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深圳市智能建造创新发展促进大会举行。 大会以“创新引领 智造未来”为主题,聚合粤港澳大湾区在智能建造领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和高校,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智能建造产学研融合创新、集聚发展,加快形成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助力深圳市智能建造从“试点”迈向“示范”。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郭晓宁介绍说,发展智能建造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深圳市计划通过三年试点,建立技术标准、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六大体系”,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建造深圳模式。
会上举行了深圳市建筑产业生态智谷宣讲及签约活动,发起了成立深圳市智能建造产业联盟的倡议。同时,由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中建三局等6家单位发起成立的深圳市智能建造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中国工程院院士岳清瑞,中国建筑首席大师、中建设计副总经理宋晓龙分别作智能建造主题报告。
与会人员还实地观摩了深圳龙华樟坑径地块项目、中建三局深圳华富村项目和华为方舟一号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了解模块化集成建筑、造楼机等智能建造装备和全屋智能应用。此次大会 由深圳市住建局指导,深圳市住建局建设科技促进中心、龙岗区住建局和中建三局等单位主办。
深创投龙岗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资5.05亿元支持“20+8”产业
7月12日,深创投龙岗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协议正式签署,这标志着这支以“市、区国企+股份合作公司”模式联合筹设的创投基金落地运作迈出实质性一步。该项基金总规模达5.05亿元,是目前深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股份合作公司出资规模和比例最大的一支基金,将主要投资于支持深圳“20+8”产业领域。这也是市、区联动创新模式探索盘活集体资金的有力举措。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股份合作公司以股权基金形式参与深圳“20+8”产业投资,实现集体企业存量资金对接深圳产业升级。龙岗区以“国企+股份公司”模式引导股份合作公司有序进入创投领域,积极探索以股权投资方式对接深圳产业升级,推动辖区16家股份合作公司出资4.05亿元与市属国企深创投集团合作设立创投基金,实现了集体企业参与出资规模、数量全市“双第一”。
据悉,深创投龙岗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05亿元,将立足深圳、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范围的优质产业和项目,主要投资于信息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深圳市“20+8”产业领域,在支持服务优质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龙岗区社区集体经济不断转型发展壮大。
相关人士表示,深创投龙岗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协议的签约对盘活股份合作公司资金、促进国企集企融合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全市以“市、区国企+股份合作公司”模式设立创投基金树立了新标杆。
宝安区人民医院2025年底投用
日前,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主体结构提前6个月完成全面封顶任务,将于2025年底建成投用。
“真金白银”为时尚产业引来“活水”
此前,主题为“世界设计 深圳动能——深圳‘设计之都’15周年”的深圳设计周成功举办,吸引了全球时尚界的目光。作为深圳“20+8”重点产业集群之一,近年来,深圳时尚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逐步实现生产线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
近日,记者探访了深圳黄金珠宝基地、时尚小镇、眼镜城等时尚产业基地。为助力深圳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圳税务部门全力落实税惠政策,积极释放税惠“红利”,从产业全链条入手,精准发力,将“真金白银”送至企业亟须环节,引来“活水”孕新机。
税惠红利叠加 激发创新活力
近日,记者走访周大福珠宝金行(深圳)有限公司的大师工作室,进门处,一株盛开的镂空黄金富贵牡丹金灿夺目。“这副富贵牡丹作品,是采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花丝镶嵌工艺打造而成,以金、银等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等技法,经过十余次拉制,精心雕琢成的艺术珍品。” 周大福中国营运管理中心财务总经理杨小林告诉记者,传统的黄金珠宝设计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消耗人工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较低。
