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黄坤明王伟中黄楚平林克庆孟凡利出席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3-01-29 10:2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七,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部署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对全年重点工作作出动员部署,凝心聚力推动全省上下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形成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奋进态势,努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省委书记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省政协主席,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出席会议。

  黄坤明在讲话中指出,在农历新春开工第一天,在这开耕的时节,我们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就是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接续先烈先辈先贤的奋斗,擂起新时代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鼓,奏响广东奋进新征程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强音,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实现广东现代化建设新的跨越。自古以来,广东人民在岭南大地上繁衍生息、薪火相传,一路耕耘、一路向前,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以“敢为天下先”的担当“杀出一条血路”,率先改革开放,率先创办经济特区,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生生不息的传承中,这片革命热土、改革热土、发展热土不断演绎精彩、书写传奇,在历久弥新的演进中始终充满魅力、绽放活力。

  黄坤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东、时刻关心广东,对广东高质量发展谆谆指引,寄望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接连赋予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机遇,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刻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奋进之路,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一刻不耽误地埋头苦干,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来。

  黄坤明强调,广东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今天的行动,关键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谋划、担当与作为。仰观大局,我们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必须知重负重、砥砺前行,在应对挑战、攻坚克难中不断探索新路径、激发新动能,以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大局、应对变局、开创新局。瞻望未来,我们的奔赴十分荣光,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上持之以恒、开拓进取,继往开来、守正创新,以每个人、每个企业的奋斗,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立足当下,我们最需要的是实干,必须坚持务实务实再务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发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各界群众积极性创造性,振奋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只争朝夕、迅速行动的奋斗姿态,比学赶超、赛龙夺锦,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在万马奔腾中一马当先,力争步步领先。

  黄坤明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各地各单位和社会各界团结一心加油干,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在全省掀起齐心协力抓发展的热潮,展现开局的势头、新春的气象,努力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画”,让春天播下的种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王伟中指出,这次会议充分反映了省委、省政府抓高质量发展的强烈责任感紧迫感,向全社会释放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定不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拿出走在前列的精气神、强化作出示范的历史主动,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来,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要勃发开局之气象、展示开局之作为,扎实抓好“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坚持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等重大部署落实。要全力支持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希望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把握机遇、鼓足干劲,把自身发展融入大局大势,在推动世界级湾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拓展发展空间、赢得美好未来。

  大会分别围绕狠抓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发挥金融“活水”作用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五外联动”等主题展开分组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共商发展大计。

  会议开至各县(市、区),并面向全省直播。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省法院、省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省各人民团体、中直驻粤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企业经营者代表,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10394718.gif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五个主题展开分组讨论 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图”

  1月28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下午,大会分别围绕狠抓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发挥金融“活水”作用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五外联动”等主题展开分组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共商发展大计,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图”。

  省领导张虎、王曦、张晓强、张新、孙志洋、吕玉印、陈良贤分别出席相关会议。

  凝心聚力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

  “狠抓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全力推动有效投资落地落实”分会场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以新担当新作为抓好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切实增强做好扩大有效投资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聚集高质量发展,形成大抓发展、大抓经济、大抓项目的生动局面。

  要把握大局大势,主动对接需求、积极抢抓机遇,拿出走在前列的精气神、凝心聚力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下一步,广东将坚定信心决心,全力以赴抓好有效投资工作,以工作实效奋力推动广东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前延”服务试点,进一步探索推广“承诺制”改革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前期工作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深入实施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方案,积极推动重大平台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加速器。通过进一步汇集智慧、提振信心、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为全省稳定扩大有效投资筑牢基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科技创新强省

  “制造业当家与科技自立自强分会场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坚持“制造业当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科技创新强省进行部署和动员,营造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良好氛围,为新的一年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以制造业立省、靠制造业起家,制造强省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形成六大显著优势:制造业家底厚实,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1/8,培育形成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科技实力领先,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产业体系健全完备,手机、空调、冰箱、电饭锅、微波炉等产量全球第一;市场主体数量庞大,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人才队伍雄厚,全职在粤工作的两院院士达135人,A类高端外国人才占全国1/5;营商环境优越,数字政府、要素市场化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会议强调,坚持制造业当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以更强烈的责任担当、更务实的工作举措,坚持问题导向,努力攻坚克难,切实夯实制造业的坚实基础、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为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保障。要坚持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各地各部门、各高校科研院所、各企业要积极担当、主动作为,比学赶超、力争上游,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制造强省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举全省之力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

