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广州开幕。林克庆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1月22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广州开幕。
省政协主席林克庆,副主席许瑞生、邓海光、袁宝成、王学成、黄武、张嘉极、李心、温国辉、郑轲,党组成员郑振涛,秘书长陈文明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省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王荣,十届省政协主席黄龙云,省委领导同志孟凡利、宋福龙、陈建文、张虎、王曦、郭永航、袁古洁、王瑞军、张弓,全国政协委员仇鸿、刘亚永,省军区、省法院、省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李军、张海波、冯键,十二届省政协副主席薛晓峰、马光瑜,广州市政协主席李贻伟、深圳市政协主席林洁在主席台就座,祝贺大会召开。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应出席委员761名,实到726名,符合规定人数。
上午9时,邓海光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林克庆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2023年,省政协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突出加强政治建设,突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突出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充分展现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新气象、新作为。报告从六个方面总结了省政协去年的工作。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二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助力广东再造“走在前列”关键新优势;三是紧扣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积极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四是深刻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广泛汇聚改革发展正能量;五是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制度效能;六是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守正创新加强政协自身建设。
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必须感恩奋进、团结奋斗。我们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维护和发展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推动社会各界满腔热忱地投入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要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团结奋斗的正确方向;要发挥独特优势,激发团结奋斗的创造活力;要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报告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省政协常委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积极建言资政,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广泛凝聚共识,持续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切实发挥人民政协制度整体效能,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受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温国辉向大会报告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一年来,省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立足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998件,其中委员提案802件,各民主党派省委会和省工商联提案196件,审查立案758件,已100%办复。
陈文明宣读《关于表彰2023年优秀提案及履职优秀委员的决定》,对41件优秀提案及21名履职表现突出的委员予以表彰。
住粤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研究咨询委员代表,省政府参事和省文史馆馆员代表,省统战系统在职副厅级以上干部,各地级以上市政协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各县(市、区)政协主席,广州地区部分大专院校党委统战部部长,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外来务工人员代表应邀列席开幕会。
王伟中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联组讨论会 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 全面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更大进步
1月22日下午,省长王伟中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侨联、对外友好界,特邀人士(香港、澳门)委员联组讨论会,亲切看望大家并聚焦“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高水平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题,与政协委员深入交流,听取大家意见建议。
会上,霍启山、黄少媚、柯海帆、张广军、叶紫莹、马志达、郭基煇、何如胜、吴学明、陈平、蒋丽苑、黄依倩等政协委员,结合履职实践,从社会民生、重大平台、营商环境、文旅商贸、民营企业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王伟中认真听取大家发言,不时参与互动交流,对政协委员提出的富有建设性的真知灼见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省有关部门认真梳理研究、充分吸纳到具体工作中。
王伟中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去年4月视察广东,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为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过去一年,在总书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东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携手港澳扎实推进大湾区建设,推动科技产业协同不断深化、人流物流往来更加便利、规则机制对接更加畅顺,各项工作不断取得了新成效。
