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把深圳建成最具发展活力生态城市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 信息提供日期:2007-08-28 00:0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昨天,在福田梅林中康北路深圳市环保监测中心站,市环保局局长郭雨蓉接受记者采访时,正通过桌上10多台电脑源源不断传回来的数据,分析近期空气、水质情况。面对记者,她围绕这些年、特别是近五年来深圳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激情澎湃地感慨深圳环保事业勃勃发展的历程,充满信心地描述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她谈发展模式的变化,说环境面临的形势,讲破解“经济发展了、环境却恶化了”这一世界性难题,神采飞扬,娓娓道来。

“五年来,深圳发展模式由‘速度’转为‘效益’,为深圳可持续发展抢得先机,为继续坚持经济和环保‘双赢’奠定了基础和积累了经验。”

郭雨蓉认为,一个城市要做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城市决策者的发展理念。2003年,深圳发展面临一个历史关口。深圳土地面积仅相当于内地一个中等城市,但当时城区面积由1997年的300平方公里扩大到700多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达到500多万,机动车55万辆,深圳地表水、空气等污染也呈上升趋势。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土地、人口、资源、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2003年6月深圳市委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坚定地做出抉择:必须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共进。只有最大限度地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才有持久生命力和竞争力。这年的市委三届八次全会上,深圳响亮地提出要建设高品位的文化—生态城市的目标,实事求是地修正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人居环境、自然生态等方面的环境指标摆到了与经济指标等同甚至更优先的位置。2005年作为效益深圳的起步之年,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首次发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动员令,5月召开的深圳市第四次党代会,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正式写进了党代会报告,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四个下降”、“四个提高”的框架标准。今年,市委市政府又以一号文形式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

环境质量取得“四个变化”:和2003年相比,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提高2.8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中饮用水源达标率提高了0.94个百分点;固体废物处理中生活垃圾处理量增加了近3倍;自然生态保护方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

“现在看来,我们深感深圳市委、市政府果断调整发展理念十分及时,而且始终如一实践了这一理念。这种真转真变的的确确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郭雨蓉拿出2006年和2003年的环境质量状况,向记者分析了几年来深圳环境质量发生的“四个变化”:

在空气环境质量上,2006年深圳在机动车大幅增加到100多万辆等种种不利条件下,采取“蓝天行动”等措施,全市优良天数达到98.4%,比2003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今年第二季度,深圳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更是达到100%。

在水环境质量上,深圳采取污水截排、大建污水处理厂等设施,使2006年全市饮用水源达标率为98.07%,提高了0.94个百分点,而且全部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2003年则有三个水库的个别指标没有达标,福田、皇岗、凤塘、龙岗、深圳、大沙、坪山等7条河水质有改善,河流水质改善数量增加了4条河,4条河水质质量比2003年进一步提高,东部海域水质依然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污水处理率则提高10多个百分点等。

在固体废物方面,深圳采取BOT、TOT等措施,建设一批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量比2003年增加了近3倍的情况下,使无害化处理率达90%,提高近10个百分点;危险废物在比2003年增加了1倍多,但继续保持完全得到安全处置。

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深圳在人口迅速增加到820多万、可绿化土地减少的情况下,实施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巩固和发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净畅宁工程”、梳理行动、“清无”行动、“基层基础年”和“城市管理年”的“双年”行动等,整治了环境,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比2003年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1平方米,比2003年增加1平方米。

郭雨蓉高兴地说,深圳2003年GDP2800多个亿,2006年则达到5800多个亿。今年上半年GDP预计达2969亿元,同比增长13.2%,每平方公里产出GDP上升到1.52亿元,单位GDP能耗在去年低于全国均值一半的基础上,继续稳步下降,万元GDP水耗同比下降2.6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6年同期削减了626吨,化学需氧量比2006年同期削减了4068吨。“它们与上述最直观体现深圳环境质量的四个变化,一起构成了两个优美的上升线,诠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完全可以‘双赢’的深刻内涵。”

决策机制创新,考核机制创新,执法监督管理模式创新,环境监测手段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创新。——“五大创新”探索出“深圳环保新模式”

“你看,今天的大气质量就不错。市区内10多个监测点将采集到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质量物,每分、每秒变化都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这里,当天空气质量好坏就变得一目了然!”在环保监测中心站工作室,郭雨蓉用手指着电脑屏向记者介绍说,“这些硬件是政府斥巨资建成的,中心站本月也刚刚挂牌。现在大气和水环境质量通过全市的20个自动监测站报送,大大加强了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率。”