  “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分会场会议指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关系到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在我省落地生根,关系到全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关系到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省委、省政府将举全省之力推进实施,全面壮大县域经济,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全面建设美丽城镇,推动实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长长久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加快城乡统筹,全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实现“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会议指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蕴含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希望各市场主体抢抓新机遇、拥抱新蓝海,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凝聚全省上下共同支持参与的强大力量,携手共创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美好未来。

  会议强调,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专门开设分会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充分彰显了省委、省政府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作风,集中体现了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动员引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热情和担当。要凝聚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强大力量,推动南粤大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要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构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激发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要加快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培育壮大更多经济强县,规划实施一批城镇建设补短板项目,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培育形成一批名镇名村名品,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推动县镇村发展全面提速提质。

  引入更多金融“活水”赋能实体经济

  “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和坚持‘五外联动’。”分会场会议指出,要全力推动金融强省建设,引入更多金融“活水”,更好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金融改革为重点,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二是推动“贷投债保”全方位联合联动,全方位服务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三是积极发展完善县域和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县域振兴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四是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高水平总体金融安全稳住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会议指出,要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布局,不断提升内外循环质量和水平。外贸继续稳规模优结构,打造一批万亿级、千亿级出口产业集群,布局建设一批重要产品进口基地;外资继续稳存量扩增量,大力实施制造业引资专项行动;外包继续提质增效,着力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外经继续优化布局,促进贸易与双向投资联动发展;外智继续全球引才,引入更多外脑来广东创新创业。

  积极支持人民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分会场会议指出,我省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人居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会议强调,要坚持房住不炒,积极支持人民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因城施策,建立“人房地钱”四位一体新机制,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要通过开展城市体检,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要大力推动房地产企业向新发展模式过渡,提升住房品质,提高住房建设标准。要强化建筑行业产业链条协同,提升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能力,集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法、新产品。要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资金需求,继续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要促进物业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智慧物业管理服务能力建设。

深圳年度经济观察:向实向新向未来

  1月28日,2022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发布。2022年,深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立足于“稳”更着力于“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基础向好彰显韧性,产业向实提升能级,市场向稳激发活力,动力向新增添势能。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深圳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明确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使命责任、目标定位,以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深圳推动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积蓄了良好的发展势能、提供了更加坚定的信心支撑。

  ●基础向好:稳中求进显韧性

  2022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为32387.68亿元,同比增长3.3%,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彰显韧性。

  工业是深圳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稳住制造业基本盘,经济才能行稳致远。

  2022年以来,深圳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系列稳增长政策,出台“20+8”产业集群、工业“30条”等产业规划和政策举措,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总产值突破4.5万亿元,总产值和全口径增加值居全国城市“双第一”。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3万亿元,占GDP比重突破四成。

  释放内需潜力,深圳着力提振投资、消费“双引擎”。

  稳投资加码发力。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华润微12英寸生产线等百亿级项目开工,秋季新学期一批新学校开门迎接学生,16号线开通运营后深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59公里……2022年,深圳工业投资额创历史新高,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增速居全国一线城市第一。

  消费市场热气腾腾。2022年,深圳推出促消费“30条”等政策,促消费活动贯穿全年,数亿消费券助燃“烟火气”更拉动产业发展,首店聚深“买全球”,深圳制造“卖全球”,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202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08.28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

  深圳着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

  走进盐田港区,装卸繁忙,一艘艘巨轮载着“中国制造”奔腾入海发往全球。2022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位列全球集装箱港口第四位;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机场三跑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2022年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创历史新高。深圳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港口、机场的繁忙,凸显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映照出深圳经济运行的热度。2022年,深圳进出口总额36737.52亿元,出口规模连续第30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深圳吸引外资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2022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达11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产业向实:求实拓新提能级

