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在深圳开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视频致辞,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韩启德向获得“科学探索奖”的青年科学家表示祝贺。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科学探索奖为青年科学家的学术成长提供了丰富滋养,论坛为他们开展跨界交流、共筑创新成果架构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平台。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聚焦原创 突破边界”,只有聚焦原始创新,才能不断突破认知局限,开创新的领域,只有突破学科边界,倡导跨界融合,才能激发出更大的原始创新动能,在深圳这样一片创新沃土之上,一群最具有探索精神的青年英才,必然能碰撞出绚烂的思想火花,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之路映照未来曙光。
覃伟中表示,深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牢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圳将努力为包括广大青年科学家在内的各类人才在深发展营造最佳的环境、提供最优的服务、创造最好的条件,热忱欢迎青年科技才俊投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幕式发布了2022年度“基础研究关键词”。
据悉,“科学探索奖”是一项由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至2022年,“科学探索奖”共资助了20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是为“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提供的高水平、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从2021年起每年举办一次。
市领导程步一,市政府秘书长高圣元参加活动。
薛其坤、颜宁、朱健康、于洪涛等科学家聚深交流 全方位支持青年科学家成长
昨日,由南方科技大学、腾讯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在线举行。这是国内目前阵容最强大、跨越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青年科学家学术交流平台之一。
论坛以“聚焦原创,突破边界”为主题,旨在通过搭建科学家代际之间、领域之间的交流平台,瞄准“从0到1”的原始创新,鼓励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合作,全方位支持青年科学家的成长与发展。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著名植物生物学家朱健康、著名细胞生物学家于洪涛等科学家与获得“科学探索奖”的青年科学家线上云聚,畅谈前沿话题。
朱健康带来了“从DNA第五碱基到健康与长寿”的学术分享,讲述了基因序列里看不到的遗传信息。他指出,如果拨慢“DNA甲基化时钟”,可能延缓衰老。作为世界植物科学领域发表文章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朱健康是最新版“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榜单中排名最高的中国科学家,今年1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担任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
著名细胞生物学家于洪涛长期从事最基本的生命现象细胞分裂研究,曾在全球首次找到细胞分裂的“开关”纺锤体检查点。此次论坛是他2019年全职回国后为数不多的公开学术报告,他与听众们分享了细胞分裂的神奇旅程及“生命密码”基因组的传承和塑造。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正成为当今科学发现的新范式。AI技术曾一举将蛋白质3D结构预测的精度从60%提升到90%以上,也入选了《science》杂志评选的2021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之一。但人工智能真的无所不能么?颜宁另辟蹊径,通过阐释AI在结构生物学中的未达之地,为人们理解AI for Science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为了试图勾勒出未来三至五年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的发展图景,200位科学探索奖获奖人依据自己的一线工作和科学洞察,提名并投票选出十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在论坛上正式发布。它们分别是:高能宇宙线起源、室温超导、新材料创制、新型RNA、类脑智能和脑机接口、面向科学发现的人工智能、后摩尔时代的集成电路、超高比能拿全储能、仿生材料与器件、复杂系统与高阶网络。
2020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玲玲,2021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吕琳媛,清华大学教授、2019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吴华强分别对上述关键词做了现场解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透露,北京大学联合科学探索奖项目组,共同发起了“基于科学探索奖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项目,以研究科学探索奖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希望为改进科研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提供参照;同时揭示当代中国青年科学家得以成功的内在与外在因素,为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献计献策。
腾讯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在论坛上坦言:“没有原始创新的深厚地基,没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企业的大厦再高大再漂亮,也难以经受风吹雨打。”他表示,助力国家基础科研的长远发展,是腾讯超越商业边界的长期承诺,将持续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是为“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提供的高水平、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50²”寓意着“科学探索奖”每年评选出的50位青年科学家,将对未来50年的科学技术突破产生重大影响。从2021年起,“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每年举办一次,旨在营造探索未知的学术氛围,鼓励青年科学家之间的交叉研究合作,成为兼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青年科学家学术盛会。
深圳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无人区”
“青年科学家502论坛”校长圆桌环节。
近日,科学界一场“大咖”云集的盛会让深圳成为焦点。
第三届和第四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暨2022年“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圆满落幕。活动中,100位“科学探索奖”获奖人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同屏,共享荣耀时刻;近40位两院院士和大学校长同台交流,碰撞思想火花,给创新者以启迪。“科学探索奖”为勇攀科技高峰的青年科学家“雪中送炭”;论坛则为青年科学家搭建起高水平、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
