快中心区轨道网建设,缓解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确保大运会主会场畅顺的交通条件和客流疏散。

  在此背景下,深圳多次向国家有关部委沟通汇报,申请对已批复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5-2010年)进行适当调整,扩大我市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和同意。2007年8月,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深圳将调整后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呈报国家发改委,并于日前获得批复。

  新增线路主要分担1号线客流压力

  据市发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建设规划调整主要原则是有利于缓解交通拥挤,支持和服务城市功能区建设,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开发相协同,实施差别化的区域交通发展策略,加强和改善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建设时序符合城市重点建设方向。

  在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网络和2020年线网规划方案基础上,依据以上调整原则,形成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1)调整方案。与原建设规划相比,主要变化为将2号线东延段(世界之窗至黄贝岭)和3号线西延段(红岭中路至益田)提前建设,这两条线路差不多与1号线平行,主要用于分担1号线客流,其他线路按原建设规划批复执行。

  据介绍,2号线东延段线路从2号线初期工程世界之窗站引出,经侨城北、安托山、香蜜湖-农科、景田片区,至福田中心区后再东行,经华强北中心商贸区、上步、罗湖和东门片区,终点设于黄贝岭,全长19.13公里,设站16座。投资估算103.5亿元,资本金比例为45%,与2号线初期工程保持一致,由政府财政资金安排,其余55%由项目公司通过银行贷款解决。

  3号线西延段线路从3号线初期工程红岭中路站引出,沿红荔路西行,经华强北、中心公园、莲花二村等片区,至福田中心区后转向民田路,沿民田路一直向南,经石厦片区至益田村,线路长8.7公里,设站8座。投资估算51.6亿元,资本金比例为49.7%,与3号线初期工程保持一致,由政府财政资金安排,其余50.3%由项目公司通过银行贷款解决。

  轨道二期工程线路总长达156.6公里

  调整后的近期建设规划线路包括1号线西延段、2号线全线(含初期工程和东延段)、3号线全线(含初期工程和西延段)、4号线北延段和5号线,总投资约695亿元,总长156.6公里,长度相比原建设规划线路工可研结果增加27.83公里,投资增加155.1亿元。

  市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此次调整,轨道交通二期工程(2005-2011年)项目建成后,深圳市将于2011年6月形成以罗湖-福田为核心、沿东中西三条城市发展轴和第一第二圈层布设、连接市级中心区与次中心区和主要交通枢纽、长约178.2公里、车站总数为130座的轨道交通近期线网,初期分担客运量达192万人次/日,占公交客流总量的19%,远期分担客流量524万人次/日,占客流总量的44%。

  地铁将首次形成环线大大提高疏运能力

  深圳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包含1、2、3、4、5条线路,根据规划,这些线路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一些换乘站有机地联合起来。这其中,5号线的“串联”作用尤其明显,它分别与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6号线、7号线、10号线、15号线、16号线及穗莞深城际线、广深港城际线、东部城际线等轨道交通线路相交,并与1号线形成一条闭合的环线,将使地铁首次形成环线,这将大大提高地铁疏运能力。

  地铁一期工程(由1号线东段和4号线南段组成)已于2004年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已陆续开工建设,计划2011年完工;穗莞深、广深港客运专线也将于2010年前后相继建成。这些项目建成后,若相互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就难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网络优势。而5号线则将有效促进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大大提高深圳轨道交通吸引力和运营效益。

  在轨道交通二期工程中,5号线换乘站最多,该条线路不仅与多条轨道交通线相连,还与厦深高速铁路等铁路线可交叉换乘,形成前海湾、宝安中心、灵芝公园、西丽、龙华、五和、布吉、太安路、黄贝岭、文锦路、东门路、大剧院等12座换乘站。前海湾、龙华火车站、布吉客运站为综合枢纽站。这其中,前海湾站是穗莞深城际线、1号线和5号线的换乘站;5号线、7号线、15号线则在西丽站换乘;5号线将垂直穿过龙华火车新客站与高架4、6号线车站呈T字换乘关系;布吉客运站则是3、5号线和城际线换乘枢纽站;在大剧院站,1、2、5号线可在此换乘。

地铁五条线路走向

  ■1号线(深圳火车站——深圳机场)站点:深圳火车站→国贸站→东门站→大剧院站→科技馆站→上海宾馆站→会展中心站→购物公园站→香蜜湖站→车公庙站→竹子林站→华侨城东站→世界之窗站(以上为一期站点)→白石洲站(沙河街与深南大交汇处)→大冲站(铜鼓路与深南大交汇处)→科技园站(科苑路与深南大交汇处)→深大北站(深大北门)→南山区政府站(桃园路区政府门口)→南新路站(南新路与桃园路交汇处)→深圳西站(深圳火车西站北约400米处)→南头车辆段站(前海花园以西约1000米)→新安路站(宝安新湖路与新安路交汇处)→宝安中心站(创业路与新安路交汇处)→体育中心站→西乡码头站→固戍站→预留站→深圳机场站(机场前广场)

  ■2号地铁线(蛇口码头——世界之窗)站点:蛇口停车场站(小南山脚下)→蛇口港(港湾大与工业大道交汇处)→水湾头(工业六路与南水路交汇处)→南水步行街→招商东路站(后海滨路与招商东路交汇处)→工业八路站(后海滨路与工业八路交汇处)→登良路站(后海滨路与登良路交汇处)→南山中心区站→科技园东站(科技南路)→深圳湾填海区站(侨城西路)→世界之窗站

  2号线东延段:侨城北站、深康站、安托山站、侨香站、香蜜站(原香蜜湖北站)、香梅北站、景田站(原景田北站)、莲花西站(原莲花山西站)、福田站、市民中心站、岗厦北站、华强北站(原华强路站)、燕南站(原振华路站)、大剧院站、东门站(原东门南站)、黄贝站(原黄贝岭站)和新秀站,其中安托山、景田、福田、市民中心、岗厦北、大剧院、黄贝等7站为换乘站。

  ■3号线(东门老街——龙兴街站)站点:老街站(中海商城)→东门中站(中兴街与东门中路交汇处)→人民医院站(东门北路人民医院处)→田贝站(田贝四路与翠竹路交汇处)→布心站(太白路布心小学处)→布吉联检站→布吉客运站(深惠公路泰明广场处)→龙珠花园站→汇福花园站(深惠公路康达尔花园处)→丹竹头站→育马场站→塘坑站→龙兴街站

  3号线西延段设上步中路站、华强北站、莲花二村站、少年宫站、福田站、购物公园站、石厦站、益田站共8座车站,其中有7座车站分别与地铁1、2、4、7、16号线换乘,在中心公园设停车场1处。

  ■4号线(少年宫——龙华镇中心)站点:少年宫站(深圳中心区)→莲花北站(富莲大厦与雨田村之间的路)→梅林站(梅村路与梅林路交汇处)→梅林检查站(预留)→白石龙站→龙华火车站→龙华中心站→上塘路站→龙华镇中心站

  ■5号线:前海湾站、临海路站、宝华路站、宝安中心站、翻身站、灵芝公园站、大浪站、同乐站、深职院站、西丽站、红花岭站、大学城站、塘朗站、长岭陂站、龙华火车站、民治站、五和站、坂田站、大埔站、上水径站、下水径站、布吉中学站、布吉客运站、百鸽笼站、布心站、太安站、怡景站、黄贝站。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