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发布《关于大力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加快建设5G特色应用场景,包括鼓励5G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运用5G技术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推进5G数字政府建设,打造5G特色应用示范园区。
记者从深圳市政数局了解到,深圳从政策制定、措施推进、业务试点等方面加快推进5G应用创新工作,尤其是5G数字政府、5G政务应用方面的创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深圳将按照《措施》提出的要求,继续深化5G政务应用场景,加快5G政务网的建设,加强5G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高新技术融合协作能力,力争在多项重点领域积极形成典型示范效应。从丰富5G应用场景,到引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不断助力我市打造成为全球5G应用标杆城市。
以数字政府建设带动5G新技术新模式规模化应用
据悉,在政策制定上,深圳从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统筹的角度加强推进,在出台的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积极推广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生服务领域应用,着力提高服务品质。同时,鼓励各部门以5G技术为引领,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围绕各政务应用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智慧应用示范标杆项目和示范街区。通过加强政府部门对智慧化、数字化技术的首购首用,以数字政府建设和应用为牵引,带动5G新技术、新模式规模化应用。同时,在编制“数字深圳”建设“十四五”规划的过程中,也将重点加强5G在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推广。在措施推进上,深圳开展了全市5G政务应用建设推进工作,其中,医疗、教育、交通、警务、城市管理等领域已取得初步试点成效。
5G政务、5G医疗、5G交通、5G教育……在深圳,5G场景正在迈向技术成熟、应用百花齐放的丰富阶段。率先在全球完成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深圳,将5G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的新动力、新引擎,积极在全市培育示范项目,着力打造5G应用示范城市。同时紧盯区块链、量子科技等前沿新技术,推进技术变革与应用创新的双向赋能,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应用,5G在政务领域的应用正在为智慧城市、民生幸福“加码”。
5G+公共服务: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
在运用5G技术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措施》提出,支持在水务、电力、燃气、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文化传媒等领域开展5G+智慧水务、5G+智慧电网、5G+智慧燃气、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智慧公交、5G+融媒体等应用示范项目建设。
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24日,华为与深圳联合发布鹏城智能体,以“数据”为基础,融合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数据驱动的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是一个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鹏城智能体。此外,在5G、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下,深圳数字政府再提速。去年9月,深圳“秒报秒批一体化”平台也正式上线,第一批涵盖了9个部门的58个高频政务事项。
在5G+医疗领域,为在5G医疗创新领域超前规划和建设基于5G技术的新一代智慧医疗基础设施,福田区卫生健康局与深圳移动、华为强强联合,打造基于“5G+MEC+切片”技术的统一的福田区5G智慧医疗专网,为福田医联体医疗业务体系提供5G通信保障、边缘云、医疗影像云、远程医疗平台服务,并以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为落地医疗机构,基于5G医疗专网打造移动查房、远程会诊、院前急救等5G示范应用,树立深圳医疗行业5G样板。
深圳市政数局发展规划处处长罗菁春表示,当前,深圳已结合自身业务需要,在政务服务、行业管理等若干领域率先开展5G应用业务试点,不仅缩短了市民办事时间,也有效提高了政务服务智能程度和便捷程度。“下一步,我们力争在2021年底前实现30个5G政务应用场景。”
借力5G打造精准智能的城市管理体系
在盾构隧道内采用5G技术,实现了施工废弃物外运的无人驾驶;在轨道工程和系统工程施工中采用5G技术,实现了施工过程中车辆及人员的实时定位、车辆速度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紧急制动……深圳地铁集团开展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生命周期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创立了“一个工程数据中心、一套BIM技术体系、N个深铁业务板块”的“1+N”BIM技术应用综合体系。在疫情防控期间,BIM技术更是功不可没。为重大传染病疫情下深圳地铁客流运力研究、对疫情管控状态下地铁各站点客流进行模拟分析、指导采取有效的疏导与防疫措施等等,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着力推进5G数字政府建设方面,《措施》提出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关键信息,打造精准智能的城市管理体系。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在消防、安防、生产安全、应急、警务、城市治理等领域建设基于5G网络的数字化、智能化系统。
记者获悉,深圳市公安局借助5G技术高带宽、低时延、切片网络的能力,已实现了无人机超视距巡航、无人车定点巡逻、AR眼镜快速识别、终端手机智能推送、AR三维实景融合、警用车辆智能化管理、海上搜救精准高效等全领域立体化模式,将5G“智慧警务”运用于实战警情中,实现数据联动赋能预防、信息共享赋能预知、智慧应用赋能预警,打造防控无感化、警情全预化、勤务可视化、处置一体化、治理现代化的5G智慧警务创新模式。
深圳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精准“点穴”
深圳建设全球一流5G应用标杆城市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去年底,深圳出台《关于大力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多维度支持我市5G产业链条强化和提升。其中,《措施》提出推动5G应用技术创新,通过强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推动创新载体建设,有效推动5G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发展。
