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中央六措施支持香港 惠及深圳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11-08-18 10:54 【字体: 视力保护色:

  群贤毕至谋大计,两地合作谱新篇。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国家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举办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17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促进国家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事关国家与香港的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只要内地和香港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两个长期的目标,为增进内地和香港民众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论坛于上午9时30分开幕,会场内气氛热烈,座无虚席。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首先致辞,对李克强副总理来港出席论坛表示诚挚欢迎,对中央政府给予香港的一贯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在全场约1000名与会人士热烈的掌声中,李克强发表了题为《协力求发展 合作促繁荣》的主题演讲。他说,这次论坛汇聚海内外工商专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内地和香港的政府官员,围绕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内地与香港交流合作,共谋发展大计,具有重要意义。“我谨代表中央政府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致力于加强内地和香港合作、关心支持香港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李克强说,回顾历史,内地和香港的经济合作成果丰硕,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内地对香港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面向未来,国家“十二五”时期发展将给香港带来新的机遇。内地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的优化调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都会给香港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机遇。

  李克强指出,进一步发挥香港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优势,发挥香港在内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香港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深入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完善,需要发挥香港通达国际市场的窗口和平台作用。国家推动经济转型、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需要发挥香港服务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需要发挥香港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只要把独特的优势巩固住,把应有的作用发挥好,香港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的发展。

  李克强说,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中央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了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深化内地与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若干新的政策措施。这体现了“一国两制”下内地对香港优先开放的一贯政策,必将推动内地和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主要内容包括:大幅提升内地对香港的服务贸易开放水平;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支持香港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发挥香港在粤港澳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李克强表示:“香港与祖国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这里我重申,凡是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有利于内地和香港共同发展的事情,中央政府都将尽最大努力去做。我相信,在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香港一定会谱写新的华章,创造新的辉煌!”

  演讲引起全场的热烈反响。

  随后,李克强回答了与会人士的提问。在回答有关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相关问题时,李克强说,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有着独特优势。两地经济相互联系与发展,对人民币离岸业务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需求;中央政府始终支持香港在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方面先行先试;香港具有成熟先进的金融制度,完善的监管体系,有大批熟悉两地和国际市场的人才。支持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有利于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对香港和内地都有重要意义。在回答内地与香港服务业合作的有关问题时,李克强说,目前内地经济总量虽已居世界第二位,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香港服务业种类全,专业化、国际化水平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未来五年内地服务业的大发展,将为两地服务业合作提供广阔舞台。深化服务业合作,不仅有利于内地和香港的共同发展,打造新的增长点,而且能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区域和全球竞争中赢得市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李克强出席了财政部200亿元人民币国债在香港发行仪式。这次在香港发债规模比去年大幅增加120亿元,其中50亿元面向个人发行。在欢快的乐曲声中,李克强走上主席台,按下按钮,启动发行。这不仅向香港各界传达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决心,也使更多的香港居民有机会参与人民币国债投资。李克强表示,中央政府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将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安排,逐步扩大发行规模,促进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李克强还出席了由商务部组织的两地经贸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涉及支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发展,加强两地物流、科技、新兴产业合作和贸易投资等领域。李克强逐一见证了每个项目的签约,并在仪式结束时与现场嘉宾共同举杯祝贺。

中央支持措施将使深港合作显著提速

  昨天,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港时公布了一系列中央政府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深化内地和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的新措施。毗邻香港的深圳备受鼓舞,多位政府及企业界人士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均乐观表示,深圳与香港的合作将显著加快,深港合作将步入新阶段。

  在中央支持香港的一系列措施中,大幅提升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居于首位。分析人士指出,分开来看香港和深圳,两地贸易结构都明显失衡,距离全球性贸易中心有着明显的差距;然而两地携手“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集深港之力的前海将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来自前海管理局的消息显示,深圳已经会同香港方面启动了前海金融政策、法律环境、专业服务及CEPA先行先试、招商政策四个专责小组,在前海的税制、法制、金融和人才政策等方面开展研究,将尽快形成专项报告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与此同时,深港两地的其他经贸合作也在有序推动中。据悉,深港两地将联合推广、扩大深港及珠三角会展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推动深港成为世界商品集散地。市贸促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发挥CEPA的政策优势,大力推动“国际采购商业圈”的建设——主要是推动建立各种大型专业市场,此项目建成后,将会成为立足深圳,辐射珠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国际采购交易平台。

  目前,深港之间在科技产业上互动频频。自2007年签订“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以来,深港两地投放了大量的资源,合作资助项目涉及通讯技术、照明技术、机械人制造系统、中药检测等。现在,深港创新圈设立了6个创新基地、12个服务平台,以及4个重大专项实施工程,推动相关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香港创新科技署有关负责人表示,香港有人才、研发和融资中心的优势,深圳的优势则是较低成本和产业化,两地有互补性,这是合作的基础,而且,内地是香港高科技产品最大的市场,深港科技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自2007年以来,香港主动与深圳展开各种合作。翰宇药业有关负责人对此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以前与香港方面合作需要推着他们走,这两年则反过来,香港方面很积极,推着我们走。

