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在深圳市召开,本次论坛以“开放包容,协同共享,共促新兴产业务实合作”为主题。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印尼工业部部长阿古斯、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部长杨莉明、老挝工业和贸易部部长贡玛西、缅甸工业部部长查理丹、菲律宾信息和通讯技术部部长黄廷光、文莱交通和通讯部部长沙姆哈利、东盟秘书长高金洪、柬埔寨商务部副部长兼驻华商务代表铁弓、马来西亚通信与数字部秘书长法兹、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中国外交部大使于红等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出席论坛。
金壮龙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发展新兴产业成为各国培育增长新动能、打造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战略选择。中方愿与东盟各国携起手来,共话新兴产业发展,以开放包容促发展、以协同共享促共赢、以务实合作促繁荣,创造出更多合作成果。加强政策对接,营造新兴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中国-东盟数字部长会议机制作用,加快建立中国-东盟工业领域部长级对话交流机制,在发展政策、战略规划、标准体系、监管手段等方面,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持续增进战略互信,为产业各方的务实合作创造良好条件。激发创新活力,促进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等合作计划,聚焦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能源电子等新兴产业领域,挖掘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激发产业合作新动力,建设创新发展新高地。坚持开放包容,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以本次论坛为契机,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园区间、产业间、地区间高效流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深层次融合,构建具有中国-东盟特色的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推进能力建设,夯实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以能力建设为导向,开展联合试点示范和人才交流,三年内为东盟培养1000名数字人才,不断加强政、产、学、研、用、商等方面的互补性和协同性,推动合作再上新台阶。
与会东盟国家部长对举办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表示中国与东盟之间合作潜力巨大,发展面向未来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各取所长、促进地区发展。希望与中国加强沟通交流,在先进制造、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供应链等领域,深化合作、并肩前行,引导支持企业加强新兴领域探索,共同促进创新、包容、可持续的发展。
论坛期间,举办了新兴产业专题展和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发布了《新兴产业合作倡议(深圳倡议)》,提出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共同建设区域性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更具平等性、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探索在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能源电子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建立中国-东盟工业领域部长级对话交流机制,定期举办论坛,强化政策协调,分享发展经验,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鼓励东盟各国产学研多元主体加入全球发展倡议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网络,发挥好中国-东盟数字部长会议机制,务实开展数字领域互利共赢合作。
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东盟各国工业和信息通信业的主管部门,中国外交部和东盟国家驻华使领馆,中国和东盟新兴产业领域领军企业、智库、商协会,相关国际组织约300名代表出席论坛。
覃伟中会见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部长、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一行
7月4日,市长覃伟中会见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部长、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一行。
覃伟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深圳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希望深化双方在经贸投资、产业科技、智慧城市、数字能源等领域交流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努力为中新两国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作出更大贡献。
杨莉明说,围绕智慧城市主题,双方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接下来继续拓展合作的新领域、新空间。
新加坡驻广州总领事罗德杰,深圳市政府秘书长高圣元参加会见。
中国东盟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7月4日,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在深圳举行。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大鹏湾畔,胜友云集。
东盟国家驻华使领馆,中国和东盟各国工业和信息通信业主管部门、新兴产业智库、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领军企业及相关国际组织代表等300余人齐聚昨日在深圳举行的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聚焦产业国际合作,释放双方合作潜力,共商大计,共襄盛举。
筑巢引凤,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和东盟共促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双方共同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搭建产业交流平台、深化产业主体合作。加强政府间的对话交流,对中国东盟双方营造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很有必要。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东盟各国纷纷出台战略规划,包括“工业4.0”战略、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化转型计划等。中国也正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RCEP正式生效成为双重利好,促进中国与东盟资源的要素流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
