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深圳人才工作驶上科学发展快车道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09-11-06 11:0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不久前,教育界赫赫有名的朱清时院士获聘南方科技大学(筹)校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一开始,当猎头公司约访朱清时院士时,他曾一口回绝。而深圳市领导“三顾茅庐”求才和谋才之举,使朱院士改变了主意。他表示:“是深圳市委市政府锲而不舍引揽人才的诚意打动了我!”

  南方科大校长的招聘,采取的模式首开内地高校校长搜猎遴选的先河,是深圳高水平人才引进工作的又一创新举措。它体现了深圳对领军人才的吸引力,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高层次人才的社会氛围。

  不久前,本报一则《学徒工“炼”成国务院特贴专家》的消息,同样吸引了大家的眼球。38岁的周创彬从一名现场学徒工开始,成长为大亚湾核电站一个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攻关能手,成为我市首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

  周创彬的故事,是人才在深圳成长经历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了深圳以业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营造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社会氛围。

  深圳,这座因移民而生、因人才而兴的年轻城市,在新一轮的科学发展中,人才工作也加速驶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在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2009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即将在这里拉开大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个国际组织、逾万名高级人才与会,可谓群贤毕至。

  深圳,再一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人才引进渠道越来越通畅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积极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目前,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与高级技工以上人才已超过180多万名。

  面对国内外城市之间吸引人才的激烈竞争,有人曾发出疑问:深圳吸引“孔雀东南飞”的优势是否已经不复存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一组数字可以作出回答:2008年我市人才总量比2005年的124万人增长48.1%,年均递增16%;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人才分别比2005年增加4.59万人和5200人。

  “许多国际投资选择了深圳,包括我们的留学生在深圳创办了1500多家企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深圳可以吸引到他们需要的各种人才。而许多人才,包括3.6万多名留学生涌入深圳,则是看中了深圳有他们的用武之地。投资者与人才之间,在深圳有非常有效的桥梁、非常通畅的渠道,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昨天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人们常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为了引进和留住更多的“将才”,让他们在深圳大展拳脚,深圳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1+6”文件,为高层次人才在工作条件、生活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学术研修等方面“度身”提供政策扶持,有效解决了影响我市人才引进的“瓶颈”问题。

  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越来越灵活

  不论职称户籍,只看有“料”没“料”。在深圳,灵活的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使一批批精英脱颖而出。

  根据规定,申报政府特殊津贴的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资格,但是考虑到不少企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因各种原因未能申报职称,我市有关部门对那些没有职称或高级职称,但业绩突出的申报人,允许其参与申报和评审,并将技能人才纳入选拔范围,拓宽了选拔人才的视野。

  现在,年轻的深圳已经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级专家457人,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8人。

  深圳还是全国最早按照能力评定专业技术水平等级的城市,也是国际上许多通行的专业证书、技术标准得以成功推广的城市。

  深圳有各种各样的奖励资金,用以奖励那些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人才。比如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华为、中兴、平安保险、招商银行、比亚迪等大企业以及他们的管理精英、技术精英,都曾因为它们的技术创新或者商业模式创新获得奖励。

  这些奖励,有的是政府发起成立的,有的是各种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发起的。2008年,仅政府设立的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一项,就奖励了2600多人,发放人才“红利”2.6亿多元。

  人才创新创业越来越便捷

  在深圳创业的哈佛学子徐希平,由深圳市政府以“领军人物”引入深圳。他创办的奥萨医药园正在紧张建设中,即将竣工投入生产。

  “我们的创业团队主要核心人员30多名,八成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一半以上为博士”,徐希平表示,“这得益于广东省、深圳市提供的良好创新环境。深圳充满了创新的活力,是孵化国际型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的理想摇篮!”

  深圳人来自世界各地,充满激情、充满创意、充满梦想,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在深圳十分浓厚。2008年,市政府颁布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政策,并且制定了具有法律意义的《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为人才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是吸引和凝聚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最近,深圳捧回四块“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牌匾,市高新区、华为、中兴通讯、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4个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落户深圳,获批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这是中央对深圳人才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极大鞭策,也是深圳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成果。

  即将召开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同样也为以留学生为主体的国际化人才、为各类投资人、为所有的创业者搭建了一个便捷的平台。

  延揽“洋才”的城门越来越宽敞

  最近,深圳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公共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机制,实现了海外人才来去自由、投资自愿。下一步,深圳还准备在北美、欧洲、澳洲和日本设立4个海外人力资源联络处,为所有有意向来深圳创业、工作的各种人才提供咨询和相关服务。

  此外,市政府还着手准备拿出一些政府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的高、中级管理岗位,面向全球招聘。

  引进海外人才的一揽子优惠政策正在研究制订中,包括发放购房补贴、租房补贴、国际旅费补贴、子女入学补贴等,以及提供出入境便利、给予税收优惠等等。

  深圳,正敞开城门迎接更多的“洋才”!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