  此外,香港与深圳的智力合作也在发酵。在深圳高新园区,“港”字号大学成为独特风景,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在深圳的基地今年已陆续启用。深圳虚拟大学园有关负责人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地的建设接近尾声,香港浸会大学的基地正在加紧建设,该负责人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香港的大学进驻深圳,为深圳提供高端智力支持。

深圳金融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中央政府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深化内地和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若干新的政策措施昨日一经公布,在短短两个小时内,记者向业内专家、学者和金融界人士发出的采访邮件立刻得到回复,显示出这一系列举措受关注程度非常之高。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评述上述措施时表示,目前,香港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桥头堡”,仅人民币存款就达五六千亿,通过RQFII、FDI等方式引导这些资金来内地投资,将增加其保值增值的空间,提高境外对人民币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也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完善及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

  汇丰中国国际业务总监慕华泰表示:“新措施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重要的一大步,使得人民币国际化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将进一步推动内地企业参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同时也为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内地资本市场打开一条重要渠道,完成了人民币全球流通的完整路径,对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有很好的提振作用。”

  对一直致力于建设重要金融中心城市的深圳而言,新政策中“大幅提升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等方面的表述尤为鼓舞人心。“这将为深圳金融业带来又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多位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昨日下午6时半,记者致电深圳金融办主任肖亚非时,他表示中央政府的新政策措施“内容非常丰富,对深港两地都可谓意义深远重大。”

  深化深港合作,深圳未来在哪些领域有望取得突破?肖亚非提出几大思路:一是发挥好境外人民币资金循环、回流重要渠道的作用,在人民币直接投资、人民币境外合格投资者投资境内等方面积极探索,力争进行人民币跨境贷款业务试点等;二是努力创造条件引进更多的港资金融机构,特别是以前海为新的载体,降低门槛,吸引港资金融机构;三是发挥深港两地天然的地域优势,在资本市场上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四是学习和借鉴香港保险业机构多、创新能力强、产品品牌好等特点,促进深港保险业合作,联手开发新产品,鼓励保险资金投资等;此外,香港金融业在法律、会计等配套服务方面十分发达,有许多值得深圳学习的地方,双方也有不少开展合作的空间。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建森博士昨日对记者表示,目前,香港是境外人民币留存最多的地区,年底有望接近一万亿元大关,深圳除了要发挥好人民币供应、结算、回流等作用外,还应积极推动人民币直接投资、内地企业和金融机构赴港上市和发债等方面的进展,深港两地交易所也可尝试合作发行衍生产品,如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通过各种途径凸显人民币计价、交易和价值储存功能。

RQFII可投资境内证券

  市场传言已久的“小QFII”昨天尘埃落定,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香港论坛上表示,将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初期额度200亿元。分析认为,在金融证券领域加强合作的一系列措施将进一步加强A股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RQFII有利A股资金供给

  数据显示,到今年五月底,香港人民币存量达5100亿,中银国际预计,到今年年底,香港人民币存量有望突破一万亿,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桥头堡,香港已经推出人民币计价股票IPO,以及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等。

  分析认为,FDI及RQFII的回流机制会在短期内带来资金回流,对内地市场形成利好。昨天的A股市场上,该消息一度令沪深两市开盘后短暂大幅拉升。

  中金公司分析师汪超认为,虽然从目前的QFII规模及AH溢价水平来看,RQFII的初期规模相对有限,对国内市场的增量资金难以起到明显作用。但是RQFII推出的背景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从中长期来看还是有望为内地股市带来可观的资金供给。

  在港中资机构受益

  另一方面,中央在内地推出有“小直通车”之称的港股ETF。大成基金认为,在中港两地金融市场融合的大趋势下,在港中资公司将从中受益。目前,在港设立的中资机构横跨内地与香港两个市场,旨在打造成联接中港两地资金投资、资金募集的平台,这一定位与中央政府的政策指向高度一致。利用此平台,中资公司可以拓展的业务领域有很多,发展空间巨大。

  因此,在昨天的港股市场上,中资背景券商股大幅上涨,从而带动A股券商股也跟随走强。

  短期利好效应有限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具体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RQFII推出,短期可能会带动A股上扬,但中长期利好程度较为有限。他认为国际热钱最感兴趣的是境内外人民币利率市场,“国内利率高,香港利率低,利率市场回报优厚”。

  广州斯达克成长总经理黎仕禹对记者表示,初期额度200亿对市场来说主要还是心理上的影响;而在推出RQFII的同时,也推出了小港股直通车,这两项政策一对冲,A股的资金未必有增加。不过从长期看有利于A股市场健康发展。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