  近日,2022年新晋世界500强的比亚迪披露,2022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86万辆,领跑全球。此前,深圳另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华为宣布,2022年销售收入预计6369亿元,实现正增长。

  这是深圳先进制造业瞄准全球领先、不断向上生长的生动写照。

  深圳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一手抓当前基本盘之“稳”和“实”,一手谋未来新动能之“进”和“新”。

  深圳发布“20+8”产业集群政策,规划建设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启动“工业上楼”厂房空间建设计划,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今年1月,“20+8”产业2000万平方米“工业上楼”厂房空间项目招商大会上,推出72个“工业上楼”项目。

  2022年,深圳工业占GDP比重多年来首度实现回升、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50%,工业第一大市地位更加稳固,构筑了雄厚的产业根基。从结构看,形成了梯次型现代工业和制造业体系。

  大企业“龙头效应”显著。华为、比亚迪、中兴……大企业引领、众多企业配套成“链”的工业链条熠熠生辉。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例,在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带动下,产业链上涌现出深耕电解液的新宙邦、从事电池隔膜的星源材质等行业“领头羊”。

  专精特新企业竞相涌出。一批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涵盖了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重要领域,为深圳先进制造业注入源头活水。

  传统产业加快升级转型。在云集深圳主要钟表品牌企业的深圳“时间谷”,钟表企业与苹果、华为等企业合作,成为智能可穿戴领域的主要硬件生产提供商。这样的变化也正在服装、眼镜、珠宝等产业发生,5G、工业互联网等正赋能传统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城市以产业而兴,产业因城市而强。2022年,深圳新一代信息通信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贡献深圳力量;深圳10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榜单;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20个,累计达67个,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75家,总数达442家。

  ●市场向稳:纾困稳企激活力

  新年伊始,深圳市、区政府以及企业马不停蹄“走出去”,前往新加坡、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23年消费电子展上,180多家深圳企业大放光彩。

  这是各方信心提振,市场主体活力迸发的具体体现。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深圳呵护好千千万万市场主体,提振个人信心、企业信心、市场信心。

  2022年以来,深圳出台实施帮助市场主体纾困“30条”、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促消费“30条”、工业经济“30条”、稳增长“30条”以及稳经济接续“20条”等政策措施,开展“万名干部助企行”“我帮企业找市场”等工作,着眼当下又放眼未来,“放水养鱼”更“激效增活”。

  纾困惠企政策提振企业信心,正如华星光电有关负责人所说:“工业经济‘30条’等政策给广大制造业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更加坚定在深发展信心。”

  企业稳就业稳,提振个人信心。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2022年公司新招了151名毕业生,“一系列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企业有动力招收更多毕业生。”

  稳定发展预期,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2022年,深圳获国家支持出台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深圳市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发布实施,开启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2022年深圳连续第三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同向发力,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续叠加,形成强有力的正向效应。2022年,五个“30条”等政策措施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150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过770万家次。

  1月12日,深圳多部门发布共七项阶段性稳经济措施,覆盖工业、商贸、建设、快递、环卫、文体旅游、鼓励用工等领域,为一季度及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加码发力。

  水活则鱼大,从市场主体感知经济活力:全市商事主体总量超过390万户,居全国城市第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深圳投资布局,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超过300家。

  ●动力向新:创新驱动增势能

  1月6日,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上市颁证仪式在深圳举行。深圳团队率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的首台国产ECMO上市,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是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

  创新是第一动力,经济的“稳”和“进”,得益于科技创新为发展添动力、增势能。

  深圳积极打造国家级战略平台,以主阵地作为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光明科学城9大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前海累计建成各类创新载体119家,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新引入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等重大项目,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发力“从0到1”的创新突破,深圳出台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30年全市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达8%以上。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合成生物学、新一代信息与计算技术等12个重点发展领域。

  推动从“1到N”的枝繁叶茂,深圳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第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挂牌,尊重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大疆8K超高清摄录一体机、比亚迪碳化硅功率器件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深圳正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居全球第二。

