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恪尽职守真诚服务人民群众结合起来。”连日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宣讲团和百姓宣讲团成员分赴公园、医院、学校等地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精准把握外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乡镇干部: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奋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2月8日,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大安村天子山农业公园春意盎然,百姓宣讲团成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谭翀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农村和海洋渔业局、深汕特别合作区四镇、天子山农业公园的党员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党委副书记黎海滨表示:“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下大气力苦练内功,夯实理论功底、筑牢思想根基;持之以恒勤修外功,不断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本领,争做工作岗位上的行家里手,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以天子山农业公园为基底,奋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更多农户实现增收。”
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农村和海洋渔业局副局长张洪雷表示,自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做到认识上充分、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发力,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小事做起,把难题攻克,将各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出特色,扎实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三农”各项工作,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力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贡献力量。
医务工作者:用医卫工作成果检验学习成效
2月3日,市委宣讲团成员、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建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为深圳市萨米国际医疗中心(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380余名党员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我们全体同志都要认真地去学习、领悟、宣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工作中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方面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提升能力、锤炼本领,努力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医疗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诚听完宣讲后表示。
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孙微表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牢记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坚持以守护百姓健康为己任,以救死扶伤为职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严于律己,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用医疗卫生工作实际成果检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效。
教育工作者:营造优良学风、树立清正教风、共创文明校风
2月6日,百姓宣讲团成员、全国优秀律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深圳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江定航为深圳市锦田教育集团近500名党员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锦田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罗湖区委教育工委“先锋书记工作室”主持人衷万明表示:“我们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素质教育管理工作,营造优良学风、树立清正教风、共创文明校风。”
南粤优秀教师艾彬说:“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脚踏实地练就过硬本领,尽心从教、尽责为师,努力使自己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用“理论之光”滋养世界一流科学城前行之路——光明区委讲师团构建起基层理论宣讲格局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宣讲风格
光明区在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历史程中,创新打造了深圳市首个区级党委讲师团——光明区委讲师团,大力开展各类宣讲活动,用“理论之光”滋养世界一流科学城“前行之路”。目前,光明区委讲师团已带动构建起“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行业模范讲业务”的基层理论宣讲格局,形成了独具光明特色的“红色风、信仰力、科技范、民生韵”的理论宣讲风格。
开拓创新点亮“光明”灯塔,赶考之姿讲好“春天”故事。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一路勇当理论宣讲“排头兵”的光明区委讲师团,获评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勇当“排头兵” 先行探索理论宣讲“光明模式”
光明区主动置身“一流的事业需要有一流的科学理论作指导”的政治高度看问题、做工作,紧紧围绕光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崇高使命与光荣任务,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光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镇华向记者介绍。