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作为国家信息通信产业重镇和首批5G试点城市,近年来大力布局支持5G产业发展,出台的《措施》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精准“点穴”,相信这一波利好政策有助深圳抢占技术制高点,极大促进产业应用发展,走在5G时代最前列。
精准发力锁定领跑优势
推动5G技术创新和应用探索,就必须把核心技术、创新人才、平台载体和资金等要素高效聚集起来。市科创委电子信息处处长陈庆云表示,5G作为新基建技术数字底层建筑,将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政府层面,如何引导我市5G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制定政策也是反映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科学指引。
“针对5G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陈庆云表示,《措施》实施重点领域“卡脖子”工程和前沿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积极鼓励龙头企业、运营商、设备商、行业用户围绕具备大规模5G行业应用前景的智能网联、编解码、边缘计算、边云调度、网络遥测等技术,开展技术研发,按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40%给予资助,最高1000万元。
“我们将继续抓好5G和下一代通信技术高端人才库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全球5G技术和产业顶尖核心团队,继续加大5G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动行业应用落地。”陈庆云表示,《措施》支持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对不超过项目建设投资的40%给予资助,最高1000万元。支持5G应用相关项目优先申报国家重大专项扶持计划,对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载体的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陈庆云表示,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基础上,科技主管部门将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5G创新应用领域,积极支持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5G应用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创新能级。“可以说,目前我市5G产业发展最紧迫最需要的,《措施》都一一提出支持,政策非常有针对性”。
5G技术是当前深圳推动新一轮创新发展最重要的引擎之一,将会带来大量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应用创新和服务创新,深圳推出相关政策措施,将进一步保障深圳在5G赛道上的领跑优势。
聚焦产业链“痛点”补齐短板
“这次出台的政策瞄得准、力度大,对行业是重大利好,助推深圳5G行业发展驶上‘快车道’。”广东省未来通信高端器件创新中心总经理、5G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樊晓兵告诉记者,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很全面、很系统的关于支持5G发展的政策,对目前我市整个5G应用推广方面把握得比较准确。
樊晓兵表示,中国5G产业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业务应用,网络运营和网络建设等诸多领域拥有如BAT,华为、中兴、中国移动等世界级龙头企业,但在产业上游,尤其是核心器件等环节,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措施》提出着力推动5G应用技术创新,聚焦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两端”,准确把握了以上核心问题。
樊晓兵举例说,5G中高频器件是我国5G产业链中的主要短板之一,目前国内射频前端市场整体自足率比率很低,大量核心芯片严重依赖进口,对我国5G产业发展形成制约瓶颈。中高频核心器件的投入大、技术难度大、市场规模小、时间周期长……综合起来,这些因素限制了国内中高频核心器件产业的发展。而《措施》针对性提出围绕5G通信中高频器件、阵列天线、光通信芯片、超高清图像传感的研发制造,布局一批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研制项目,以解燃眉之急。政府部门在企业经营初期通过适当方式的精准投入,帮助企业跨过经营的“死亡之谷”,通过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真正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我国5G产业的供应链安全。
“《措施》的推出有利于深圳抓住5G产业发展的窗口机遇,不仅为5G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切实的支持,也为5G技术与社会各产业的结合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认为,《措施》中明确提到聚焦5G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短板问题,并提到围绕具备大规模5G行业应用前景的边缘计算、边云调度等技术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可以说,这些内容都“踩”在了5G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上。
《措施》大力支持建设5G应用领域的研发中心、鼓励申报科研项目的内容也被业内人士点赞。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念邱表示,这将对自动驾驶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的建立起到直接促进作用。元戎启行计划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与应用科研实验室,并与顶尖院校联合开展科研项目,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科学等展开研究,攻克相关难题,为自动驾驶商业落地打下更坚实的理论基石,推进自动驾驶“产学研用”形成闭环。
5G应用助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大提升