  深圳还加速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通过“金融+”战略,牵引促进产融紧密结合。每月8日高标准举办的“深圳创投日”活动,促进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成果、创新企业、创新资本高效对接,努力打造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的首选地。深圳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2022年深圳金融业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全年金融业增加值有望突破5000亿元,在服务实体经济、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一年春作首,万象始更新。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假期,许多企业不停工促生产,铆足劲“多打粮食”;重大科研平台创新不停歇,推动新技术“兔”飞猛进;“新春欢乐购”活动推出千个消费场景,发放亿元促消费红包;深港有序恢复旅检通关,福田口岸等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在这个春天里,深圳人动如脱兔开新局、争先机、拼经济、创未来,鹏城大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深圳2021年已成为国内第三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3%、迈上新台阶,深圳经济在全球城市排名第10位。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深圳吸引着全球目光,透过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会可见一斑:洽谈签约项目超过300个,签约投资总额8790亿元,签约项目和投资总额再创新高,充分说明国际国内市场主体看好深圳、选择深圳、“做多”深圳。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多”深圳、“做多”未来,深圳经济必将不断激荡新气象。

省直部门负责人大会发言亮点多多 今年拟出让房地产用地同比增加近1倍

  为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住房消费提供便利;今年拟出让房地产用地面积同比增加近1倍……1月28日,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多位省直部门负责人发言,展望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计划,亮点多多。

  商品住房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分会场,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俊祥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张勇均作了主题发言。

  李俊祥介绍,目前已组织各地编制2023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根据各地预报数据,2023年拟出让房地产用地约7万亩,比2022年实际出让面积增加近1倍,与过去5年年均供应面积相当。对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省自然资源厅已指导21个地市在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中单列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其中广州、深圳单列租赁住房用地占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0%,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

  张勇表示,今年将大力促进住房消费。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住房消费提供便利。按规定落实个人购买住房契税及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要积极稳妥转型升级,以老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推动房地产市场从解决商品住房“有没有”的问题转向解决商品住房“好不好”的问题,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

  今年力争开工建设漳汕、梅武高铁等项目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发言时表示,广东今年要建成投用广汕汕高铁、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广湛、梅龙高铁,惠州机场,陆丰核电等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漳汕、梅武高铁,珠三角枢纽机场等项目,全年新增铁路建设里程共866公里,新增电源装机1700万千瓦、其中骨干电源装机1300万千瓦。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投资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万亿元。扎实推动横琴、前海、南沙三个平台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任务落地落实,推动三个平台在改革开放上当先锋、在吸引外资上挑大梁、在制度创新上做尖兵。

  民生保障支出只增不减

  广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表示,全省财政部门将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方面,多措并举筹集财力。一是确保实现财政收入增长5%的目标;二是争取更多新增债券资金;三是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腾出可用财力。提效方面,将优化结构保障重点。一是统筹1500亿元支持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二是民生保障支出只增不减;三是下沉财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到2025年出省通道达34条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林飞鸣表示,在新征程上,广东交通运输系统将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高质量打造交通强省,重点加快广湛、深江、珠肇、梅龙高铁、粤东城际广佛西环等铁路项目建设,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深中、狮子洋、黄茅海等跨江跨海通道以及出省通道建设,预计至2025年出省通道达34条。同时,完善内联外通的干线公路网,推进南沙港国际通用码头、盐田港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建设,加快白云机场、深圳机场扩建,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和世界级机场群。

  着力构建制造业当家“5+5”战略工作体系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制造业当家”分论坛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在发言时表示,广东是制造业大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塑造和提升广东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省工信厅前期会同省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广东省制造业的基础、问题与挑战,起草制订了制造业当家战略政策文件,着力构建制造业当家“5+5”战略工作体系。