2020年10月,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现场会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宣讲启动仪式在光明区举行,推广光明经验,正式拉开全市区级党委讲师团成立序幕。光明区委讲师团也在“全球视野、国家战略、广东大局、深圳特色、光明期盼”的五维空间中,进一步找准定位,当好“排头兵”,持续讲好深圳改革开放的“春天的故事”。
光明区委讲师团着力提升讲师团队伍的仪式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宣讲课程则突出政治主题、党史主题和科学城主题,持续创新阵地品牌、体系品牌和资源品牌。广泛从人民网、“深讲团”等平台搜罗优质宣讲资源,嵌入“理响光明”理论宣讲平台,丰富宣讲内容,实现宣讲“线上+线下”同步、“高端+土味”并存。
擦亮“金字招牌” 精心沉淀理论宣讲“光明经验”
光明区委讲师团牢记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使命,持续加强自我高标准、高要求管理,宣讲前备课、宣讲中投入、宣讲后复盘,不断推动理论宣讲规范化、专业化,擦亮深圳首个“区委讲师团”金字招牌。
集体备课把好“政治关”。借助区委党校优质资源,搜集整理权威媒体政策资源、数据案例等,组织骨干讲师集体学习、集体备课,邀请专家集体评课把关。党史学习教育期间,讲师团联合区委党校开发精品党课60门。
各显神通展现“素质关”。发掘讲师团成员来自基层、深入基层,且部分成员身兼其他讲师团成员的身份特点,鼓励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工作群“充电”、交流,原汁原味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提升理解深度和宣讲高度。鼓励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热点话题等,让宣讲“沾泥土”“冒热气”。如光明区融媒体中心原主任陈瑛,以深厚的知识储备和高雅的人文素养,党史学习教育期间为党员干部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党史宣讲。
总结复盘提升“能力关”。讲师团始终将讲好党的理论政策、讲好中国故事、凝聚光明奋斗合力,作为服务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发展的内驱力,不定期组织召开复盘会,谈感悟、话体会、找不足、寻改进,悉心推动光明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脱胎换骨”,助力光明发展与时俱进。
宝安区委宣传部把牢导向创新模式 让理论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日,由宝安区委宣传部、宝安区委党校、宝安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出品的《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宣讲视频,获评2022年全省基层理论宣讲优秀微视频奖,这是我市唯一获奖的作品。
该作品运用“艺术处理+多媒体呈现”的形式,以讲故事的方式,更广更好地凝聚群众思想共识,深得基层群众喜爱。宝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学良表示,党的理论传播与群众需要、新颖技术等结合,将让党的创新理论更有生命力。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上级高度重视基层宣讲工作,一线工作者责任在肩,宝安将把牢导向,创新模式,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千家万户。
创新党课“四味”浓郁,润物细无声
1928年2月23日,宝安县委在燕川社区素白陈公祠召开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点燃了深圳地区革命火种。
微视频从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说起,讲述革命先烈精神薪火相传,先辈坚定信念、不畏艰险的精神,激励宝安共产党人顽强奋斗,激励宝安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创造了骄人的成绩。微视频的主创人员之一宝安区委党校副教授刘敏告诉记者,该视频注重“史”与“今”的贯通,突出“党味”。视频紧扣党课姓党的原则,既讲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筚路蓝缕,也展示了今天的辉煌成就。让听众明理增信,不断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党性修养。注重“虚”与“实”的结合,突出“土味”。宣讲中,把学术的语言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上接“天线”的党史理论平稳接“地气”。“更重要的是,我们选取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用本土人本土事、以短视频、图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既有润物细无声般的接受,又有强烈的思想共鸣,在情理交融中聚起了人气,弘扬了正气。”
该视频还注重“点”与“面”的结合,突出“趣味”。从小故事讲大道理,既列举个别影响力大的红色故事,又呈现了百年大党的大事记,让历史再现、人物再现、情景再现、精神再现,使宣讲内容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注重“理”与“实”的融汇,突出“鲜味”。在结合实际的内容版块中涉及大量鲜活的视频、图片都是身边人、身边事,画面鲜活真切、让人感同身受,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给听众呈现既有“鲜味”又有温度的党课。
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宣讲更立体
宝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孙箫韵介绍,近年来,宝安区围绕“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理论专家、党代表、先进模范等力量,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宣讲切入口,把“大道理”转化为“大白话”、“小短剧”等市民爱看还看得明白的作品。同时,强化“融合”宣传,充分依托“两中心一平台”同频开展线上线下理论宣讲,推动创新理论宣讲资源在“两中心一平台”之间的有效融合,切实打通理论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新的一年,引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宝安区理论宣讲工作的主线,记者了解到,宝安也将继续创新模式。比如,做强“线上”平台,探索“新技术+新场景”的新呈现方式,打造“云端+全息”相结合的宣讲阵地。拓展“线下”平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公园、大型商圈等场所设置理论宣讲全息舱,打造市民群众与宣讲人“面对面”全年不间断的理论宣讲大讲堂。此外,宝安还将集成“宣讲资源库”,建立完善理论专家库、文献资料库等,推动宣讲资源“云”上集结、全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