作为东盟国家之一,文莱于2020年发布了数字经济的总体规划,通过数字转型的途径实行国家战略转型。文莱驻华大使拉赫玛尼说:“东盟和中国已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会胼手胝足,勠力同心,抓住行业趋势和动力,进一步促进双边合作协调,形成最大合力。”
今年是中国和印尼进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第10年,双边关系在多个领域蓬勃发展。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表示,印尼正全力投入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实施相关政策,促进包容的经济环境和商业环境,扩大上下游产业发展空间。
缅甸商务部将电子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等作为今年发展的重要方向,全力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缅甸驻华大使丁貌瑞表示,新兴产业已成为中国-东盟的战略合作发展方向,可以继续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缅甸需要新技术数字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来支持经济全面发展,这也是我们未来发展为人民带来福祉的基础。”
泰国已提出“工业4.0”的发展战略,希望成为创新驱动的经济体,其“东部经济走廊”政策与中国和东盟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不谋而合。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认为,东盟经济体,包括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是重要的催化剂,极大推动本区域的互联互通和经济贸易的合作交往。
互鉴互促,推动创新包容发展
政策能够筑巢引凤,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是创新要素集中、创新成果丰富、创新溢出效应强的领域,已成为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与会嘉宾认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共促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创新,需要打造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认为,中国和东盟双方要充分地意识到增进产业合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建议尽快地制订中国和东盟产业合作行动计划,加快双方全国性行业商协会对接,积极办好中国东盟的合作产业园区,多方积极参与和助力产业合作。
中国香港贸易发展局副总裁刘会平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切入内地与东盟市场经贸合作,强化供应链最重要的一环,香港将强化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世界金融中心的优势,促进在新兴产业领域与东盟合作,实现最大化的互利共赢。
中国新兴产业发展亮点层出不穷,新兴产业通过链条化、集群化发展,实现业态繁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认为,开展国际合作是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中国和东盟各国携手发展新兴产业,具有天然优势,势头愈发强劲,已经创造了先行探索和积极实践的优秀范例。
共谋发展,深化产业国际合作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的经济结构,中国与东盟在新兴产业上存在极强的互补性和协同性,深化产业国际合作的空间巨大。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现在正在实施2.0版,并正在商谈包括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在内的更加开放的3.0版。
作为一家在东盟地区耕耘了14年的中国科技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东南亚作为国际化的第一站,已成为东盟地区领先的网络安全厂商和创新的云计算厂商。深信服董事长何朝曦表示,这得益于中国东盟深化产业国际合作,该公司关注东盟客户本地化需求,加大在东盟地区的投入,主动做好客户服务,带动大量本地就业,培养众多当地数字化人才。
深圳市深越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东介绍了他们在海外产业合作园区的成功案例。作为中越两国政府共同推进的经贸合作重点项目,越南海防中越经贸合作区已经引进了37家优质企业,促进当地就业1.5万人。在建设开发海防合作区的同时,深越加强与广东湛江东盟产业园的联动发展,并打通海上快速物流,实现深圳、湛江、越南三地联动,推动广东与东盟经贸圈能级的提升。
新兴产业合作倡议(深圳倡议)
2023年7月4日,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在深圳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联邦共和国、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等各国代表参加会议。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兴产业伴随新技术的诞生和应用而出现,深刻改变产业生产范式、业态模式、市场结构、创新合作;
发展新兴产业是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本次论坛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间就新兴产业开展互利互惠的合作,实现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中方倡议如下:
一、建设区域性创新生态系统,完善技术创新和标准合作机制,鼓励政府机构、企业、学术机构、商协会之间开展协作。重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及其全球公共产品属性,携手构建更具平等性、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共谋新兴产业发展先机。
二、探索在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能源电子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合作,包括发展数字平台和云计算服务、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协同合作、加强能源电子应用、推动清洁能源转型、增强中小企业参与、建设新兴产业合作园区。
三、呼吁中国和东盟各国共同推动建立中国-东盟工业领域部长级对话交流机制,定期举办论坛,强化政策协调、分享发展经验、共同推动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各方,鼓励东盟各国产学研多元主体加入全球发展倡议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网络。发挥好中国-东盟数字部长会议机制,务实开展数字领域互利共赢合作。
我们愿为推动新兴产业务实合作作出积极贡献,携手共创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