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构建连接海与城市、鸟与人的自然纽带。图为红树林湿地,泽鹬成群飞翔。
“湿地与人类福祉”,2月2日,2024年世界湿地日以此为主题拉开宣传大幕。连日来,记者走入深圳不同类型湿地,感受鹏城一处处绿色自然宝藏的诗意,也为市民探访春节假期的好去处。
沿着木栈道,向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南区腹地走去,蓝色的天空、浅黄的芦苇、深棕的树枝、自由的鸟儿、欢快的虫鸣,与国际化都市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形成繁华与静谧的反差。“人与湿地,生命交织”,今年世界湿地日的口号,在这片红树林湿地得到充分体现。作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与香港米埔内后海湾湿地一河相连,保存有最完好、面积最大的一片原生态红树林。
近年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及深圳湾治污、深圳河治理、红树林种植与滩涂营造、湿地保护修复、鸟类栖息生境重建等努力,秋茄、木榄、桐花树、老鼠簕等本土红树植物丰富度增加,植被覆盖度达95%以上,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基围鱼塘水鸟群落的多样性水平也明显提高。
除了深圳湾红树林湿地,市民还可以在其他湿地公园如洪湖公园、仙湖公园、西湾红树林湿地公园、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大鹏东涌红树林湿地、禾塘湿地公园等观鸟游憩,探索发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深圳(不含深汕合作区)湿地总面积约3.5万公顷,共有湿地类型4类20型,已修复湿地面积达43.33公顷,已挂牌建设的湿地公园17个。
目前,《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正在编制,提出打造“全球滨海湿地治理典范、全球红树林命运共同体构建者、全球湿城共生共荣引领者”三个目标,规划新增建设茅洲河口、坪山河湿地公园,大澳湾、鹅公湾等海洋公园,西乡河口红树林、双界河口红树林、鹿咀潟湖红树林等20个湿地保护小区,规划建设1条滨海湿地活力带及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等10条滨河湿地活力带等,到2035年建成“国际湿地城市”。
“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开启新征程
1月31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深圳的生动实践交流研讨会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此次研讨会以“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为主题,系统总结深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全面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总结经验、查找差距、补齐短板,推动深圳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具标杆性、引领性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开启新征程,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鹏城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环境报社、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