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马晓雨与其他29名市民一起参加了在深圳人才公园举办的“全民友好型城市”主题市民工作坊活动,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共同为正在编制的《深圳市建设全民友好型城市空间策略与行动规划》出谋划策。这种全过程参与和成果署名的公众参与形式,在深圳城市规划历史上尚属首次。
据了解,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按照深圳“双区”建设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发展定位,通过正在编制的《深圳市建设全民友好型城市空间策略与行动规划》,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划策略与行动方案,为市民提供更高品质、更有温度的城市空间与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形成孩童快乐成长、老人健康舒心、青年乐业安居、国际人士共同发展、特殊人群平等便利、家庭和美幸福、全民共享融合的城市图景。
12月26日的活动便是广发“英雄帖”、集聚“金点子”,开门做规划的系列活动首场。30名市民代表通过网上报名方式加入到共绘“理想之城”蓝图的活动中,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70多岁,既有自由职业者,也有企业员工;有社会组织人士,也有外籍友人。
规划部门技术团队向市民介绍了“全民友好型城市”的基本内涵、活动背景及目的。市民代表踊跃发言、填写问卷,成为深圳未来发展重要专项规划的参与者和集体创作者。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深圳市建设全民友好型城市空间策略与行动规划》的科学编制,将充分吸取“全民友好城市”市民工作坊等系列活动中广大市民的建议,针对各类人群的空间需求,助力深圳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全民共享的和美宜居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