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25日,适逢降温,但天津处处透着一股加速度发展的朝气和锐气,依然青春洋溢,激情燃烧。海河两岸,大产业、大项目加速布局,大规划、大统筹推进城市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加速发展的天津致力构筑“三个高地”,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加速前进中奏响了激昂的春之声。
整整一天半的时间,代表团一行马不停蹄。
“这两天一路走一路看,代表团一行对天津的加速发展赞叹不已、感慨万分,不仅印象深刻,更有很多触动,不虚此行。”省委常委、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荣总结说,“两天的学习考察,体会到了天津市委市政府全新的发展理念,也体会到了天津这几年以大项目大投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以大项目大投入推动区域性开发,通过区域性整体开发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的成功经验,这对深圳今后新一轮开发和发展水平的提升都很有启发性,代表团将认真总结,把天津加速发展的经验带回去,大干、实干、快干,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交上满意的答卷。”
大项目大投入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在规划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居天津四大铁路客运枢纽站规模之首的铁路天津西站交通枢纽工程工地现场,工人们都在热火朝天地抓紧施工。计划2011年底基本建成的西站工程总投资120多亿元。与之相邻的天津市文化中心工程以及不远的梅江会展中心都是在建的大项目,市文化中心工程涵盖了博物馆、美术馆等八个子项在内,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约141亿元。
紧临渤海湾的南港工业区是天津市“双城双港”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达200平方公里。
定位于世界级重化产业基地和港口综合体的南港工业区预计总投资高达8000亿元,预计建成达产后的产值达10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天津。
同在新区的中石化天津公司100万吨乙烯项目总投资也达到340亿元,今年1月全面建成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
“大力推进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是天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增长的制胜一招。”天津方面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大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产业水平,增强了发展后劲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位负责人表示,2009年,天津共推出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和自主创新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368项,全市重大项目累计达到770项,总投资1.6万亿元以上。
王荣感慨地说,以这样的势头,天津的发展后劲将会在未来几年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以大项目带动区域性整体开发,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水平
面积比深圳差不多大5倍的天津,到处可见到工地,一派大开发、大建设的繁忙景象。但深圳代表团一行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天津在开发建设中强烈的区域性整体开发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科学规划、环保节能、生态宜居、产业集聚等科学发展理念的集成和实践。
在天津的发展蓝图中,虽然主要依托的都是数十亿、上百亿的大项目,但在规划发展中,很少只单纯考虑某一个项目的发展要求,而是通过每个大项目,带动一个数十平方公里甚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区域的整体发展,站得很高、看得很远。
比如,以空客A320为代表的航空项目,带动的是面积达102平方公里的天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的开发;定位于世界级重化产业基地的南港工业区,规划面积达200平方公里;依托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带动的是10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占地1平方公里的铁路天津西站交通枢纽工程,带动的是周边10平方公里的开发……
天津是一个老工业基地,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老的国有企业都布局在城市的中心区域,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但对企业搬迁的安排,绝不简单针对单一企业制定规划,而一定是把整个区域统一考虑进来。比如天津津湾广场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12.5公顷的总占地面积,科学规划为近海河河岸20多米高的商业建筑群,到中部的100多米高的高层建筑,继而延至远河岸300米的超高层建筑,顺应海河姿态,构成建筑群层次变化的韵律感,并对开放式广场、地下停车场、沿海河湾亲水平台等公共设施统一布局,效果非常好。
考察过程中,王荣多次感慨地和深圳同志交流说,从学习考察的情况看,以大项目带动区域性整体开发,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是天津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只有这样整体开发,才能做到高水平统一规划,高水平科学管理,才能把环境保护、以人为本等科学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区域整体的发展过程当中。深圳目前面临进行城市改造和城市二次、三次开发的任务很重,关系到深圳新一轮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借鉴天津的成功经验,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思考这个问题,探索区域性整体开发的路子。
令深圳人震惊的“天津速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经济特区曾经被称为“一夜城”。这句有点文学化的表述,赞扬的是深圳创造的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
但在天津短短一天半的考察期间,让深圳同志感触良深的却是激情燃烧的天津人正在创造新世纪的“天津速度”。
24日下午,代表团在天津学习考察的第一个项目——天津津湾广场,就让大家领略了“天津速度”的神奇。
津湾广场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的中心地带,与天津火车站隔海河相望。这里原来是一个老工业区,除了电灯泡厂等老国有企业外,只有200多户居民。通过对原有工厂和居民的整体搬迁,今天的津湾广场一期工程,已经使这里成为天津标志性的以欧式风格为建筑特色、富有高雅时尚文化气息的国际化商业区和24小时不夜城。最让深圳同志受教育的是,规划用地面积达4.9公顷、总建筑面积达到17.1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从开工建设到商家进驻、开街开业,只用了不到300天时间。
在随后的考察中,介绍情况的天津同志都会特别强调该项目建设工期之神速。超常规的建设“速度”,已经成为天津人充满自信和骄傲的重要支撑。
为迎接今年秋天召开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而建设的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工程,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包括6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和4万平方米的会议及配套工程,以及人工景观工程等。如此规模的一个大型项目,2009年11月25日才正式开工,但竣工日期已经明确地写在墙上——2010年5月31日。整个工期只有6个月零5天。从现场的进度来看,完全有把握按时完成。
看到此情此景,王荣把深圳主管城市建设的负责同志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过去全国都在学“深圳速度”,现在看来,我们要把“天津速度”的经验带回深圳。
保护开发相结合推动城市科学发展
在天津两天考察中,无论是在津湾广场,还是海河意式风情区,以及水上公园、南翠屏公园,抑或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其城市化水平提升进程中注重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让代表团一行印象深刻。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大合作项目,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生态城位于滨海新区,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5万,预计10年内基本建成。按照发展定位,将建成为综合性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平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宜居示范新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完全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建设,整个生态城实现了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深圳的同志要高度关注这一项目的发展。”参观过程中,王荣深有感触地说。
在古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以及改善老百姓生活质量与市场化方面,天津的做法也赢得代表团一行的称赞。
海河意式风情区原为意大利租界地,始建于1902年,由百余座意大利风格的建筑组成。自2004年始,天津市政府把该片区作为海河开发的重要节点,加力开发建设,总投资20多亿元,新建、整修风貌建筑80余栋,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实现了旧时风貌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已成为高端商旅服务业为主导、充满异域风情的都市新天地。
南翠屏公园是建筑垃圾填埋场堆山造景工程,通过实施山体整形、大面积绿化等工程改造措施,使公园突显了水、石、亭、桥相呼应相融合的景观特色。即便是水上公园这样的市政项目,天津市也通过提升改造,使其与周边地区规划融为一体,服务于南开休闲商务区的建设,在不知不觉中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贡献。
“天津在古城保护、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老百姓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功能的提升方面做得非常好。”王荣表示,“六百余年古城,并不因为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而失去古城意义,而是通过精心保护来提升其价值,让文化既支撑城市发展,又提升城市文明,还进一步改善了老百姓生活质量,这对深圳城市形象的进一步提升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