“我们创新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运用3D金属打印技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既可做到相仿的艺术效果,也能为消费者带来个性化定制体验。”在杨小林看来,企业之所以有底气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与税惠政策分不开。2022年,盐田区税务局微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辅导,助力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7.2万元,免征企业所得税收入5.7亿元。“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布局高度自动化加工,将使用机械臂执行宝石镶嵌、打磨等精密技术工序,税收优惠直接充实了我们在研发生产等多环节的现金流,让我们心里更有底气。”
税惠延伸线上 拓宽市场赛道
“亲们,咱们夏装上新,现在下单还有消费券可以使用,大家抓紧时间上车喽!”位于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的深圳女装领军品牌“玛丝菲尔”的企业直播间里,主播与粉丝们热情互动,当季爆款服装一字排开,轮番展示介绍。
深圳时尚产业持续创新求变。玛丝菲尔的财务负责人李雪介绍,玛丝菲尔率先转型,多渠道、多模式加速布局数字化营销,在抖音、天猫等多平台均开通品牌直播,并推出“试衣到家”应用程序,通过人工智能科技、时尚体验和个性化时尚助理,打造了集成送衣上门和个性搭配服务的新零售平台。
2022年,玛丝菲尔旗下品牌服装通过直播间带货等线上销售渠道产生的销售收入超1.74亿元。“线上销售平台帮我们打开了销路,也一定程度降低了运营成本。”但李雪也表示,“平台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为更好服务深圳时尚产业发展,龙华区税务局建立了税企服务微信群工作机制,主动靠前解决纳税人缴费人疑难问题,帮助玛丝菲尔等服装时尚企业及时梳理适用的税惠政策,帮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以玛丝菲尔为例,2022年期间共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138万元,旗下公司前三季度享受缓缴增值税47.26万元,缓缴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490万元,为企业拓宽数字营销和市场新赛道。
“网格管理”添能 税惠加持增信
深圳横岗眼镜城是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一,享誉国际。记者从龙岗区税务局获悉,为帮助横岗眼镜城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加速迈进,龙岗区税务局借助网格化管理,组建纳税人网格群,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提供优质高效的税费服务,“点对点”推送适用减税降费政策,助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借助产业集群优势,目前,横岗眼镜城产业园区内的企业积极投入数字化建设,以“智能化”替代传统工艺,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机遇。
去年底,全市首家产业园区“微税厅”在光明区玉塘街道高科创新中心产业园正式落成。该厅可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社保缴费、发票代售代开、远程办税等“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实现95%以上常见涉税业务就近办理;在罗湖区水贝黄金珠宝基地,远程“微税厅”也为黄金珠宝企业提供24小时不间断税费服务。迪阿股份财务负责人黄水荣说,“‘微税厅’配备有专门针对珠宝行业的‘远程办经理’,能快速解答涉税疑难问题,协助企业通过移动终端及时办理涉税业务,大幅节约办税成本。”
今年上半年,《深圳市现代时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正式出台,深圳正加快推进时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深圳税务部门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建立“税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精细服务深圳时尚产业激活“数智大脑”,精准助力深圳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
“好的路线”助力深圳出行
深圳出租车行业再次升级巡网融合服务能力。近日,深圳巡网融合平台“深圳出租”上线“好的路线”功能,为出租车驾驶员提供预测收入更高的接单路线导航。根据推荐路线行驶,驾驶员可以快速衔接服务网约订单和巡游订单,降低出租车空驶率。据测算,采用“好的路线”推荐的接单路线,每天最多可减少25分钟空驶。
“好的路线”是高德地图为出租车行业开发的一项创新功能,与传统的网约路线不同,“好的路线”综合了网约订单和扬招订单的预测单量,基于高德地图导航能力,为出租车行业提供最优接单路线的导航能力,提升出租车行业运营效率。
作为全国首个出租车“巡网融合”试点城市,深圳持续升级出租车行业服务能力。2020年,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指导下,深圳市出租汽车协会与高德打车共同打造巡网融合官方平台“深圳出租”,目前已累计服务超2200万人次。此次“深圳出租”率先上线“好的路线”功能,成为全国首个运用数字技术兼顾服务线上、线下打车需求的巡网融合平台。
高德打车出租车事业部总经理李新华表示,数字技术与行业的融合,不是简单的线上化,而是深入了解出租车行业的需求,用数字技术帮助行业释放专业能力,高德地图基于“好的出租”解决方案与行业合作共建巡网融合平台,助力行业升级数字化能力,在全国近100个城市应用落地,累计服务驾驶员数量超100万,帮助驾驶员线上收入增长40%。
深圳市出租汽车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永志介绍,自2020年5月接入高德平台运营以来,深圳出租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卓有成效,已有近4万名巡游出租车驾驶员入驻“深圳出租”,实现100%线上化。线上接单提高了驾驶员的收入,为推动深圳巡游出租车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深圳将开设不动产登记双(多)证合一咨询受理专窗
