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人大代表约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共同探讨学前教育发展难题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17-11-01 11:01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是长久以来市民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在全面二孩时代,这个难题愈发突显。10月30日下午,由市人大代表杨瑞、郭丽牵头,10多名代表就学前教育问题约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把脉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共同寻找难题的破解之道。

  在此次调研之前,代表们做足了“功课”。早在今年7月,杨瑞和郭丽两名代表就在网上发起学前教育质量问卷调查,回收的1700多份数据显示,大部分家长对我市的学前教育表示满意或者基本满意,但仍有超过1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满意。最让家长感到不满的是“入园难”,有过半家长对此表示忧虑。调查显示,在民办幼儿园,师资力量不足是大家普遍担忧的问题。因为工资低,一些幼儿园教师年流动率超过50%。部分优质的民办幼儿园,不仅入园困难,而且收费高昂。

  约见座谈会中,郭丽代表向大家讲述杨瑞的经历:“幼儿园就在自家小区内,孩子的户口也落在这里,凌晨就在网上递交资料,抢到了前十位的编号,可是最后却被‘学位已满’理由拒绝。”郭丽说,在调研过程中她发现,杨瑞的经历很多市民都遇到过,大家很疑惑,幼儿园招生的标准是什么?

  郭丽、应宪等代表建议幼儿园参考深圳中小学积分入学的办法,出台刚性的入园标准,实行公开透明招生。

  肖幼美代表带来三组令人忧虑的数据,第一组,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幼儿园1150所,实际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第二组,我市公办幼儿园在全市幼儿园中占比不足4%,与广东省教育发展相关规划要求的30%相距甚远;第三组,幼儿园的质量参差不齐,深圳1500多所幼儿园中,有350多所连基本办学条件都难以达到。

  郑学定代表说,学前教育是深圳教育当中最短的短板,财政投入不足是造成幼儿园学位不足、教师流动性大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座谈会上,针对人大代表们的问题和建议,来自教育、发改、财政、规土等部门逐一给予回应。

  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表示,学前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在早年并没有完整地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由此也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跟不上城市发展和人民需求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学前教育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已成为必然,当前深圳正在制定新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求在资源配置上更好地支持学前教育发展。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丘健明表示,当前深圳学前教育存在两个“偏低”的问题,一是幼儿园学位当中,普惠性学位偏低,二是普惠性学位当中,公办学位偏低。尽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但是保障力度仍然不够。经过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今后我市学前教育将从两方面着力,第一,增加公办幼儿园,力争使公办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30%以上。新的公办园拟按新型事业单位设置,以事定费。第二,提高普惠幼儿园的比重,力争三年内普惠幼儿园的数量占到幼儿园总数的80%以上。普惠幼儿园包括公办普惠和民办普惠,民办普惠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设定服务的基础上,加以经费保障。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