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6:15,伴随着生物学科目的终考铃声响起,为期3天的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圆满落下帷幕。全市49个考点、1840个考场的考试秩序井然,全市有11个考点为13名特殊考生设置单独考场,试卷安全保密,考风考纪良好,未发生考生迟到现象,考试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圆满完成2022年深圳高考任务,实现“平安高考”“健康高考”“暖心高考”的目标。根据今年高考工作安排,广东省高考成绩预计于6月25日左右发布(准确时间以省教育考试院的通知为准)。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务组织
我市严格落实教育部“六个从严”要求,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务组织工作。把疫情防控作为高考工作的重中之重,在49个普通考点的基础上,全市增设31个特殊考点,每个区均设置1个备用考点、1个专用隔离考点、1个隔离酒店考点,并在市第三人民医院设1个医疗救治场所考点。
考前,我市制定高考疫情防控工作系列方案指引,所有考生、考务人员100%考前在市内核酸检测“3天3检”、所有考生100%凭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参加考试、所有涉考人员100%做到在校住宿或“两点一线”闭环管理。按照“一区一策”“一校一策”的原则,各区、各考点按照“八类考生人群”精准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分类设置考场、组织考试。考试期间,全力维护全市疫情防控成果,各项考试疫情防控有力,落实“不因疫情影响考试,不因考试扩散疫情”的要求,实现考生“应考尽考”的目标。
全市各部门密切协作
市教育局组织制定深圳高考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全方位织牢安全防护网。宣传、网信、工信、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高考护航”八大专项行动,强化试卷运送、保管、分发、回收等重要环节安全保护措施,严防发生各类影响高考秩序和安全的事件。
考试期间,市招委会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合力护航高考。今年全市参与高考工作的考务人员达8179人,各考点以生为本,全力做好服务工作。
举办线上高校招生咨询会
根据今年高考工作安排,广东省高考成绩预计于6月25日左右发布,填报志愿工作随后启动(准确时间以省教育考试院的通知为准)。市招考办将在“深圳招考网”和深圳市招考办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相关信息,进行志愿填报政策宣传解读和指导。
此外,深圳市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现场咨询会继续以线上的方式举行,将延续现场咨询会的优质服务,搭建高校线上咨询会平台。成绩发布后,咨询会以“深圳高考咨询”微信公众号为平台,接入官方直播间、高校直播间、院校展示网站、AI咨询系统、在线咨询系统,在线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咨询服务,为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提供帮助和指导。
专家、校长为学子考后生活支招
9日高考全部结束,深圳的天空夹杂着些许细雨,格外凉爽怡人,提起即将开启的暑假,刚刚走出考场的龙城高级中学高三(4)班程同学有些激动、也有些期待。“为期三个月的暑假,应该怎么过?”记者专程邀请专家、校长,为莘莘学子提供一些参考和经验。
珍贵时光不可多得
“高考已经结束,每一位毕业生都用坚持证明了自己的勇敢,用努力诠释了青春的意义。此次3个月的加长版暑假,将在你们人生中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阶段。”
高考结束后,深圳市教科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闻佳鑫博士为毕业生如何过好这个暑假,给出了建议。他指出,首先,考后的学子需要一个“告别仪式”,很多人在心理上会延续惯性,甚至睡醒后会有赶紧去上课的错觉,清醒后顿感失落。建议通过毕业典礼、学习资料处理、短途旅行等活动,在心理上完成与高中的告别,并重建生活状态。其次,人生规划正当时,要做好志愿选择。建议考生综合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去做出选择,全面了解心仪的大学、专业、城市等情况,多同专业人士、过来人探讨,综合分析做出判断。最后,大学生活远离父母,每个人都需要独立面对,建议考生通过劳动体验,培养必备的生活技能,深刻体会“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李臣教授也建议,高考后的暑假生活围绕志愿填报,可以大概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要精心谋划。在刚刚结束高考的第一阶段,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可能有降分的优惠政策将接踵而至,应尽早估分,多方咨询,了解相关政策并做好准备;即便没有打算,也要提前估分确定志愿范围。第二阶段是出分之后,建议考生参考往年分数线,通过分析高考得分、个人兴趣、他人建议等,填报志愿,避免滑档。第三阶段是等待录取与开学之前,可以提前预习大学学业,如高等数学等具有一定深度的学科,提前尝试制定大学学习规划;选择一些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如考驾照、旅游,或者完成一些个人心愿等等。
填报志愿下出“妙手”
“今年的高考作文‘本手、妙手、俗手’对考生如何过好这个暑假就很有启发。考试是‘下棋’,填报志愿也是‘下棋’,可以在考后冷静思考,如何在填报志愿时下出‘妙手’。”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崔学鸿认为,当下,志愿填报仍是重中之重,考生可以适度休息、放松,同时对三个问题进行认真思考,最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结合理想和信念,选择心仪的大学和专业,为幸福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思考过去。回顾18年成长历程,自然会对父母的养育、老师的培育、社会的关爱充满感激,感恩的心态不仅会让“幸福感”油然而生,也能增加对“非必要不外出”的同理心。第二,思考现实。将自己融入身边的小社会以及国家、全球的大社会中,了解真相、认清本质、探寻根源,将自己与未来发展相结合,从责任和使命出发,思考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将何去何从。第三,思考未来,确定个人的远大志向和人生抱负。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与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与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将来才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受社会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