郭雨蓉坦言,5年来,深圳为了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真转真变”,创新环境管理模式,全力打造强势环保,逐渐摸索一条适合实际的“深圳新模式”,而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就是着力创新点之一。

郭雨蓉最为津津乐道的创新是今年6月12日,深圳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由市长任主任委员、各区各部门第一负责人任委员的高规格机构。它有利于从决策层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解决环境问题,避免和减轻重大决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郭雨蓉说,这标志着深圳实现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的创新,使环境保护由过去的环保部门一家“主唱”变为“合唱”,实际上也壮大了环保部门的发言权,加强了政府强势环保的权威。

另一个让郭雨蓉深有感触的创新是“治污先治政”。2005年8月,深圳正式出台了《深圳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调控指标体系》,今年8月初又出台了《深圳市环境保护实绩考核试行办法》。两个制度的出台,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考核,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评定年度考核等级、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指标革命”彻底地打破了传统领导干部考核机制,不再仅以“发展速度论英雄”、“GDP总量论英雄”,而代之以较为科学的“绿色GDP论英雄”。

“还一个让深圳骄傲的是环境执法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去年,深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934宗,处罚达到3943万元,最近5年被否决的不符环保要求的项目就多达8000多个。郭雨蓉坦言,这主要与深圳实施“两铁”保护环境、建立环境监督管理全覆盖责任体系分不开。铁腕治污不仅确立了违法重罚的原则,而且被吊销排污许可证企业必须公开忏悔,今年起企业违法情况还将纳入银行诚信系统,这使违法者违法成本提高,不敢违法。深圳把近一半面积划为生态控制线,进行“铁线保护”,实际上是把深圳最后的生态敏感区纳入永久保护范围,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环境监督管理全覆盖责任体系,首次将45类污染源企业或项目、80类环境执法行为全部纳入环保执法责任体系,彻底消除环境监管“盲点”,形成市、区、街道办三位一体的“大环保”格局,使环境监督管理科学化、数字化、具体化。

“深圳人参与环保的热情太高了!”昨天,深圳100名市民被邀请参观市环保监测中心站。郭雨蓉望着这些市民说,这也是深圳近几年环保宣传教育方式创新的例证。深圳通过“市民环保奖”、创建“绿色”系列、重大或敏感项目审批前公示、环境污染举报有奖、“无车日”行动、“体验循环、发现美丽”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众多百姓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最大限度地普及了环保知识,提高了环境意识,促进了政府部门环保措施的改善和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我的成长与环境保护有着不解之缘,我一路见证了深圳环保事业的发展,我会肩负使命,义无反顾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郭雨蓉1988年毕业后,就分配到深圳市环保局工作,近20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变动过,但是一直没有离开过环保战线,因此她对深圳环保有着深厚的感情。她说:“我的成长与环境保护有着不解之缘,我一路见证了深圳环保事业的发展,我会肩负使命,义无反顾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郭雨蓉回忆说,1979年至1982年,全市办理环境影响审批登记的企业仅24家,上世纪80年代中期每年查处的违法行为仅有10宗左右,2004年全市一年审批项目就达18000多家,查处违法行为1400多宗。目前,深圳在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上快步前行。“深圳环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给环保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机遇,给环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郭雨蓉坦言,自己作为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第一责任人,倍感肩上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困难更多。目前,深圳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水污染问题解决还面临艰巨任务,环境噪声长期处于轻微污染水平等等,这些环境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环保工作者要以特别之为,立环保之位,以建设生态市为主线,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下决心让老百姓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

谈到下一步的工作,郭雨蓉进一步用构建“三个体系”、突出“三个特色”、扮演“五种角色”,描述她的计划。“三个体系”就是要构建生态预警体系、环境污染治理体系、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三个特色”就是要突出科技环保,全民环保、法制环保。每个环保工作者,要勇于肩负历史使命,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和引路人,做综合决策的参与者和参谋者,做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和护航者,做环境保护的协调者和指导者,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和监督者。

展望未来,郭雨蓉满怀信心地表达了深圳环保的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深圳的全体环保工作者将一如既往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继续开拓创新,大胆先行先试,坚持在环境保护方面创新政策、机制、制度,提出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的有效对策,争取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创新之路,使深圳早日建成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生态市。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