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许勤等深圳代表为省“十二五”发展建言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11-01-24 10:02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昨天,深圳代表团继续审议黄华华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及计划报告等,省人大代表纷纷为谋划广东发展蓝图建言献策。

  许勤代表表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符合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方向,符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目标要求。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内容,许勤提出具体建议,包括把深中通道建设明确写进规划中去,而且要加快实施,使特区的带动作用尽快辐射到珠江西岸地区;将西江引水工程列入到“十二五”规划中去,在“十二五”时期做好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确保未来全省大中城市的水源供给;强化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大项目中,增加在深圳建立重大基因库的内容;在加强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有关积极利用储能电站的内容等。

  “政府工作报告内涵丰富,亮点纷呈,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强,描绘广东发展蓝图深受鼓舞,催人奋进,并且多次提到深圳,让我们感到担子很重。”谭国箱代表认为,深圳响亮提出创造深圳质量,完全符合报告精神。建设幸福广东,建议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才能让人幸福这个课题。他指出,物质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人还要有精神和心理层面的需求,要重视并做好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工作。

  黄志光代表说,“十一五”期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后劲非常足,已经赶超亚洲三小龙,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生福利不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他建议“十二五”期间,广东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区域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民生幸福,研究幸福的内涵和体系,形成考核指标;更加注重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庄礼祥代表说,报告求真务实,突出发展转型、改善民生,非常符合广东实际。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注意防止一些盲目乐观、沾沾自喜的自我满足思想。要清醒看到广东经济总量虽然大,但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加以破解;要清醒看到与经济建设相比较,社会建设仍较滞后等问题。希望广东特别是深圳积极借鉴香港在社会管理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在解决低收入居民住房、交通拥堵和停车难、调控房地产等方面大胆创新。

  转型升级是代表们重点关注的话题。黄抗强代表在审议中认为,广东省要加快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就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建议到2015年,全省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应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林娜代表表示,要用全球化视野发展广东的总部经济,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协助广东的企业抢占各行业标准的制高点。

  建设幸福广东,首先要重视社会建设。张丽杰代表建议,广东省应该加强社会领域的立法,如在城市居民低保、特殊对象救助方面等的法制建设还不健全,而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还是空白,此外还有如何引导社会舆论,对新兴媒体的监管等方面的立法空白,都应该积极填补。陈树强代表认为,建设幸福广东,在社会建设方面,要制定“社会建设GDP”,并把考核指标纳入干部任职考核的目标。

  刘德全代表建议,广东省应该加强重点难点环保问题的研究,比如灰霾问题等,并且制定应对、解决方案,实现全省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提升。

基层代表在省人代会上紧扣民生热点话题积极建言建设幸福广东

深圳农民工代表张志亚(左)就政府加强解决农民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深圳代表杨卓欣(右)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要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的资金投入。


深圳代表陈树强(右)就基层组织建设和民生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每个人都要为幸福广东尽责履职。”“与GDP、CPI增长‘挂钩’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连日来,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来自基层的省人大代表踊跃发言,紧扣民生热点话题,积极为建设幸福广东建言献策。

  让老百姓“荷包”鼓起来——与GDP、CPI增长“挂钩”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让百姓的口袋幸福起来!让老百姓的“荷包”鼓起来!黄华华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1年广东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也将快过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如何提高群众工资收入水平,让工资“飞”,无疑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引起不少基层代表关注。

  来自深圳的农民工代表张志亚认为,目前有些企业将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实际发放标准,这并不合理。建议通过与GDP、CPI挂钩方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工资水平上升。

  “网络上有句话,工资就像眉毛,房价和物价像头发,眉毛长得慢,头发长得快。”劳曾霞代表说,建设“幸福广东”,迫切需要解决物价等问题。

  “建设幸福广东,是个很广泛的概念,首先希望群众的衣食住行都能得到满足。”在与身边很多人接触中,劳曾霞深深感受到房价和物价对群众带来的困扰。“群众收入,包括最低工资标准也应和物价上涨一起挂钩,一起‘涨’起来。”

  让教育门槛低下来——深圳广州能否带头实施学前教育免费

  “幸福广东应当从小孩的教育抓起。”省人大代表庄顺福表示, “虽然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比较好,但是有些收入不高的普通百姓,还在为孩子的学费而操心,希望广东省符合条件的孩子都能实现12年义务教育!”

  “东莞石排镇都已经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博士的25年义务教育了!在财政实力比较雄厚的广东省,完全可以在学前教育阶段实现免费教育!”来自深圳龙岗的省人大代表叶丽燕提出建议。

  “学前教育应该是公益性的政府一般性公共服务,使有需要的人群能够享受到政府的公共服务!”叶丽燕表示,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财政资金较充足,可以在学前教育方面为民生减忧。她建议,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广东的一项重要任务。

  “应该尝试让有条件的地区如广州、深圳等城市率先实现学前教育免费,经济欠发达地区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步加大政府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制定合理的幼儿园收费标准,减轻家庭负担,让更多的小孩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待条件成熟再逐步普及幼儿园免费教育,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共建幸福广东的美好成果!”

  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允许其在社保缴纳地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

  “新生代农民工何时才能不再像父辈那样漂泊?”这个话题最受来自深圳的农民工代表魏小明关注。

  “由于文化方面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对现代城市文明充满了渴望,却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的文化生活,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魏小明建议,四措并举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建立公平合理的农民工薪酬、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机制。公平对待新生代农民工,让农民工合理分享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不断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和基本渠道。

  其次,完善住房保障住房政策体系。新生代农民工要想摆脱漂移不定的状态,“居者有其屋”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建议对有稳定收入的凭年限连续缴纳养老、医疗保险等证明,允许其在社保缴纳地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或提供廉租房、单身公寓。

  第三,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让那些离开了土地而又极富活力的城市“边缘群体”变成城市人,让新生代农民在劳动就业、子女上学,公共医疗、住房购租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第四,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

  慈善立法势在必行——加快立法推动广东省慈善事业发展

  建设幸福广东,离不开慈善事业。林慧代表提出加快推进慈善立法的建议,希望加快推进慈善立法,规范慈善组织发展,推动广东省慈善事业发展。

  “深圳近年来慈善组织快速发展,目前登记了各类慈善组织370多家,基金会有7家;在国家、省登记的,总部在深圳的基金会有近40家。这些慈善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多元共治、积累社会资本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在汶川、玉树地震后,深圳慈善组织分别筹集10.7亿元和2亿元善款。”在列举这些成绩的同时,她也指出,慈善事业、慈善组织的蓬勃发展与慈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存在落差,慈善立法势在必行。

  对此,林慧建议尽快出台《广东省慈善事业条例》。她认为,要通过慈善立法,培育规范慈善组织有序发展,加强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和管理,加大对慈善组织的监督力度,发挥慈善事业在幸福广东建设的作用。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