“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于7月14日起开设双证合一咨询受理专窗”,7月13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深圳政府在线”互动交流板块,就市民咨询的“深圳双证合一(双拼房)事宜”作出回复。
有市民就深圳双证合一(双拼房)办理的真实性及白名单楼盘等事项,发起咨询。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回复称: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于7月14日起开设双(多)证合一咨询受理专窗,市民可携带身份证明材料、不动产证书原件,前往房产所在地的登记所专窗咨询办理。
据了解,办理不动产双(多)证合并的,按照有关规定,需由规划、住建等多部门联合批准同意;由房产所在地的各区登记所现场咨询、办理;不动产证书应为红本、无抵押、无异议登记、在同一人名下。若业主的双拼房不在第一批白名单内,不动产登记中心将收集数据再向上反馈。
深圳试点推出“发光”路牌
市交通运输局试点推出了一种新型的道路标志,光线差时能自动发光,让市民行车更加轻松安全。图为在北环大道香梅路至福龙路试点应用的“发光”路牌,夜间视觉效果更清晰。
快递头部企业服务升级见成效
七月流火,热气袭人!打开门,快递员汗透衣背把快递放在了您的家门口。配送上门服务是百姓的期盼,也是快递头部企业服务好坏的体现。如今,快递业的竞争正在从比价格演变到比末端配送服务环节的质量,大家要在服务上一拼高下。
4家头部快递企业要求快递员配送必上门
去年9月,顺丰宣布在全国50座城市推出“派件不上门,承诺必赔付”的承诺。到了今年3月,顺丰进一步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600余城,派送不上门必赔5元券。6月28日,中通快递宣布升级旗下标快产品服务,在全国66个大中型城市推出“标快送货上门,承诺不上门必赔”。就在同一天,菜鸟宣布推出自营快递业务——菜鸟速递,并在全国近300个城市提供晚到、破损必赔,不上门必赔等承诺。
除此之外,京东物流,已经连续多年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前不久的“毕业季”,京东快递甚至针对毕业生进行了服务升级,200斤以内的包裹都能免费送货上门……
顺丰、菜鸟、京东物流,再到如今的中通,已有四家快递头部公司开始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甚至作出了“不上门必赔付”的承诺。
从搭建平台到下场做快递,菜鸟看中的是物流行业的未来潜力。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达600亿件,比2019年达到600亿件提前了172天,比2022年提前了34天。
全国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快递企业的业务量也水涨船高。以四家A股快递企业新近发布的5月经营数据为例,申通快递业务量为15.03亿票,同比增长49.85%;圆通速递和顺丰控股快递业务量分别为17.90亿票、9.83亿票,同比增加15.22%、8.98%;韵达股份快递业务量为15.39亿票,同比增长3.64%。
高增长也要好服务
平台经济发力,乡村振兴加码,带来了快递业的持续高增长。作为国内业务量市场份额最高的快递,中通今年一季度的单量就高达62.97亿件,相当于月均20亿件。如此庞大的业务量,真的能实现每单送货上门吗?据了解,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的其实是中通快递旗下高端快递产品“中通标快”,自2021年4月上线运营。中通快递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2日,中通标快业务全国覆盖349个城市,98个中心,3.1万个网点。业内人士认为,不同于普通件与“通达系”的低价、同质化竞争,中通标快升级“不上门必赔”打响的是高端服务与时效之战。按其介绍,此次升级后,若存在未按标准送货上门,或未经客户允许投递至代收点等情况,一经核实,将赔付无门槛优惠券。
对于“不送货上门必赔付”的细节,中通方面表示,若包裹存在未按标准送货上门,或者未经客户允许投递至代收点等情况,收件人可以通过小程序等渠道进行反馈,客服人员将于24小时内进行核实,核实无误后,将赔付收件人1张6元标快无门槛优惠券。
去年以来,随着“价格战”的叫停,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头部企业的探索方向,因此老生常谈的快递上门问题也成为快递公司提高服务质量的第一个发力的方向和突破口。
中通首席财务官颜惠萍在今年中通一季度财报中提到,今年中通快递的目标是在维持高质量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实现最佳盈利表现的前提下,市场份额增长至少1.5个百分点。基于当前市场条件和运营情况,中通快递调高对公司全年业务量指引为包裹量292.7亿至302.4亿件的区间,同比增速为20%至24%。
值得关注的是,曾经不上门送货的“重灾区”通达系快递公司也正在加速行动,今年2月,申通开始力推送货上门服务,快递员送货上门可以拿到0.6-0.8元/票的奖励,以及每月的“星计划补贴”300-500元,送货上门服务目前已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
而在去年8月,抖音电商推出高品质快递服务“音需达”。商家在后台开通该功能后,可以直接针对快递配送服务要求较高的客户订单,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目前中通、韵达、圆通、京东、顺丰等快递企业均已接入。深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王国文博士认为,快递服务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快捷化门到门服务,这也是快递企业赢得市场,不断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大量、做好服务是快递企业做大做强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