王伟中指出,今年是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我们要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全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携手推动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更大进展。要认真研究谋划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积极探索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新模式、新路径,推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增强大湾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加强大湾区与国家重大战略协同联动,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要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畅通创新要素跨境高效流动,深化创新人才交流合作,开展从技术研发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培育的全链条合作,更好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要高水平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扎实抓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落实,尽快实现全岛封关运作,统筹提升前海产业发展、交通设施、城市生活、市政配套、生态环境等建设水平,加快南沙先行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导入和功能提升,落实河套深圳园区发展规划。要紧扣港澳居民重点关切,更大力度强化社会民生领域合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王伟中表示,希望政协委员继续关心支持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积极建言献策,大力宣传推介大湾区政策优势,带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省领导张虎、张新、邓海光、张嘉极参加会议。
林洁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 勇当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 更加定型的先行示范窗口
1月22日,省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主席林洁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时表示,深圳市政协将把本次大会精神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把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部署要求上来,坚持以奋进者的姿态和先行示范的担当作为,不断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林洁表示,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推动广东“走在前列”新征程中展现人民政协新担当新作为的谋划部署,也是对广大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有力号召和对地市政协提高履职能力水平的明确指引,是一个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完全赞成。
她说,过去一年,深圳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自觉把政协工作放到市委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为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2024年,深圳市政协要更好彰显政协之“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强化组织体系建设。要持续展现政协之“为”,更好把党政所需、人民所盼与政协所能有机结合起来,协商议政向大事要事聚焦,民主监督向重点难点聚力,建言献策向民声民愿聚智,凝心聚力推动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要不断夯实政协之“基”,在加强“三化”建设上下更大功夫,巩固专门协商机构工作体系化建设成果,努力在完善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提高协商能力、营造良好协商氛围上取得新成效,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勇当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先行示范窗口。
集智聚力建言广东高质量发展 6位委员亮相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
1月22日上午,在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来自共青团和青年联合会、工商联、经济、文艺等不同界别的6位省政协委员亮相,建言广东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养青年“乡村CEO”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也为青年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舞台。
如何更好发挥青年的力量?省政协委员、广东启迪集团总裁隋建锋建议,要深入实施“广东青年乡村CEO培育计划”,大力培养青年“乡村CEO”,分层次分阶段培养“百名兴乡典型、千名兴乡创客、万名兴乡火种”。打造资源精准对接平台,建立全省各地乡村项目需求库,搭建统一的乡村求职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大学毕业生和有志返乡的青年提供服务支持。加大青年乡村创业扶持力度,按照产业发展方向和投资政策,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青年乡村创业特点的项目指南,引导青年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探索设立青年乡村创业的专项扶持金融产品,帮扶创业项目落户转化。
传承弘扬干事创业的粤商精神
2023年,广东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接连落地。省政协委员、佳都集团联席董事长兼执行总裁陈娇表示,这些政策切中了民企发展的“痛点”和“堵点”,让粤商感受到政策的春风、市场的暖意,对未来更充满信心。
为了开创广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陈娇建议广东民企牢牢把握大势,在不断突破创新中,传承弘扬干事创业的粤商精神。拥抱数字经济,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环境,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产业的数字化升级来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主动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全社会要凝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让民营企业家轻装上阵,安心发展,放心经营。
做精做优“蓝色粮仓”
广东作为海洋大省,近年来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在全国率先探索海水网箱养殖,创新海洋产业园开发模式,构建起从种业、养殖、装备到精深加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
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正佳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萌建议,努力做精做优“蓝色粮仓”,推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深远海养殖用海,科学确定养殖用海规模,优化养殖用海布局,简化用海前期审批环节,鼓励新增经营性养殖用海,实行市场化方式出让海域使用权。科技创新赋能深远海养殖,加大对抗风浪的养殖装备、智能管控设备、疫病防治设施等研发和生产,培育推广一批适宜深远海养殖的优质新品种,让深海养殖不再“看天吃饭”。提高海产养殖抗风险能力,政府构建海洋牧场补助制度,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对遭受海洋自然灾害的养殖企业给予一定补偿。
