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率部分市人大代表视察我市公证事业发展情况。骆文智强调,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以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为深圳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代表们现场视察了前海公证处办证大厅和深圳市公证处,听取市司法局、市公证协会和坪山公证处有关情况汇报,并提出意见建议。据介绍,目前我市共有10家公证机构,今年上半年办理公证业务超过16万件,同比增长6.18%。各公证机构还不断创新业务模式,推出“赋强通”“存证通”“云上公证”等工作系统,实行公证服务7×24小时在线和“周末不打烊”便民措施,受到企业和市民的好评。
骆文智指出,公证作为一项典型的预防性法律制度,是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深化公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公证服务的供给总量、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证法律服务需求。要找准公证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围绕企业“急难愁盼”突出问题,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服务模式,切实让企业享受公证服务的便捷实惠。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更好服务企业“走出去”,扩大涉外公证法律服务国际影响力。
骆文智要求,要坚持公益为本,执业为民,引导公证机构和公证员优先保障劳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类基本公证法律服务需求,提升公证服务均等化、可及性水平。要不断优化全市公证队伍结构,切实保障公证质量。市人大常委会也将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公证工作和建设,为推动深圳公证事业更高质量发展,为深圳加快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鲁毅,秘书长汤暑葵参加视察。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20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情况暨“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专项视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副主任蒋宇扬,秘书长汤暑葵参加视察活动。
视察组一行首先实地察看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项目建设情况,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项目,这两馆已基本建成,计划年内开放。随后,代表们视察了龙华区图书馆建设运营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关于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的汇报。据介绍,近年来深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公共图书馆(室)779家,文化馆(站)88家、社区文化服务中心663家,初步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骆文智指出,在文化建设、文明塑造上先行示范,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题中应有之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持续完善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要突出文化惠民,打造彰显深圳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让市民群众享有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骆文智指出,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文化+科技” “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在此基础上,要立足先行示范,充分发挥深圳高新技术发展优势,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研发和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巩固提升深圳在文化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要促进文旅融合,加强与香港、澳门以及与省内其他城市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合作,不断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激励机制,探索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有关举措,凝聚起推动我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