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准《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为深圳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空间,这应该是深圳迎来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大好机会。”
“深圳一直以来都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希望深圳继续发挥当年特区拓荒牛精神,再次腾飞!”
“喜欢深圳,祝福深圳,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本月27日,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深圳市联合在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经国务院批准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连日来,《总体方案》在全市激起了热烈反响。采访中,众多市民认为:在走过近30年的改革发展之后,深圳新时期面临新挑战,《总体方案》对深圳的新定位、新要求、新目标,令人振奋,令人鼓舞,大家表示将积极投身其中,参与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共同创造深圳更加美好的明天。
深圳新一轮发展腾飞的好机会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家住莲花二村的冯其龙接受采访时表示,走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光辉岁月后,面临新时期新机遇和发展中的新问题,深圳要继续推进改革创新就必须在继续发扬当年敢闯敢试和拓荒牛精神的同时,也需要有国家层面的相应政策支撑,而国务院适时批准的《总体方案》对于当前正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海啸影响、致力于科学发展的深圳无疑是一大利好,为深圳新一轮改革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作为一个来深打拼了15年的深圳人,我相信深圳,更看好深圳。”
“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战略构想很好,也为深圳打开了新的广阔空间。”冯其龙说,作为新时期特区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方案》无疑让深圳在中国下一个30年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自主创新的领先区、现代产业的集聚区、粤港澳合作的先导区、法治建设的模范区,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
“《总体方案》给深圳的改革目标是全方位的,给予深圳四方面先行先试的放权也是全方位的。”家住景新花园的陈智勇表示,对深圳新一轮发展的定位不同于30年前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它要求深圳在中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为体制改革探路,更应该在综合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体制矛盾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取得突破后将成熟经验再行推广到全国。
他认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家层面把深圳也列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既是全国整体发展布局的需要,更可使得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在新一轮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用制度创新、用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发展把改革开放的这面旗帜举得更高。
他们都认为,综观深圳近30年的发展,最大的成绩就是杀出了一条血路,走出了一条新路,希望这次在制度创新、科学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探路行动成功,希望深圳继续保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锐气、勇气,在新一轮发展中再次腾飞。只要有敢闯敢试的精神,深圳一定可以再创辉煌!
相信深圳的明天会更好
“近年来,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政府在改善民生和公共福利方面的努力,也确实能够体验到这种改善带来的便利和效果。”家住桃源村的市民翟女士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就是《总体方案》中提及的完善大部门管理体制、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事关民生的内容和表述。
“《总体方案》中提到要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翟女士说,这话都说到了我们广大市民的心坎上,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大家颇为无奈的话题,近年来,政府在建设大型医院和推进社康进社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卓有成效,但仍未能根本改变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她认为这除了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之外,当前亟须提高各大医院医生服务水平和素质。比如说,北大深圳医院、儿童医院,几乎每次前往就医时都是人满为患,成人就医不去北大深圳医院还有其他选择,但小孩就医大多只能往儿童医院挤,但每次请个半天假甚至都不够排队挂号的时间,即使花七十多块钱挂个所谓的特诊,也得等待,并且焦急的家长往往只能赔着笑脸才能从医生尽量少说的嘴里掏出一两句有关患儿病情的话,基本上都是简单问问后,就让患儿去抽个指头血,然后看看化验报告,简单说说,提笔开药,两三分钟,就开始叫下一位了,焦急的家长也只好抱起患儿走人。
“我喜欢深圳,也看好深圳,政府部门近年来在强化社会管理、服务基层、改善民生、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尤其在消除特区内外二元化、加大特区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更是加大了力度。”家住万科四季花城的彭先生表示,此次《总体方案》中提出“积极研究将经济特区范围延伸至深圳全市,解决一市两法问题”对于深圳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生活在特区外的广大市民更是利好。他说,“虽然有历史原因对发展形成一些局限和制约因素,但我相信随着《总体方案》的落实和大力推进,相信深圳在迎来新一轮发展和腾飞之际,也必将会成为大家的‘家’,深圳的明天、深圳市民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认为“先行先试”对深圳发展影响重大
“《总体方案》是未来深圳改革创新总的行动纲领和指导目标,其中四个‘先行先试’更是为深圳改革创新拓展了四条康庄大道。”
“这是一个‘国家级’的方案,其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将会超出深圳本土,引起全国的关注,进一步凸显了深圳作为改革创新排头兵和试验区的影响力。”
备受关注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近日获国务院批准。《总体方案》的特点和亮点在哪里?对于已近而立之年的深圳来说,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及其“一揽子方案”意味着什么?昨天,市社科院院长乐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畅谈自己对《总体方案》的认识和理解。
深圳的影响力进一步凸显
今年初,《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为珠三角地区未来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更明确提出深圳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乐正表示,《总体方案》的出台,正是深圳市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一个具体举措,是未来深圳改革创新的一个总的行动纲领和指导目标,为深圳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曾经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的深圳,将再次步入一个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总体方案》的出台,可以说是我们改革创新的一把‘尚方宝剑’。”乐正打了一个比方。他说,过去深圳每年也在做改革计划,各项改革事业也在不断推进。而《总体方案》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其目标、指导思想和思路是获国家认可的。这一“国家级”在特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深圳先行先试再上升到国家层面,和国家改革结合起来,这至少对深圳产生三方面影响。一是使深圳的改革创新与全国的改革创新战略布局及长远发展协调起来。二是有利于消除在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障碍,尤其是一些体制机制层面的瓶颈因素。第三,从“经济特区”到“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圳又一次肩负起新一轮改革发展探路先锋的光荣使命,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影响也会超出深圳本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全国的关注,进一步凸显了深圳作为改革创新排头兵和实验区的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此后每一步的改革创新,不仅仅是一座城市自己的行为,更肩负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在全国率先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的使命。