近年来,为加强基础研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深圳多措并举,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高校院所积极响应,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在探索未知和鼓励创新的道路上,深圳作出了示范和表率。
深圳成科研和学术交流汇聚地
40位两院院士及高校领导、100位“科学探索奖”获奖人、20位大湾区优秀青年学者、20位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及高校代表,踊跃参加这场科研界学术盛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ndrea Ghez,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中国科学院院士、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院长陈十一,全球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全球著名植物生物学家朱健康,全球著名细胞生物学家于洪涛等。
这些科学界响当当的人物纷纷汇聚深圳,为这场盛会站台和发声,其魅力不言而喻。种种迹象显示,深圳已经成为科研和学术交流的汇聚地。
作为国内目前金额最高的综合性青年科技人才奖励计划之一,“科学探索奖”是由科学家主导、腾讯出资的公益奖项,旨在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地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无人区”。截至目前,该奖项已经资助了20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在奖金资助之外,“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作为高水平、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营造探索未知的学术氛围,鼓励青年科学家之间的交叉研究合作,逐渐成为兼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青年科学家学术盛会,也是深圳年底最高规格的科学活动。
深圳正展现出愈发强大科技向心力。
就在此次盛会的前几天,中国物理学界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品牌学术盛会——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学术会议也在深圳举办。大会不仅为国内顶级物理学家研讨交流搭建了平台,也在推动深圳基础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而刚结束不久的第二十四届高交会首次举办的西丽湖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院士专家。他们围绕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深圳是人才实现梦想好地方
“深圳具有强大的‘市场基因’‘创新基因’,是实现梦想最好的地方。”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曾这样评价深圳。
此次参会的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潘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深圳作为国际化都市,包容开放、服务型政府、崇尚和鼓励创新等特质,以及对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和研发创新的大力支持,都对国际人才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今年以来,深圳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捷报频传。1月,国际著名植物生物学家朱健康正式担任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负责人;9月,世界著名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埃菲·杰曼诺夫就任南科大讲席教授;10月,腾讯有30名专家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11月,在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全球顶尖生物学家颜宁宣布,已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将全职回国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
多年来,深圳坚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放眼全球、对标一流,以开放的姿态和宽广的胸怀广聚天下英才。截至目前,深圳共有全职院士86人、高层次人才2.2万人,引进海内外高精尖缺团队251个,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9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超662万人。
颜宁说,深圳年轻朝气蓬勃,有无限可能。希望在10年、20年之后,在世界生物医药的版图上,深圳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大家说起生物医药的大湾区,首先想到的就是深圳。
政府、高校、企业合力共筑科研沃土
一直以来,深圳专注于培育基础研究的创新土壤,包括加快出台实施基础研究“深研”规划,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努力为包括广大青年科学家在内的各类人才在深发展营造最佳环境、提供最优服务、创造最好条件。同时,深圳市政府、深圳高校及以腾讯为代表的社会力量也在积极形成合力,为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
以科学探索奖和“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为例。“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由南方科技大学和腾讯共同主办,在此次论坛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表示,科学研究唯有交流才能谋发展,唯有碰撞才能生创新,唯有辩驳才能破边界。“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不仅是科学探索奖获得者的大家庭聚会,更是瞄准未来、瞄准“具有世界重要影响力”目标而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
“科学探索奖”是2018年由杨振宁、施一公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为支持鼓励青年科学家潜心研究,每位获奖人在5年内将获得300万元人民币奖金,并由获奖人自由支配奖金。
潘毅评价说:“腾讯能够资助并举办这些活动非常了不起,支持力度很大,而且是支持交叉融合的年轻科学家,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有这样的社会担当值得赞扬。”
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表示:“助力国家基础科研长远发展,是腾讯超越商业边界的一份长期承诺,将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甘当绿叶扶红花’的社会担当。”
近年来,深圳坚持把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光明科学城等战略科技力量先后在深圳布局。在基础研究方面,以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为例,其正以建设世界一流的计算基础科学研究机构为目标,重点研究以大数据为代表的计算科学基础理论,开发核心系统软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打造中国原创的基础软件品牌。
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市基础研究经费投入122.02亿元,比上年增加49.13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增长67.4%,继上年增长111.9%后,连续两年保持高速增长。