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023西丽湖论坛在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科技部部长阴和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代表、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安德鲁·斯坦斯致辞。
阴和俊代表科技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举办西丽湖论坛是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和深圳市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站在新起点,科技部将与粤港澳三地进一步加强合作,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支撑引领作用,高水平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家超表示,西丽湖论坛促进了大湾区科创人才交流,体现了深港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深度合作。香港特区政府将继续和深圳等大湾区城市携手,推进重大平台建设,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通,加快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助力大湾区打造成为国家参与世界先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基地,为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李伟农说,澳门将继续发挥自身与葡语国家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国际交流合作的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国家科技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作出新的贡献。
覃伟中表示,深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携手港澳积极链接全球创新网络、深化协同创新,努力为各类人才、企业、科研机构营造最好的开放创新生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安德鲁·斯坦斯表示,西丽湖论坛的永久主题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秉承的理念不谋而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期待与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所有合作伙伴携手,借助知识产权、创新和创造的力量,建设一个更具可持续性的世界。
开幕式上还发布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空间规划纲要》等7项重大成果,百度创始人李彦宏、2015图灵奖得主马丁·爱德华·赫尔曼、硅谷人工智能研究院创始人皮埃罗·斯加鲁菲作演讲。
2023西丽湖论坛在“创新·可持续发展”永久主题下,以“前沿·变革·联结”为年度主题,突出前沿引领、创新变革、央地协同、湾区共振,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创新人才等,共议开放融合发展趋势、共享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共担科技自立自强责任使命。
市政府秘书长高圣元参加活动。
七大科技成果集中发布
昨日举行的2023西丽湖论坛开幕式上,七项重大科技成果集中发布。
昨日,2023西丽湖论坛在深开幕,集中发布的七项重大科技成果,成为本届论坛主要亮点之一。七大成果涉及AI大模型、集成电路、柔性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数量多、质量高、领域广,充分展现出深圳创新的“硬核”实力和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重磅规划纲要发布 突出变革特点
本届西丽湖论坛更加突出“变革”特点,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发布重磅文件,展现了深圳创新体制机制、融入全球网络、参与全球治理的生动实践。
为加快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开幕式上,《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空间规划纲要》发布,将以西丽湖为生态心,围绕重点片区,形成“一心、两轴、三区、六大创新组团”的空间布局及“环山、抱湖、拥河、连海”的生态格局,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打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山水之城、创新之城、乐活之城、智慧之城”。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用 支撑科技前沿领域创新
科技创新离不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撑。开幕式上,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启用。
据了解,两个“大设施”启用后将有力推动脑科学产业和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全球首个跨物种、跨尺度的智能生命健康基础设施。将围绕解决“重大脑疾病发生和干预的神经机制及诊疗策略”的核心问题,为实现建制化科研和承接国家重大科研计划提供技术支撑和平台保障。
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全球首个将软件控制、硬件集成和合成生物学应用进行系统整合的大型规模化合成生物研究基础设施。未来,设施还将向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开放,为全国合成生物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瞄准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 三大学院同时揭牌
成果发布环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集成电路学院、中山大学柔性电子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算力微电子学院同时揭牌。记者注意到,三家学院均属于半导体领域,这也反映出深圳更加注重以科技源头突破引领产业突破,以产业突破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切实担当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和使命。
据了解,中山大学柔性电子学院将打造柔性电子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构建前沿技术创新研发高地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集成电路学院聚焦深圳“20+8”产业集群发展急需,与集成电路龙头企业、一流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成为支撑深圳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端人才桥头堡和科技创新强引擎;深圳理工大学(筹)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厚的科教资源、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工业级的教学平台建设算力微电子学院,致力于培养一流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人才,成为高性能芯片工程师的摇篮。
聚焦AI大模型创新生态 为人工智能创新提供中国方案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扩展,全球AI界正打响“大模型之战”。作为科技创新盛会,本届论坛聚焦AI前沿技术,在成果发布环节推出了“鹏城·脑海”通用AI大模型进阶版,由鹏城实验室联合中国外文局、华为、腾讯共同发布。公众版本(public version)将面向全社会开源,与业界携手构建基于“中国算力网”的AI大模型创新应用生态,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提供中国方案。
全球顶尖科技创新高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空间规划鸟瞰(效果图)。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是深圳科教资源最丰富、高端人才最密集、科技创新能力最强、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对增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强化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昨日发布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空间规划纲要》作为指导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系统性制定了科教城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城市风貌、公共服务、综合交通、智慧城市、保障措施等内容。