方案体现关内关外一盘棋
乐正表示,全面地推进了深圳的改革和创新是《总体方案》的一大亮点。在他看来,“全面”包含了两层的含意。第一,改革的面非常宽泛,改革的深度也加强了。《总体方案》提到了深圳要在六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包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等等,涉及20多个点的50多项具体内容。这表明,未来深圳的改革创新不光是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光在某一个特定领域进行,而是“一揽子计划”,全面推进。
第二,凸显了改革创新是关内关外一盘棋。以往我们提及的许多改革,其范围都是经济特区,从名义上来说,没有将关外两个区包含进去。而此次《总体方案》使用了“深圳市”,而非“经济特区”,这说明文件是覆盖全市的,也包括龙岗和宝安,这和我们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强关内外建设一体化的总体思路是相吻合的,是一个全面推进改革的一个行动纲领。
同时,《总体方案》还给出一个信号——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任何一项改革的推进都是一个综合配套的改革,不能像过去一样颁发一个改革文件就解决一个领域的改革问题。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配套,如果配套不完整,改革很难推进。
为深圳未来改革创新拓展了康庄大道
乐正说,《总体方案》赋予深圳“四个先行先试”的任务和要求——对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先行先试;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试点探索的制度设计先行先试;对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全国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体制创新先行先试;对国家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重要事项先行先试。这虽然都是一些原则性提法,里面却有很多文章可做,为深圳市今后的改革探索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为未来深圳改革创新拓展了四条康庄大道。
“有人提出,在《总体方案》中并没有看到一些大家期待的特殊政策。但是如果总是把关注点锁定在特殊政策和优惠上,显然是一种过时的态度。”乐正如是说。他表示,中国的改革发展到今天,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只靠特殊政策。今后,深圳要继续发扬敢闯敢试的精神,锐意进取,沿着“四个先行先试”所开拓的四条“康庄大道”,靠改革创新开放创立发展、成就辉煌,为全国改革发展提供经验示范。
乐正同时表示,当前的《总体方案》还是一个框架性的,思路性的文件,我们接下来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个框架性的文件涉及的数十个项目细化,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推进改革的全面进行。
钟坚认为《总体方案》明确了深圳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改革取向
正当深圳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一个关键时期,国务院批准实施《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使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又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钟坚教授应记者之邀解读《总体方案》时强调,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他充满信心地说:“通过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深圳将继续发挥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和新的跨越。”
为深圳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提供新动力
钟坚认为,国务院批准《总体方案》意义重大。
首先,这是中央在新时期赋予深圳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钟坚在解读《总体方案》的实施背景时说,深圳特区从诞生起,就敢闯敢试,勇于探索,从单项改革突破到配套改革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其他领域改革,在许多方面和领域率先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为全国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在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试验场”和“窗口”作用,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深圳“一区四市”的重要定位。这次国务院批准实施《总体方案》,赋予深圳经济特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地位。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事业的一如既往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希望深圳在新时期继续担当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历史使命,率先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
第二,为深圳今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指明了方向。钟坚表示,当前深圳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和深化的关键时期,进入一个发展模式转型、全面改革攻坚和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当然我们应当看到,改革攻坚面临相对固化的利益格局,许多重点改革领域亟待突破,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难度加大、阻力更大、风险更大。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仍然面临着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的新任务。《总体方案》要求深圳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做到“四个先行先试”,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争当引领体制创新的先锋,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引航,在全国率先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特别是《总体方案》提出六个方面的改革重点、改革任务和改革举措。这些为深圳今后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和重点,无疑将有利于深圳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动。