做强做大卫星通信产业
随着华为Mate60pro的发布,卫星直连手机通信功能揭开面纱。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副主委、广州程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贾鹏程表示,卫星通信产业未来有望迈入万亿级市场空间。
中国如何在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抢位战”里脱颖而出?贾鹏程建议强化卫星直连手机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战略地位,制定低轨星座卫星与手机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出台专项产业扶持政策,支持“链主”型企业做强做大、带动全局,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卫星互联网产业,并加强专项资金、产业基金支持力度。加速推进卫星直联手机业务的国际化战略、丰富营销场景、开拓海外市场,源源不断为中国制造注入新动能。
粤式文旅让“头回客”变“回头客”
广东是文化和旅游大省,省政协委员、广东广播电视台首席播音员唐琳热情洋溢地邀请八方来客到广东过大年、品地道粤式年味。
来广东过年的游客可以获得哪些别样的体验?唐琳总结了民俗文化、美食及交通等广东文旅资源优势。她建议进一步要优化游客来粤过年感受,把配套设施建设得更完善,把服务做得更贴心,把需求对接得更精准,构成游客的独家记忆,使“头回客”变“回头客”。将广东人低调务实的特质打造成独特的“城市人设”,为文旅品牌增添独特的魅力。将广东特有的文化元素变得更具参与性和互动性,让游客不止满足当“看客”。
深化大湾区融通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日新月异,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形成。省政协委员、华盈香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林栋建议,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不断深化科技创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大型科研设施共享,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切实提升大湾区科创国际竞争力。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点之一。郑林栋建议推动民生配套“硬基础”向民生融合“软联通”转变,实现养老服务、医疗保障、职业资格互认,促进人才双向流动,推动港澳居民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此外,也要支持港澳青年社团在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设立工作站,组织粤港澳青年开展科创、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增进了解、增强互信。
省政协委员建言低空经济发展 把握黄金新赛道 助力广东加速跑
低空经济“腾空而起”,全国各省市竞相抢跑,发力这一产业发展黄金赛道。广东如何精准发力、继续“飞”在前面、“飞”得更快?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们纷纷建言。
万亿风口下广东有优势有短板
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到“十四五”末,我国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万亿-5万亿。实际上,拥有完善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和一流的创新动能支撑的广东,在低空经济领域已具有一定先发优势。
“广东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独特的空域优势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亿航eVTOL获首张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型号合格认证,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年产值超900亿元,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的市场份额……”住深省政协委员、深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妇联兼职副主席汪洪介绍说。
有先发优势,也有短板。民革广东省委会在调研中发现,我省低空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掣肘。如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空域管理的协同性不够;传感器、主控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对外依赖程度高;尚未形成大规模效应,进一步复制推广困难;飞行服务站、调度管理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
支持深广打造首批国家级智慧空中交通试点城市
民革广东省委会在《关于大力发展低空经济 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地方立法等形式制定地方法规政策,分类分级划设无人机适飞空域,研究制定无人机事故责任认定准则、城市无人机物流配送运行管理、网络安全技术标准等管理规范细则。同时,加快编制我省低空经济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各地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具体支持政策。
破解关键技术领域对外依赖程度高瓶颈。提案认为,应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梳理低空经济关键技术,组织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开展攻关,重点攻关无人机传感器及芯片、无人机飞行控制、低空数字化管理平台、高精度地图、高密度电池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布局一批重大科研机构平台,承担无人机关键技术研发、适航检测等功能。
应用场景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民革广东省委会认为,政府部门应带头推广,打造应用场景示范,支持深圳、广州打造首批国家级智慧空中交通试点城市。提案还提出,要支持载人通航发展,尽快启动深圳-珠海全球首条eVTOL跨城空中交通航线;率先探索跨境通航新模式,研究开通香港科学园-河套-南沙的通航线路,为粤港两地科研人员通关与交流提供更多便利;探索设立大湾区更多城市的跨境通航线路,打造跨境通航示范区。
为合法合规低空飞行松绑
当“打个飞的”去邻市上班并不遥远时,作为当前技术应用较为成熟的低空无人驾驶航空器——消费级无人机产业发展却面临着不少障碍。
汪洪表示,当前,由于新划设的管制空域和适飞空域范围尚未公开发布,造成消费级无人机操控员、管理机构无所适从,而且管制空域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限制了无需审批的飞行活动范围;广东省尚未建立统一的监管服务平台来管理消费级无人机飞行中报送的识别信息,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亟待建立。
如何优化消费级无人机飞行管理?汪洪提出,建议各市政府协同航空部门,进一步优化无人机管制空域划设,明确适飞区域范围、适飞高度等,并在现有基础上适度扩展适飞空域范围。同时,省交通厅协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加快建设统一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鼓励头部运营企业完善自身飞行控制系统,加强部分重点区域无人机飞行管控。“建议省政府或具有立法权的市出台‘城市消费级无人机放飞管理细则’,进一步落实‘放管服’要求,为合法合规低空飞行松绑,掀起新一轮低空消费浪潮。”汪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