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正式颁布实施。据悉,《规划》是开启美丽中国典范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被列为深圳市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提出了深圳生态环境领域两个阶段的目标愿景。
据悉,“十三五”时期,深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毫不动摇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十三五”确定的目标任务,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为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1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处于国内超大城市领先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转好,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水生态环境修复取得初步成效,茅洲河、大鹏湾入选全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规划》提出,到2035年,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先锋,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绿色繁荣、城美人和”的美丽深圳全面建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完善,绿色低碳循环水平显著提升,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15微克/立方米,生态美丽河湖景象处处可见,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实现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碳达峰迈出坚实步伐,大气、水、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基本建立完善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如下:
——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打造绿色低碳城市标杆。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低于18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固体废弃物得到全面有效处置,景观、游憩等亲水需求得到满足,美丽海湾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区域性生态系统结构改善和功能持续提升。
——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巩固提升,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环境风险有效管控,环境健康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据悉,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稳步推进,深圳正在配套制定实施方案,并按年度分解落实,明确任务分工,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按步骤得以落实。
深圳当选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最强城市
《2021中国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报告》于日前在北京发布,这是国内首份从城市维度评估各地绿色建筑发展水平的研究成果。报告显示,在36座重点城市中(4座直辖市、5座计划单列市以及27座省会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10强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北京、南京、天津、广州、重庆、武汉、长沙和杭州。
城市建设历来是减碳的重要领域,在我国努力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宏观背景下,绿色建筑是城市减碳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也成为每一个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是衡量一个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项。
为客观评估国内各大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搜狐城市联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创建“中国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联合发布《中国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报告》。
中国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以下4项一级指数:低碳成就指数、高质量发展指数、发展潜力指数、协同创新指数,每项指数均包含相应的监测指标。根据中国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研究团队计算了中国36座重点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当选2021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最强城市。
助力深圳登顶榜首的,是其在4大单项指数上全都跻身TOP5的强劲表现,其中,在低碳成就指数与发展潜力指数上,深圳更是重点城市中的领跑者。
据悉,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始终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全线发力推动绿色发展,打造了绿色发展的深圳样板,全市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持续下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深圳新建民用建筑100%按绿色建筑标准来建设,装配式建筑提前5年完成国家下达规划建设目标。目前,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成为全国绿色建筑规模和建设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深圳两项目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日前,国家水利部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福田河综合整治工程和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双双入选示范工程。这也是深圳市范围内首批获得该奖项的工程项目。
水土保持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据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奖的前身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奖,是中国水土保持领域的最高奖项。
福田河综合整治工程总长约3.9公里,以“流域规划、综合治水、生态治河”为设计理念,采用“防洪排涝”“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多位一体、同步建设的手段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开创了深圳“流域生态治水”新模式。工程通过构建多重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使水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98%,减少水土流失量达1.75万吨。
深蓄电站位于盐田区和龙岗区,装机容量为4×30万千瓦,兼具抽水发电、城市供水、科普教育、景观步道等功能,是我国首座位于超大城市市区范围内的抽水蓄能电站,直接接入深圳电网。深蓄电站设计和建设的所有环节均融入水保理念,水保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投入使用,努力打造成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城市能源项目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