深圳发布《关于大力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要运用5G技术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市国资委鼓励和支持市属国企在机场、港口、地铁、公交、园区、场馆等场所积极推广5G场景应用,推动5G网络及其技术产品与应用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助力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在水务、电力、燃气、公共交通等领域开展5G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在5G新政策媒体通报会上,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菜篮子、米袋子、水电气、地铁公交机场……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都与市属国资国企息息相关。市属国资国企承担全市70%以上公共服务,是城市运行的基础保障。记者昨日从市国资委了解到,《措施》为5G创新应用指明方向,市国资委将统筹发挥市属国企相关资源及企业各自优势,持续助力我市5G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提效,进一步推动5G应用创新,加快产业化。
智慧5G应用国企先行示范
智慧5G应用国企先行示范。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在深圳国资国企的努力下,5G应用已让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创下了多项“第一”。
5G技术应用到交通出行上。深圳巴士集团2019年8月就启动“5G引领智慧公交”,投入50辆5G智慧公交车,打造全国首个全线5G智慧公交车队;最近,自动驾驶小巴也上路了,由深智城集团与坪山区联合打造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小巴”示范线正式启动运营,这是深圳首条常态化运营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小巴线路,全程几乎无需司机操作,可实现自主识别和避让;深圳地铁试行的5G车地通信技术是5G技术在全球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首次应用,该技术改造花费少,可维护性强;2019年,深圳机场集团联合广东移动、华为等单位,在航站楼内进行航空器跑道起降及到达旅客4K超高清视频直播,这是5G技术在国内机场中的一次创新应用尝试,2020年5月,深圳机场提前3个月实现三大运营商的5G网络全覆盖。
5G技术“牵手”智慧燃气。深圳燃气联合中国电信,在全国率先将5G通信技术应用于燃气应急抢险。持续发力建设中的新一代燃气智能安全系统、跟市民生活最直接相关的远传智能抄表,也将因5G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实现大的飞跃,将来可以实现远程关掉阀门、数据回传等。
5G技术被应用到水务上。国内首家覆盖5G信号的地下水质净化厂建成,洪湖水质净化厂成为国内第一个覆盖5G信号的地下水质净化厂。洪湖水质净化厂5G网络建成后,深圳水务集团将持续推进5G在水务行业的应用。
人才安居集团推出全国首个结合5G应用的人才住房项目,高空抛物监控数据、人体测温数据以及电动车充电实时数据都将上传数据可视化大屏,实现统一调度管理。
5G技术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市属国企深业集团率先与中国电信积极合作,联合中国电信于深业上城打造全国首个5G城市综合体,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带领人们深入了解前所未有的5G生活。
5G有多快?“深圳速度”再次刷新答案。特区建发集团、深圳市智慧杆产业促进会等单位深入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让多功能智能杆点亮深圳,推动深圳成为全面现代化典范,让深圳变得更智慧、更聪明。
打“组合拳”推动5G产业发展
为何市属国资国企应用5G技术走在前列?是因为近年打出了一套精彩的“组合拳”。
《措施》中提出,要稳步建立5G产业保障机制,各责任单位要做好相关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确保措施落地,加强政策绩效考核和评估反馈,根据5G应用发展态势,及时调整优化扶持政策。据悉,近年来,深圳国资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5G产业发展上已有多项举措,包括:编制出台智慧国资智慧国企总体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5G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积极开展5G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推广等工作。
其中一个重大举措是,深圳国资专门组建深智城集团,作为深圳国资推动5G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 2019年11月7日,深圳国资率先响应市政府号召,成立“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就设在深智城集团。据深智城集团董事长余锡权介绍,深智城集团整合5G、宽带无线专网、5.9GHz车联网、国资光纤网等优势网络,致力打造“跨代际、多制式、有韧性”的融合智能专网体系。在中国广电授权下,联合深圳广电、天威视讯加快建设广电5G试验网(深圳),全面助力深圳集齐四张5G网。在此基础上,加快5G产业应用发展,已成功拓展“龙华5G+车联网智慧园区示范”“5G+智慧养老”“5G+云驾校教学”等应用合作案例。
在资金支持方面,《措施》提出,支持在水务、电力、燃气、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文化传媒等领域开展5G+智慧水务、5G+智慧电网、5G+智慧燃气、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智慧公交、5G+融媒体等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每年评选若干个5G公共服务应用标杆项目,按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给予资助,最高1000万元。对开展5G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的国有企业,由市国资主管部门在业绩考核中进行激励。市国资委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产业金融配套支持方面,充分发挥市属国有金融类企业资源优势,打造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体系,为5G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配套服务。
市国资委主任余钢表示,今后,国资国企将立足“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功能定位,深入实施“科技+”战略,依托5G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新型基建、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领域投资力度,探索和发掘更多“5G+公共服务”等智慧应用,推动“5G+国资”产业蓬勃发展,全面发挥“城之重器”作用,服务广大市民,助力深圳加快构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5G创新生态,将深圳打造成为全球5G应用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