第三,为深圳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建立特区以来,深圳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罕见奇迹,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深圳已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转折的关键时期。钟坚分析说,从外部看,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不利影响,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出口拉动存在巨大风险。从内部看,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优化升级任务繁重;土地开发强度过高,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传统发展模式难以持续;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生产力和公共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有利于深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特区内外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深圳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中心;有利于促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四位一体”发展,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明确深圳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改革取向
钟坚认为,《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深圳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改革取向。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深圳发展的目标定位。一是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地位,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进一步明确了“一区四市”的国家定位。二是提出六大细化目标定位,即争当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自主创新的领先区、现代产业的集聚区、粤港澳合作的先导区、法治建设的模范区。三是争创两大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即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四是深圳与香港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推动形成全球性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第二,提出了“四个先行先试”的改革取向。一是对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先行先试;二是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试点探索的制度设计先行先试;三是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全国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体制创新先行先试;四是对国家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重要事项先行先试。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改革重点和改革任务。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二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是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五是以深港紧密合作为重点,全面创新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六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全面推进改革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深圳在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钟坚强调。
如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钟坚认为,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要勇于攻坚,敢于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取得新的突破;要鼓励创新,允许犯错误;要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要着力于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层次问题;推进配套改革要围绕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地位,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而展开;要更加注重科学决策,更加注重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更加关注社会公平,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使得各项改革措施都能够顺利推进,而不出现大的偏差和反复。
在改革的过程中,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钟坚认为这一点至关重要。他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而开市场经济的先河,是我们过去30年成功之所在。目前市场化改革还远远没有到位,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因为我们的效率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社会生产力还需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所以,深圳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应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目前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各国政府先后加入救市行列。有人就说这是西方自由市场制度的失败,我们觉得下这个结论未免过于草率。实践已经证明,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经济体制,是一个激发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经济体制。只有市场经济才能给经济长期繁荣和财富不断增长提供持久的动力。我们必须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通过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
“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钟坚提出。他认为,中央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要实现七个方面的转变,即: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从技术引进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从外需拉动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从投资拉动型向居民消费拉动型转变;从资本引进型向资本输出型转变;从倾斜型发展战略向均衡型发展战略转变。而要实现这“七个转变”,关键在于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没有这个转变,其他“七个转变”也就无从谈起。深圳下一阶段深化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围绕进一步培植和维护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社会、私人和市场作用,更多地通过提高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的使用效率以及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还要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钟坚说,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对深圳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危机意味着一些落后的体制和产业要被淘汰。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是充分利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使体制和结构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为下一轮更好更快发展积蓄新的力量和提供制度保证。
他强调,改革的重点和调整的着眼点应放在如何解决影响进一步发展的体制问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注意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相互配合、协调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