  第一个“5”是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着力于培育壮大千亿万亿级产业集群,优化完善纵深协同的产业发展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着力于高标准建设一批“万亩千亿”园区载体,增强工业园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能力,高质量建设制造业创新大平台。“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着力于推动制造业存量企业投资跃升,推动制造业招商引资增量倍增,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全流程服务。“大企业”培优增效行动着力于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百千万”计划,加快培育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质量品牌能力。“大环境”优化融通行动着力于建立健全制造业当家领导体制,实施“粤产粤优”亩均效益资源配置改革,以“一次不用跑”“一次性解决”为导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第二个“5”是建立五大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指挥、目标、政策、工作、考核”等五大体系,树牢“制造业当家”战略“指挥棒”和“风向标”,全力保障“制造业当家”战略高效有序实施,形成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重点是构建广东制造业当家主政策文件+五大行动政策+细分领域政策的“1+5+N”政策体系,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和“亩均论英雄”资源要素配置综合改革评价,推动科技、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向制造业集中配置,对各地各部门投向制造业的资金、土地、用能、金融等要素形成硬指标约束。

前海:推动市政设施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1月28日下午,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分论坛上获悉,前海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通过“六个加快”的具体举措做到“五个一批”;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已累计孵化3000多家企业、30多家上市公司;扎根深圳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建立的产业联盟已有100多家企业参与。

  前海:以“六个加快”做到“五个一批”

  前海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荣生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狠抓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分论坛上表示,前海瞄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空间开发两个主战场,做到“三个狠抓”:狠抓项目、狠抓投资、狠抓作风,为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贡献奋斗之力,用实干业绩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今年,我们将负责项目254个,总投资近8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近60亿元,项目数量、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较去年分别提升60%、42%、55%。为保证任务的圆满完成,我们将通过‘六个加快’的具体举措,做到‘五个一批’:建成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前期一批、储备一批。”李荣生说道。

  “六个加快”分别是:加快实施市政设施一体化建设,推进前海与宝安、南山基础设施移交、建设工作,实现前海石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提升前海联通水平和城市活力,推动前海市政设施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功能,建设好深港广场、前海山姆旗舰店、三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及区域功能为主的低碳能源建设运营等重要城市配套,塑造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完备的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加快打造更多优质产业空间,围绕深圳市“20+8”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前海“工业上楼”,开工建设前海深港创新产业园、前海深港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项目,为前海的产业集聚提供规模化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优质产业空间;加快推动开发建设领域深港合作举措落地见效,贯彻《前海方案》和省委、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开展前海口岸前期研究,促进前海与香港加快融合,助力建设世界级大湾区;加快提升数字技术赋能开发建设,认准数字化创新赛道,推进数字化升级,深度应用BIM、CIM技术,以数字化撬动效率杠杆,推动前海开发建设不断提速、提质;加快开创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前海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黄晓鹏在同场分论坛上表示,前海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50亿元,增长5.0%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0.8亿元,增长14.2%;实际使用外资58.64亿美元,占全市53.5%、全省21%;前海综保区进出口总额2352亿元,增长48.8%,单位面积产值全国第一。并且,着力做到“五个加快打造”: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加快打造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首选地;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加快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出台前海投资者保护条例,推动开展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加快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助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我们深深感到,像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这样的机构,是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力量。”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制造业当家”分会场上,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嵇世山表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作为最早来到深圳的新型科研机构,始终履行清华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在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嵇世山介绍,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让创新链、产业链与资本链“三链融合”并发生化学反应,为高质量科技创新探索了适合的体制机制。据悉,该院建立完善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建设了概念验证、中试工程化、人才支撑、科技金融、孵化服务、国际合作等六大功能板块,覆盖科技创新生态链上重要节点,并持续引进海内外优质科研团队在粤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培育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市场主体。2015年,“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高端医疗装备“圳智造”结硕果

  “首先给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联合汉诺医疗、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迈瑞医疗研制的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系统经国家药监局审查获批上市,标志着ECMO产品实现国产化。”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郑海荣在1月28日举办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制造业当家”分会场上分享了高端医疗装备“圳智造”的最新硕果。

  “广东产业基础好、政策支持多、创新氛围浓,还坚持走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道路。” 郑海荣说,近年来,广东医疗器械产业规模与产品出口位居全国前列,形成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产业生态更加完善的良好态势。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成立仅两年,建立的产业联盟已有100多家企业参与,也搭建起政府与产业沟通的桥梁。目前,该中心已完成世界首台5T人体磁共振成像装备、世界首创超声脑神经调控系统、首台ECMO的研制,还联合领域优势企业,布局开展十余项重大卡脖子材料与部件攻关工作。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