发展定位上,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是深圳支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高地的核心载体,为全球顶尖科技创新高地、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集聚区。
空间布局上,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总面积约69.8平方公里,以“蓝绿”为底,塑造“环山、抱湖、拥河、连海”的生态格局。严守生态本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规划公园绿地系统,串联阳台山、西丽湖、大沙河、深圳湾等原生态资源,融合自然、人文、社会多元要素,形成“山水掩映象牙塔,蓝绿交织活力城”的幽美湖谷。
创新驱动上,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将构建“一心、两轴、三区、六大创新组团”的功能布局结构。“一心”即以西丽湖为中心的生态心,围绕西丽湖打造公园游憩休闲系统,构建特色景观绿道体系。“两轴”即依托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等交通走廊,联动片区发展的驱动轴;南北轴沿沙河西路衔接西丽中心创新服务区和石壁龙科教拓展区,东西轴沿留仙大道联系西丽中心创新服务区和大学城科教提升区。“三区”即大学城科教提升区、石壁龙科教拓展区和西丽中心创新服务区。“六大创新组团”包括大学城、石壁龙、燕清溪、白石岭、留仙洞和小镇创新创意组团。
《纲要》还提出了实施保障方案,包括加快高端创新资源布局,高规格高水准引进世界一流高校、国际国内著名实验室、科研机构;在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科技体制机制、国际化人才发展制度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推动重大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政策落地;加快推进西丽枢纽、侨城东路北延段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一场向科学致敬的盛会”
西丽湖畔,论道创新。昨日,2023西丽湖论坛在深圳大学城拉开帷幕。在“创新·可持续发展”永久主题引领下,本届论坛以“前沿·变革·联结”为年度关键词。活动现场,全球顶尖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和金融机构代齐聚西丽湖畔,纵论开放融合发展趋势、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科技自立自强责任使命。
建立可信赖的人工智能
“西丽湖论坛是一场向科学致敬的盛会。”图灵奖得主马丁·爱德华·赫尔曼在“公钥加密和网络安全——塑造数字创新的未来”主旨演讲中提出,“对于当前所掌握的AI科技,人类就像是坐在高性能跑车里的16岁少年,快速成长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我们要以一颗向善之心、科学的精神,开展国际跨领域合作,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造福全人类。”
“人工智能呼啸而来,我们要适应它,需要做哪些准备?”硅谷人工智能研究院创始人皮埃罗·斯加鲁菲在“技术突破与可信赖的人工智能”主旨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的安全和可靠非常重要,这需要在人工智能系统开发的每一个步骤都确保它的可靠性,保证技术的安全、可信,最终建立可信赖的人工智能。
走符合深圳特色科创之路
2021至2023年,西丽湖论坛连续成功举办取得良好社会反响,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充分彰显大湾区特色、体现融合创新特点的知名论坛。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院长郑泉水认为,中国科技已从追求数量发展到追求质量,而且正在迅速进入到第三阶段“追求原始重大创新”,可以预见,西丽湖未来会成为深圳市人才和科技发展最核心的地方。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表示,“深圳是追求科学梦想的沃土,在我眼中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具有先行示范、开放合作、国际化的属性和特点,相信科教城会有更多的顶尖科研力量汇聚在这里。”
“我对深圳科技创新所呈现的鲜明特点印象深刻,相信在国际科技创新建设中会走出一条符合深圳特色的道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知名主持人蒋昌建如是说。
加大力度培养原始创新人才
“澳门大学已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设立澳大集成电路研究院。”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表示,大学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高水平人才开展创新活动,继而才能推动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即,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城市和地区的高教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哈工大(深圳)校长黄玉东表示,“作为高校,我们始终与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为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优质平台,一方面高校要发挥基础性学科引领作用,培养原始创新人才,不断推出原创性成果;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解决关键工程领域‘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记者了解到,本届论坛还将举办包括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论坛、通信与网络技术发展论坛、何梁何利基金高峰论坛、前沿医学科技创新论坛、湾区校长论坛等在内的13场平行论坛,以及X9高校院所联盟体育联赛。
李彦宏关于AI的“冷热思考”:以市场力量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中国的大模型很多,但是基于大模型开发出来的AI原生应用却非常少。”昨日,在深圳2023西丽湖论坛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谈及国内AI行业现状时,分享了关于AI原生时代的两个“冷思考”和三个“热驱动”。
在两个“冷思考”中,李彦宏指出,截至10月份,国内已经发布238个大模型,相较于6月份的79个,在4个月内增加两倍,但相较于国外的几十基础大模型和上千个AI原生应用来看,国内AI原生应用数量却很少。“不断地重复开发基础大模型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他说,许多行业、企业、甚至城市都想从头训练自己的专用大模型,但专用大模型没有智能涌现能力,价值非常有限;只有当你的模型参数规模足够大,训练数据量足够多并且能够不断投入,进行迭代,才能够产生智能涌现。
谈及“热驱动”时,李彦宏表示,强大的基础大模型能驱动AI原生应用爆发,中国有领先的基础大模型,这是AI原生应用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底层的能力。但当前,最好的AI原生应用还没出现,AI原生时代一定会有优秀的AI原生应用是基于这些大模型开发出来的。与之相对,AI原生应用也会驱动模型、芯片等AI技术栈的发展。“AI产业也是需求驱动,应该在需求侧、应用侧发力,鼓励企业调用大模型来开发AI原生应用,用市场推动产业发展。”
他以百度文库为例,经过AI原生化重构后的百度文库,能够在1分钟内生成一个二十几页的PPT,包括图表生成、格式美化等,几乎是零成本,实现了从内容工具到生产力工具的转变。而因为这一改造,文库的付费率有了明显提升。这就是AI对业务关键指标的促进作用。
哈工大(深圳)集成电路学院揭牌
昨日,作为2023西丽湖论坛发布的七项重大科技成果之一,哈工大(深圳)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揭牌。
哈工大(深圳)集成电路学院拥有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致力于打造支撑深圳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端人才桥头堡和科技创新强引擎。
学院将与集成电路龙头企业、一流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构建“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产业前沿+产业链关键制约环节+成果转化”的全过程生态链,为产业发展输送拔尖人才,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在人才培养方面,集成电路学院形成了本硕博完备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设置了集成电路设计及设计自动化、集成电路制造工程、光电融合集成电路与应用、微纳器件及系统等学科方向,重点围绕微纳器件与系统、光电融合集成电路、电子封装及芯片检测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